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0250924移動中的種子公開課

  

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在課堂中進行公開課,這學期規劃的公開課是「移動中的種子」,搭配三上自然科學「多采多姿的植物」單元操作。

我們要上網登錄公開課資料,想說既然名為「國小教師精進教學網」,應該另有國中、高中、大學等精進教學網?查了一下,都沒有!看樣子教育主管機構比較重視國小階段的教師精進教學課題了!

 

我使用的是在2017年「繪本與科學工作坊」設計的的教案,當時教案還是選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呢!現在已成昨日黃花了!

我還記得課程設計之後,受邀到淑雯教授北市大師培課程試用,課程中有一個「大自然徒步」活動,是去校園中實際紀錄果實/種子的型態,其中一個畫面是觀察百香果蔓藤。「有看到果實嗎?」同學們只找到花朵與花苞。「只有自然老師才能看的到百香果果實!」我笑著說,然後拿出百香果與長尾夾立即移花接木一番。同學們看得都忍不住笑:「自然老師真是太神奇了!」讓看不見的百香果變得看得見了。這是當年得意的一個教學片段。

 

這次上課的教學流程略微調整。

第一節課先進行果實/種子觀察,每組一個觀察盒,觀察後請學生以一個標準分成兩類,操作數次後布題,「請將觀察盒內的物品分成果實、種子二類。」討論統整果實、種子的差異處。接著講述《翻動吧、飄飛吧,移動的種子》繪本;然後發下「移動中的種子」學習單,讓學生在每一種果實/種子圖卡旁以符號標記傳播的方式。

第二節課先讓學生在自然筆記上畫出風力、水力、動物、彈力四個欄位,學生再剪下各種果實/種子圖案,貼在相對應的欄位內,簡單統計哪種類型數量最多?寫下學習心得。接著講述《誰在種樹?》繪本。最後打開自然課本,對應課本3-2果實與種子學習概念,完成自然習作第12頁內容。

 

20250922(星期一)302授課;20250923(星期二)303301授課;20250924(星期三)308309授課。

剪貼的活動會產生大量紙屑,學生除了在離開前要整理環境之外,還需要老師再巡檢一遍。303有二位小女生主動在下課後留下來整理教室。我順便問了一下教學回饋。「喜歡今天的自然課嗎?」「喜歡!」「對哪一部分的活動印象最深?」「觀察與分類果實!」「植物故事書!」看來每個學生喜歡的部分都不一樣呢!

 

這是早年「繪本與科學工作坊」教學創新的教案之一,我有時還會想到當時忙碌而開心、分享而成就的那段高光時刻!繪本讓教學有靈魂!操作讓課程更精采!真慶幸當時有淑雯教授指導、助教群協力、文徽、愛婷、勖凱等自然老師群的切磋、琢磨、增益、鼓舞。此刻想起,仍然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303學生的小鱟便當

303上課一景

308上課筆記

309上課一景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20250925幸安606秋展風華――七星山登高野望戶外教學。No.201

  

賴老師今年申請了台北市101環教路線學校體驗課程,帶著幸安606親子一起登臨台北市屋脊――七星山連峰。

今天的天空好藍,這種秋高氣爽的藍天、帶著冰晶透明感的藍天、蔚藍的海色與澄澈穹空對應的藍天,真的美極了!有幸與幸安606同行,一睹平生僅見的最開闊透徹的七星山頂峰環繞美景,真的太幸運!

 

今天的第一個驚豔是七星山環繞美景。

秋天的天空乾淨又乾爽,站在山頂可以一覽山河海縮圖,視野最遠的是伸向東海的鼻頭角,以鼻頭角為起點逆時針方向掃視,依序可檢視北海岸的基隆山、番仔澳、八斗子、和平島、基隆港;孤懸海中的基隆嶼;截頂火山地形的磺嘴山、大尖後山;金山岬、金山聯合沖積扇平原、竹子山、小觀音山、枕頭山(百拉卡山+菜公坑山)、大屯山、面天山、台北港,觀音山、關渡平原、基隆河、社子島、淡水河、磺溪山、紗帽山、台北101大樓等地標。

 

今天的第二個驚艷是學子與動物互動。

學生一路掛念著竹雞的蹤跡。竹雞呢?竹雞呢?學子一直到坐上遊覽車回程都沒遇見到竹雞。但或許是有這一份懸念,讓竹雞在學子的口中、腦中其實一直都是很鮮明的銘印!

