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20171103第一次鯉魚潭田野調查

20171103第一次鯉魚潭田野調查

☆時間:106114日星期五06072139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
☆名稱:2017花蓮鯉魚潭河川襲奪教學模組之開發研究」第一次田野調查。
☆參與人員:李思根老師(主講)、張志彰、吳志明、許心寶、楊志文等5人。
☆天候狀況:氣象預報花蓮白天溫度22-27度,降雨機率60%。臺北雨勢大,出雪隧放晴;鯉魚潭上午細雨微風,中午大雨傾盆,下午雨勢仍驟,晚間在風狂雨強中通行蘇花公路。
 
【圖1 鯉魚潭田野調查地圖    衛星影像取材自Google地圖】
☆活動流程:
時間
地點
觀察重點
備註
0607
北投家中

0630捷運民權西路站接志彰、志明。
1007
花蓮市

接李老師、心寶。
1042
池南橋
文蘭溪

1112
風口
古銅文蘭溪風口

1157
大枝高支22
文蘭溪上游、不協和河谷
文蘭村路燈8150
1205
大支高支291
文蘭溪上游主流與乾溝
下大雨了。
1123
阿珠小吃

午餐至13071410元。
1311
鯉魚潭遊客中心
解說展板
大雨滂沱。1438離開。
1451
重光派出所
古平河溪與古銅蘭溪分水嶺

1457
白鮑溪停車場
荖溪橋、環流丘、牛軛湖、搶水灣、急流、回春谷、河階
第一次搶水灣。1506上車。
1512
重光橋
環流丘、重光河階、反流河證據

1525
池南森林遊樂區橋頭
第二次搶水灣、河階、峽谷
1531回程。加油約1200元。1611老師家。
2139
奇岩家

在風雨交加中通行蘇花公路。

☆教學紀錄:
搶水是最短暫的大地變動的事件之一。
而地質學家窮年累月的所做所為有點像是偵探社的幹員。
它要膽大心細地從默默無言的各種地形面的蛛絲馬跡發現徵候,
從眾多的尋常處發現不尋常;
然後是嚴整理性的漫長歸納與細密推論的思維歷程,
從零星的片段處串聯出通則。

在李思根教授的帶領之下,跟著學有專精的志明、志彰、心寶等師長的隊伍,
鯉魚潭田野調查是一趟最棒的學習之旅了!
一站一站的探索,一層一層的揭示,
古銅蘭溪支離破碎的身世背景還原了,
這條溪流先被斷頭、繼而腰斬、然後削足,
最後細長的溪流竟然變形為圓潤的湖泊了。
這段不思議的搶水歷程證據羅列在這趟滂沱淋漓的學習之旅,
諸如搶水灣、環流丘、反流河、沖積扇、堰塞湖、下切峽谷、回春河階、
水口與風口、過能河與無能河的對比等等,
種種不思議中的思辨論證令人回味無窮,並且直心探測大地的幽微精魂!
文蘭溪田野調查定位點(志明)

空拍圖(志彰)

空拍圖(志彰)

空拍圖(志彰)

空拍圖(志彰)

空拍圖(志彰)


 池南橋:九丙省道與文蘭溪的交會處。緯度:23.9386357 經度:121.5058138
  1.文蘭溪:文蘭溪是造成鯉魚潭堰塞湖的基本要素,其位置在鯉魚潭北側。文蘭溪流向偏向北,搶水前後流路未變,都流入銅文蘭溪。
    A.鯉魚潭演育:
      a.第一次搶水:古銅文蘭溪的源流白鮑溪在荖溪橋附近被搶水。
      b.第二次搶水:古銅文蘭溪的支流荖溪在池南森林遊樂區附近被搶水。
      c.文蘭溪帶來的大量礫石堆積堵塞古銅文蘭溪河道。
      d.古銅文蘭溪河道積水成湖,豐水期範圍1.3km2,枯水期範圍1.0km2
    B.銅文蘭溪與文蘭溪不同:前者被搶水,後者是前者的支流,名稱一直都沒改。
    C.向上游觀察:交錯山腳。集水區不大,流長也不長。
    D.向下遊觀察:溪谷太陡,無法下縋就近觀察。
      a.岩類:中央山脈東翼先第三紀大南澳片岩系統。包含了矽質片岩(壓扁構造)、石墨片岩(黑色片岩)、綠泥片岩、變質砂岩、石英岩(整個岩石由石英顆粒組成)、石英片岩(有壓扁、順向排列)、蛇紋岩等。
      b.構造:片狀構造很明顯,以扁形石頭為主。
      c.覆瓦明顯。
      d.淘選:不良,石頭大大小小;代表坡降大,河川係數大。
    E.沖積扇:池南橋是扇央,二邊是扇翼。北翼坡降大,南翼坡降小。
    F.生態觀察:平伏莖白花菜,山柑科(Capparaceae)白花菜屬(Cleome),歸化種植物。
 
