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戶外教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戶外教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20250821猴崁古道、滾水頭走讀。No.199。

  

晚上在家裡看新聞時,氣象主播說今日最高溫在台北,攝氏38.8度。這麼熱的天氣,我還記得早上去猴崁古道時,陰涼的森林底層,竟然會讓人忘卻了盆地正在高溫的煎熬中呢!

今天的走讀活動是與泉源啟動/硫磺谷小小滴的延伸活動,六人成行,前往年度熱夯步道之一的――草山觀瀑步道、百年土地公、猴崁古道圈形步道。

 

一、記所見

早上與美妙搭再賢老師便車前往東昇路內埔會合,再賢老師是在地文史達人,除了人親土親的在地視野、自小成長的見聞記憶之外,還加上了多年來持續的耆老訪談,將泉源里/十八份人地關係、軼聞掌故漸次的爬梳攏整,清晰這塊鄉土的真實面貌。在地的故事還是要由在地人口中說出,更能讓故事的生命力打動人心,讓走在古道上的旅人煥發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之間的交流感應。

再賢老師介紹十八份水圳的取水口在大坑溪上游,取水口有不銹鋼製的攔汙柵。水圳旁的小路原為碎石子路,今年四月改成水泥鋪面,避免民眾將石塊丟入水圳內,也更便利通行。草山觀瀑吊橋旁的蓄水池為民國70年台北市因缺水,向農民協議借水,在此接管將圳水引流到陽明淨水場提供民生用水的故跡。十八份圳向西直到東昇路109號穿越別墅後,有一段是與東昇路排水溝共用,再接至農地使用。

圳內平台的百年土地公之前參拜不易,要從大坑溪流跳石而過,從雷隱橋上溯的路徑也不通。經過泉源里、湖田里、湖山里三里里長去年聯袂向蔣萬安市長陳情後,責令大地工程處施工。一方面從十八份圳道新修草山觀瀑吊橋,一方面從雷隱橋闢建小徑上溯,一方面就地取材、修舊如舊,整理連接竹子湖的百年猴崁古道,修繕周圍景觀與環境,20254月竣工,花了1千多萬。此處從人煙罕至搖身成為本年度熱門自然步道新景點。

為什麼一座土地公廟要三里里長共議?除了此處是泉源里、湖田里、湖山里交界之外,對泉源里來說,此處是水頭土地公,是十八份水圳的取水口;對湖田里來說,此處是水尾土地公,是竹子湖地區的尾端;對湖山里來說,此處地點在湖山里內,是湖山里10個土地公之一。

猴崁古道早年也是媽祖遶境路線。關渡媽遶境時,由十八份扛著神轎踏上猴崁古道前往竹子湖,十八份居民們也會拿著板凳去吃拜拜。再賢老師10年前曾在呂理昌帶領下走過此條古道,當時草比人高。

 

二、記自己

今天的路線有幾個解說主題,其一是植物的病蟲害、其一是薯榔的植物染、其一是潮濕環境的生態。還有一些混淆與修正的概念。

第一個是嫘祖型大蚊與類似物種的比較。從網路上的資料得知,這些腹部黑色,但有橘色色塊的大蚊中,櫛大蚊脛節前端有白斑,型大蚊則沒有。乾溝櫛大蚊除了脛節前端白斑之外,翅膀較黑;北埔櫛大蚊的脛節前端白斑,翅膀中央各有2個黃斑;銀背型大蚊黑腳無白斑,胸背板有白色花紋;嫘祖型大蚊黑腳無白斑,胸背板也沒有白色花紋。我們看到的應該是嫘祖型大蚊。

第二個是伊芳在茶樹上看到的變側翼腹胡蜂的威嚇行為。當整群胡蜂在牛舌狀蜂巢振翅時,還以為牠們在振翅散熱。原來這是受威脅時的威嚇行為,提醒我們該退後了,否則下一步就是衝向前的蜂螫攻擊了!

