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20230921《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探索》

  

    日前到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參加環教路線工作坊時,張子超教授提到「環境教育在國小階段要談環境倫理融入的概念,實質內涵第一條是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完整性,讓孩子參與戶外學習及環境體驗,進一步去覺知自然的美。」的確,在人與自然的交會與相處中,「萬物可為師、處處可學習」。筆者本身擔任文化國小自然科學教師,確信帶孩子到戶外學習,去覺知環境之美,可說是環境教育的一個入口處,而這也是筆者長期努力的前行方向。

文化國小一直是一座學習型校園的模範,學校願景為「多元、創新、前瞻的卓越表現;適性、關懷、分享的友善校園。」投射在自然科學課程中,我們常態性的與孩子們進行自然觀察、戶外教學,引導學生經由科學過程技能的訓練,佐以多文本閱讀來開闊視野,善用自己的手眼進行讀寫的記錄與反思,期望能啟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忱與潛能。

近年來,我們多次設計任務導向的戶外教學模式。有鑑於之前大都是教師講述、學生聆聽的解說模式,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較低,於是教師嘗試將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10個解說重點編纂成10個任務,教師先帶學生到景點前給予提示與布題,小組討論後將可能的答案寫下來,最後再由擔任小隊輔的家長公布答案、進一步檢核。

我們要傳達給孩子的不祇在於答案的正確與否,而是他們對周遭的環境變遷是否有所感知?他們在面對環境中的微小的差異時是否有一點點的敏感度?有沒有花一點點的力氣去思索一下?期望在經過探索活動後,孩子們的心中也能種下一些小小的科學種子。

當時這樣的探究方式相當受到家長肯定和孩子們投入,教師團隊之後並接續在野柳、田心仔、硫磺谷、龍鳳谷、芝山岩、北海岸、七星山、關渡濕地、義方泡腳池等戶外教學中採用任務導向的進行模式,讓孩子們成為探索活動的主人。

教師也由學生的課程回饋中,認知走出教室的戶外觀察活動是打開學生多元感官的重要策略,讓學生們對偶遇與巧遇的生態、物種興奮不已!除了擴展學習視野、認識更多生物,也能讓學生提升學習動機及環境敏感度。

「到戶外學習,以環境為師」,一直是筆者心中念茲在茲的寫照與寫意!能成為一位環境教育教學人員,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探究,掘鑿出現實世界的真情、善意、美感,伸出雙手與蒼茫天地建立一種神秘且深層的連結,這真的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了!

走在小徑上,打開感官經驗來體驗世界,用簡樸的教學方式與孩子們一起探涉環境、認識自然、對生命敏感,筆者無比慶幸自己能擔任徒步探索的環教解說員。

(刊登於台北市教育e/ 993 / 教育劄記)



20191109臺北市衛星資優方案野柳戶外教學(廖勖凱老師拍攝)

20201021臺北市101環教路線硫磺谷教師知能研習(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提供)

20230216文化國小506徒步前往大屯山賞櫻採橘戶外教學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20230917玩石頭看人生

  

我的同學、同事兼好友--昌義兄,邀我到大香山慈音巖分享「玩石頭看人生」,這份邀約讓我覺得榮幸,而這也是第三度前去分享同一個主題的邀約了。

昌義兄是一位凡事未雨綢繆的好榜樣。以前讀研究所的時候,總是學期初就完成了學期報告、研一就完成了碩士論文、分組報告搶著為大家代勞。凡事豫立、凡事為人設想,不僅在工作上、課業上,還有為人處事上,都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指引,真可說是一尊活生生的菩薩!

昌義兄的邀約,半年前就確訂日期,半個月前提交簡報、提綱,幾天前提醒交通路線、投放設備,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我慎重地事先詢問學員人數,得知大約90位,因此特意準備了156顆石頭,來進行這場玩石頭的課程。

玩石頭的部分,六人一組圍成圈,準備一組石頭作觀察。每人先挑一顆石頭去介紹、談感知;再以一個標準作分類,操作三次;接著疊石頭,思考怎樣堆疊成其高?最後是記錄石頭,畫出石頭外觀、說出心中想法、與它面對面對話。

看人生的部分,介紹幽夢影的「人不可以無癖」,引申區紀復的「提起與放下」,闡述蘇軾怪石供的「夜光尺璧與瓦礫等」哲思、後怪石供的「喜怒雖存而根亡」哲學。

 

