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20140623關渡宮戶外教學

20140623關渡宮戶外教學

一、活動地點:關渡宮。

二、集合地點:文化國小川堂。

三、出發時間:103623日(星期一)上午8點整。

四、活動流程:0800  文化國小川堂。
              0820  北投捷運站。搭捷運。
              0840  關渡捷運站。【猢猻木觀察】。
              0920  關渡宮。【龍族瑞獸】、【財神信仰】。
              1020  後山公園。【三潮勝地】、【團體遊戲】。
              1200  後山公園。午餐,休息至1330。回程。
              1440  回抵文化國小。

五、教學設計:
  1.行道樹功用降低噪音、淨化空氣、降低溫度、吸納豪雨、豐富生態、美化市容。
  2.受保護樹木標準:胸高直徑80cm、胸圍250cm、樹高15m、樹齡超過50歲、珍稀或特殊性。
  3.猢猻木熱帶梳林莽原的代表樹種。
  4.龍圖騰九不像(蝦眼、鹿角、牛鼻、馬嘴、鯰鬚、獅鬃、鷹爪、魚鱗、蛇身)
  5.龍生九子螭吻、椒圖、蒲牢、狻猊、蚣夏、饕餮、狴犴、睚貲、贔屭。
  6.四瑞獸龍、鳳凰、麒麟、龜。
  7.財神信仰比干、趙公明、沈萬三、石崇、范蠡故事。
  8.地形展望龜山、林口臺地、獅頭山、觀音山、大屯火山群、社子島、臺北盆地。
  9.眾水匯聚淡水河、基隆河、關渡河、塭仔圳。
  10.紅樹林生態純林、候鳥、招潮蟹

六、教學省思:
  1.三年三班學生規矩佳,學習態度佳。
  2.天氣很熱,學生很早就嚷著很渴、沒水喝了,幸好關渡宮有免費的飲水機。
  3.紫外線好強烈,這樣的悶熱連我都覺得很難受了。離開前藍老師請全班家長、小朋友吃冰淇淋,這一份冰涼的甜點讓學生消盡暑氣。我沒吃,因為藍老師招待我更消暑的飲料了。
  4.家長回饋說我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老師。

筆於三樓201409241147
搭淡水線捷運去關渡。

關渡宮是北臺灣著名的媽祖廟。

屋頂龍螭吻。

抽菸龍狻猊。

噴水龍蚣夏。

自閉龍椒圖。

關渡三潮勝地石碑。

標高612m的觀音火山。

烏龜龍贔屭。

學生發現樹洞裡有許多硬殼的蛋。

許願池可以種福田。許願的人用硬幣許願,這些硬幣可以幫助窮困的人。

大聲龍蒲牢。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20140913學校日六上自然教學計畫報告








20140912水窪哪去了第一次教學記錄

水窪哪去了第一次教學記錄

一、基本資料
1.     時間2014912(星期五)12節課。
2.     地點:自然教室二。
3.     參與人員 608

二、預備工作
1.     繪本簡報:由劉淑雯教授團隊協助完成掃描及翻譯
2.  自製雲霧器材冰塊、塑膠袋、溫度計、線香、250ml錐形瓶。此實驗為康軒版六上自然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之實驗,洪文徽老師說這是本單元新增的實驗,以往只有自製霜一個實驗而已,洪老師提到過去用燒杯自製雲霧,雲霧一下子就消散了,改用開口較小的錐形瓶將能得到良好的預期效果。

三、教學調整
1.     繪本內容與用吸管移動水滴進行的水循環操作活動都太簡易,適合低年級學生操作,若放在高年級的話較不具吸引力。
2.     將水窪哪去了繪本故事當作複習蒸發/凝結作用的材料,讓學生看圖片做說明。
3.     自製雲霧的實驗做得很快,大約10分鐘結束,而且成效良好,雲霧飄渺的情景可持續1分鐘左右,學生驚呼神奇。之後又進行了自製露、自製霜二個實驗。
4.     最後以歸納水循環及水的三態變化作為統整活動

四、教學省思
1.     下周找一個低年級班級操作看看這個單元,我想低年級學生應該興味盎然,因為低年級很少有實驗操作的活動,只是要多留意安全因素
2.     教學後想到雲中小水滴如何變成大水滴,進而降水的過程在課本與繪本內都沒有詳細的說明,因此設計了一個簡易的小水滴合併遊戲(詳見教案),下周試試看成效如何。
3.     仲秋是適合引導天氣主題的季節,天空中有各種雲族的變化與舒展,又正值秋颱形成的時節,以及大陸冷氣團正在展現威力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好好的觀察各種天氣的變化。
水窪哪去了繪本以小男孩在雨中踏玩水窪開始故事