 

三、記互動

還記得很久以前讀過的一本書有提到: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等於從來沒發生過,只有一再重覆的事情、一再發生的發生才能架構意義。而我們這群人的因緣是因為2023年硫磺谷小水滴活動的遺緒,有長期關注聚落文史脈絡的達人、有返鄉投入農村再生的年輕夫妻、有社大活潑的北投故事講師,以及志同道合的友人,還有今天不克出席的夥伴等等。真高興一次的活動結束之後不是結束,而是成為了開端。

拜訪猴崁古道多次了,只看過猴板凳與猴不爬,還沒看過獼猴。今天是首次遇到整群的獼猴的一次,大約10餘隻左右,有趴在媽媽身上的仔猴、吃著新鮮竹筍的猴仔、豎起尾巴的的成猴、在蔓藤上盪鞦韆的猴子,佇立小徑上與我們錯身而過的猴子等等,猴崁這裡真的是猴群的家園呀!

在十八份圳取水口時,遇到一條友善黏人的老黑狗。再賢老師一看就認出來是白家的黑狗。狗子很親人的,靠近我們、讓我們摩娑下巴與頭頂,還跟著我們到對岸的圳內平台,拍群腳合照時也湊了一腳,而且居然跟著我們一路跟到猴崁古道的百年楓香樹。好久沒有跟狗子這麼親近了!黑狗像是一位老朋友,帶給我們最多的親切與善意。

旅程的最後一段陡徑,美妙發現了一隻青色光澤的甲蟲,將整座山的綠色都鑲帶在身上的甲蟲,是草山的精靈呀!

一座陽明公園有多面呈現。妍伶就發現了陽明公園後門牌樓的是「陽『眀』公園」,沒錯的!沒有耳聰目明的眼睛,怎麼發現明媚的大好風光!另外一個是陽明公園的「王陽『朙』先生造像」,沒錯的!透過窗櫺照進來的月光,有一種柔美的思古幽情!帶來的是一種穿透時光的透澈感呀!

 

四、記感想

今天是第199場的戶外走讀活動,從1999年的貴子坑戶外教學開始前行,一路上從戶外教學發展到環境教育,從生態解說挪移到自然步道,時光在數字中積累,歲月在留戀中顯影,今天是一個紀錄的頓點,也是另一個嶄新的起點。

我特意買了一包陳皮梅與夥伴一同誌念這場猴崁古道之旅。想不到夥伴們在百年楓香前一起排出了『199』數字,為這趟走了很久的旅程留下一幀難忘的里程碑。感謝感謝!無比感謝!

 

 

#20250820猴崁古道第四次踏查

0900出發,0918開始步行。白痣珈蟌與中華珈蟌有些混淆了,二者雌蟲都有白痣,前者翅膀黑白分帶,後者翅膀黑褐色、雄蟲翅膀與身體亮藍色。0928竹林,黑竹緣椿象。0940取水口。0952土地公廟。發現多處薯榔塊莖。筆筒樹、台灣桫欏、台北玉葉金花的命運。1026百年楓香。1032滾水頭。七葉一枝花,請數左邊的花。2044青春嶺路。1116東昇路。近拍竹緣椿象若蟲時,左側那隻從尾部噴出臭液。1129騎機車回程,覺得沒有甚麼好介紹的物種,怏怏而歸。

找了一篇薯榔之美科展報告,想弄清楚薯榔植物染的作法。薯榔是漢族與原住民各族都有在使用的染料,塊莖含有花青素、膠質、單寧酸,可以讓漁網更強韌、衣物更美麗耐用。先將棉麻布料放進草木灰(碳酸鈣)中浸泡,碳酸鈣為媒染劑,讓染料定色;薯榔去皮後切片放入鍋中加熱、再放入夾染、扎染布料染色;最後晾乾。

 

十八份圳取水口攔汙柵(再賢拍攝)

友善親人的黑狗(伊芳拍攝)

走在泥徑中的猴崁古道(伊芳拍攝)

圳內平台合影(伊芳拍攝)

滾水頭合影(再賢拍攝)

