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20180629金門之歌03大地風景

20180629金門之歌03大地風景

我在臺灣地質、臺灣地形的書籍中,找不到關於金門的介紹,
揭示著:金門不是臺灣的。
在地理學的劃分中,金門是另外一個世界的範圍。

金門有臺灣沒有的花崗岩,來金門就是要來看花崗岩形成的風景。
花崗岩有新鮮的、不新鮮的;顆粒有細粒的、有粗粒的;
變質與否分成有片麻的、無片麻的。
花崗岩真繽紛!
 
花崗岩岩相

花崗岩岩相

一、地心坑道——翟山坑道
  古老大陸的構成大多是花崗岩主體,
  所以在金門旅程中看到的都是大陸風光。
  但要看新鮮的花崗岩的岩相,還是要到地底下才能一窺堂奧。
 
翟山坑道入口

坑道留影

  1.黑色岩脈
  一團沒有噴發出來的岩漿在地底下慢慢的降溫,形成了花崗岩。
  花崗岩是最棒的建築材料了,因為絕少會破裂的節理。
  但是世事從來沒有絕對,只有相對程度的比較,
  花崗岩在減壓膨脹的風化與造山運動的作用之下還是會應聲破裂。
  若有基性的深色的岩漿灌入裂縫,這種後期的岩漿會形成玄武岩岩脈,
  有千奇百怪的裂縫,就有想像不到的黑色岩脈類型。
 
黑色岩脈

不規則的岩脈

二種不同成分的火成岩

  2.白色礦脈
  白色礦脈則是另一種類型,
  岩漿是一團包含各種成分的混合物,
  隨著溫度下降,漸次結晶出不同熔點的礦物,
  最後的一批殘存岩漿裡面大都是熔點最高的石英成分,
  這些殘存岩漿灌入可能還未完全固結的縫隙中,就成為石英礦脈了。
 
黑色岩脈與白色礦物

錯動的石英礦脈

石英礦物脈

  3.偉晶礦脈
  坑道內有許多直徑超過50mm的偉晶礦物,
  因為殘餘的酸性岩漿內含有大量揮發份,礦物離子因此格外自由與活潑,
  有機會形成大型的結晶 (長度超過50mm的結晶就可以稱為偉晶了)
 
偉晶岩脈

偉晶岩脈

  4.石滴管
  花崗岩的裂隙(節理)產生在前,
  含有礦物成分的地下水滲透進來,
  一邊向下滴落一邊揮發水分,形成許多條下垂狀的中空的石滴管,
  可說是石鐘乳、石簾的前身。
 
石滴管

破裂的節理

坑道閘門口

二、海濱地景
  金門的海濱有裸露的岩石海岸,
  有粗粒的沙灘,
  也有一踩下去會越陷越深的泥灘。
 
金門的海灘
  1.建功嶼
  建功嶼位於浯江溪口,河流帶來了許多黏土顆粒,
  海灘除了岩石海岸,還有大範圍的泥灘。
 
海上的建功嶼

泥灘與岩石海岸

反登陸樁

  2.扁后
  早晨步行20分鐘,從民宿來到海灘。
  扁后有風力發電的風車,有被切割的花崗岩石材礦場,
  還有一片金色的沙灘。
 
扁后沙灘與陣地

風車與沙灘

受撞擊產生的放射狀裂理

三、山水地景
  七月很熱,在驕陽之下千萬別逞強,
  雖然在金門待了六天,我們在戶外的時間其實不多。
  獅山是旅途中第一次看到的花崗岩原岩;
  再來是珠山聚落旁的山仔兜;
  再來是住了六天的碧山聚落。
  還有唯一的天然湖泊----古崗湖,
  以及單車漫步湖畔的太湖。
 
