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詩文賞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詩文賞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轉載自然步道季刊106期--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202412月份自然步道協會南港家族共學記錄,是四獸山吉福宮假日導覽的行前勘查,我們從永春陂出發,經過「不癡不聾,不做家翁」的郭子儀吉福宮,這是一條少人跡的支線小徑,最後在120平台涼亭解散。

一路上,我們或是對著一棵樹端詳、找尋葉片內蜷縮的小蟲、碰觸爵床科花朵的奧秘機關等等,大自然中有數不盡的秘密寶藏。幸好有一群資深綠人為我們導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堂奧、一飽眼福。最後,大夥兒步行到新亞鐵板燒大啖雙拼午餐,枵腹飽滿、滿足而歸。

原文刊載於自然步道季刊106期。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6期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6期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6期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轉載自然步道季刊105期--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10/13菜公坑山、草山防空洞踏行

  

202410月份偕愛婷參加自然步道協會林口桃園組的共學活動,踏行大屯火山北側的寄生火山--菜公坑山步道。菜公坑山步道幽靜而潮濕,青苔長滿了深山石階,聽木能老師生態分享真是山中享受!

中午在陽明山公園觀園樓聚餐,席開二桌,大啖美食。

下午邀請再賢老師帶領我們到神秘的草山防空洞窺秘,想不到地底世界也有一個隱世的總統府,此刻我們也有幸成了府上嘉賓。再賢老師是一位說故事好手,提到草山十八份一帶的路名、橋名是以王陽明詩作取名。意外的發現王陽明除了理學、政治、軍事長才之外,詩文也清新寫意,為草山增色、添一段佳話。原文刊載於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資料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資料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資料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資料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資料引用自自然步道季刊105期


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轉載自然步道季刊102期--戀戀莎卡蘭、文化部落情

  

202310月份前往屏東口社國小校際交流,體驗南台灣的紫蝶翩翩、排灣族的奇拿富饗宴、領受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一趟短程而緊湊的心靈之旅!本文刊載於自然步道季刊102期。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圖片引用自自然步道協會/綠人園地網頁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轉載《沼澤100層樓的家》導讀

  

一月份的時候,在淑雯老師的推薦下,小魯文化林小姐來函邀請撰寫新書導讀,當中關於生物名稱的歧義還特地請教海洋教育專家弘善老師方才確認。過了三個月之後,小魯文化好意的贈寄了一本新書留念。

能有機會參與出版事業的一環,對我來說是一件新鮮事,心中也感謝著推薦者的好意。

 

 

故事,讓科學有靈魂--《沼澤100層樓的家》導讀

 

筆者近幾年來在文化國小任教自然科學科目,有幸能搶先一睹沼澤100層樓的家科學繪本,真的是一件很過癮的事這本書涵蓋了水棲環境,水棲動物構造、習性、生態,以及異國文化風情等面向,文字活潑、構圖出彩、出人意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教育素材。

故事中的主人翁為了解決小沼澤的困境,到處找人幫忙,這些各形各色的物種當中,除了最末登場的傳說生物之外,每一個都是真實存在的物種,並且以細膩圖像呈現物種的獨特習性。巧妙地將「好奇心」、「知識性」這二個面向熔融在這本可愛的繪本中了!

這本可愛的繪本也讓我回想到10年前,淑雯教授到文化國小輔導「繪本與科學工作坊」教師成長團體時,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繪本課程的嘗試。當時,助教們以「在工作中」課堂觀察技術檢測學生的專注程度,意外地發現學生在繪本故事階段的專注達到高峰,竟然高於實驗操作、成品產出等階段。可見得,好好地挑一本迷人的繪本故事,或許是通往科學殿堂的捷徑呀!

書中精選了多種水生動物,有的是校園內的魚池、生態池中可見,有的要到荒野的澄淨水域才能發現,有的則是遠渡重洋的異地物種。讀這本書時,眼睛一邊跟著有趣的劇情前行,我們也可以同時由多元面向去觀察這些動物,去思索身體構造與功能的關係?動物們如何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創造優勢?動物們有哪些生存法寶提升競爭力?如何一舉多得地增加效率?牠們的盼望是什麼?