異紋帶蛺蝶雄蟲

長梗紫麻簇葉病

中華珈蟌

圳道旁的火山塊

跳石越過大坑溪

猴崁古道地圖

觀音座蓮的嫩芽與新葉

筆筒樹與台灣桫欏靠得很近,氣生根讓二棵樹癒合成一體。後者身上又有台北玉葉金花準備攀爬上去,不知道等待著他的是樹群掉落的自保機制。

古道邊坡可見許多蓮藕狀的薯榔塊莖。

照片中的三株七葉一枝花,要看向左側的那一株。

黑竹緣椿象若蟲,最左側的那隻對著手機鏡頭噴臭液。

黑竹緣椿象成蟲

民國70年借水的貯水池,將原水接到陽明淨水場使用。

十八份圳取水口合影

短腹幽蟌的愛心,霸道總裁的行徑。

草山觀瀑步道留影。

猴崁出現的獼猴

百年大楓香留影

百年大楓香留影

百年大楓香留影

變側異腹胡蜂威嚇模式

紹德春蜓

回程的路上在泉源路看到了裡白葉薯榔

圓仔花花毯

今天是戶外走讀199場次的紀念性的一刻。(美妙拍攝)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20250522-0524跟著飛魚去旅行 ~東澳烘烤飛魚趣

  

這是一場難能可貴的飛魚文化交流活動,聯繫台北學子與蘭陽學子的是一尾尾在旅程洄流的海洋精靈、一條條在無際汪洋中飛躍靈動的飛魚呢!

幸安國小╳東澳國小的交流活動是一段漫長的脈絡線。

我詢問賴老師是怎麼與東澳國小相識的?賴老師說十幾年前他在義方國小任職時,前往東澳國小商討校際交流活動,鄔校長開門見山地說:「如果交流活動只是蜻蜓點水的參訪,請不要來!如果要感受原住民的生活時序、深度的文化體驗的話。我們竭誠歡迎!」

之前聽賴老師描述東澳交流活動,孩子們化身小獵人,在山林中樹攀、做陷阱、拉弓箭、竹筒飯、飛魚丸、泰雅編織、划獨木舟等活動,琳瑯滿目的體驗設計讓人心嚮往之。

這一回,幸安學子跟著飛魚去旅行,去發掘人與自然、生活與環境、挑戰與均衡的緊密結合的深度體驗!

 

一、泰雅飛魚緣起

東海岸的蘭嶼人、綠島人、阿美人都有飛魚料理,但是泰雅族沒有。泰雅人彎弓射日、番刀出鞘,他們是縱橫山林的勇者,但是他們不下海。

之前聽鄔校長聊起,泰雅族的傳統聚落是不烤飛魚的,泰雅小學除了東澳國小之外,也沒有其他學校以飛魚為校本課程主題。

為什麼東澳的東岳部落、東澳國小會與飛魚結下不解之緣?上回聽當地人說「煙燻飛魚的技術是幾十年前,一位阿美族人來東澳所傳授的。」東澳地理環境依山面海,剛好聯繫了山林與海洋的亙古呼喚,而飛魚文化,雖然簇新並非沿襲古老傳統,在我們眼中,毋寧可說是山林子民的新海味、兼容並蓄的老創新。

 

二、飛魚之美

飛魚在海上吃浮游生物為食,常常群聚活動。身體流線型,背部藍灰色,與深洋同色;腹部銀白色,與浪花混同。

我們在粉鳥林看飛魚拍賣,飛魚最大的特徵是特別狹長的胸鰭,張開時有一層薄膜,讓他可以在海面滑翔;第二個特徵是清澈的大眼睛,水靈靈、圓滾滾,好萌萌躂的飛魚呀!第三個特徵是歪形尾的尾鰭,上短下長,稱為「下歪尾」,方便飛魚跳躍時滑行;而鯊魚是上長下短的「上歪尾」,增加向上浮力,補償無魚鰾易下沉的困境。

飛魚在夜間有趨光性,蘭嶼人捕飛魚時會燃燒乾草吸引飛魚前來;多年前在七星潭夜觀時,海巡弟兄教我用手電筒光束照向海面時,飛魚會跳躍出來相見歡呢!

但平常飛魚在空中滑翔並不是因為出來「企桃」,而是因為「逃命」,在開闊的海面上,後方出現了掠食性的海豚、鮪魚、鬼頭刀等天敵,飛魚只能使出快速移動模式。先用力擺動尾鰭以提供動力,跳出海面後打開摺疊翼膜的胸鰭,咻――,飛魚一次可以在海面飛行超過100米的距離!

 

三、烘烤飛魚製作

此行賴老師特別規劃了飛魚洄游的時節前來東澳交流。早上7點,校長、薩主任、家長會長開車接駁,我們出發前往粉鳥林漁港,校長先為我們介紹漁港生態環境。早上7點半,漁船入港,學子們一哄而進,開始體驗東澳人的「搶魚大作戰」了!校長頻頻叮嚀:「挑比較小一點的、肚子肥一點的飛魚。」0740搶魚大作戰成功,我們以原住民的歡呼「洛尬!」,宣示著搶魚作戰成功!

