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作文書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作文書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竹子湖--蓬萊米的故鄉戶外教學/若涵

 

    這個星期四12/22,也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就是參訪蓬萊米的故鄉--竹子湖!雖然這次去的目的地不是要去玩的,但我還是跟去六福村一樣抱持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來看待這次親近大自然的校外教學

    做好萬全的準備後,我們就出發了!首先,我們去參觀了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裡面記載著許多關於蓬萊米和當地的特色,雖然要寫學習單,但也讓我覺得有點闖關的樂趣其中,我得知了海芋也有它自己的星座,而它的花語就是勇敢及堅強,是為了感謝為社會大眾服務的護士們,所以每當到了護士節,人們就會把海芋送給為我們貢獻心力的護士們,表達感謝。在這次的參觀中,也讓我知道磯永吉和末永仁這兩位蓬萊米之父、之母為我們臺灣培育、研發及改良出蓬萊米,讓人民可以吃著那麼可口的米飯。

    接著,我們一邊走著,一邊欣賞著沿路的美景,徐徐的微風輕輕的吹拂著,此時此刻,我正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到了我最期待的午餐時間那之前,我們玩了一個那裡的老師精心設計、簡單明瞭的「六七拾米地」小桌遊,因為我們這組都沒什麼心機,所以我就幸運的贏得了比賽。終於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午餐時間,當我打開飯盒,一陣噗鼻而來的香氣竄入我的鼻子,光憑感覺就知道這飯盒一定很好吃吃飽飯後,我們就出發前往小油坑箭竹林!

    到了箭竹林,志文老師就開始跟大家介紹那裡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竹子的秘密我一開始也沒有去注意,竹子旁邊為什麼都沒有其他的植物但經過志文老師的解說,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因為竹林會把陽光都遮住,而且它的根生長的很密集它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它的根和葉子都會分泌毒素。箭竹的葉子也分成兩種,一種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葉子,第二種就是包在莖上的葉片叫「籜葉」竹子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通常竹子死都是一起死,因為它是透過地下蔓延的竹鞭來長出新竹筍,也因為是同一條竹鞭長出來的,所以命脈都是來自於同一條主鞭經過志文老師的一番講解,我們終於對竹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到了我既期待又害怕的竹林探索,因為我們這組都怕有蛇,所以都不敢走第一個,但最後我們還是手牽著手一同走進狹小又陰暗的竹林,我們尋著光,一步步的在竹林中穿梭,終於,我們從一個狹小的洞擠了出來,原本心中的恐懼瞬間消失殆盡這次有趣的經驗,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最後我們來到了小油坑火山爆裂口一到了那裡,我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硫磺味,我覺得就像我最討厭的水煮蛋味志文老師要我們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及酸鹼性,原本我猜水溫是110度,因為我看那裡面的水一直沸騰,而且媽媽說通常沸騰的水都超過100度,結果我們測出來的竟然是82度,讓我有點驚訝而我們用石蕊試紙測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溫泉的酸鹼性是酸性;溫泉旁邊的泥沙摸起來滑滑黏黏的,我覺得有點噁心測量完以後,我們就開始觀察那裡的景色,我們發現有些地方一直冒著白煙,仔細看,還會看到一些五顏六色的礦石,仔細聽,還會聽到一陣陣的聲響,有點像飛機聲,又有點像施工的聲音,而那裡的火山,是成層火山,有一層一層不同的構造,非常的神奇。

    我們依依不捨的離別了小油坑、竹子湖這次的校外教學,讓我增進了許多知識,也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謝謝志文老師、愛婷老師、會長、豐壤老師、還有全程陪我們的六位媽媽(維楷、子翔、以勛、嘉芮、禹萱、瑞恩媽媽),謝謝您們!                              

       這次的活動不但讓我了解了許多有關竹子湖的故事,也讓我們這些都市的小孩體會到大自然的空氣多乾淨湖水有多清澈。


豐壤老師分享班上同學的竹子湖蓬萊米故鄉戶外教學短文,描述的太精彩了果然名師出高徒將當天細膩的、感受的、體驗的活動,以自己的一支筆原汁原味的呈現出來。因此請託豐壤老師徵得原作同學首肯,轉貼微風澍雨部落格,為這小小教學園地增色、煥彩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0191118從自然寫作覷看戶外教學的樣貌