文蘭溪矮壩

文蘭溪河谷觀察

平伏莖白花菜

風口:古銅文蘭溪風口,由環潭北路進入,遇到一條水泥化的灌溉渠道。緯度:23.9414503 經度:121.5088058
  1.交匯處:此處以前是文蘭溪與古銅文蘭溪交匯處,然後再流入木瓜溪;現在文蘭溪直接流入木瓜溪。
  2.分流:文蘭溪在池南橋附近分岔為二條流路,西分流進入文蘭村,可能為灌溉的人工渠道;東分流為此處的文蘭溪曲流,在此處與古銅文蘭溪風口改建的水泥渠道交匯,而後二條流路再度合而為一,再匯入木瓜溪。
  3.風口:河川襲奪後,河流放棄的舊河道。此處的風口仍可見水圳,豐水期時可排水入木瓜溪,調節鯉魚潭的水量。而水圳二側的土地可供農作,目前栽種光蠟樹。風口一側靠近鯉魚山山腳。
  4.生態觀察
    A.糙葉樹:榕樹的一種,歪基的比菲律賓榕明顯,葉片粗糙。
    B.石朴:榆科(Ulmaceae)朴屬(Celtis),又稱臺灣朴;沙朴觸感粗糙,又名朴樹。
    C.角桐草:苦苣苔科,莖有黑斑。
 
風口的排水圳道

風口的光蠟樹

排水圳道與文蘭溪交匯處

臺東蘇鐵

糙葉樹

大枝高支22:文蘭村鄉道,阿尼吉農莊附近的無名橋梁。秀林鄉文蘭村路燈8150。緯度:23. 9368642經度:121.5010670【註】:参考用,位置不準確
  1.文蘭溪支流匯入主流處:裂點,可觀察道不協和河谷,雨天會產生瀑布。
  2.阿尼吉:日文的大哥。To張隆吉大哥。
 