  1.獅山
  獅山在山后民俗村旁,砲陣地準點有砲操的操練展示。
 
獅山的花崗岩
  2.珠山
  珠山聚落很傳統,背後有一座山仔兜擋住北風。
 
珠山的花崗岩
  3.碧山
  在碧山聚落住了六天,沒去爬矮矮的碧山,
  倒是在晨間的散步看到一塊花崗岩原岩風化形成的紅壤。
 
風化的紅土
  4.古崗湖
  古崗湖是金門地區唯一的一處天然湖泊,
  旁邊有一處古蹟是與鄭成功不合、又被鄭成功保護的悲情的魯王的留跡。
 
古崗湖

古崗湖壁畫

  5.太湖
  我們在環繞太湖的中正公園騎單車,
  才發現金門的公共單車前半小時是免費的,金門政府對遊客真慷慨。

 
太湖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20180629金門之歌02自然風光

20180629金門之歌02自然風光

來金門,第一個心願是鱟會有期。
但是第一次來到金門,我的心願可不是祇有一個。
我的第二個心願是龍眼雞。
我的第三個心願是與未知相遇,從無知中找解答。
 
戴勝緣鏗一面呢

開心的圖案


一、龍眼雞與小型動物
  金門有久聞不如一見的龍眼雞。
  乾燥、貧脊、強風的環境下,
  有一些蛛絲馬跡值得細細考究,
  也有一些答案似乎不容易得到答案呢!

  1.長鼻蠟蟬(蠟蟬科)
  長鼻蠟蟬就是龍眼雞,台灣沒有,金門只出現在金沙一帶。
  聽說牠的幼蟲在哪棵龍眼樹下孵出,成蟲終其一生也只在這棵樹上。
  所以有龍眼雞的地方就一直有,沒有的地方就絕對找不到。
  我們從第一天到安瀾國小就開始找龍眼樹了,都找不到。
  小桐說他們上個月來也只看到了二隻。
  學校說因為今年荔枝椿象肆虐,生物防治無效,所以噴了二次農藥,
  連帶的今年的龍眼雞數量也大減呢!
  幸好7/2沾彰化縣環教團的光,80隻眼睛的火力掃描之下,找到了一隻。
  迷彩色的外翅跟戰地金門的風格真是搭配的天衣無縫的呀!
 
龍眼雞

龍眼雞

直擊龍眼雞

  2.紅星斑蛺蝶(蛺蝶科)
  安瀾校園種了許多蜜源植物,蝶影翩翩。
  飛著的蝴蝶飛的太快,只有不飛的我才拍的到。
 
蛺蝶殘骸
  3.紅姬緣椿象(緣椿象科)
  七月剛好是小葉赤楠茂盛的雄花花蕊盛開的時節,
  大量的紅姬緣椿象忘情地吸吮著花蜜。
  我意外的發現延平郡王祠前的昆蟲多樣性解說牌中的標示似乎有爭議喔!
 
紅姬緣椿象大發生


  4.蟾蜍(蟾蜍科)
  這是一隻青蛙還是蟾蜍?證據在哪裡?在皮膚上的疣粒。
  牠是負面朝上還是背部朝上?你怎麼知道?後腿的骨骼有答案。
  牠發生了什麼事?是過馬路車禍還是被鳥類啄食了?請想想看。
 
