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141126「最好玩的自然課」作文學習單

20141126「最好玩的自然課」作文學習單

一、緣起
臺北市立大學的劉淑雯教授日前寄來一份徵文活動辦法,推薦學生參與。我想到前年九月開始,劉教授帶著一套精采的科學繪本課程來到學校,讓我們試用,也想看看學生對繪本課程的反應如何。
這份「最好玩的自然課」徵文活動是由科學少年雜誌主辦,瑋恩書局、聯合報、關渡自然公園等單位合辦,並提供若干獎品給優秀作品參賽者。因此,我鼓勵學生參與,並以此作為本學期國語課的一篇作文,同學書寫之後一魚二吃,就算沒有得獎,寫了不算白寫。
自然教學的靈魂在於直接觀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探索求真,甚至進一步的引發情意的喜好、高層次的品德概念。教師希望同學回顧一年多來的自然課,寫下自己印象最深的、體驗最多的、感受最大的活動,給老師們一些建議或指教。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個題目,也可以將作文題目改為「最好玩的○○課」,以自己喜歡的科目來書寫也是無妨的。

二、建議段落
第一段:用一、二句話簡單的說一下自然課的狀況。例如自然課猶如……,帶來怎樣的感受。首段的要求是:文字簡短、引人入勝。
第二段:舉一個喜歡的自然課活動,記住要有令人深刻的活動,或是自己或同學曾發生過的有趣的事。次段的要求是:寫下真實發生的小故事。
第三段:寫作要有層次感,此段舉一個寓褒於貶的例子,即是表面上看起來是負面的,實際上卻是讚賞的。例如做什麼事小組內意見分歧,最後卻有好的成果;或是哪個活動累得要命(恐懼或難受),事過境遷之後卻回味無窮。
第四段:文章到此要達到最高潮,可鋪陳二年來最喜歡的、印象最強烈的活動,詳述好玩之處,用最多的篇幅來支持自己最喜歡的原因。
第五段:結尾,要由事情的描述進入情感的凝煉,由景入情,寫下情意方面的感受或是期許、或是建議。描述情感要用自己的話說出真誠的想法,發人深省、讓人眼睛一亮,千萬不要說些陳腔濫調。此段內容可長可短(通常也是簡短的),任人發揮。

1.  中間三段可寫一類型的活動,每一段分別寫一個主題。或是寫三個不同類型的活動,各寫一段也可以。
2.  多舉實例,讓文章讀起來會更有生命力。特別是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因為大家都喜歡輕鬆有趣的情節,更可呼應題目「最好玩」的自然課。
3.  寫一件事要考慮完整性,寫清楚,讓讀的人看懂來龍去脈。
4.  字數400-600字,可以在稿紙上加入插畫,但插畫一定要塗上顏色。
5.  稿紙前端的空白處請寫上姓名、學校(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民小學)、年級、連絡電話、地址等資料。

三、參考資料
1.戶外教學:戶外教學是綜合性的活動設計,包括了歷史、植物、地質、體能與檢測活動等元素,是多元素材的學習活動。
A.  北投公園戶外教學:新北投捷運站、日本百年戰史、北投公園植物與岩礦、北投溪、溫泉瀑布、北投石、地熱谷、溫泉酸鹼度檢測、新北投兒童樂園爬石牆。
B.  北海岸戶外教學:海濱環境短詩、白沙灣石英砂貝殼沙鐵沙、小海灘介紹貝殼、麟山鼻熔岩流海岬、石滬、老梅灣風剪林、攀登熔岩山、石門洞地質歷史、迷你貝、寄居蟹。
2.活體教學:引起學生驚奇的莫過於活生生的動物了,我們的自然課出現了許多種烏龜、草蜥、攀蜥、美洲螯蝦、螻蛄等昆蟲活體。
3.實物教學:上學期以果實作為學習的副主題,帶來了各式水果(西瓜、鳳梨、柿子、柚子……),也在課堂上介紹了許多岩礦標本(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等),更有學生帶來的珍貴的綠柱石、貴蛋白石、金沙等真實的自然物用以共同觀察。
4.童軍活動:參加童軍團擔任服務員之後,也將學到的、看到的遊戲活動、探索方式投射在自然課程中,包括了「彈力盃挑戰賽」、以遊戲做為考前複習活動等等。
5.戶外觀察: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文化公園、水磨坑溪觀察動物生態,在校園中觀察米字長盾背椿象、荔枝椿象等群聚的昆蟲發生,校園有毒植物等的戶外活動。
6.時事教育:結合季節變化與時事的資料,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將眼界看得更廣。例如:八斗子落石、梅雨、聖誕紅等教學活動。
7.有獎徵答:不定期的在課堂中找一些題目鼓勵學生主動詢答,例如傳說中的短頸鹿到底叫做什麼名字?關渡的山為什麼是平的?帝王蟹為什麼少了二隻腳?並在事後公布答案、頒發禮物。
8.剪報重點:在課程進行之後,讓學生去剪報或找資料,並將重點摘錄下來,用文字將重點再寫一次,例如5月份的梅雨剪報,以及其他鼓勵性質的資料蒐集。
9.自然報告:上課不是只有帶耳朵來聽聽而已,還要要求學生動手做報告,包括了上學期的科展報告,北投公園分組成果報告,下學期的自製樂器報告。
10.  獎勵小物:學生生日之前、有好的表現向老師說、學習態度可嘉等都可以向老師領取小禮物,大致上以岩礦標本、貝殼或葉片標本作為禮物,希望引發學生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11.  科學繪本:教師參與劉淑雯教授指導的「繪本與科學工作坊」,進行了小種籽、卡夫卡變蟲記、六隻鳥之歌、水窪哪去了四個科學繪本教學活動。
A.  小種籽:小種子繪本、種籽搬家(用吸管吹、依附襪子移動、水面漂浮、改造種籽)、種籽小書。
B.  卡夫卡變蟲記:卡夫卡變蟲記繪本、做一隻蟲(以餅乾、糖果等材料讓孩子在動手中得知昆蟲的身體部位,創造出一隻「蟲子」)、步行蟲認識(以書中出現的步行蟲為例,探討步行蟲適應環境的獨門功夫)
C.  六隻鳥之歌:六隻鳥之歌繪本、進行「尋找聲音」及「唱歌的貓頭鷹」讓學生發現震動不同的物體會產生不同的聲波、音調的高低以及音箱在聲音傳播上的功效。將「吸管笛子」剪短,使得空氣柱更短,振動頻率更快,音調更高。運用管樂器(直笛)、打擊樂器(木琴)、弦樂器(吉他)空氣柱的長短,讓學生實際判斷聲音的高低變化。
D.  水窪哪去了:水窪哪去了繪本、自製雲霧實驗、小水滴合併遊戲。


     附註: 以上資料教師都放在文化國小的教師網頁內,同學也可點選參考詳細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