以書中出現的「螯蝦」為例,這也是溝圳水田常出現的一種外來入侵種生物。我們可以邊閱讀邊思考、邊推敲邊討論、一邊天馬行空、一邊小心求證。

沼澤的第一層樓中,重點在蝦螯。大大的蝦螯是牠重要的做事工具,可以提問:螯鉗二邊都可以活動嗎?鉗子內側凸起有甚麼用處?蝦螯跟其他的步行足有哪些異同呢?

沼澤的第二層樓中,揭示了螯蝦的食物,你看到了什麼?

沼澤的第三層樓中,呈現了螯蝦的外型特寫,牠的身體可以分成哪幾部分?牠的身體有分節嗎?牠是幾隻腳的動物?還有哪些特徵?牠跟哪類的動物親緣比較接近?

沼澤的第四層樓中,螯蝦的鉗子可以做什麼用?除了夾娃娃機之外,你還想到了可以怎麼用?

沼澤的第五層樓中,螯蝦在鏡子面前舉起了一件淺色的外衣,巧妙地透露了外骨骼與蛻殼習性。為什麼要蛻殼,以及蛻殼後要注意什麼?

沼澤的第六層樓中,螯蝦在使用機器手臂捉魚的情景,牠們還在手上加上了探照燈。想想看,如果你在混濁水域中,要如何看清獵物?

沼澤的第七層樓中,螯蝦在圓形的艙房中睡著了,噓!不要吵醒牠們,這是牠們應對嚴寒的策略--挖洞!冬眠!

沼澤的第八層樓中,男主角小渦請教螯蝦耆老如何去解決難題。

沼澤的第九層樓中,螯蝦們有的在擂台上格鬥,有的在一旁練沙包,牠們的體格健美、動作快速,是水域中強悍的小霸王!

    沼澤的第N層樓……接下來的提問與摸索,就輪到你試試看了

 

文化國小科學教師  謹誌

 

 

導讀參考答案

1.      沼澤的第一層樓,蝦螯二邊分成可動指與不可動指,螯足內側的凸起能增加摩擦力,防止獵物掙脫。螯足與其他的步行足都具有分節構造,螯足是做事情的足,其他的步行足是行走的足。

2.      沼澤的第二層樓,螯蝦是雜食性動物,書中的螯蝦正在進食小魚、水草。

3.      沼澤的第三層樓,螯蝦的身體分成頭胸部、腹部二部分。身體有分節,屬於節肢動物。螯蝦具有5對胸足,被歸類為甲殼十足類動物,頭胸部比例特別大,螯足也比其他步行足大的多。甲殼十足類動物包括了蝦、蟹、寄居蟹等。

4.      沼澤的第四層樓,蝦螯是螯蝦多功能的工具,捕獵、打鬥、挖洞都靠它。日常生活中的曬衣夾、長柄垃圾夾、多功能取物夾等工具都與蝦螯功能類似。

5.      沼澤的第五層樓,螯蝦為具有外骨骼的動物,堅硬的外骨骼具有保護的功用。當身體長大時,外骨骼不會跟著變大,因此螯蝦需要蛻殼,長出新的外殼。蛻殼時是螯蝦最脆弱的時刻,牠們會躲起來以避免危險。

6.      沼澤的第六層樓,在混濁的水域中,若複眼看不清楚,螯蝦可以運用二對觸角感知周遭事物。

 

新書書影

繪本導讀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轉載自然步道季刊101期--軍艦岩共學

  

過去一年之間,參加了自然步道協會大屯山系群組,開始了走向軍艦岩的踏查腳步。

每月一次的共學,有幸跟上07290812102811261230這五回。一次又一次地到訪,感覺讓自己與這座山的連結更清晰了。這一篇是20231028的天光雲影、草長花盛、共學共榮,刻印在自然步道2024.01出刊的冬季號中。


掃描自自然步道季刊101期

掃描自自然步道季刊101期

掃描自自然步道季刊101期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春風化雨——把你手上的燈提高一點,就可以照亮更多的人。(給王文姬老師)

  

20018月,我自花蓮偏鄉來到文化國小參加教師甄試時,文姬老師正巧擔任徵選工作人員,友善好禮的接待、年輕活力的身影讓人印象深刻;經過了20年時光,有的時候我們一是級任、一是科任,在同一個班級相遇;有的時候擔任級任帶班,有緣在同一個學年成為夥伴;有的時候一是自然科任、一是美勞科任,碰面的時候交流著統整課程的規劃……