發生意外的乾蟾蜍
  5.黃刺蛾蛹(刺蛾科)
  這是壁虎或攀蜥的空卵殼嗎?
  志明兄說是刺蛾的蛹。
  它有平整的截口,有一些還有數條深色的條紋。
 
有看過卻仍記不住的刺蛾蛹

  6.四黑目天蠶蛾蛹(天蠶蛾科)
  四黑目天蠶蛾幼蟲喜歡楓香的葉子,
  它的蛹也相當大,蠶絲堅韌,早期曾大量飼養作為經濟作物。
 
引進台灣的前經濟作物
  7.討論:野地總有新發現,當我陷入迷霧中,背後有專家可以詢問的感覺真好。
  志文說:查詢名稱找好久,還是找不到哪!這是在金門拍的一隻毛毛蟲,請問是屬於天蠶蛾還是刺蛾類的?知道它的名稱嗎?身上小小的白色的東西是否代表他被寄生了?
  俊明說:楓香樹上?似乎是被寄生的四黑目天蠶蛾。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四黑目天蠶蛾,因為顏色真的不大一樣,只是考慮可能是被寄生後體色改變。跟你一樣,我通常都是氣質判斷,這應該是天蠶蛾或刺蛾(因為沒有比例大小,天蠶蛾通常較長,刺蛾通常比較小型),再來就查金門曾經紀錄到的蛾類有哪些天蠶蛾、刺蛾,然後就找到跟他看起來紋路相近的幼蟲。
  志文說:拍攝地點在金門的八二三戰史紀念館外的水泥台階上,長度大約十公分(以後拍照時我會記得放一個硬幣當比例尺)。他身上有一些殘餘的綠色部分。我以前養過長尾水青蛾幼蟲,所以覺得它的型態像是天蠶蛾科的,但我對刺蛾不熟。
  志明說:刺蛾,身上是可能是寄生蠅的卵(粘在体表)
  志文說:我請教曾俊明,他說可能是四黑目天蛾被寄生的幼蟲,可能嗎?
  志明說:以上二種我都見過吃楓香葉子,但四目天蠶蛾体型較大且細長,球鬚刺蛾体型小且肥短,若比對紋路可能較接近四目天蠶蛾。由照片無法判定体型大小。基本上刺蛾屬小型蛾,幼虫体型也相對較小;若比對紋路可能較接近四目天蠶蛾。若再細看它身上的棘刺構造(非長毛),我覺得它應是刺蛾的一種,名稱不詳。
  到底誰說的對?其實討論的本身也是很科學的啦。
 
討論很久的一隻毛毛蟲

二、植物介紹
  在安瀾校園逛逛,有些植物不認識;
  拍植物、找名稱、問專家、進一步比對,
  是每一趟旅程的自我學習的樂趣。
  金門之行也不例外。
 
  1.潺槁樹(樟科木薑子屬):金門特有植物,當地人稱為「姑婆樹」,跟它本來的名字一樣,都令人費疑猜。葉片上也許多的六條瓢蟲的蟲蛹。
  2.小葉赤楠(桃金孃科):金門處處可見的圍籬植物。
  3.海濱月見草(柳葉菜科):黃花花形大,白天開花是它特別的地方。
  4.七里香(芸香科):香味隨風飄散,白花也飄落滿地呢。
  5.正榕(桑科榕屬):正榕有許多支柱根,也有許多根人為的支柱根。
  6.澳洲胡桃(山龍眼科):世界堅果之王,又叫做夏威夷果。
  7.靈芝:古崗湖旁的古崗樓二樓的陳列品。
  8.你認得幾個?在種子課程之後,在安瀾校園內與孩子一起採集的果實。
 
找了很久的一種特有種植物,金門很多,校園、荒地與路旁處處可見

獅山砲陣地的圍籬

海濱月見草馬祖也有,當時在馬祖是與裂葉月見草參見混生

七里香名不虛傳呀

風力強勁的金門能有這麼舒展樹冠的一棵榕樹真是不簡單的一件事

安瀾校園中的植物,用形色APP找到名稱的

古崗樓的陳列品

帶孩子採集,增加課程參與感

自然界中充滿了許多奇妙的事物,
旅行在野外,看到不認識的東西不打緊,拍攝下來找答案。
先觀察特徵,思索牠/它的類別;再仰賴功能強大的網路尋找,常常大有斬獲。
如果再找不到,問專家,把問題放在心中,也終多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的。
答案揭曉的那一刻,真的是很有成就感呢。
而這個過程,是旅行中最棒的學習型態之一了。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20180629金門之歌01鱟會有期

20180629金門之歌01鱟會有期

這是小桐第二度造訪金門。
上個月,小桐參加校際交流,前來金門安瀾國小一覽金門戰地風情;
出發之前,學校邀我為孩子上一堂金門自然生態課程,我上的是「做一隻鱟」。
讀故事裡的鱟、看實際的標本、聽影片的介紹,
這一堂課讓我心裡漣漪處處,我期待到金門與二億年之鱟相遇。

