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20131026快樂提案之四:東澳灣

東澳是一處迷人而神秘的海灣。
我去過很多次了,
蔚藍的海面,以蛇頸龍造型蜷伏的烏石鼻岬角為襯托,
成為臺灣東部海岸絕美的一景。
今天來東澳,是由李思根教授指導之下進行田野調查。

走近東澳灣,世外桃源的知足與恬淡氣息更令人難忘。
因為蘭陽平直的海岸線多少有些單調,
幸好南端有三個美麗的灣澳,依次是蘇澳、東澳與南澳。

其中,最少為人關注的就是東澳了。

而我,就在東澳灣怔怔的忖度著一個無人的海灣能有多少迷人氣息?
我猜想著:它的美,美在少了那麼點的人味,
而這剛好也是這個擁擠的島上最最欠缺的一種味道!
圖片來源:Google地圖



























20131017北投麥當勞研究會議1700-1756
1.      河口要找路:北溪找不到路、南溪找一條路
A.     沙嘴。
B.     潮曲流。
C.     河道變遷的痕跡:洪水、枯水的變化。
D.     岩石為海積或河積?有無界線?
E.      為何東澳無法發展出三角洲?因為很少河口無三角洲。三角洲有6種,包括了弧形、錐形、平頭(外海有強勁海流切割)、交織狀、灣狀等。
2.      田野調查重點:
A.     上午看東澳南溪、東澳北溪河口。
B.     下午看東岳冷泉、粉鳥林、海灘採集角閃岩、白雲母片麻岩。
3.      岩礦採集鑑定:攜帶放大鏡、顯微照相、塑膠袋、油性筆、地質鎚。起碼採集20種岩礦,可建置岩礦標本群。

東澳灣
1.      海濱觀察:
A.     破浪線距離濱線非常近:大約只有5m。海浪接近直立波,浪非常大、很危險,故此處不適合游泳、戲水。
B.     堆積物:
a.前灘:寬約35m,沙灘,夾有稀疏的大礫。可知此沙灘為漲潮時所帶來的,而大礫為颱風的巨浪沖進來的,回濺時帶走小礫,大礫帶不走。
b.後灘:以小礫、中礫為主,不見得為海水帶來,可能是河流帶來的,因為被海浪堵住而沉積。石頭大小平均,但沒有淘選,石頭種類與中央山脈的石頭相符。
C.     石頭幾乎都是扁的,圓的很少:為什麼?因為石頭種類以石英雲母片岩、矽質片岩為主。河海搬運時以滑動為主。
2.      岩礦介紹。
A.     白雲母片麻岩:花崗閃長岩變成的,富集白雲母礦物。
B.     鐵石英:石英岩內的含鐵礦物氧化,鏽染出紅黃顏色的表色。

東澳南溪沒口溪
1.      河中洲:
A.     河口寬敞,二邊沙堤約400m,中間有一個河中洲將河道分成南北二岔。洪水期河中洲會被淹沒。
B.     氾濫平原:石頭皆為大礫,為洪水帶來的,故此河中洲嚴格來說可歸為氾濫平原。
C.     類似沖積扇的扇端:南溪的分流中間叫做河中洲,很大。洪水期會淹沒、枯水期會出露,將南溪分成二個出口。二者之間留下一個類似沖積扇的扇端,以河流堆積物為主,而靠近海濱的堆積物為海積形成。
D.     扇端沙嘴:扇端前端的河道稱為沙嘴,是指河流出海口被堵住,因而河道呈90°轉彎者。而後,南水道的水往北流,與北水道匯流,形成一條直線型沙嘴,共約400m長。【按:沙洲由灣口的一端伸向海洋稱為沙嘴,若沙洲軸線呈直線平行於海岸而發育稱為單沙嘴,沙嘴繼續伸長成為沙堤,被封閉的河川成為沒口溪】
2.      漂流木:漂流木的位置為濱線,這是人工堆的嗎?是海浪堆的,推到這裡時沒力了,也可能是因為河水、海水的角力在這裡達成平衡,二者旗鼓相當、平分秋色、不分軒輊。木頭是海水還是河水帶來的?海水。
3.      感潮河:
A.     堰塞口:南溪的水量在洪水其實很大,水往北流出海。現在是枯水期,這裡的位置是個堰塞的地方,是上一次大颱風時海水灌進來的地方。
B.     覆瓦構造:證據在覆瓦。可觀察到覆瓦開口的方向朝向河流上游,推知水流的來向從北而來,覆瓦為海水力量所造成。
4.      階原:水漲的時候會淹上去,故此處可歸類為洪涵原,又像是最新的海階,故可稱為階原。
5.      南溪的分流:因為水從南方來,而且河道很窄,有可能是人工挖的分流。但前方形成一個潟湖,或可稱為沒口溪,或可稱為是河口潟湖。
6.      海灘坡降:高潮線(有大石頭的地方)與低潮線(破浪線)之間的波降大約7度。
7.      植物觀察:青葙、甜根子草(咬食草莖)

