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澎湖大都是夏天的印象,但是這一次不一樣,我們是冬天出發。行程中的三個亮點是東吉燈塔、西吉藍洞、浪漫七美,但請別忘了澎湖的呼嘯北風,能有機會出海就難能可貴了!
一、廁所文學裡啃蘋果的海
話說南海遊客中心的廁所裡貼了一首新詩,詩人描繪了海的念舊,不忍離開澎湖的眷戀情懷。在我眼中,海潮除了多情,也有著無情的一端。於是模仿著詩人筆觸,描摹冬日的澎湖風貌。
其實,海是飢餓的,
從洪荒以來,
繞著澎湖,吞嚥著岩屑、砂礫;
向著澎湖,割鋸著方山、石塊。
請植物酸化、鬆化!
拜託海膽挖洞、穿孔貝鑽洞!
讓鹽滷反覆地又潮解又結晶!
用氣浪澎脹地澎!碰!澎!碰!
澎湖呀!
像一顆蘋果、一顆啃得剩下了果核的蘋果。
冬日的澎湖,又乾又瘦、又曬又多風!
遊人少了!
以炸棗、米龜、牽罟、敲魚乾、藻到幸福來豐盛,
依舊是有滋有味的迷人的澎湖味!
冬日澎湖最美的印象是什麼呢?我還記得漫步在馬公眷村之外,沿著媽宮城牆行走的時候,路旁出現了一種灌木,懸掛著兩端彎翹的橘黃色果實,看起來就像是開澎進士蔡廷蘭老家的地名——雙頭掛;潔白的管狀花朵,先端5裂且向左微旋,湊近可嗅聞到清香自若。綠葉如油、黃果豔麗、白花淡香,這是什麼植物呀?同行的老師先查詢出它的芳名了,這種是「蘭嶼馬蹄花」,屬於夾竹桃科植物。辨識特徵為:小灌木、革質葉、葉對生、蓇葖果雙生、果實三稜彎如月、
高腳杯狀花冠。
二、林投沙灘上的船蛸教堂
我在國中時曾與父親到澎湖,記得住的地方就叫做林投,那時候連續下了幾天雨,趁著雨勢的空檔在海邊撿了許多貝殼。
現在林投海灘有一座木造小餐廳,外面很熱,空調很涼,餐點美味,還有沁涼的冰啤酒。貝殼砂海灘上有搶灘的勇敢植物,堅定地朝向海洋匍匐前行;沙灘上還有二個潔白的船蛸造景藝術品,一大一小,模擬著有殼章魚的育幼殼。白皙的薄殼上,有著一條條從軸心旋轉向四方流動的放射肋紋路。有心人走入船蛸教堂,可要找一個涼爽的時刻呀!
三、虎井嶼剝蝕中的花崗岩
虎井嶼本來是二座相鄰的火山島,東山與西山。後來,挾帶著貝殼沙的海流搬運了許多沙礫,堆積在兩島之間的空隙,連接出一條平坦線形的「連島沙洲」,二座海島就湊合成現在的虎井嶼了!
襖熱的十一月,虎井嶼還是很冷清的,導遊說往日虎井居住人口大約3000人,可是人口外流,島上靜悄悄的;校長說虎井國小現在只有5位學生而已!
站在西山眺望東山,東山是標準的方山地形呀!平坦的山頂、陡峭的崖壁、長不出樹木的乾旱,馬公的繁華屋宇就在遙遠的天邊。虎井最吸睛的景點是追日大道,羅列了北回歸線經過世界的眾多國度。我以為這一條劃分氣候帶的緯線也有經過虎井?結果沒有!北回歸線經過的是澎湖本島、虎井嶼之間的蔚藍海域。虎井東山有的是最接近北迴歸線的眺望台!
虎井還有一座日軍觀測所,遙望著日軍南方作戰的雄心壯志。日軍在1941年12月,同時突襲香港、珍珠港、菲律賓、馬來半島、婆羅洲、印尼,一口氣擊敗美國、英國、荷蘭、葡萄牙等帝國主義的軍隊,成為另一個耀眼的新帝國主義強國。隆隆的戰機駛過、轟轟的戰艦駛過,當時最震驚世界的將領就是馬來之虎——山下奉文了,以少勝多、出其不意、以腳踏車進行閃電戰,督促著日本士兵「前進前進再前進」!以70天,橫跨了馬來半島700公里,最後打下了新加坡堡壘,俘虜了12萬英軍,達成了人生成就的最高峰。山下奉文除了是一位作風彪悍的戰將,也是一位殘酷貪婪的劊子手,雙手全是血跡,日本戰敗後被以戰犯的罪名在菲律賓處以絞刑。
西山島追日廣場有許多造景的圓形巨礫,我覺得那不是澎湖常見的玄武岩,而是外地運來的花崗岩。劇烈的高溫、氧化使得岩石表面鏽黃,片狀的剝離又露出內裡淺色的質地。仙人掌喜歡這些大圓石,可以讓它們倚靠著抵擋強風。碧海藍天、枯草與頑石的畫面恰恰是虎井的寫照,站在虎井的山頭,四望皆海、風聲呼呼。熱帶的虎井滿目荒蕪,要到入夜之後,想必星空無限璀璨!