20191118從自然寫作覷看戶外教學的樣貌

這學期參加了環教教案工作坊,指導教授在審閱最終繳交的作品後提出諫言:「你未寫出真正省思與建議,只是描述教學歷程狀況!」對耶!我的教學省思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想說寫個三個想法就可以了,何時想到什麼叫做「教學省思」?
教授眼中的教學是何種面貌?教學省思是根源自教學評量而來,教學評量是榫合自教學目標而來。教學目標、教學評量、教學省思三者脈絡相習,環環相扣,這樣的教學才有完整性。
在這學期開始之前,我期許自己可以在自然寫作上有所著力,於是想從學生北海岸戶外教學的作文中去進行教學省思,而我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目標在哪裡?找不到?是的,老實說,我只想到要帶來什麼活動,並沒想到說要設立教學目標的。勉強從舊資料中找到了三點,如下所示。並且嘗試著以下列三點來檢視學生自然寫作作品的符應性。
1.學習到海岸地形的現場實境進行觀察與體驗的方法。
2.思考海邊生態與物種生命的關聯性。
3.能夠以自然寫作的模式進行個人學習記錄。

從學生的自然寫作回頭覷看北海岸戶外教學的面貌,教學省思如下:
  1.戶外教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興高采烈的大事,他們非常期待,而且大自然壯美開闊的環境也讓孩子們大開眼界、身心舒暢!從孩子們作品中看到了對大自然的情意與禮讚,是老師們繼續引領孩子進行戶外教學的動力,我們可以從孩子的寫作中看到了大自然對孩子心靈的陶冶十分正向。甚且這樣的活動常常能引發孩子愛護生態、保護環境、互助共好等的美好情操。
  2.在戶外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們或是自己放眼四顧,或是在老師的提問中,他們會進行自我與大自然的一連串對話,自問自答,思考推理,而這種不斷的自我思索、尋求答案的過程,就是「自學」的歷程。
  3.學生在戶外教學中聆聽教師的解說時,並不會照單全收。我們從學生的寫作中,會發現他們會自動重組講述的內容,中間的連接詞會不同,概念的層級會縮短,甚至會重新合理化老師的複雜概念,這些在腦中的運作歷程會投射在學生作品中。老師們會發現:我們講了很多,但孩子們聽了多少呢?孩子們的解讀觀點又是如何?迷思概念在哪裡?學習成效有多少?以上的答案都有賴以「自然寫作」來真實呈現。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學期嘗試的自然寫作引導,是採用北政國中李曼韻老師「生物課好好玩2」這本書中的模式。先要求自然寫作五個原則,即「1.以自然為寫作的主題;2.文章中必須融入科學知識;3.真實的操作體驗;4.具有文學性;5.加入適當的圖片或手繪圖案。」並將這五個原則實際運用在「野放鳳頭蒼鷹」、「煎一顆蛋」等數個自然教學的寫作主題中。
    在這次的北海岸戶外教學中,教師再進一步提供李曼韻老師設計的尋寶記錄觀測表供同學參考,以及李曼韻老師提醒學生三個觀察的基本建議「1.把你看見的景象或物種描述得越詳細越好;2.思考該物種與大自然的關係;3.試著提出問題。」在戶外教學之前,604冠智老師讓學生自己設計戶外教學通知單,並寫下活動的期待,這個方式很棒,當學生在活動中參與的越多,他們在活動中感受的也將越深刻!而在戶外教學當天,教師在每一個教學景點中解說完畢,都會預留1015分鐘的空檔,讓孩子們自己從有興趣的自然事物進行觀察描述,並記錄在觀察記錄表或自然筆記本內。
    之後,從學生書寫的戶外教學作文中,可以看到學生能夠更加細膩的描述自然景物的科學概念及觀察內容,寫作的重點不再是模糊的印象、情意的敞發而已,而是有更多具體的說明、真實的感受。教師曾不經意地詢問一個孩子:戶外教學中的學習筆記、觀察記錄等資料,你有運用在寫這篇作文中嗎?對你寫這篇作文有幫助嗎?學生的回覆都是肯定的。所以,日後的戶外教學,教師將持續的鼓勵學生在教師解說時撰寫筆記,以及留下適當時間讓學生自主觀察記錄,做為自然寫作的第一手素材。