東澳北溪河口
1.      二條河流特性不同:
A.     東澳南溪:河口被封死,洪水期才沖開一條河口。因為南溪河道分成三岔,水量分散形成片流,所以形成沒口溪。
B.     東澳北溪:
a.出口溪:沒有分流,有一個出海口。
b.單沙嘴:海浪推出來的堆積物形成一條與海岸線平行的沙洲,稱為單沙嘴。
c.海神與河伯的華爾滋:可處可觀察水流與海浪的角力。此處破浪線與海濱非常近,可知海岸坡降大,不適合做為海水浴場。海浪8-11秒一次,屬於高頻度的海浪;海浪衝擊時,河水就會倒退,但海浪間隙時河水會趕快流出去,形成一進一退的搭配動作。
d.圓磨度:河海交界處的石頭圓磨度最佳,因為衝擊的力量最大。
e.南水道:照理河流會直線流入海洋,當水大時水會直流,故北溪應該也有北水道,此為南水道。
2.      植物觀察:無根藤。

觀音海岸
1.      第一站:沙丘(距離海岸下車處約1km)
A.     沙漣:一條一條的叫沙漣,風造成的。若為河流、海水造成的叫漣痕。分成二類:
a.波痕:死水造成的,一高一低,水分子沒有前進,只有上下震盪,即是只有上下運動,沒有水平運動。波痕的二翼相等。
b.流痕:若水流動時形成的叫做流痕。流痕的二翼不等。
B.     沙漣的構造:沙漣最高的地方叫做沙脊,左右為二翼。
a.長翼:風的來向。
b.短翼:風的去向。
c.以沙漣測量風的去向為233°(西南向),可知今天吹東北風。
C.     風剪草:因為季風會固定同一個方向吹,例如吹北風,樹冠會往南傾倒,稱為風剪樹。今天觀察到的是風剪甜根子草,可稱為風剪草。我們也可由風剪草傾倒的方向觀察出風的來向。
D.     沙丘:分成六類,此處沙丘外觀呈圓形,可稱為Dome
E.      本站觀察重點:
a.沙漣。
b.風剪草。
c.縱沙丘:Dome,整串連起來的沙丘。
2.      岩層露頭:
A.     地質分區:屬於大南澳片岩太魯閣相,高溫低壓的變質相。
B.     岩層種類:由上至下排列的岩層分別為:
a.綠泥片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或凝灰岩)變質而成。
b.石英脈穿透體:很多條。如果一條之間有厚有薄,稱為透鏡體,可觀察到中間厚、二邊薄的外型。
c.變質砂岩。
3.      第二站:透鏡體發達的岩層露頭。
A.     岩層種類:由上至下排列的岩層分別為:
a.綠泥片岩。
b.石英片岩(透鏡體)
c.綠泥片岩。
B.     地史:地質年代在6500萬年前,可稱為台灣阿公。很久很久以前……
a.海底火山爆發:一種噴出來的叫火山岩,沒噴出來的叫深成岩。綠泥片岩是基性火山噴發,可能是玄武岩也可能是凝灰岩,後來產生變質作用,成為變質岩(台灣只有基隆火山是酸性的,大部份是中性的安山岩,澎湖是基性的火山)。海底火山噴發的證據在哪裡?南澳附近可觀察到噴出火山碎屑所形成的綠泥片岩與沒噴出的岩漿所形成的片麻岩二種岩類。
b.火山不是一直噴:而是有時噴、有時不噴。不噴時海底泥沙沉積,這些沉積的泥沙之後變質為矽質片岩,而基性火成岩變質為綠泥片岩。
C.     石英脈的演育:
a.石英脈。
b.透鏡體:中間粗、二邊細的石英脈。代表板塊運動時受力不平均。
c.串腸構造:透鏡體如果成串,叫做串腸構造。
D.     層態:S72W32NW
E.      側反向坡:地層不會有大規模滑落,但會有快速崩落的落石,目前上方已有懸空的狀況。
4.      第三站:灘岩。用鹽酸噴灑,碳酸鈣的部分會冒泡,綠泥片岩的部分不冒泡。
A.     原生相:大理岩。
B.     次生相:鈣華。指被水溶解,蒸發後重新膠結的鈣酸鈣。
C.     礫岩的種類:
a.火山集塊岩。
b.火山角礫岩。
c.礫岩。
d.灘岩:成分可用花生糖比擬,岩基就是花生,膠結物就是麥芽糖。灘岩的岩基是綠泥片岩、石英片岩,膠結物是鈣華。
5.      判斷底岩、落石或轉石?底岩,因為層態相同。
6.      石英雲母片岩夾一塊砂岩包裹體:砂岩是後來貫進來的。