四、桶盤嶼海灘旁的蓮花座
桶盤嶼幾乎是一座荒島了。
仙人掌以渾身尖刺的針葉、長在儲水的葉狀莖內,勉強的立足在避風的角落中活著;有刺的龍舌蘭比無刺的瓊麻更適合在開闊平坦的澎湖生長;銀合歡也是頑強的植物勇者,以落葉的方式度過缺水的嚴冬。
瑞氣迎薰的主人,以流行的彩瓷妝點門面,強調「讀書」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以門聯進行真實評量。在多年之後,最後是蔓生的野草爭先,門庭內灌木叢生。
澎湖群島以熔岩流型態的玄武岩為主體,以及上下層熔岩流之間的薄層沉積岩。走在桶盤嶼地質公園,前者可觀察到島嶼呈現「方山」地形、直立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橫向的「水平節理」、湧出岩漿的「蓮花座」火山口、玄武岩內氣泡成排的「氣孔柱」、二度填充孔洞的「文石」,以及受侵蝕形成的「貓公石」等地質特徵;後者則是土黃色的砂岩堆積物,可觀察到貝殼化石群。
此行還有拜訪大菓葉地質景點,看的是玄武岩受到風化的土壤剖面,侵蝕的力量由頂部逐漸向下滲透,在看不見之處持續地裂解原岩、倒黑為黃、化整為零。
五、時里牽罟牽到了饅頭蟹
牽罟是傳統捕魚的方式之一,先由小船將漁網拉到海中定點,再由岸上二群民眾齊力拉回漁網,參與的人都可以分得漁獲。導遊口中一直讚揚的「牽罟有人有份,大肚分雙份」的舊時同工共享的美好流風就在其中。
我們有幸體驗到了真實的牽罟活動,有電動馬達的協力,與海拔河就顯得輕鬆多了!拉回漁網之後,精彩的海洋生物解說也開始了,年輕又帥氣的漁民以輕鬆的語氣一一說明:「數量最多的是土魟,要小心牠尾巴的二根尖刺,是蛋白毒,不小心被刺中的話怎麼辦?泡熱水解毒。」
「數量次多的是螃蟹,螃蟹會同類相殘,大的吃小的、硬的吃軟的,因為螃蟹在換殼時最為脆弱。我們要怎麼知道這隻螃蟹可以吃嗎?按一下牠的肚子,裡面如果空空的代表還沒長大。海蟹分成兩類,(虫市)仔兩端有刺,蟳仔沒有刺。前者就是三點梭子蟹。」
「麵包蟹的腳有鈍齒,像開罐器一樣,屬於肉食蟹。」我在網路上查到了這種蟹叫做「逍遙饅頭蟹」,背殼後緣鋸齒緣、螯足粗壯遮住臉、左右不對稱,可夾開貝殼。特徵是螯足二端各有一個紅褐色圓斑,眼睛也各有一個圓斑,總共有6個大圓斑。平常潛伏於沙地內覓食,以前是不食用饅頭蟹的,肉少,現在是常見的魚獲了!
「盪皮海蔘,偽裝黑蔘,被捕捉時會噴水、吐白白的絲線、再吐腸子,在沙地和礁石交界處生長,現在禁捕了!」
「河豚,在沙地上作波狀巢求偶,可以食用。」
我們從海裡奮力地拉回漁網,只有得到一小堆漁獲,而且可以食用的只有二條魚,其他都還回大海了!可以見得魚源枯竭了!漁民撒下了1000m長的細網,也撈不到什麼可口的海鮮了!
此行另一個接觸海洋生物的地方是水產種苗繁殖場海藻特展的觸摸池,可以近距離觀察活生生的海星、海膽、魟魚、海馬與各種的海藻。
蘭嶼山馬茶的高腳杯花冠 |
蘭嶼山馬茶的骨葖果 |
馬公城順承門 |
十一月在澎湖的新造型 |
海洋詩刊的作品 |
澎湖三天行程表 |
澎湖行亮點 |
澎湖島礁地圖(底圖引用自馬公機場展版) |
美麗的林投貝殼沙灘 |
大船蛸教堂 |
小船蛸 |
馬鞍藤無畏地朝向海洋前行 |
林投海灘的花園餐廳 |
日軍觀測所監控進出澎湖馬公船艦 |
偎靠圓石的仙人掌群落 |
圓石與圓形的地景藝術作品 |
剝蝕的巨礫有著滄桑的美感 |
西山上的追日大道 |
從西山望向東山平頂的方山地形 |
蕭索的虎井國小 |
虎井嶼觀光導覽圖 |
大菓葉新鮮的岩石剖面 |
大菓葉壯觀的玄武岩柱 |
大菓葉地質景點 |
桶盤嶼的沉積地層 |
桶盤嶼的蜂窩岩 |
方蟹 |
位於海蝕平台的蓮花座火山口 |
桶盤嶼的玄武岩柱陣列如牆 |
銀合歡是澎湖強勢的入侵種植物 |
說明讀書重要的桶盤民居門聯 |
桶盤嶼是著名的地質公園 |
時裡牽罟 |
辛苦的漁獲成果,土魟居多 |
三點梭子蟹 |
逍遙饅頭蟹 |
盪皮蔘 |
水產種苗繁殖場的觸摸池 |
水產種苗繁殖場的觸摸池 |
水產種苗繁殖場的魟魚 |
海馬是真正的魚類 |
參觀水產種苗場(環教團群組相簿)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