文蘭溪不協和河谷

文蘭溪支流

大支高支291:文蘭村鄉道,文蘭溪更上游處。緯度:23.9300038 經度:121.4980535【註】:参考用,位置不準確
  1. 文蘭溪上游主流與乾溝。
 
文蘭溪上游河谷

文蘭溪上游乾溝

阿珠小吃

鯉魚潭遊客中心:午餐後雨下得更大了,我們先到遊客中心躲雨。此處是交通部觀光局轄下的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的鯉魚潭遊客中心,位於鯉魚潭北側湖畔。遊客中心內沒有鯉魚潭的解說摺頁。李老師端詳解說展板良久,認為有若干須修改之處。
  1.河川襲奪的討論
    A.徐鐵良老師的報告中,沒寫到銅文蘭溪起源處、注入處,引起了關於搶水的疑慮。
    B.徐鐵良認為銅文蘭溪發源於重光後北流,然後荖溪注入,文蘭溪匯入,再匯入木瓜溪。意指河流發源於平地,但不大可能。
    C.李思根老師認為一般河流的集水區都在山地,古銅文蘭溪應是以白鮑溪為發源地,流經鯉魚潭附近,直到與木瓜溪交匯處為止。
  2.鯉魚潭的形成修改意見:「鯉魚潭—湖泊  鯉魚潭的形成」展板序文「在大地的構思上,鯉魚潭是荖溪與白鮑溪愛恨交織的結晶,它倆曾經纏綿,也曾經掠奪,「如今明潭依舊在,遺跡何處尋?......」這是地質學家李思根教授對鯉魚潭多采多姿的形成史所作的描述。
    鯉魚潭的地形發展經過那些階段,有何改變呢?」
A.襲奪前地貌
a.原文「在尚未發生河川襲奪前,荖溪、白鮑溪為古銅蘭溪的支流,匯集後向北流入木瓜溪,另小溪古平和溪,是花蓮溪的支流。」
b.修改「在尚未發生河川襲奪前,白鮑溪是古銅蘭溪的上游,荖溪為古銅蘭溪的支流,匯集後向北流入木瓜溪;另小溪古平和溪,是花蓮溪的支流。」
c.圖片註記:
Ⅰ.古銅蘭溪流域應為白鮑溪源流至木瓜溪交會處。
Ⅱ.重光至古平河溪之間加入「分水界」字樣。
Ⅲ.文蘭溪、荖溪、白鮑溪之間加入一些小山。不能只畫出鯉魚山,不畫中央山脈的山。


B.前期襲奪
a.原文「花蓮溪的支流古平和溪因地勢比木瓜溪河谷低,前者向源侵蝕,切穿分水嶺,襲奪了古銅蘭溪和白鮑溪,在今日的重光附近形成擋水灣並造成河道下切,古銅蘭溪部份河段成為反流河。」
b.修改「花蓮溪的支流古平和溪因地勢比木瓜溪河谷低,前者向源侵蝕,切穿分水嶺,襲奪了古銅蘭溪上游(白鮑溪),在今日的重光附近形成搶水灣並造成靜態回春,使得河道下切,古銅蘭溪部份河段成為反流河。」



C.後期襲奪
a.原文「反流河繼續向北侵蝕,再次襲奪古銅蘭溪的支流荖溪,在現今的池南森林遊樂區東北方形成襲奪灣,荖溪折向東南與古銅蘭溪,古平和溪混合形成今日的荖溪,而池南以北古銅蘭溪已成斷頭河。」
b.修改「反流河繼續向源侵蝕,再次襲奪古銅蘭溪的支流荖溪,在現今的池南森林遊樂區東北方形成襲奪灣,荖溪折向東南與古銅蘭溪、古平和溪混合形成今日的荖溪,而池南以北古銅蘭溪已成斷頭河。」
c.圖片註記:

Ⅰ.標註出「搶水灣」字樣。


D.鯉魚潭形成
a.原文「古銅蘭溪因襲奪成為斷頭河後,水量減少,無法沖刷其北方的文蘭溪挾帶而下的泥沙,故在今日鯉魚潭的北方形成沖積扇,逐漸堰塞河道,舊河道積水成湖,鯉魚潭終於形成,因此,鯉魚潭是典型的堰塞湖。」
b.修改:【無須修改】