東澳發展出獨特的食用飛魚的海洋文化,以及原創的烘烤飛魚技術,甚至被其他泰雅族同胞以「多必優」(Dobiyo,日文飛魚とびうお的諧音)稱之,簡直就是泰雅族的「飛魚部落」了!學校因此以飛魚為圖騰代表。根據「東澳泰雅飛魚文化資產之在地營造」碩士論文的分析,烘烤飛魚程序繁複,包括了剪鰭剖腹、去內臟和鰭、清洗瀝乾和去血水、抹鹽和掛勾、上架和排魚、顧飛魚(晴天1012小時、陰天1215小時)、成品及保存等七大步驟。

0859,我們回到東澳國小體驗殺飛魚程序,先用剪刀剪去尾鰭(2刀),再剪去大翅膀(2刀),接著用剪刀從肚子的小洞往前剪,在下巴處用力再剪一刀。第二階段是用手去除魚鰓,第三階段是去內臟,用另一尾飛魚尾巴刮除內臟。第四階段放在清水盆清洗。第五階段晾乾後抹鹽巴,第六階段掛在烤爐烤12小時。另一批學生幫忙用剪刀剪糯米椒,作為飛魚炒辣椒的準備工作。

夜半的時候,校長夫人和健瑜老師將烤好的飛魚拔除掛勾,排好後用電風扇吹涼,讓肉質更緊實;校長、校長夫人更是把握時間將剛烹調、放涼的飛魚炒辣椒裝罐,作為致贈遠道客人的東澳飛魚禮盒!

吃著肉質緊實彈牙、飽含海洋文化的這道佳餚,早上還在海中遨遊的大眼睛的飛魚們,歷經各式的飛魚體驗程序,揉合著糯米椒、朝天椒的辛香氣味,最後成為口中齒頰留香的飛魚美味,從產地到餐桌,從文化到生活,感謝這場飛魚盛宴,讓我們身口一致、身心投入地領納到東澳人獨特的飛魚文化資產的魅力!

 

四、原民美食與原民生活

飛魚在海中,牠們關注的是吃與被吃的議題。

我們來東澳國小體驗飛魚文化,二天二夜的行程當中,有很大的比例不是在吃泰雅美食,就是在準備泰雅美食,簡直可以說是一場美食饗宴主題的小旅行了!

從一大早的傳統烘烤飛魚製作,這是重頭戲的主學習;接著是獵人的便當――竹筒飯製作;傳統射箭教學是活動筋骨的過場時間;接著來到二樓教室進行飛魚披薩製作;再回到風雨教室手作飛魚捲餅;中午的泰雅美食饗宴除了上述的美食,還特別邀請了休假返鄉的大廚――蕭隆哥,為學子們烹調充滿歡樂的美食,並且親自詳細的說明菜餚與醬料中的巧思,例如煙仔虎又稱炸彈魚,刺蔥蛋等。希望今天大家要吃的很快樂。

竹筒飯先用油性筆在竹筒上寫下姓名,位置要高一點。以前獵人打獵時只帶了刀、米、鹽。在山上砍下天然竹子,泰雅族稱為「獵人的便當」。米先泡水,用手裝米至八分滿,竹筒在盆子內放米,不浪費米。敲一敲後再加至八分滿,最後加滿水,加錫箔紙,用麻繩綁,繞3圈,打二個結綁死,直立放在籃內加熱。以前用的是月桃葉、藤條綁。煮熟時滿滿的都是大自然的香味,有幸福的味道。

墨西哥馬告飛魚卷餅,用正方形漢堡紙襯墊。材料有生菜、洋蔥、小黃瓜絲、斜切起司、美乃滋、飛魚乾,放好之後捲起來,黏上膠帶,從中間對切。

 

下午邀請達人教導小米醃肉製作,簡單的材料,讓時間醞釀出泰雅千百年來口耳相傳的民族風味。小米醃肉又稱為「部落的口香糖」,校長補充說明小米醃肉放45天即可食用,以前是放幾個月,老人總說長蟲的最好……