接著是夢幻湖進行的聲音地圖活動,學生閉起眼睛聆聽大自然種種天籟時,卻一直被略帶著輕佻感的腹斑蛙的「給給—」聲逗樂了!忍俊不住地笑個不停,後來有許多學子乾脆也模仿著「給—給—」聲跟青蛙們呼應不休,那時的天真感真的很可愛!

後來在小油坑箭竹林午餐,眼尖的小男生發現竹林裡有一條蛇,我趕忙過去瞧瞧,有一隻咖啡色的中型蛇,頭部有黑斑,還有一條白色環帶,正在吞食著一尾可憐的石龍子,回家後翻查台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比對,很有可能看到的是黑頭蛇。

 

今天的第三個驚豔是學子琅琅的詩聲與歌聲。

去程的遊覽車上,學子們眾口一聲地朗讀著白居易的長恨歌、杜子美的贈衛八處士、李太白的將進酒詩文,這些都是哀樂中年的代表作呀!年輕時欣賞的「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李白的任俠率性,及長時品味「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杜甫的人間體悟,近年來共鳴白居易的「不開口笑是癡人」的平易直白。想不到短短的一段車程,唐詩三大詩人的代表作竟然這麼輕易地一網打盡了!

回程的遊覽車上,學子們琅琅誦唸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時不可兮再得呀!聊逍遙兮容與我聽得詩句也是心有戚戚呀!

在七星山東峰,學子們歡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聽得歡喜,學子們也欣賞東坡先生?來到七星山主峰,學子們又唱起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真的喜歡蘇東坡到不擇地皆可出吧!回家之後跟小桐說起東坡知音一事,小桐回應說國小六年級國語課本有教這首詩,他們以前也唱過云云。

 

感謝賴老師邀請,短短的一天當中,既登高、又野望;既賞心、又悅目;既看山、又望海。短短的一趟行程當中,體驗到秋日的芒海翻騰之美、山野的大塊瑰奇之美、琅琅的詩文蘊藉之美!也謝謝賴老師特地準備的溫馨早餐、暖心拿鐵!以及孩子們的善解與善意,家長們招待的登頂茶葉蛋、三角綠豆椪!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七星山健行筆記:

0755奇岩站,0756上車廂。0807劍潭站,0827上遊覽車。遊覽車上琅琅傳出學子背誦著長恨歌、贈衛八處士、將進酒等詩文。預計1420返程。

0920抵達冷水坑,1010從夢幻湖停車場出發。介紹黃口攀蜥、安山岩流紋。1055夢幻湖腹斑蛙唱歌讓學子忍俊不住、笑個不停。1152七星東峰。眺望鼻頭角、基隆山、番仔澳、八斗子、和平島、基隆嶼、磺嘴山、金山岬、金山聯合沖積扇平原、竹子山、小觀音山、七星山、大屯山、面天山、台北港、觀音山、關渡平原,基隆河、淡水河、磺溪山、紗帽山、台北101大樓,至1213離開。

1222抵達七星主峰,學生開心地合唱水調歌頭。風好大,陽光耀眼,遇到年長的幸安校友,幸安家長和幸安代課老師,這世界到處出沒著幸安人。賴老師為學子拍個人照、親子照至1300離開。

下山的路上,1310抵達第一個展望台,1319抵達第二個展望台(L形棧板)1335出七星山登山口。賴老師1359發放現金券,1420集合拍照,準備上車回家,此時小油坑氣溫26度。1456上車回程,最後的活動是在車上背誦琵琶行,1547我在士林站先下車,1558返抵奇岩站。

冷水坑遊客服務站合影(賴老師提供)

冷水坑遊憩區合影(賴老師提供)