以下為學生北海岸自然寫作的作品選錄。
6414傷痕累累的校外教學
北海岸那段路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風光,有山有水,有著壯麗的熔岩山,還有一望無際的東海,使北海岸美得如青春少女的微笑。在冬天時,東北季風狂妄的吼叫,如老虎般的兇猛。這些特色使北海岸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觀光景點。
老師為了讓我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於是決定舉辦北海岸校外教學。一抵達石門洞,東北季風就毫不留情地撲上我,使我不禁打起寒顫,不過炎熱的陽光一潑灑下來,身體就會感到無比的舒暢、涼快。一看到石門洞,我就感到非常的驚訝。為什麼會有這個洞?附近怎麼會有那麼多貝殼砂?這些問題不斷在我腦袋裡周旋。後來老師才提到石門洞是海蝕地形的奇景,經過海浪長久的沖擊,形成海拱。不過,我還是不懂,為什麼石門洞現在沒有繼續被海水侵蝕?老師似乎看穿我的心思說:「竹子山在約八十萬年前噴發,形成造山運動,讓原本在海底的石門洞升上陸地。」這才讓我恍然大悟。難怪石門洞是海蝕地形的奇景。
一上車,老師問我們爬山時,要走簡單的路還是困難的路?我們因為想追求刺激,於是異口同聲的說要走困難的路!吃完午餐,我們便開始爬一條「不像路」的路,有許多尖刺的植物在兩旁。一開始大家都怕得寸步難行,一旦老師開始走,大家也變得毫不畏懼,緊接著跟在後頭。一爬完熔岩山,大家都傷痕累累,累得癱坐在地。歡樂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一回到家,我發現我遍體麟傷,雖然北海岸很美,但熔岩山的「那條路」可不是蓋的!
【教師評語:首段具有氣勢,引人入勝。次段鋪陳有層次,一問一答,文氣流暢!重點突出,情感奔放,是一篇佳作!】

6427五味雜陳的北海岸之旅
今天的天氣非常好,微微露臉的太陽再加上徐徐的微風輕拍著我的臉頰,十分舒服。而今天就是我們班遊的日子,大家為了要去校外教學都特別早來,甚至連常常遲到的同學都破天荒的早到呢!
終於出發了!一路上,為我們導覽的楊志文老師跟我們講了許多有關大自然的知識,令我大開眼界。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觀音山』的別名叫『尖山』,它是一座巨口火山,而這種巨口火山全台灣只有二座!另外一座巨口火山的名字十分耐人尋味,它叫做『小』觀音山。而觀音山其實並不是只有612公尺高,其原本有1000多公尺高,但卻因為火山體內的岩漿庫碰到水後而膨脹,最後就噴發了,到目前為止總共噴發了三次,也將自己炸碎了三次,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在楊老師精彩的解說下,我們到了第一個目的地——石門洞。它的別名叫「海蝕石門」,日本人還將石門洞定為天然紀念物。而且在石門洞附近的富貴角還有二個真假雷達,沒有人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石門洞至少經歷過七次地層爬升,而石門洞的演變是這樣的:「竹子火山噴發、海浪滾磨、ƒ海底堆積、成岩作用、造山運動、海蝕凹壁、海蝕洞、ˆ海蝕門、貝殼砂」。老師說石門洞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台灣正在長高,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造山運動。
下一站我們到了老梅公園,我們走了「平坦」的小路,但我們走完後才發現旁邊竟然有平整的階梯,正是「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獄無門我硬闖。」接下來我們就在老梅公園裡用餐,在老梅公園裡有許多歪歪斜斜的風剪木,非常特別。吃飽喝足後,我們到了公園附近的迷宮。聽說這個迷宮原本很難,但因為迷宮最外層的牆倒塌了而變得到處都有出口。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我原坐在圍牆的上面,在我跳下圍牆時,我的手不小心擦到了粗糙的圍牆,一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慢慢地,我的手越來越痛,緊接著血就流了出來!當時,我的腦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有一群人在我最需要幫助時向我伸出援手,他們就是我的同學。
最後,我們來到了白沙灣,蔚藍的海面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如詩如畫,美得讓人不知該如何形容。我們還用磁鐵吸磁鐵砂,這讓磁鐵看起來像海膽。老師還讓我們去摸冰涼的水,有些同學還在打水漂呢!最後楊老師幫我們再複習一遍今天學到的知識。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的班遊我學到了許多有關大自然的知識,也將一個月的運動量用完了,我還體會到了同學愛的重要。這次的校外教學讓人印象深刻,希望老師還能再舉辦一次像這次一樣的校外教學!
【教師評語:文學性高,生動精采!】