泰雅族醃肉,使用鹽巴、小米醃豬肉,三天後可食用。不敢生食的人可以水煮,開水燙一下就好,用蒸的會比較鹹。秀麗阿姨是部落中醃肉的好手,特別邀請她現身說法。提醒醃肉先在室溫放一天,第二天放冰箱,第三天起可食,一周後,會變酸。泰雅族是分享的族群。泰雅族有分享豬肉的傳統,特別是結婚分享豬肉的傳統。

薩主任也分享當時結婚夫家送了6頭豬,一頭豬可以分20個人。向座中小小男子漢們分享娶泰雅新娘很簡單,只要準備豬肉和愛她的心就好了。

 

晚餐是部落烤肉歡聚夜,1700開始烤肉,在夜色中,在東岳部落聚會所內,慢悠悠地看著火舌騰跳著……

隔天中餐也是豐盛的泰雅美食,由校長、校長夫人準備了簡單而濃郁的原民風格盛宴。會場焦點是三尾噴香撲鼻的窯烤全雞。

這二天的早餐,則仰仗薩主任幫我們訂購後送來。

 

五、像一隻飛魚漫遊山海之間

此行的第二個主題是山海體驗活動。

幸安學子先體驗泰雅射箭。泰雅人縱橫荒野的利器是長弓利箭,射野鹿、射山豬、射太陽。射箭運動是專注、瞬間、穩定度的運動。東澳射箭隊則是國內出類拔萃的隊伍,為了圓學子一個出國觀摩比賽的夢,學校結合辣椒炒飛魚禮盒籌措旅費,師長與學子一同手作美食,灌注著的是自食其力、自助人助的人文精神。

幸安東澳學子聯袂大隊接力競賽。在藍色的跑道中揮汗奔跑著,賴老師也親自下場參賽。第一回合比賽結束後,來了一群東澳高年級學子也想比一場,山野中的孩子體力極好、跑起來的協調性極好!果真是山林之子!

第三天的重頭戲是獨木舟體驗,像一隻飛魚一樣在水中泅泳。我們0500起床,各自換上了防滑的膠鞋,0530出發去海邊,0600抵達獨木舟營地,教練先講解安全守則、操作方式,若風浪較小可能下海,若風浪較大就到堰塞湖裡操舟。

教練口中的「堰塞湖」不是一般的堰塞湖。它是東澳北溪的出海口,因為海浪搬運能量大,將海底的礫石推滾上來,形成了一道橫向的「沙堤」,堵住了東澳北溪的出海口,形成了一個看起來封閉的水體,這樣的河流稱為「沒口溪」,這樣的水體可以稱為「潟湖」,雖然出海口被堵住了,但河水仍然可以「地下伏流」的形態由礫石縫隙流淌入海。

學子們乘坐著獨木舟,23人一艇,親身體驗一直都是最棒的戶外學習了!學子們很快就摸熟了操舟的竅門,在潟湖中四處探險、尋索。接著孩子們開始潑水了!水很冰!接下來,開始有孩子想要跳水了!第一個下水的孩子大叫一聲,很快就爬上小艇了!第二個也是,第三個也是!湖水太冰了!東澳北溪有豐沛的冷泉,是在挖掘隧道時挖穿了中央山脈內的地下水體,沁涼的地下水因此汩汩湧出,泉水溫度大約攝氏14度。在冰水中載浮載陳別有風味,後來孩子們幾乎都跳下水了!享受著難得一見的冷泉體驗!湖中有許多絲狀的綠藻,學生收集起來,玩起了綠藻球,東澳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六、像一隻飛魚一樣活著

東澳國小是一座飛魚意象的校園。孩子們在校園中處理新鮮飛魚、師長們在家屋內烘烤飛魚、飛魚文化是東岳部落的特色、飛魚食品是饋贈親友的伴手禮、分享飛魚的活動成了東澳人歲時生活的一部分了!

走入東澳校門,門口振翅飛翔的青白色的飛魚是東澳國小定目聚焦的圖騰!