尋鱟的人

到處都有鱟的身影

一、鱟在哪裡?
  拜訪金門,已在本島消失多年的鱟四處可見身影,
  民宿中有鱟、老店家有鱟、學校裡的教學中也有鱟。
  鱟會有期。

  碧山老房子民居的中庭角落就蜷伏著一隻鱟;
  上了年紀的老店,看看有沒有鱟、砲彈。其實很多喔!
  學校課程中也有鱟,有巡迴宣導的鱟,也有做一隻鱟。
 
建功嶼的公共藝術

碧山老房子的中庭鱟

鱟又被稱為是夫妻魚


二、建功嶼尋鱟
  建功嶼在金門島西側的浯江溪口南側,
  大片少人為干擾的泥灘地是鱟寶寶的快樂天堂,
  浯江溪也是人工流放幼鱟的主要地點,
  讓人們發現鱟、親近鱟、認識鱟。
  期待鱟會有期。
 
建功嶼的涉海小徑

鱟時代的藝術品

發現泥灘中的小鱟了

稍微沖洗之後的的樣貌

劍尾是很重要的構造

海洋生物在大地上盡情作畫

小潮池中有許多海葵


  建功嶼是金烈水道中的小島礁,島上有軍事堡壘,周圍插滿石蚵養殖椿,
  平常是一座孤懸海中的小島,退潮時有石徑步道連結,可以輕步登島。
  海岸有鱟時代公共藝術,成群的青銅鱟爬滿了花崗岩,朝向深海。
  泥灘中尋鱟是很棒的體驗,
  小桐的鞋深陷爛泥,他的爸爸祇下指導語,脫困要靠自己。
  與文徽在爛泥中端詳,前後發現了七隻小鱟,
  小鱟的劍尾很重要的,活生生的活化石在手中,
  怎麼去想像億萬年的流光飛逝,演化的投影在眼前、在手心凝凍了
  而最棒最棒的是採集到一枚鱟殼。
  真的,只要一枚就夠了,這是金門之行具體的回憶物。

  其實,還有更棒的是文徽發現的一截成鱟的步足,
  細緻地呈現了節肢動物附肢的分化與構造。
  認識鱟,光看一隻鱟是不夠的,還要看牠的環境、牠的朋友。
  我們還看了玉蟹、石蚵、赤嘴蛤、蜑螺、酒蜷、海葵和藤壺,
  有些一動也不動,有些在大地上描繪了生命的動感,是天生的抽象畫家。
 
採集到夢寐中的鱟殼了

半截附肢、切口平整


三、鱟生態文化館
  金門水試所成功復育三棘鱟,
  水試所的鱟生態文化館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據點,
  從科學、從生態、從文化等面向介紹不為人知的鱟文化,
  走一趟金門水試所,活生生的鱟就在眼前爬行,
  真是鱟會有期!
 
金門水產試驗所是必來的景點

鱟生態文化館資料豐富又精采


  完整的鱟展示,從琳瑯滿目的鱟標本,到活鱟的小水池;
  從出現年代、構造與性別、各齡標本、生活史到科學價值;
  從先民生活應用、諺語到古籍記載;
  歸結到資源、保護與保育。
  「守鱟一生,保護海洋」,文徽兄在大展版中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疏漏。
  大眼睛的人才找得到喔!
 
好想撿一個脫落的劍尾作紀念

腹甲彩繪的辟邪物

找找看問題在哪裡


四、你認得出來嗎?
  你知道亞成鱟與成鱟的差異嗎?
  你知道鱟的運動方式嗎?
  你知道雄鱟與雌鱟的差異之處嗎?
  你知道鱟有多麼迷人、多麼有趣嗎?

這一趟的旅程,感謝文徽兄、愛婷、小澍、小桐的同行,
還有身後的好幾雙的推手、身旁的好幾雙的助手。
以及穿越時空的藍血活化石——阿鱟。

感謝參與,鱟會有期,後會有期。
居然能看到鱟的仰泳

看的出來鱟的性別嗎?

一對夫妻魚

買了好多鱟的紀念品
鱟是金門人的記憶

成功海灘撿了許多錐螺與象牙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