6431知識滿滿的戶外教學
早上八點出發去石門洞,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
一下車就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非常漂亮,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拍下有如仙境般的美景。志文老師帶著我們班去石門洞上面看風景,一邊解說一邊做筆記,記完筆記,志文老師再帶著我們班前往石門洞的沙灘,有軟珊瑚、寶螺、芋螺、金字塔螺、海瓜子等非常多種類。志文老師還很用心的提醒我們,跟家人去海邊玩,如果看到長的像芋頭的芋螺一定要小心,不要去碰牠,如果牠是活的,牠就會射出有毒的舌頭,非常危險。聽完老師的解說,我們就上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到了下一個地點,志文老師就帶著我們去看彎彎的大樹,超酷的。老師說它們會彎彎的是因為只要它們站直就會遭天譴,所以才不敢站直。彎彎的大樹看起來就像太陽公公帶著它們做早操,真有趣!看完大樹後,我們去爬熔岩山,真的有夠難爬的,但在全班互相幫助之下,我們都順利的爬到山頂,也拍了一張全班都坐在山頂上的照片。爬完熔岩山後,我們全班都肚子餓了,我們就去彎彎的大樹下一邊吃著自己帶的午餐一邊聊天。吃完午餐,我們就去爬樹,樹好高,我差一點從樹上摔到樹下,真是好險!爬完大樹,志文老師就帶著我們去玩大迷宮,迷宮非常大,大到我都找不到出口,但最後在余同學的帶路之下,我終於從迷宮裡逃出來了!等大家都從迷宮裡出來後,志文老師再帶著全班去最後一個地方——白沙灣。
白沙灣的風景美不勝收,原本乾淨潔白的沙灘,但因為人類亂丟垃圾,所以沙灘變得又髒又臭。我好想把沙灘上的垃圾一個一個撿起來拿去丟喔!走過沙灘,老師教我們如何吸磁鐵砂,我吸了一小罐回家做紀念,時不時拿出來玩一玩,就會想到這次戶外教學的美好回憶。
吸完磁鐵砂,我們拍了一些可以放在畢業紀念冊裡的照片。拍完照片,我們就跟著隊伍走回遊覽車上休息,時間咻一下就過去了!快樂的戶外教學也就這樣的結束了。
這次的戶外教學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謝謝楊志文老師願意抽時間來帶我們去戶外教學,也謝謝王老師的用心安排,每一次的戶外教學都是爸媽沒帶我去走過、玩過的,透過每一次的戶外教學,讓我學到的知識一次比一次豐富,謝謝您!
【教師評語:比喻非常有趣,能由髒亂的海灘環境引發淨灘的環境行動,真的很棒!情感真摯,描述能力佳!非常精采!】

6432北海岸戶外教學
這一次的班遊與之前很不一樣,是由楊志文老師帶領我們去北海岸,不只如此,楊志文老師也會向我們解釋許多自然物種,讓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自然生態。
下了遊覽車,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儘管溫度很高,但是因為北海岸被東北季風直吹,所以完全感受不到熱。這裡是北石門,但是真正的名字是「海蝕石門天然紀念物」。爬上瞭望台,可以看見竹子火山,它是北部最高的山,有一千一百零三公尺高呢!在石門洞有很多的貝殼,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貝殼,每一個貝殼的大小、顏色都不一樣,而且每個貝殼的形狀都很特別。
離開了石門洞,緊接著我們就要去爬山了,一路上都是樹枝、沙子和樹葉,路都是我們自己踏出來的。山頂上有幾顆大石頭,站在那裡,可以看見蔚藍的大海,遠方的高山,風輕拂著我的臉頰,感覺特別清爽,剛才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在爬完山後,大家的肚子都餓了起來,於是我們就在老梅公園裡吃午餐,由於那裏的樹都把太陽遮住了,所以非常涼快。休息完之後,楊志文老師帶我們去旁邊的迷宮,王老師要來抓我們,大家都趕緊找地方躲起來,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最後一個地方是白沙灣,一聽到楊老師要帶我們去吸鐵砂,大家都興奮的拿出夾鏈袋和磁鐵。看到磁鐵砂吸附在磁鐵,像極了海膽,摸起來卻軟綿綿的。我們走在麟山鼻步道上,旁邊就是海,我們看到海浪拍打石頭所濺起的白色浪花,十分美麗。
之前我的自然課都沒有被楊志文老師教過,更沒有參加過自然戶外教學。在四年級的時候,楊志文老師曾帶很多班級去野柳,只不過從來沒有四年三班,也讓我在當時非常羨慕其他人能有這麼寶貴的機會,現在我終於也能去了。如果有下一次的話,我千萬不能只帶一瓶水出門。雖然回家後身體非常疲倦,但是在遊玩的過程中充滿歡樂,我很期待下一次的班遊。
【教師評語:磁鐵砂的描述具體而新鮮。敘事清楚!情意真摯!很棒!】