一位教師,站在講台上引導孩子,朝向真情、善意、美感的學習殿堂,他要具有十足的能量,用一雙手接引孩子,在學習中發現樂趣;用一顆心同理孩子,在艱難中抱持希望。除了這一些,我想教師還需要具有勇氣,抱持著做好一件事的堅持。

我所認識的文姬老師,在學校中擔任班級導師、學年主任、藝術領域召集人、科任主任、教師會會長等職務,都能積極揮灑,舉重若輕。尤其是一些攸關公共利益、制度更迭的折衝時,更能看到文姬老師在討論過程中條理分明、侃侃而談。「堅強的信念」,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文姬老師在教師群像中的一個鮮明特徵。

學校有各個成長團體與研究組織,多年來,我們常常看到文姬老師與不同的老師合作,設計出各種教學方案、參與著各類創新學習,在不同的教育競賽、表揚場合得到殊榮與肯定。「把你手上的燈提高一點,就可以照亮更多的人。」文姬老師大概就是這樣的老師吧!「創新的教學」,茍日新、又日日新,是文姬老師在教育浪潮中的一個鮮明特徵。

2018年,文化國小同樂繪團隊,在劉淑雯教授指導下進行STEAM課程模式的嘗試,以自然學科為主軸,結合閱讀、音樂、藝文等教師群開展動手作統整課程,這是我們和文姬老師協力合作的開端,而且幸運地得到了2018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的榮銜。

隔年,2019年,呼應「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的雙語政策浪潮,文化國小教師自發性匯聚了文化國小沉浸式英語團隊,以藝術領域為引擎,整合美勞、英語、自然學科,以轉化語境的脈絡化導向教學模式,設計一系列兼具趣味與實務的統整課程,並且再度得到了2019親子天下創新教育領袖的榮耀。

得獎只是一個開端。

在這一年當中,我們看到了文姬老師強大的課程設計能量,搭配三年級每一個自然授課單元,設計對應的藝術美感課程,並以英語在課堂中口語解說、搭配英語老師協同教學。「給別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恰好是文姬老師努力備課的一個寫照。我們在每一個新課程之前的研究會議,文姬老師都會事先提出主要活動,備齊操作材料與用具,先教會團隊十餘位教師,經過修正後再於全學年班級逐一操作,然後再進行檢討。

為了精緻化課程,隔年再以四季主題的學生生活經驗循環課程,文姬老師修訂了三年級跨域統整課程,一年為期,依序進行了「流動的藝術」、「越葉越美麗」、「生活魔法師」、「神奇的磁力」、「蔬果變變變」、「船長的請託」、「生活氣象家」、「動物狂想區」等八個活潑又扎實的創新課程,並與英語團隊編撰了「沉浸式英語跨域主題統整學習手冊」,揭示了創新歷程、學習概念、學習成效的整體面貌,並慷慨地提供外校同好參考。「無私的分享」,給條魚、也給釣竿,是文姬老師在創造共好中的一個鮮明特徵。

文姬老師在教學現場中具備了堅強的信念、創新的教學、無私的分享等鮮明特色,洵為特殊優良教師的典範人選,也衷心期待評審委員們能感受到文姬老師的熱情、活力與創新信念,並能進一步地鼓舞這位不可多得的良師。

 

文化國小科學教師  楊志文  敬上

 

20210311在菁山自然中心無敵山景前合影

20210311觀摩各組火山噴發模型作品

20220324在關渡後山公園解說寫生材質與構圖設計。

20220324在關渡靈山公園個別指導寫生素描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春風化雨——飛舞吧!燃燒的熱情!(給王雅慧老師)


春風化雨——飛舞吧!燃燒的熱情!(給王雅慧老師)

我和雅慧老師是同一年進入文化國小服務的,之前有十幾年的時間我擔任中高年級導師,雅慧老師擔任英語老師,雖然未曾在工作上交集,但她多年來在公開場合裡那些眉宇飛揚的神采、揮灑燃燒的熱情,一直都是文化國小耀眼的教學風景之一。

三年前歲末忘年會的表演節目中,高年級的教職員子女們表演了一曲勁歌熱舞,強烈的節奏、動感的肢體,讓大家眼目一新,紛紛追問到底是哪個老師訓練出來的?一點都不輸給專業的舞群,原來幕後推手是本身具有舞蹈背景的雅慧老師。之後又在英語表演會上目睹了雅慧老師在化雨台前示範領跳,才發現熱情真的是可以具象地在教育場域中燃燒的。