飛魚在海中遨遊!在天空滑翔!牠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地之間優游悠哉。但是海中的掠食者常常尾隨、在空中振翅也有距離限度。像飛魚一樣的活著是甚麼感覺?是一種受到某種限制的自由、遵守某些規則的自在。這樣的想法是呼應著東岳聚會所中的泰雅GAGA,對映著古老規定呈現出來的「敬天、敬地、敬祖靈」精神。

幸安學子們此次來到東澳交流,他們準備了一首泰雅傳統歌曲,獻唱給所有熱情勇敢的泰雅人。當幸安學子哼唱起古老的泰雅歌謠的那一刻,現場氳氳著對泰雅文化的敬意與謝意;沒多久東澳學子們也大聲地加入了歌聲當中。友善、敬意、質樸的歌聲與聲浪迴盪著、激盪著,我好像感受到飛魚文化也正在音符之間翻騰、跳躍……

 

感謝賴老師的邀請,與愛婷、健瑜老師協同幸安學子走入飛魚的世界、走入一趟深度文化的旅程中,見識了善意、共好的泰雅風情,也徜徉在崇山、闊海的無限襟懷中。飛魚文化十分耐人尋味,有幸一窺泰雅殿堂,實在是太幸運了!

 

 

附錄一、東澳飛魚文化體驗流程

🌅 114/5/22第一天行程

16:20 校門集合

16:30 遊覽車出發前往東澳國小

18:3019:30 番割田甕缸雞晚餐

20:00風雨教室搭帳篷

 

🌅 114/5/23第二天行程

06:50 校門集合

07:0007:20 出發(騎車/坐車)前往粉鳥林漁港

07:2007:30 漁港生態環境解說神秘海灘角閃岩觀察

07:3007:50 搶魚大作戰

07:5008:10 回程

08:2008:50 早餐(地點:聚會所)

🍽體驗與料理活動

08:5009:20 傳統烘烤飛魚製作(地點:廚房外)

09:3010:00 竹筒飯製作(地點:聚會所)

10:0010:30 傳統射箭教學(地點:家屋旁)

10:3011:00 飛魚披薩製作(地點:2樓)

11:0011:30 飛魚捲餅製作(地點:風雨教室)

11:3012:00 家屋導覽與陷阱體驗

🍴 午餐與下午體驗

12:0013:30 泰雅美食饗宴(地點:風雨教室)

13:3014:30 小米醃肉製作(地點:2樓)

14:30–16:30體育交流賽:東澳 vs. 幸安 大隊接力賽

🍽晚上活動:部落烤肉歡聚夜

 

🌅 114/5/24第三天行程

上午活動:親近大海與自然

👉東澳灣獨木舟體驗0500起床,0530出門,0600抵達營地。

🍽中午餐食:泰雅風味餐

13:00 整理行囊

14:00 搭乘火車返回蘇澳新站換車;搭捷運回大安森林捷運站2號出口解散。

  


東澳露營生活

斜紋夜蛾

泰雅風格的紋樣與建築

飛魚意象的東澳校園

泰雅醃肉體驗

大隊接力競賽

咬人狗出現了

東澳北溪沒口溪體驗冷泉的沁涼

東澳灣北側的東澳北溪沙堤

東澳北溪沙堤的礫灘,可以觀察到各類的變質岩鵝卵石

烤好的非魚從烤爐取下來之後,要讓它吹電風扇,讓肉質更緊實。

東澳寧靜的校園,白牆紅瓦與環境十分協調

在泰雅聚會所聆聽部落長老的叮嚀

到粉鳥林漁場搶魚

飛魚有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珠

煙仔虎

泰雅的GAGA,要求敬天敬地敬祖靈

鹿子蛾沒有毒,身上黃黑相間的色彩是模擬蜜蜂而已,屬於貝氏擬態的類型

學生幫忙為糯米椒剪段

為飛魚清理魚鰓

泰雅射箭體驗

東澳學子介紹泰雅家屋的構造與設計理念

在家屋裡烤飛魚,要烤12-15小時。

烤300條飛魚

賴老師在東澳國小遇到故交

東澳校園中有許多木蘭青鳳蝶身影

多年的友誼,在校長室相見歡。

第三天中午豐盛的午餐,校長親自為窯烤雞按摩、整妝。

回程搭平快車北返,我們在蘇澳新站轉車。

在東澳國小旁遇到一條樹棲性的大頭蛇。

準備在東澳北溪沁涼的沒口溪潟湖體驗獨木舟了。

在東澳的第一個朋友是黑眶蟾蜍,聽黑框嘓嘓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