6601自然觀察筆記
明天就要校外教學了,今天我把餅乾和中餐準備好了,我們會去麟山鼻、石門洞、老梅公園。其中我最期待的是去老梅公園、麟山鼻,因為老梅公園可以爬樹和爬熔岩山,去麟山鼻還可以吸鐵砂,所以我很期待這次的校外教學。
首先,我們先到了石門洞,它形成的原因是因為被風、海水侵蝕,最後變成可以通行的海蝕門,楊老師還告訴我們海蝕平台是退潮才看得見的,我非常的幸運,剛好就看到了,景象非常壯觀。老師說有斑的石頭是岩漿形成的安山岩,還讓我們去找小於零點五公分的貝殼,因為很稀有。
再來,我們到了老梅公園爬山、爬樹,我們去爬了熔岩山,風非常的大加上地形崎嶇,讓路很難走,還有人的帽子被吹走。之後我們去爬樹,我爬的非常的高,往下看時,我嚇傻了,因為爬太高了。
之後我們就到麟山鼻吸鐵砂。等老師講解後,我就去吸鐵砂,但用吸的太複雜了,所以我用手狂挖,當別人只吸了一點點,我已經挖了一大把,讓他驚訝了一下。後來老師讓我們自由活動,我就從山坡上滾下來,非常的刺激,可是沙子會跑進眼睛。這次校外教學讓我對岩石更了解。
這次校外教學讓我知道侵蝕的作用,也讓這次的校外教學成為最刺激的一次。雖然危險,但這次校外教學,老師告訴了我完全不知道的自然現象,還有動物們居住的環境,絕對要保護生態,不要破壞動物的棲息地,才能讓動物們安心的生活。

6609自然觀察筆記
明天就要校外教學了!我原本都只帶薄外套的,但因為有颱風在台灣附近,所以特例帶了厚外套。
這次校外教學是由自然老師帶我們去的。我們搭了一個小時的車程到了石門洞,那裏的沙灘都是貝殼沙,是因為地層上升,導致原本在海底的貝殼,被抬了起來。石門洞是海浪將石頭不斷捲到海底來堆起來的,大石頭中的縫再用小砂來填滿。老師教我們找小於零點五公分的貝殼,我都已經趴在地上找,都找不到,真可惜!老師也介紹了一個叫富貴角的地方,它的左邊是港口,右邊是沙灘。在最前端有一座燈塔,上面兩個黑白、黑白閃的燈,也有軍隊在附近駐紮。
接下來,到了老梅公園,我們爬了一座叫熔岩山的小山。它是在沙灘上的,所以在爬的時候,會有沙子,變得更難爬,尤其是又有坡度大概六十度的陡坡。登頂時,海風大到可以把帽子直接吹走。在途中,老師介紹了無根藤,顧名思義,它是沒有根的植物。下山後,我回到公園去吃午餐和爬樹。那裏的樹感覺很老又很大棵,有些樹幹上還有青苔。
最後,我們去了麟山鼻,那裏的海風又比熔岩山還大。在那裏可以一覽無遺的看到白沙灣。老師叫我們在麟山鼻吸鐵砂,我只吸了一些鐵砂,而裡面卻還有許多一般的砂子參雜在其中。有些人卻可以吸到純鐵砂,但只有一點點。相反的,有人裝滿一整袋,卻有許多雜砂。
這是我第二次跟自然老師去校外教學。比起一般校外教學,我反而喜歡自然課的校外教學,因為可以更親近大自然,也能學到自然知識,更不會被侷限於一個場所。

6632自然觀察筆記
最喜歡的戶外教學來了!這次我們要跟著楊老師一起進入人類的起源點——大自然。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大海、沙灘、岩石......,學到了大自然創造的石門洞、貝殼等,當然少不了回味無窮的回憶。
第一站來到石門洞,聽老師講解石門洞的方位、特色及侵蝕過程,它面對東海,正對台灣最北部的富貴角和富基港口,如果石門洞繼續被侵蝕下去,石門洞就會成為石門柱了,也許再過一、二千年就成海蝕平台。那邊還有九十度的海蝕崖和黑斑石等,最後收集了一些貝殼砂,就前往下一站了!
第二站到老梅公園,這邊的樹千奇百怪,我們踩進砂中,開始探險。第一關穿過茂密的小樹叢,在這裡認識了無根藤;第二關爬上七、八十度的沙子斜坡,差一點就滑下去了!最後一關——爬岩石,爬上去後,看著蔚藍的海洋,吹著超狂的海風,真刺激阿!最後在奇形怪狀的榕樹上攀爬。
最後一站——白沙灣,那裏有三種不同的砂,而我們吸取的是鐵砂,在海風的吹拂下,結束了豐富與挑戰的知性之旅。
在這次的旅行中,學到了石門洞的方位、四面八方的自然生態,還有它們的過去和未來。在海浪的侵蝕下,它們究竟還會有什麼改變呢?過去有什麼尚未發現的秘密呢?在還沒消失前,我們都要好好的維護這得來不易的自然奇景。