文化國小的特色課程是英語教學,十幾年來,匯聚了眾人的努力與心力不斷創新。而英語團隊的旗手,或許就是始終堅持在英語團隊中擔任要角的雅慧老師了。常常在學年會議、領召會議、在教師晨會、在各個不同的場合中,聽雅慧老師興高采烈的分享著今年又挑戰了哪些議題、奮鬥了嶄新的劇目、創造了多少的不可能,從每一張孩子笑容與驚奇交錯的照片、每一場全力以赴的各類型英語競賽、每一次有備而來的琅琅報告、每一年推陳出新的全新規劃裡,都埋藏了熊熊而熾熱的火焰,讓人不禁對她與英語教師們的熱情與衝勁深深敬佩!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句話是雅慧老師的真切寫照。一直以來,我們讚歎著她未曾懈怠、不斷修正、用心教學的那顆飛舞的靈魂與永不妥協的熱情。環顧周遭,雅慧老師若不是教師中的標竿,就是已然朝向標竿的路途了!

我所認識的雅慧老師,毋寧就是一位以飛舞的、燃燒的熱情奉獻自己的良師,並且真真切切的樂此不疲。

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民小學教師會會長  楊志文  謹識
2016310


20190629,偕雅慧老師前去台北市立大學優質學校頒獎典禮。照片下載自江啟昱校長臉書。

20190629,偕雅慧老師前去台北市立大學優質學校頒獎典禮。照片下載自江啟昱校長臉書。

春風化雨——付出、用心的付出、無私的付出(給鄭傳耀老師)


春風化雨——付出、用心的付出、無私的付出(給鄭傳耀老師)

廁身教職十多年,雖然老是專注在自己小小的天地中,耳目所及,認真的老師見過不少,專業的老師也所在多有。但是,怎樣的老師才能感動人心呢?我想答案或許是樂於付出、用心的付出、無私的付出。
以前不曾與傳耀老師共事或同學年,對他的印象只有:走路很快、下班很晚、研究做很多。因為我每天總是準時下班、慢慢走路。而且我們碰巧都是住在同一條街,並且離得很近,當我傍晚與新婚太太出外散步時,常常遇到傳耀老師匆匆經過,太太總是讚嘆:你的同事真是認真,每天都這麼晚才下班。的確,不管是擔任行政職、導師職、教師會長、領域召集人等位子,傳耀老師總是樂於為學生、同事、學校服務,他是一位樂於付出的老師。
有一年,傳耀老師帶領學校同事導覽北投公園文史生態,在那個精彩的上午中,我們領略了這座百年公園的風華與驕傲。不禁好奇他怎麼懂這麼多?原來傳耀老師長期在社區團體「八頭里仁協會」進修學習與擔任導覽服務,一方面深耕鄉土,一方面回饋社區,也難怪他能源源不絕的指導學生以鄉土為主題,做出許多研究報告,並且在學校網頁上分享。除了鄉土研究,他的觸角還延伸到任教的國語領域、數學領域、社會領域等等,都有突出的成果。在教學上真可稱得上是一位用心付出的老師。
但是讓我佩服不已的還是他無私的情懷。每個學期末,傳耀老師都會號召同仁捐出多餘或不用的教材、教具、用具,他會整理好,自費打包寄給偏遠地區有需要的學童;有一次寒假在訓導處聊天,遇到傳耀將期末無人認領的失物重新整理,也是分類、打包、寄給需要的學童,我才知道他都是長期默默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協助,縱使是素未謀面。
還讓我牢牢記住的一件事是:那年我家那位年輕、可愛又善良的新婚太太下定決心要增產報國時,每次我們到榮民總醫院產檢都會遇到傳耀老師、參加榮總媽媽教室又遇到他,產後住院恢復的那幾天也遇到他。他是怎樣?幹嘛一天到晚跑醫院?原來是傳耀老師看到醫院徵求志工的公告,所以每個周末都自願到榮總兒童遊戲室服務,不論是說故事、維持安全、整理器具,他都竭力付出。這種不為了甚麼而願意費心費力的人,格外令人佩服。傳耀老師真是一位無私付出的老師。
這二年與傳耀老師同學年,對其不忮不求、謙沖平和、勇於任事,尤其是對學生所散發出的愛與關懷都留下深刻印象。傳耀老師是我遇過一位認真、專業、充滿愛的老師,而且能感染周遭的人。除了敬佩,我更篤定地認為他是師鐸典範的不二人選!

