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學、同事兼好友--昌義兄,邀我到大香山慈音巖分享「玩石頭看人生」,這份邀約讓我覺得榮幸,而這也是第三度前去分享同一個主題的邀約了。
昌義兄是一位凡事未雨綢繆的好榜樣。以前讀研究所的時候,總是學期初就完成了學期報告、研一就完成了碩士論文、分組報告搶著為大家代勞。凡事豫立、凡事為人設想,不僅在工作上、課業上,還有為人處事上,都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指引,真可說是一尊活生生的菩薩!
昌義兄的邀約,半年前就確訂日期,半個月前提交簡報、提綱,幾天前提醒交通路線、投放設備,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我慎重地事先詢問學員人數,得知大約90位,因此特意準備了156顆石頭,來進行這場玩石頭的課程。
玩石頭的部分,六人一組圍成圈,準備一組石頭作觀察。每人先挑一顆石頭去介紹、談感知;再以一個標準作分類,操作三次;接著疊石頭,思考怎樣堆疊成其高?最後是記錄石頭,畫出石頭外觀、說出心中想法、與它面對面對話。
看人生的部分,介紹幽夢影的「人不可以無癖」,引申區紀復的「提起與放下」,闡述蘇軾怪石供的「夜光尺璧與瓦礫等」哲思、後怪石供的「喜怒雖存而根亡」哲學。
一個平凡人要怎樣去掌控自己的生命呢?蘇軾在怪石供中提出了一個參考的觀點。人們的七情六慾翻騰,猶如怒海中的扁舟不能自己。七情是甚麼?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是如何產生的呢?是由於六根連結六塵的緣起。六根是人類的六種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外界的六種刺激,色聲香味觸法。
一個人,因為內在的六根對照外在的六塵,時時刻刻去分門別類、重重複複去捏塑意念,因而產生了「六識」。
六識是眼睛看到種種色彩而執持產生眼識,耳朵聽到種種聲音而執持產生耳識,鼻子嗅聞種種氣味而執持產生鼻識,舌頭嘗試種種味道而執持產生舌識,身體觸摸種種質地而執持產生身識,意念發想種種事務而執持產生意識。
如果能做到「有分別見、無分別想」,冷眼旁觀隔岸火,就能從孽海情天抽身而退了!而或許這就是蘇軾文章中所闡述的「喜怒雖存而根亡」論點,拱手戟手皆心寬自在了!
感謝昌義兄的邀約、慈音巖的款待、學員們的投入,讓這堂實物結合理論的課程如期完成。我不知道這樣的玩石頭、這樣的看人生是不是班門弄斧?但總是力之所及、盡力而為了!
學員心得如下:
從感官認識石頭,看到每顆不論形狀、大小、色澤、紋理、質地等等的不相同,如同每位在人生過程歷練出不同面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著。最後堆疊石頭讓學員們玩的不亦樂乎,也從中學習耐心、毅力,才可把它疊高。
玩石頭看人生是很棒的課程,受到歲月磨練的各式各樣古石,依然保有自已的光芒、保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小後學從中學習感受良多。謝謝教務團隊的精心安排。
志文老師賢伉儷:玩石頭看人生頗具意義,從石頭遊戲體驗中讓後學們像回到童年坐在地上回歸純真的一面,互動討論中拉近和學長之間距離和情感!藉由石頭帶出的意象意義非凡,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小小一顆石頭有大大的學問,也可以無限大,大到整個宇宙天地萬物!如一顆心雖小,但心念確可以無限大,大到無法想像⋯⋯真是很棒的體驗。
感謝教育團隊及點傳師慈悲,提供豐富且多元的課程,一改後學對於學習道上刻板印象(教條式)。如同玩石頭看人生般,生活日常點滴處處是修道場,透過習道明真理,自我正向鼓勵及能量(轉念)落實於生活中,便處處皆為妙智慧。
以玩石頭看人生為主題進行分享,這是第三回合。 |
回味七星潭的石浴 |
玩石頭看人生提綱 |
觀察一顆石頭。 |
記錄一顆石頭 |
山不可無泉、水不可以無藻、石不可以無苔、花不可以無蝶。 |
以蘇軾的後怪石供來看另一種人生哲理。 |
以蘇軾的怪石供來看人生哲理。 |
輝長岩,同一種石頭,卻呈現出各自的面貌。 |
觀察一顆石頭,回顧石頭後面的故事。 |
玩石頭看人生測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