一個平凡人要怎樣去掌控自己的生命呢?蘇軾在怪石供中提出了一個參考的觀點。人們的七情六慾翻騰,猶如怒海中的扁舟不能自己。七情是甚麼?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是如何產生的呢?是由於六根連結六塵的緣起。六根是人類的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外界的六種刺激,色聲香味觸法。

一個人,因為內在的六根對照外在的六塵,時時刻刻去分門別類、重重複複去捏塑意念,因而產生了「六識」。

六識是眼睛看到種種色彩而執持產生眼識,耳朵聽到種種聲音而執持產生耳識,鼻子嗅聞種種氣味而執持產生鼻識,舌頭嘗試種種味道而執持產生舌識,身體觸摸種種質地而執持產生身識,意念發想種種事務而執持產生意識。

如果能做到「有分別見、無分別想」,冷眼旁觀隔岸火,就能從孽海情天抽身而退了!而或許這就是蘇軾文章中所闡述的「喜怒雖存而根亡」論點,拱手戟手皆心寬自在了!

 

感謝昌義兄的邀約、慈音巖的款待、學員們的投入,讓這堂實物結合理論的課程如期完成。我不知道這樣的玩石頭、這樣的看人生是不是班門弄斧?但總是力之所及、盡力而為了!

 

學員心得如下

從感官認識石頭,看到每顆不論形狀、大小、色澤、紋理、質地等等的不相同,如同每位在人生過程歷練出不同面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著。最後堆疊石頭讓學員們玩的不亦樂乎,也從中學習耐心、毅力,才可把它疊高。

玩石頭看人生是很棒的課程,受到歲月磨練的各式各樣古石,依然保有自已的光芒、保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小後學從中學習感受良多。謝謝教務團隊的精心安排。

志文老師賢伉儷玩石頭看人生頗具意義,從石頭遊戲體驗中讓後學們像回到童年坐在地上回歸純真的一面,互動討論中拉近和學長之間距離和情感!藉由石頭帶出的意象意義非凡,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小小一顆石頭有大大的學問,也可以無限大,大到整個宇宙天地萬物!如一顆心雖小,但心念確可以無限大,大到無法想像⋯⋯真是很棒的體驗。

感謝教育團隊及點傳師慈悲,提供豐富且多元的課程,一改後學對於學習道上刻板印象(教條式)。如同玩石頭看人生般,生活日常點滴處處是修道場,透過習道明真理,自我正向鼓勵及能量(轉念)落實於生活中,便處處皆為妙智慧。

 

 

以玩石頭看人生為主題進行分享,這是第三回合。

回味七星潭的石浴

玩石頭看人生提綱

觀察一顆石頭。

記錄一顆石頭

山不可無泉、水不可以無藻、石不可以無苔、花不可以無蝶。

以蘇軾的後怪石供來看另一種人生哲理。

以蘇軾的怪石供來看人生哲理。

輝長岩,同一種石頭,卻呈現出各自的面貌。

觀察一顆石頭,回顧石頭後面的故事。

玩石頭看人生測驗



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20230915硫磺谷大冒險演練

  

陽明山硫磺谷創生活動最後一次課程,今天實地到硫磺谷進行解說的演練。Ada老師設計了活潑的「泉源小水滴硫磺谷大冒險」關卡地圖,我們就拿著這張地圖按圖索驥,沿著硫磺谷環形步道照表操課一番。

 

一、關卡點1.小水滴大變身(硫在泉源會場)14001428

1.  活動開場,介紹義工。

2.  小水滴變身體驗活動,介紹小水滴歷經雨水、地下水、水蒸氣、地熱雲、硫酸水溶液五個生命階段。

3.  大芳白粉場遺址:白土仔(白土埕),仍存留一棟工人洗澡的浴室,可看到貴子坑磚廠產製的白磚,再賢兄說「北投的白磚是王永慶設立的磚廠生產的(早已停業),不是台灣工礦公司」

4.  木蘭青鳳蝶:以前叫做青斑鳳蝶,屬於鳳蝶科昆蟲;幼蟲食草為木蘭科植物,前翅中央有一排青綠色縱帶,其上下又各有一排細小青斑分布。青鳳蝶:以前叫做青帶鳳蝶,屬於鳳蝶科昆蟲;幼蟲食草為樟樹等植物,前翅中央有一排青綠色縱帶。

二、解說點A.煉硫過程(土地公廟觀景平台)采燕5分鐘。

1.      展望硫磺谷地熱區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解說牌介紹煉硫過程。液態硫磺稱為「磺油」,呈現橘黃色。