7.      消失的海蝕洞群:去年還在的連續的三個海蝕洞,是教學的一個高潮,如今安在?只剩下崩塌下的落石堆雜亂的痕跡而已。此區大地變動速度快速,快到讓人喟嘆。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0131029快樂提案之三:角閃岩


名稱:【角閃岩】
分類:變質岩-中級變質基性岩。
特徵:
      1.深綠色的角閃石呈狹長片狀。
      2.白色的斜長石呈塊狀。
      3.粗粒的礦物結晶。
      4.斜長石比角閃石堅硬。
      5.偶見葉理狀岩理,
         偶見花崗岩鑲嵌狀岩理。
      6.原岩為富含鐵鎂礦物的玄武岩或輝長岩等岩石。
      7.變質程度為中級變質帶,溫度約500-600度、3-5個大氣壓力。
      8.地質區歸類為大南澳片岩太魯閣帶。
採集時間:20000000日。
採集地點:宜蘭縣蘇澳鎮東澳灣。




關於角閃岩十一行
南澳是臺灣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北邊有一座南澳國小(泰雅族),南邊有一座蓬萊國小(漢族)
二間學校隔著蘇花公路分設。
而臺灣二次最重要的造山運動,
讓臺灣島嶼二次從海底深處拔起出露的重大事件,
剛好分別叫做南澳造山運動與蓬萊造山運動。

我要說的是南澳有古老的台灣身世的證據,
地質學家由南澳各種岩石的疊置、截切、包裹等構造,
發現古老岩石中最古老的就是角閃岩了。
證據在哪裡?證據就在這顆石頭裡面!
現在要送給102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學月筆記認真的學生誌念。
                                 楊志文201310281101 

自然筆記成績平均達95分人數
五年六班9
五年七班9
五年八班7
五年九班2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20131018快樂提案之二:美好的一中


一中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旅程。
一中相當和諧,我們帶回了很多禮物。
我們的一中,指涉的是台中一中商圈,待了二天一夜。
一中是美好的,在於一個家庭帶著愉快心情在一個地方所感受到的悠閒與隨意。
約之如下