  3.鯉魚潭的地形景觀修改意見:「鯉魚潭地形景觀——河川襲奪後的地形」展板序文「鯉魚潭地區景色旖旎,自然生態豐富,除因河川襲奪所形成的堰塞湖外,其它特殊地形如:反流河、搶水灣、環流丘、河階、風口等,都是河川襲奪的證據。」
    A.搶水灣
      a. 原文「荖溪橋下的河道呈東南折,具峽谷型態,是白鮑溪與荖溪襲奪後,所呈現明顯的搶水灣地形。」
      b. 修改「荖溪橋下的河道呈東南折,具峽谷型態,是古平和溪襲奪古銅蘭溪上游(白鮑溪)後,所呈現明顯彎折的搶水灣地形。」
    B.環流丘
      a. 原文「古平和溪和白鮑溪間河川襲奪後,流量增加,曲流頸切割成環流丘,在今日的重光橋及荖溪橋附近形成環流丘。」
      b. 修改「古平和溪和古銅蘭溪河川襲奪後,流量增加,曲流頸切割成環流丘,在今日的重光橋東北側及荖溪橋北側附近形成環流丘。」
    C.河階地
      a. 原文「古平和溪與白鮑溪間河川襲奪後,荖溪橋下水口因靜態回春,急速下切,在重光造成三處河階,荖溪與白鮑溪間的河川襲奪則在森林公園及文蘭國小形成河階。」
      b. 修改「古平和溪與古銅蘭溪河川襲奪後,荖溪橋下水口因靜態回春,急速下切,在重光造成三處河階;古平和溪荖溪的河川襲奪則在池南森林公園及文蘭國小形成河階。」
    D.沖積扇
      a. 原文「古銅蘭溪遭白鮑溪襲奪成為斷頭河後,水量減少,已無力沖刷文蘭溪挾帶而下的泥沙,堆積物堰塞舊河道,在鯉魚潭的北方形成沖積扇。」
      b. 修改「古銅蘭溪遭古平和溪襲奪成為斷頭河後,水量減少,已無力沖刷文蘭溪挾帶而下的泥沙,堆積物堰塞舊河道,在鯉魚潭的北方形成沖積扇。」
      c.沖積扇的圖片指是河堤,看不出是沖積扇,須更替適當的照片。
  4.結論:名稱錯置、圖片不符,且無地圖上比對的指示,令人一頭霧水,霧颯颯。主要的錯誤處在「白鮑溪」與「古銅蘭溪」二者的標示不清。
  5.鯉魚潭為何未乾涸?鯉魚潭除了鯉魚山集水域的水源灌注之外,還有荖溪地下水的伏流補助,故水量能夠維持。
 
鯉魚潭湖泊展板

鯉魚潭地形展板

鯉魚潭模型

豐田玉原礦

研討與剖析

鯉魚潭遊客中心團照

鯉魚潭風景區地圖

重光派出所:古平河溪與古銅蘭溪分水嶺
  1.南坡:古平和溪集水域。
  2.北坡:古銅蘭溪集水域。
  3.二側都是下坡,最高處連起來是一條瘦稜線。
  4.地質為大南澳片岩系。
  5.陸塹:公路是人為挖出來的陸塹。

白鮑溪停車場:第一次搶水灣。緯度:23.8903217 經度:121.5085852
  1.荖溪橋:第一次搶水灣範圍在荖溪橋至重光橋。河川襲奪要從荖溪橋開始寫。地圖上應標示出第一次搶水灣、第二次搶水灣的位置及文字。荖溪橋旁有環流丘(有石階步道、山頂有墳地,因天雨濕滑今未前行,下次再探)、牛軛湖(若乾涸無水則為曲流痕)
  2.白鮑溪停車場:觀察第一個搶水灣的好地點。
    A. 搶水灣:河流不自然的急轉彎。
    B. 急流、險灘:河道窄、流量大。
    C. 回春谷:水口,靜態回春的代表,標準的回春谷。
    D. 河階:回春下切的河階。
    E. 逆水而上500m採集蛇紋岩、豐田玉的好地方,可見疊石小塔。
    F. 關鍵句:白鮑溪就是古銅蘭溪的源流。
 
白鮑溪、河階、環流丘

白鮑溪急流

祥和的白鮑溪

重光橋
  1. 環流丘。
  2. 重光河階:對岸。
  3. 反流河證據:由階崖礫石覆瓦排列的方向推論河流的流向。
    A.老河階:覆瓦開口向北,水向北,反流河。
    B.新河階:覆瓦開口向南,水向南。

池南森林遊樂區橋頭緯度:23. 9196378 經度:121.5027725
  1.第二個搶水灣
    A. 搶水灣:河流呈135°向後轉。
    B. 峽谷:河水急速下切,何案造成峽谷。
    C. 河階:搶水造成的河流回春,產生河階。
 
池南森林遊樂區橋

荖溪的急流

備註
  1.請教李老師與研究團隊師長:荖溪橋與重光橋附近的二個環流丘形成過程應與一般的環流丘不同,能否解釋一下此處環流丘的演育過程?
  2.感謝志彰與心寶運用空拍機擴展視角,讓人更容易地解釋地形、地貌的變化。
  3.感謝志明全程具體的經緯度位置資料,整理鯉魚潭遊客中心展板的文字與圖像資料,田野調查詳實的植物生態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