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250531帶你回花蓮――南安、瓦拉米的八通關越嶺道

 

……一群飛鳥無聲掠過,多露水的稻草堆。讓我們向那山谷滑落,你是那櫻樹的出生……』這首由民歌手楊弦演唱的「帶你回花蓮」,以詩人楊牧同名新詩改編,歌曲以鈴鼓伴奏,帶著如同浪潮拍擊的風情,在高中社團時傳唱多時,塑造了最初的花蓮印象,對我來說,花蓮已經是熟悉的一方夢土了!

 

我們住在瑞穗鄉間的歸園田居民宿。

 

我們去踏行瓦拉米步道,這是一條由前人足跡走出來的道路。最早可能是布農族人的社路或是獵徑;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派遣吳光亮將軍帶著兵卒開闢了一條從南投竹山鎮通往花蓮玉里鎮的八通關古道;大分社的拉荷•阿雷開始抗日之後,日本人開闢了八通關越嶺道、關山越嶺道南北夾擊,以壓制布農族抗日行動;目前瓦拉米步道是熱門的登山路徑,由登山口到佳心一段4.5公里路段不需申請入山證,期待下回再好好地踏行一遍。

愛婷喜歡拉庫拉庫溪谷的青青稻田,中央山脈的崇山是綠的,河階上的稻禾也是片片的綠,感覺上連山谷中的風兒也是油綠的,早春插秧的一期稻穗即將金黃飽滿了!行走阡陌中,青青稻浪翻、輕輕搖晃盪。

南安遊客中心找不到什麼垃圾桶,倒是公廁看到張貼許多不讓丟棄垃圾的告示。這是一處對遊客相當不友善的遊客中心,連垃圾都沒地方處理,這個遊客中心的服務性是在處理甚麼呢?有在以遊客需求為中心嗎

不過我們踏上瓦拉米步道倒是滿心歡喜的,循著步道走入中央山脈的神秘面紗,是一段體驗性極強的樂事,長長的搖晃吊橋、匹練似的一道水瀑、崢嶸參差的片岩山壁、小徑冒出來的生意盎然,加上涼風、濃蔭、不著邊際的視野等等,讓人期待再來一回的旅程。

回家後,發現網站資料有一些疑義,投書意見信箱予以提醒,也算是我們對瓦拉米步道的一點點善意的。

 

 

附錄、20250718意見信箱網站內容:

玉山國家公園網站/旅遊導引/2.4東部園區的網頁簡介,第三段第二行的內容提到:……於南安與鹿鳴間形成『環流丘』地形景觀……

依照谷歌空拍圖來看,該地拉庫拉庫溪形成的一段曲率相當大的曲流,但溪流並未切斷曲流頸,不符合環流丘的定義。

建議修改成「……於南安一帶形成『曲流』地形景觀……」

 


南安綠色稻浪

瓦拉米疊石頗有太極架式

南安稻浪合影

在稻浪阡陌當中,玉里的一期稻作即將成熟了

一絲不掛的刀疤斯黑熊,生前體重曾達100公斤,死於胸腔左側的槍傷。

山豬下顎骨骨骼

八通關越嶺道入口,通往布農族抗日的歷史煙雲迷霧

台灣及己,金粟蘭科植物,沒有花瓣、花萼的植物。一株植物只有四片十字對生的寬大葉片,以及中央抽出幾條總狀花序,辨識度極高,被稱做四葉蓮;步道數量極多,目前已結出綠色的核果了。

粗齒革葉紫萁,紫萁科是中古蕨類,具有二型葉,孢子葉沒有葉肉。此種是少數長在低海拔的、常綠性的紫萁科家族成員。

山風一號吊橋

山風一號吊橋

山風瀑布,大學時期班遊曾在瀑潭旁戲水,目前已不開放靠近了。

三葉茀蕨最大特徵是葉片具有軟骨邊。水龍骨科岩生蕨類,抗旱法寶是葉柄基部的關節(長出離層的位置),讓葉片掉落。另一個特徵是孢子囊群身陷葉肉,進軸面有一粒粒凸出的瘤;茀蕨屬與擬茀蕨屬的差別在於前者葉緣有軟骨邊;本種軟骨邊在側脈間有凹入的小缺刻。

古樸陡峭的瓦拉米步道,在黑色片岩岩壁鑿出來的小徑。

山風吊橋

山風吊橋與山風瀑布

玉葉金花

拉庫拉庫溪的掘鑿曲流與交錯山腳的三角末端面

槲蕨具有營養葉、腐植質收集葉二種型態的葉片;崖薑蕨只有一種,卻兼具二者的功能性。小裂片有關節,乾旱時裂片一片片掉落,留下葉軸;但它的葉片淺裂的部分不具有關節,繼續執行「收集腐植質與水分」的重要任務。

崖薑蕨圍在樹幹圍成一圈,設下路障,收集沿著樹幹留下來的雨水與養分。

險峭的瓦拉米步道

被誤認為環流丘的曲流,圍著三角形的山稜尾端環繞。

南安瀑布戲水清涼的回憶。

玉山國家公園網站意見投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