6635自然觀察筆記
這次自然校外教學,我們和九班去了石門洞、老梅公園和麟山鼻。
我們第一個先去的是石門洞,剛下車時,一陣陣海風撲面而來,冷風吹得我直打哆嗦,我們先拍照,再來就去貝殼沙裡撿貝殼,我撿到貝殼大部分都是螺旋狀的貝殼,可是老師說螺旋狀的要留給寄居蟹住,所以我只能把它們都放回海灘上。石門洞是一個海蝕拱門,石門洞因地殼上升,基面高出海平面,所以不再受到海水侵蝕,而保留至今。
第二個我們去了老梅公園,到了老梅公園時,我們班先去爬熔岩山,我們選了困難的路走,總共有三關。第一關是灌木叢;第二關是幾乎呈九十度的坡,爬坡時我都很怕摔下去,因為下方就是海;第三關是爬石頭,幸好我們都沒有人受傷。下山後,我們就爬上榕樹吃午餐……。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下午。
第三站我們去麟山鼻吸鐵砂,原本我以為吸鐵砂可以很好吸,可是卻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
雖然這次校外教學是以自然為主題,可還是收穫滿滿,尤其是爬熔岩山時。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再和同學去爬一次。


走在讀寫結合的路上
學生手繪戶外教學通知

學生手繪戶外教學通知



學生自製戶外教學通知單

學生自製戶外的教學通知單

學生戶外觀察記錄表

學生戶外教學筆記

學生戶外觀察記錄表

學生戶外教學筆記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20191122戶外教學自然寫作(609)


20191122戶外教學自然寫作(609)

第一篇學生作品s6902
標題:北海岸校外教學
星期一,自然老師帶我們去北海岸。
一開始坐車時,外面的雨很大,但當我們一到石門洞,雨就停了。當然,當我們到的時候已經不早了,但不是因為天氣因素,而是因為司機在往學校的路上塞車了。只不過漫長的等待更會讓我期待戶外教學,絲毫不減我的興奮之情。
當我們在石門洞中撿貝殼時,找到了許多完整、漂亮的貝殼,而我也學到許多新知識,像是以前有人用寶螺——也叫寶貝——當作錢來使用;還有芋螺有毒;珠螺有一個蓋子叫做口蓋;蜑螺可以拿來吹口哨…..。這些知識也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原來區區幾個小貝殼也可以那麼奇特!
當我們中午到達老梅公園時,老師先帶六班去爬熔岩山,而我們先吃飯。我們這組找到了一個超邊緣的地方吃飯,讓簡老師差一點找不到我們拍照,但最後很可惜的還是被簡老師發現了。被發現的當下本來要逃跑,但還是逃不掉,我覺得有一些些難過。在拍完照後,我們這組就回歸世界,不再邊緣了,而我選擇坐在馬路上碰瓷()。當我們走上熔岩山的路上時,聽到同學一堆尖叫,耳膜簡直快要炸裂了。到山頂的時候風超大,大到讓我差點跌倒,但我還是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玩。
這次教學非常充實,也希望以後還可以有這樣的校外教學,因為我對自然老師的期望很高。(490)

【教師評語:第三段寫得精采,很棒!第四段情景很生動喔,但是碰瓷太危險了,你這小子是不要命了嗎?馬路如虎口呀!結尾的期望老師收到了,我一定不負眾望!】

第二篇學生作品s6907
標題:北海岸校外教學
十一月十八日,我們去北海岸校外教學。我昨天非常興奮,因為我可以帶零食,還可以帶飲料,雖然今天要穿長褲,不過老師是為了我們好,因為在那邊跌倒會很痛,而且很容易就會滑倒。
我們先去石門洞。在這裡我看到了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洞和海蝕石門。海蝕崖是因為陸地被海浪侵蝕後,所形成的懸崖;而海蝕凹壁是因為接觸到洶湧的海浪,將海蝕崖挖的向內凹,然後遇到地震就抬升,所以我們可以在石門洞的海蝕凹壁上觀察到陸地多次上升的記錄。海蝕洞就是因為海水停留在那裏的時間較長,所以凹壁變成一個洞。海蝕石門的成因是海水停留時間很長,形成的海蝕洞就會被打穿,成為一個石頭做的拱門,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是「海拱」。海拱是短暫的地景,在海浪持續地拍打之下,門垮了就成為「海蝕柱」;海蝕柱繼續被海浪拍打,會成為「海蝕平台」。
接下來我們到老梅公園吃午餐,在那邊我和同學一起過三關。過完後去爬熔岩山,熔岩山上風超級大,我差一點被吹下山。下山後,我們去迷宮裡玩鬼抓人,卻沒人找到我,因為我躲在一個隱密處。後來我們到麟山鼻吸鐵沙。不過我的鞋子像是磁鐵似的,裡面充滿了沙子。
我覺得這次很好玩,因為我在石門洞撿了很多寶螺,在老梅公園的迷宮玩鬼抓人和在白沙灣吸了很多鐵砂,這是我參加過最好玩的校外教學了!(524個字)