01.一條高鐵、一條台鐵,通通不用錢因為有慷慨的金主贊助交通費。
02.一時之間,發現高鐵沒有比台鐵快因為高鐵接駁到台中市區就將近一個小時,加上高鐵的行車時間,其實沒有比較快。
03.一整棟低調隱密而無跡可尋的飯店沒有招牌也沒有門牌,讓人找了好一陣子。
04.一張床幾乎就是旅行的全部印象因為小孩子最喜歡在床上跳來跳去,而且其樂無窮。問旅程哪個部份最好玩?異口同聲的說是「房間的彈簧床」。
05.一臉親切的台中人台中人看起來好和善,每個人都笑咪咪的。
06.一份鍋貼、一顆煎包、一杯豆漿的早餐只要42真划算。
07.一份報告準備的最為充分足足念了六遍,從來沒有練習過這麼多遍。
08.一座比科教館精彩的科博館:室內展區詳列了生命演化與特徵的各種動植物標本,小朋友最喜歡的恐龍大隻又有動感;三D影片一次播放二片,讓小孩子看的很興奮;戶外園區的植物也種的具有巧思,例如小桐遠遠的就指著一棵樹喊說:「蘿蔔樹」。
09.一人一份禮物的快樂:我思考再三,終於下定決心買了一枚很多年前就想要買的拉長石,小澍買了一份裝滿水晶碎塊的玻璃球,小桐買了塑膠飛機與一顆白水晶球。而愛婷買的東西雙手提不動,要用貨運才能寄回去。
10.一來再來的來來飯館:要準備回家了,問小孩子想吃什麼?他們愛吃的是前一天吃的來來飯館的炒飯與炒麵,於是我們又走去再吃一次。

一中不只是一段旅行,那是我們家庭共同的記憶。
一家人一起出發,雖然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一中,但是有一張床、二張床可以盡情跳躍;有一架保麗龍飛機可以在房間四處飛翔,就是一趟快樂無比的出遊了。
晚上,二個小子輪流一人趴在床中間,另一人跳躍著跨越前者。後來小澍不知為何突然站了起來,小桐煞車不及而踢到她的臉龐,還在鼻翼刮下一條血痕,哭了好一會兒。略略安撫之後,小孩不哭了,可是那些跳躍的畫面、小孩的笑鬧聲卻還一直留在腦海裡喧嘩著。

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由這些小小的事件拼組而成的;而幸福的感覺,也是由於彼此毫無保留的情感才得以無縫的拼接、具體、熔融。
筆於三樓
霜降天蛾又稱為細斜紋天蛾,身形像是一艘噴射戰鬥機,一副天生就是飛行好手的樣子。主要的辨認特徵是前翅中央有二條平行黑色斜線。為什麼要以霜降為名呢?是因為成蟲到了秋天霜降的時間才會出現嗎?牠選擇灰褐色的結晶石灰岩來憩息,頗有保護色的觀念。

近來越來越喜歡觀賞校園或公園的石頭了。原本覺得不那麼自然,同時將天然的石頭搬運到人為的環境中整個過程對環境並不十分友善。但是後來我發現自己跑野外的機會與頻率慢慢降低了,偶爾在生活周遭能遇到原石原礦到也能稍稍減降對自然的孺慕與懷想。這顆結晶石灰岩可觀察到明顯的石英透鏡體,呈現高度變質的變化結果,最值得細細欣賞的是流動的水在它身上雕琢的圓形壺穴與線形壺溝。但是要先用想像力將這塊矗立的巨石先放倒,侵蝕的過程才能有一些擬真。我常在想石頭外型雖然堅強,但卻是最脆弱無比的,因為任何一種營力(風、水、樹木、陽光、重力)都有資格去磨它、鑽它、風化它,直到這顆石頭化為塵沙為止。以此而論,誰才是剛強?誰才是柔軟?