夢幻湖停車場涼亭科普閱讀(賴老師提供)

夢幻湖生態保護區合影(賴老師提供)

在七星山山頂合影(賴老師提供)

小油坑火山爆裂口合影(賴老師提供)

小油坑熱液換質後火山作用教學(賴老師提供)

小油坑遊客服務站吉星高照(賴老師提供)


冷水坑合影

七股山

學生讚嘆著山海美景

夢幻湖與七星山

從七星山東峰步道眺望東海、鼻頭角

小毛氈苔

從七星山東峰眺望竹子山、金山岬

從七星山東峰眺望主峰、芒海翻騰

七星山東峰一景

從七星山東峰眺望台北盆地

從七星山東峰眺望主峰

從七星山眺望大屯山、觀音山

從七星山眺望小觀音山、枕頭山

從七星山主峰眺望東峰、磺嘴山

從七星山眺望磺嘴山、大尖後山、金山岬

從七星山眺望竹子山

從七星山眺望大屯山、觀音山

從七星山眺望台北盆地

七星山一景

留影七星山

登峰造極七星山

七星山主峰合影

七星山主峰一景

從七星山主峰眺望觀音山

七星山留影

學生穿越七星山斷層谷下山

小油坑

七星山地圖,翻拍自步道地圖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20250921全國古蹟日――芝蘭街神農宮導覽、芝山岩惠濟宮共學。No.200

  

20250920下午前去芝蘭街神農宮聽老故事,這次由BEN揪團,一起參加的有景珍、愛玲、麗貞。導覽老師是簡有慶先生,在地人講在地故事分外親切、如數家珍、有滋有味。以下為當天筆記。

 

「士林三大廟都是古蹟。包括了新街的慈諴宮、芝山岩的惠濟宮,舊街的神農宮。舊街以前叫做芝蘭街,因咸豐9年漳泉械鬥燒毀,漳州人事後另建芝蘭街新街,又叫士林街。」

「燕脊,有功名的人或神明住的地方屋頂才能裝設燕脊。早年芝蘭廟重建後建了燕脊,主神土地公神格不夠大,官員(淡水同知胡應魁)建議請一尊較大的神坐鎮才名實相符,因此供奉神農大帝。」

「乾隆元年,用東吳大學一帶的雙溪水源開水圳,興築了福德洋圳。洋是指平原。在泰北高中分二岔。ㄧ支到洲美,一支到士林夜市。」

「神農宮門前石雕是由整片的觀音山石,請師傅現場打石施作,左右有對場。三川殿是民國58年新做的,因為供奉的張天師(圳堵朝清宮)靈驗,香火旺才有錢做的。廟柱上有一些張天師的對聯。早期神農宮有弄土地公,過火(張天師)二個民俗活動。」

「廟內交址陶是送鶯歌燒的,不會退色。神農宮開發沿革四部曲,下樹林埔小土地廟,遷建芝蘭街官員建議後宮奉雙主神,漳泉械鬥,現在弄土地公與過火祭典。」

「神像材質: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金(金屬)。ㄧ樓正殿對聯以福德開頭。」

「潘永清擔任漳州人首領時期,士林三大廟一起管理。土地公穿藍袍,繡壽字或白鶴,戴官帽。與其他神明穿黃袍不同。昭和4年的龍柱,是神農宮最古老的一對龍柱。」

「芝蘭廟碑記,乾隆57(西元1792),台北最老的石碑。敬字亭碑誌,嘉慶、道光年間各一塊。士林地名並不是因為「士子如林」,而是由最早的「下樹林埔」名稱而來。

「二樓,神農大帝黑臉神像,以身試藥嚐百草,中毒全身發黑,後來以茶解百毒。一樓的是紅臉的神農大帝,紅臉是曬太陽曬紅了。拿稻穀,在熟前幾天採下,稻穀乾燥後才不會掉落。」

「張天師是東漢人氏,名字是張角,創立五斗米道。從台中圳堵朝清宮取香灰回來刻神像,早期是神明到府問事。」

「二樓可以近距離看剪黏,士林舊街團文物。」

麗貞分享台灣欒樹二型花,一種是兩性花(雌雄同花),一種是單性花(雄花)。看子房,雄花會掉落。

 

20250921上午是芝山岩綠人共學活動。很榮幸與之瑋受邀,聯袂進行共學導覽。此行由新任的芝山岩步道長――清鴻老師指導,共學夥伴四人。是的,十人以下的人數是生態解說最適當的人數了!