【教師評語:第二段中,「陸地多次上升的記錄」這句話是石門洞關鍵的密碼呀!這段精彩十分,超棒!超完整!第三段的「磁鐵似的鞋子」能呈現有趣的真實經驗!】

第三篇學生作品s6925
標題:北海岸校外教學
寧靜的早晨,潑下金黃色的光芒,我一早就起床了,期盼著今日的校外教學。一到學校,同學們就壓抑不住興奮的心情,紛紛聊天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很快地就到了出發的時間了,但當同學們正興致勃勃地出發時,結果卻發現司機大大哥又遲到了,這讓我預測今天將是霉運當頭的一天。
第一站我們來到石門洞,一到那裡,我看見蔚藍色的浪拍打著岩岸上金黃色的貝殼砂,如此美麗的景色,讓人不禁愉悅了起來。雖然玩樂十分快樂,但出來校外教學也少不掉教學的過程,於是老師就開始向我們講解整個石門洞的經過,也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再來,到了撿貝殼時間,在短短的五分鐘內,我就撿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寶螺,但是老師也提醒我們不要撿太多貝殼,因為海濱居住的寄居蟹也要有地方住,所以我也放下自己的慾望,將貝殼放回去屬於它們的家。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老梅公園爬熔岩山。一聽到要爬山,從小就不愛運動的我頓時失望了起來。一到老梅公園,我們就各自吃起了午餐,用餐結束後就輪到九班上去爬了。一看那陡峭的山坡,就讓我嚇得屁滾尿流,在上去前朋友問我:「小芸,妳確定妳能上去嗎?」那時我真是後悔極了!早就知道不要挑戰自己的限度了!上去時,前面一位同學拉我,後面則會有一位同學推我,看到那麼多同學願意幫我,真是讓我感動極了!雖然在前往美麗風景的路上,總是會遇到許多困難,但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再艱辛我也不會半途而廢。話是這麼說,但當同學們在山頂拍照時,我只能站在土地面積最大最安全的地方等待。
終於,我們來到了最後一站白沙灣,同學們就開始吸起了鐵砂,但我因為磁鐵的磁力不夠,因此沒有吸到什麼,但同學還是願意與我分享。
這次的校外教學,一方面讓我們學到許多知識,另一方面也聚集同學的友誼,也為六零九創下了共同的回憶。(715)

【教師評語:細膩的描摹,使人彷若身歷其境,感染力強!】

第四篇學生作品s6930
標題:北海岸校外教學
當我知道自然老師要帶我們到北海岸校外教學時,我就非常希望今天趕緊到來,因為我從來沒有去過北海岸。
第一站我們到了石門洞,有一個扁海蝕洞,還有一個較高的海蝕洞。自然老師——楊志文老師還告訴我們,那裏的海蝕石門是如何組成的。楊老師說遠方有一個燈塔和兩顆雷達,一顆是假的,一顆是真的,這是因為那裏是最北方的軍事管制區。石門洞全部都是貝殼沙,所以我在那裏撿了許多漂亮的貝殼。
第二站我們到了老梅,我們吃完午餐後,楊老師帶我們去探險。這次的探險有三個關卡。第一關是穿過樹叢,過了樹叢後,楊老師介紹了一種沒有根的藤蔓——無根藤,它不但沒有根,也沒有葉子,無法行光合作用,因此它為了存活,會吸取別的植物的養分,所以它就像植物界的吸血鬼。
第三站我們到了白沙灣,那裏有三種沙子,我們的任務是收集磁鐵砂,磁鐵砂的顏色較黑,大多分布在較陡峭的山坡。在收集磁鐵砂前,楊老師介紹河豚刺讓我們認識,每一根河豚刺上有四根小短刺,河豚刺非常的尖,所以不可以光著腳在白沙灣的沙灘上。今天,我收集到了很多磁鐵砂。
能夠有這次好玩又安全的校外教學,需要感謝楊老師和簡老師的安排和協助。楊老師在公車上也有教我們如何判斷這個月是哪一個季節。楊老師教我們的知識,讓我們一生受用不盡,這次的校外教學不但收穫滿滿,而且大家都很開心。(535)