文化國小六年四班級任教師
楊志文敬上2012.03.12.



20190529,傳耀老師義務到三年級自然課進行黃金鼠生命教育介紹。

20190529,傳耀老師義務到三年級各班自然課進行黃金鼠生命教育介紹。

春風化雨——給高敏麗主任


春風化雨——給高敏麗主任

往往,事過境遷,一個人退休之後,
才開始回想這個人的好,曾經的點點滴滴。
可是,聽說高主任要退休了,
卻不由得讓人感慨:太早了吧!
還沒退休,就開始想念與不捨了!

十年之後,沒有人會記得這個人做過什麼事,
卻會牢牢記住這個人怎麼對人好。
在文化國小每個事件中,高主任的身影穿梭在校園中,
她的堅持在於:盡力將熱情與熱愛灌注在教育本質裡,
可貴的是:態度是同理的、溫暖的、是關懷的,
高主任總是利人的、支持的、分享的。
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淡忘,
但是,所有的感動都會不停蔓延。

對我們來說,
高主任是一位點燈的人,
他不只是為黑暗帶來光明的人,
而是將火種帶給眾人,
用溫度與關懷點燃我們手中的燈,
繼而讓眾人的燈與自己的燈輝映出文化滿天的星斗。

這些年來,高主任走過的足跡,充滿了許多的讚嘆,
高主任以恢宏的心量創造了最多的故事,
將最多的時間投注在文化校園,
無私的付出之餘,
我們也希望高主任留點時間關懷自己。
借用鄭智元老師的口吻來說,就是:『老高,多保重!』

藉著一束花,
我們想要對你說:
高主任,我們可以承託你所有的熱情呢!
文化有你,擴散著一圈圈的溫暖與光亮!
美好的旅程,凝結為快樂,也成為文化最美麗的風景!
楊志文201006150645


20170421,高主任回文化國小指導同樂繪群組。

20170415,高主任邀請到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北新教育節目進行「精進閱讀—用繪本教科學」專題。

春風化雨——給徐愛婷老師的推薦函


春風化雨——給徐愛婷老師的推薦函

從十幾年前認識愛婷老師,她就是個天真而善良的小女孩,後來師院畢業了,愛婷老師讀完研究所之後,進入國民小學的教育現場,一路上,我看到了她在教與學當中的努力與付出,充滿了熱情與真誠。我認為:這是一位值得肯定的良師。

今日的老師,首重在於充分的教學準備。我看到愛婷老師在教學前,總是不遺餘力地蒐羅各種教學資源,與同事、朋友討論教學的細節,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則會主動地詢問專家,盡力將每一個教學單元做好百分之二百的準備。

愛婷老師關懷學生也是很令人感動的一個面向,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是:在愛婷老師擔任導師的時候,連續好幾天在公園、街頭尋找班上的中輟生,那時愛婷老師已經懷孕了,還是挺著便便大腹,在晚上四處尋覓學生的身影,「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絕不放棄」,我想就是愛婷老師的教育輔導信念吧!

愛婷老師另一個突出的人格特質是她能正面思考,面對繁雜的、不順利的、各種的突發狀況,她總是能以正向的思考來解讀困境,以具有彈性及可行性的作法來解決問題。

愛婷老師擁有的關懷、熱情、正向特質,讓我認為她是我所見過「最稱職」的一位老師!

楊志文200903171130



20181109,文化國小與台北市立大學合辦 STEAM繪本教學工作坊,偕徐老師合照。

20181213,台南大學107年國民小學素養導向科普閱讀工作坊-臺南場/科普閱讀之跨領域教學實務分享,徐老師進行「用吸管玩發明」二場教學分享。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20171125綠野仙蹤圖書館

20171125綠野仙蹤圖書館


(刊載於文化親情第69期,一零六年十一月廿四日出版)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20161116帶著愛、智慧、勇氣,與信念同行----圖書館改建設計理念

20161116帶著愛、智慧、勇氣,與信念同行----圖書館改建設計理念

刊載於文化親情第67期。中華民國一零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