2.      觀察磺港溪溪谷紅褐色的氧化鐵。

三、解說點B.地熱五感體驗(請勿逗留敬告牌)伊芳。1448

1.  噴氣沖天、硫氣濃郁、嘶嘶怒吼等地熱五感體驗。

四、關卡點2.小水滴來亂了(地熱觀景平台)再賢/采燕。14521509

1.  十八份簡史:乾隆年間,漢人先民來此地開墾,將土地分做18份,故名。5分鐘。

2.  磺花:先民亦在此地開採硫磺,噴氣孔冷凝的硫磺結晶稱為「磺花」(音似宏輝阿),此地的地名稱做「磺ㄟ」(音似宏A)

3.  十八份的18支籤問答遊戲。

4.  大同之家泉源國小通學之路。

五、解說點C.人工溫泉隧道水(情人瀑布)1514

1.  無尾崙溪:十八份熔岩台地上的無尾崙溪經過農田,會有農藥、化肥的影響,水源不適合泡湯使用。

2.  隧道水:日據時代即有使用,目前支援人工溫泉每日出水6000T

3.  情人瀑布屬於熔岩瀑布類型,彩虹哪個時段才看的見?

六、解說點D.採硫史話(郁永河採硫處碑)1535

1.  介紹清朝郁永河採硫故事。

七、關卡點3.小水滴煮石頭(龍鳳谷遊客服務站)志文/采燕。

1.  小石頭分一分:采燕操作石頭二分法。

2.  煮石頭的條件:志文操作活動,先讓學員觀察熱液換質、金山(新莊)斷層二個展版,勾選第二題的答案,最後再統整說明。

3.  煮石頭前中後:志文介紹煮石頭前中後的變化,再讓學員以遊客服務站展示的岩礦標本進行觀察,看到後在選項內打勾。安山岩在左側,大約有八顆標本;洋蔥石在右側,一大顆,可以觸摸;黏土化安山岩在中間,有五顆。

八、關卡點4.小水滴的朋友(黃金小丘)志文。16131627

1.  黏土化安山岩:輝石斑晶清晰外凸。

2.  火山碎屑:測量出來的有火山礫、、火山塊、火山彈。

3.  火山碎屑岩:表決出來的結果是火山集塊岩。

4.  好朋友躲貓貓:答案依序是ADCBE

九、解說點E.人工溫泉(黃金小丘觀景平台)

1.  介紹人工溫泉的組成。

2.  鼎脈蜻蜓:根據嘎嘎昆蟲網介紹,這是低中海拔數量最多的蜻蜓。雄蟲複眼黑褐色,合胸黑色,翅痣黑色、後翅基黑色,腹部37節白色,810節黑色。雌蟲腹部黃色,有黑色橫紋。

十、關卡點5.小水滴買菜趣(硫在泉源會場)。婷頤。1640

1.  與小農互動,每人100元購買農產品。

2.  農產品的台語怎麼念。

3.  農產品烹調方式。

 

關於硫磺谷、龍鳳谷地區常見的噴氣孔硫磺針狀結晶,網路上的資料顯示中國、日本稱為「硫磺華」、「硫華」,台灣稱為「昇華硫磺」,只有十八份在地居民稱為「磺花」,這個名稱聽起來最可愛了!

無情荒地有情天,有情鄉土開磺花。這朵金黃色的磺花,郁永河採擷過,為了它鬚鬢霜白;先民種茶栽橘之餘,順便打石仔、煮磺花,也曾經溫飽一家的肚腸。

感謝硫磺谷創生課程,讓我們走進了磺花啊、磺ㄟ的繽紛世界。今天雖然是課程的一個段落;而明天、明天將是硫磺谷大冒險的新的起點。

 

五指山層砂岩內有數量眾多的生痕化石

木蘭青鳳蝶,感謝羚溱老師協助辨識

木蘭青鳳蝶

介紹煉硫作業。

地熱觀景平台演示中

地熱觀景平台演示中

雀榕結實累累,粉紅色的癮花果真可愛。

鼎脈蜻蜓雄蟲。

硫磺谷山壁上的五指山層石英砂岩。

小水滴大變身活動演示(伊芳拍攝)

體驗活動流程討論(秉原拍攝)

分站解說討論(秉原拍攝)

隧道水觀察(秉原拍攝)

觀察火黏土特徵(秉原拍攝)

黃金小丘觀測活動(妍伶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