【教師評語:首段短而有力,很棒!能詳細地記錄,也能巧妙地組織文章結構,加上適當的情意感受。洵為一篇佳作!很棒!】

第五篇學生作品s6933
標題:北海岸校外教學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北海岸校外教學的日子,真是令人開心。這次是配合自然第三單元「大地的奧秘」,裡面的「岩石與礦物」學習,而老師為了讓大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促成了這次親自走訪大自然的體驗探索之旅。
儘管氣象預報說天候不佳,但是我們還是興高采烈地出發。第一站我們到石門洞收集貝殼,一下車風大到我覺得我快被風吹走了。我們坐在貝殼沙灘上聽老師解說一些有關石門洞的由來,原來石門洞是被海水侵襲而變成這個樣子。聽完後老師要求我們尋找完整且小於零點五公分的貝殼。我收集到不少,只不過有些好像大於零點五公分,但可以當紀念品。
接下來飢腸轆轆的我們來到老梅公園用餐,當大家都吃飽喝足後,老師指派任務讓我們挑戰三關,第一關要穿越茂密的草叢和樹枝,第二關在細軟的沙子爬坡,最後一關爬上大岩石全體拍合照紀念。這過程十分驚險,我一路和同學手牽手,有時抓著草前行,不過我覺得這樣做實在滑稽,因為如果抓太用力,草就可能連根拔起了,幸好這種悲劇沒有發生。當我們一起在大岩石上拍照時,我覺得這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此外,從高處俯瞰大海真的美不勝收。只是要離開高處時,由於沙子滑滑的,深怕一不小心就摔跤。老師也跟我們說明老梅樹長不高的原因。原來老梅公園的風很強勁,因此風就像銳利的剪刀一樣,把樹剪短短的。難怪有路牌寫著「風剪樹區」。
最後一站麟山鼻,是我們吸磁鐵砂的地方。我使用磁鐵吸了不少沙子,再把兩個磁鐵靠近,發現變得像磁場。最後老師分享他寫的詩「太陽曬曬曬,強風吹吹吹……」真是一首有趣的詩。
這次校外教學看似去玩,真正的目的是讓大家實際親身感受大自然的奧秘,而我們從玩樂中學習,更是收穫許多。我喜歡這樣的校外教學!(693)

【教師評語:第二段「快被風吹走了」,這句描述的語句鮮活!第三段能看到小萱具有高超的描述能力,生動地用文字重現了當天情景!非常精采!】

作文批閱省思
  1.學生的第一段,絕大多數的高比例都表達了對校外教學「期待已久」。顯見「戶外教學」是學習動機強大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熱烈的參與度。
  2.科學概念的描述,需要邏輯觀念強、科學理解能力高的學生,才較能夠運用自如地用自己的話來說明,而且教師初步看到高年級學生不同性別已具差異性。
  3.情意的部分,尤其是親身體驗的感受,是自然寫作篇章中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但教學者期望的是篇幅佔比不多,最好是能以「畫龍點睛」的方式烘托而彰顯。
  4.科學性的描述多了,文章閱讀起來乾澀乏味;情意性的比重多了,文章屬性又向語文寫作方向傾斜,這真的是有點衝突的兩難情境。所以李曼韻老師說得好,讓學生去思考寫作時的「文學性」,要能巧妙安排科學性與情意性的比例與融合,二者相互倚伏、參差錯落,落筆行文時又若有似無的相互襟帶,彼此呼應,這真的是藝術境界了。但如果難以取捨時,應該還是要多著重於情意的闡發,特別是高層次的心靈啟迪的宣說,例如生態保育、愛護環境等情操。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20191024蛋的自然寫作


20191024蛋的自然寫作

    在煎蛋周的活動中,主要活動有三項,依序是「靜悄悄的蛋」繪本導讀、「煎一顆蛋」活動,以及蛋的自然寫作。

    學生有煎蛋的充分練習與真實經驗,為了增加寫作的材料,我引導以九宮格的模式整理蛋的知識概念,請在一周後繳交作品。最後,再以《生物課好好玩2》作者李曼韻老師自然寫作的五個要求來架構學生寫作的方向,分別是:
  1.以煎蛋為寫作的主題。
  2.文章中必須融入自然知識。
  3.真實的操作體驗。
  4.具有文學性。
  5.加入適當的圖片或手繪圖案。

    周一時,606繳交作品,特意逐一檢查,有14位未符規定,威嚇以下課時間不准休息、註記在聯絡簿等方式,總算勉強收齊了。週三時,609繳交作品,逐一檢查之下,有20位被記下號碼。為什麼?為什麼繳交率這麼低?在等候放學路隊的空檔,我問了一下排頭的小女生:如何才能提高同學自然作業的繳交率?她想也不想地就指引出二條明路,「一是遲交者一律罰寫500字,二是遲交者罰站二節課。」嗯!下回倒是可以試試!

    今天早上遇到俊明主任,跟他分享這件事,他說「自從不當導師後,就再也沒要求學生自然寫作了!但是大屯的孩子在各種文類當中,自然寫作算是較為出色的了!這大概跟大屯國小的生態環境有關吧!」



煎蛋比賽通知及評分表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66學生作品

康軒版六上自然第二單元,活動1物質受熱後的變化,課本P33雞蛋圖片。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9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7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

608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