我們先在捷運芝山站,用地圖說明相關地理位置,清鴻老師補充說:「芝山岩最早的名稱叫做『圓山仔』,有一戶黃姓人家住在山上。有一天,來了一個過路的人,方便時將開漳聖王香火袋掛在一旁樹上,結果離開時忘了拿。到了夜晚香火袋閃閃發亮,黃姓人家供奉後迭有神蹟,後來神明指示他們搬下山,原址蓋廟,也就是惠濟宮。另一間慈諴宮,之前是芝蘭街天后宮,咸豐九年漳泉械鬥遭焚後準備重建,材料都備好了,又因為颱風沖走了。潘永清力主遷建芝蘭街,位置在現今的士林夜市。從廟中的柱子中可看到地名演變,由『下樹林』到『霞樹林』,再到現今的『士林』。」

前往芝山岩的路途中,我們觀察盾柱木的黃花,清鴻老師介紹說:「用5的倍數來看花,1支雄蕊、5片花瓣、10支雄蕊,5的零倍是15的一倍是55的二倍是10。」

經過忠誠公園,除了觀賞附生植物,我們還看了樹杞、八芝蘭竹、紅背桂、大鄧伯花等植物。清鴻老師補充說:「樹杞,落枝痕。」之瑋補充說:「樹杞筍,江某材,火那燒,水就滾。」

從芝山岩牌樓再往前走,考古探坑開放了!解說志工熱情地為我們詳細地導覽:「芝山岩文化層是台灣第一個發現碳化稻穀的地方,代表進入農業時代了!台灣在5000年前已有農耕,考古證據在南科,聯合晚報新聞曾有報導。芝山岩考古遺址包括了彩陶、黑陶、石器、木結構建築遺留等。史前人類生活中包括了製陶、農耕、狩獵、工具製作等面向。」最後解說志工還特意向清鴻老師致意!因為清鴻老師是資深的芝山岩解說老師。

一個上午的時間過得很快,我們最後在考古探坑前進行結束圈活動,依序分享自己的心得與感受。壓軸的是清鴻老師。他說:「在芝山岩導覽已經有32年了!一個地方去很多次,會看到很多新的東西,對此地的情感也會更深刻。」

走入大自然的自然教學與生態導覽活動中,今天是個人第200場的解說活動了!今天是輕鬆的一天,在熟悉的芝山岩步道,有精采動人的生態資源、慧黠的共講夥伴、資深的綠人前輩、友善的學習夥伴,讓這段路程閃閃發亮!

今天的重點是我有好好的辨析了雀榕與大葉雀榕的相似與相異處,把困擾久久的一個謎團解開,並能為人解惑,真的是一件開心的事。

200場解說活動是一段漫長旅程,今天過後,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芝蘭廟碑記

敬字亭碑記與福德廟埕碑記

台北市文獻會重塑芝蘭廟碑記

士林三大廟與福德洋圳陶藝示意圖

神農宮的西施脊有一段典故

神農宮開發沿革史畫

簡有慶先生導覽

神農宮碑林介紹

碑林上有平安文創圖像

五福臨門窗花

翹尾的燕脊

以前是喜上眉梢,現在是卻上心頭

樸拙的三尊虎爺

華麗而精緻的竹藝作品

神農宮一景

 
結束圈分享心得

翻攝芝山岩文物

芝山岩考古新風味

考古探坑有文化層的剖面與圓山人骸骨模型

芝山岩等高線圖可見台地地形

大葉雀榕

雀榕

惠濟宮山門合影

之瑋老師操作主莖右旋的辨析

清鴻老師拈花微笑,發現盾柱木豆莢狀的子房

芝山岩共學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