繪本介紹水分子受到太陽熱力蒸發而成為水蒸氣,而後凝結為雲霧。

繪本內容介紹了水滴在旅行中的各種樣貌的變化。

學生自製雲霧實驗中,以點燃的線香產生的煙粒作為凝結核。

學生將錐形瓶瓶口冷卻空氣用的冰袋移開之後,就能觀察到自製雲霧了

學生檢視從錐形瓶瓶口冒出的汩汩雲霧。
20140914筆於奇岩


20140912水窪哪去了教案

【用繪本教兒童科學】教學流程
教學主題
水窪哪去了
設計者
楊志文
教學對象
國小五年級學生
教學時數
二節課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有多個水主題與地球科學主題的學習課程,前者包括了2上「奇妙的水」、3上「廚房裡的科學」、3下「百變的水」、4下「水的移動」及5上「水溶液」等單元;而後者包括了1下「雲雨變化多」、3下「認識天氣」等單元。所以孩子對本單元水循環的先備知識相當充足,但仍有一些基本的另類概念(例如雲朵是由氣態的水蒸氣組成)需要澄清。
教材來源
作者:Ann FlaggTeri Ory,譯者:劉淑雯、朱凱鈺、黃雅玲、歐蓓縈(2013)。用繪本教兒童科學。台北市:華騰文化。單元七「水窪哪去了」。
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繪本內容淺顯易懂,較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因此教師將繪本當作複習水循環概念之用,再搭配自製雲霧的實驗操作、小水滴合併遊戲讓學生家深印象。
教學內容分析
一、故事分享:介紹水分子在自然界重複進行的水循環的過程,以及所改變的各種樣態。
二、自製雲霧實驗:讓水蒸氣遇到低溫、凝結核產生凝結作用,從氣態轉換為液態,形成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
三、小水滴合併遊戲:雲中的小水滴與冰晶在上升氣流的劇烈擾動之下會相互合併,形成大水滴與大冰晶墜落而成降水。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部份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2-3-4-4. 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全美科學目標
物理科學‧物質特性
1.某些常見的物體,如水,可以藉由加熱和冷凍,從一個形態轉變到另一個形態。
二、情意部份
1.喜歡水窪哪去了的繪本故事。
2.在活動操作中感到樂趣。
三、動作技能部份
1.實際運用器材製作出人造雲/霧。
節次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準備階段



(一) 引起動機
1.    發給學生一人一張裁成雨滴形狀的紙,並請他們畫出自己在下過雨後最喜歡做的事。
2.    在教室天花板懸掛一支打開的雨傘,將學生們繪製好的雨滴垂掛在雨傘底下。
3.    故事預告接下來要說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小水滴的旅行,請學生留意小水滴去過哪些地方了。

20

紙張、雨傘

親手操作
發展階段



(一)達成目標
1.學生瞭解水循環的歷程。
2.學生以準備的材料實作出人造雲/霧。
(二)主要內容/活動
1.    故事分享:播放水窪哪去了簡報檔,教師講述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2.    比較差異之處讓學生們比較小水滴上升、下降的不同作用與不同形態、名稱。
3.    自製雲霧實驗:
(1)  在錐形瓶內倒入100ml的約80C熱水,再將點燃的線香深入瓶中,產生煙粒。
(2)  用裝有冰塊和少許水的塑膠袋覆蓋在瓶口上方,使瓶口附近的溫度降低。
(3)  3分鐘後將冰袋拿開,觀察瓶口周圍的變化。
4.    小水滴合併遊戲:
(1)  學生每人一張有圖樣的貼紙(冷的小水滴、熱的小水滴、冷的大水滴、熱的大水滴、小冰晶、大冰晶),將貼紙貼在掌心。
(2)  教師營造氣氛,告知大家都是雲裡面的物質了,等一下遇到上升氣流擾動,所有的物質要兩兩成組蹲下。
(3)  打開手掌觀看自己的角色,熱的水滴會被冷的水滴吞併、水滴會被冰晶吞併、小的水滴/冰晶會被大的水滴/冰晶吞併。被吞併的排在後面,持續氣流擾動、雲中物質相遇、吞併。
(4)  最後,教師說明因為雲裡的小水滴、小冰晶已經長大成為大水滴、大冰晶了,太重了所以下墜成為「降水」。





20



10





10








冰塊、塑膠袋、溫度計、線香、250ml錐形瓶

貼紙




專心聆聽


親手操作




盡情參與






總結階段



(一)綜合活動
1.    統整水循環概念圖。
2.    統整水的三態變化概念圖。

10
10

筆記本

詳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