漂亮的水生植物,橢圓形的葉片、多數的主脈、三瓣的花瓣,我覺得它是澤瀉科的景觀植物,可是找不到它的名稱。科博館在入口處挖了一窪水池,這是很聰明的做法,既可以做為調節微氣候的風水池,也可以成為賞心悅目的水生植物的落腳處。

這是在學友中心前面擺放的原石切片。說明說它是綠色片岩,我從外觀的判讀卻有一些意見,我覺得綠色成分似乎不大明顯,而且綠色片岩產生流褶皺的例子好像在野外也比較少。初步的觀察比較像是大理岩在地殼深處(15km以下的位置)因為受到高壓的影響,使得脆性的岩石開始便得有點溶化狀的柔性狀態,再加上長時間造山運動的擠壓影響,形成擠牙膏狀的流摺皺。而後在抬升的過程中,壓力慢慢減低,岩石又從柔性再度轉成脆性,因而固化。我覺得圖中黑白二種顏色的岩石分別是炭質大理岩與方解石大理岩,乃是大理岩在變質的過程中因為礦物分凝作用而分化、排列的紋理。另一個關注點是流褶皺通常是地殼深處形成的構造,而岩石受擠壓而裂開的節理則是地殼淺處形成的構造,二種不同位置形成的作用卻能在同一顆石頭內看到,是很不容易的。第三個關注點是節理是平行規則排列的節理組,大至呈南北走向;可是,我們還看到了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另一組節理,代表來自不同擠壓方向所破裂構造,而且這條構造還有填充了白色的礦物,稱為[截切體],可用以定序不同其形成的先後順序。如果我有機會在自然教室擺上個這麼一塊漂亮的石頭,就可以帶著學生仔細得參詳參詳這些無所不語的無聲說法了!

這是一個細胞,而且是一個超大的細胞,裡面還蜷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生命呢!

雖然是一個仿製的模型,卻非常有力量。如果下次我捉到一條馬陸,我會請學生別小看它,馬陸的祖先身長180cm,是會讓你看起來二腳發軟的那種巨大的怪物,而且你大概跑不過古代馬陸的,因為它至少有256隻腳。

前陣子講到植物的變態根時,有一種常見的形態是支柱根。講完之後只能跟學生說校門口的金絲竹可以發現,可是金絲竹的支柱根大概只有1或2cm長而已,看起來是很遜的,很難感受到支柱根的力量。幸好科博館有著強而有力的支柱根範例,而且還可以告訴孩子:所有的支柱根本來都不知道自己能夠成為強而有力的支柱,它們最早都是從一條細細的氣生根開始出現的。原本是吸收水氣的功能,後來才轉型為支柱(雖然還是有吸水的功能,畢竟它就是根的一種變態)。

這棵樹讓人眼睛一亮!巨大的、特異的造型吸引著眾人的目光。我的兒子說它是長在地上的蘿蔔樹。課本上莖的功能只說到輸送與支撐二種而已,其實不只,至少還可以觀察到儲存的這項能力,植物的各個構造都像是銀行的[多功能櫃台],也就是一個構造都有數種的功能。以儲存來說,就是需要什麼就存什麼,這棵樹的環境缺水,所以他胖胖的、像瓶子一樣的大樹幹裡存的就是水。這棵樹可以跟白千層與尤加利樹參照,思索在同一種乾燥的環境下,植物朝向不同演化的方向以適應環境的毅力與精神!

可愛的小女孩是我的比例尺,或許她的位置在中間,但卻不是主角。我看到的是對環境友善的透水磚,底下也應該會有一層刻意施做的儲水層,讓雨水有地方可以暫存,也可以慢慢的蒸發,讓都市不會更加襖熱。透水磚使用了四種天然的石材,我喜歡天然的觸感與神情。那些食材都是岩漿冷卻所形成的岩石,被類歸為火成岩。黑色的是有噴發出地殼的玄武岩,另外三種是力氣不夠的岩漿,還沒衝出地殼就沒力了,因此在地殼內部就漸次降溫所形成的花崗岩。

自然課講蕨類植物說到百分之九十五的蕨類幼葉都會捲曲,就有學生問那另外百分之五的是什麼蕨類?喔!那是原始的蕨類!長的什麼樣子?就是圖片中的樣子(蘇鐵蕨例外)。但是圖中的木賊好像不是台灣品種的,它的側枝輪向生長,如果把它放大100倍,就能模擬三疊紀的生態場景了!

美好的一中的團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