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9自然領域芝山岩導覽
時間:2017年4月29日(星期六),0800集合,大約1130解散。
主題:文化國小自然領域芝山岩人文暨自然生態戶外教學。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
參加人員:林益、映辰、信明、文徽、羚溱、勖凱、志文、愛婷老師,學生與家長大約182人。
自然領域教師群繼上學期二子坪親子導覽之後,這學期安排了芝山岩戶外解說。
六組老師合而不同,朝著同一個方向前行,但教學的方式是自主而自由的,
設計各自的學習單、準備各自的教學準備、操作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不同的活動路線,但是有共同的開場與總結。
一、教學準備
1.羚溱:一開始就抱著「芝山岩步道」書本猛啃,與老師們討論、辨識出現在景區的昆蟲、植物。
2.林益:累積了數以十計的踏查經驗,擔任二次領域踏查活動的主講人,與大家分享芝山岩豐富的文史、生態資料。
3.文徽:研究所時期即以芝山岩為主題進行戶外解說活動,除了高倍放大鏡工具之外,還準備了一篇內容嚴整的碩士論文做為解說材料。
4.勖凱:本身是昆蟲專家,整理了自然教室多餘的教具做為芝山岩活動的小禮物,尤其齒輪工具組大受歡迎。準備的器材豐富,有昆蟲網、昆蟲觀察盒、高倍放大鏡等。
5.信明:博覽群書,胸中藏有萬千昆蟲、植被等生態資料,芝山岩活動是一個分享與解說的舞台,能帶給親子全新的戶外體驗。
6.志文與愛婷:十多年前曾各自帶班級前往芝山岩會師進行戶外教學,十多年後累積的解說經驗更豐富了。
徐老師詳細解說 |
文徽老師教學一景 |
志文老師講故事 |
林益老師生態解說 |
勖凱老師指導學習單習寫 |
二、教學策略:以三位老師為例。
1.林益:將親子分組,發下昆蟲盒,讓家長和孩子進行實際的採集,時間截止後帶到有遮蔭的大涼亭內逐一觀察、解說。
2.文徽:豐富而嚴謹的文史資料,以問題引導思考,發現芝山岩精彩的遞嬗與故事。
3.勖凱:帶著一張碩大昆蟲網,隨看隨抓、立即解說,專業口吻透露出的昆蟲行為與特徵,讓人如癡如醉。
三、教學流程:以志文與愛婷為例。
主要教材
|
隨機教材
|
1.馬陸:千足蟲,如何數有幾隻腳?為何會群體無故暴斃?
|
|
2.桑樹:葉形多變、鋸齒葉緣、質地粗糙、白色乳汁、樹皮白色皮孔。
|
|
3.紅姬緣椿象:六隻步足、刺吸式口器、翅芽微小,幼蟲與成蟲比較。
|
|
1.考古探坑:民79年挖生態池發現陶片,請中研院劉益昌挖了20個探坑。發現大坌坑、訊塘埔、芝山岩、圓山、植物園等史前文化層。為何土色有黑有黃?為何沉積層不會崩塌?為何史前人類門牙不見了?
|
|
2.象耳榕:熱帶植物幹生花特徵、隱花果、白色乳汁、托葉痕。
|
|
4.黑冠麻鷺:擺動喉前的肌肉,傾聽蚯蚓在地底下鑽洞的聲音。
|
|
5.百二崁參道:學生清數有多少階台階。109階。陡直的階梯是要人們心懷敬意。
|
|
6.月橘白輪盾介殼蟲:辨識雄蟲、雌蟲的特徵。
|
|
3.大樟樹:臺北市受保護樹木的標準,芝山岩樹木受保護的原因,救治生病老樹十個步驟,附生植物的求生策略。
|
|
4.芝山岩事件:先觀看芝山岩事件碑、學務官僚遭難碑,再說明事件始末。
|
考古探坑觀察 |
象耳榕觀察 |
黑冠麻鷺 |
芝山岩事件紀念碑 |
四、省思回饋
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芝山岩有許多的故事與生態值得細細觀察,
芝山岩的環境封閉又安全,堪稱是臺北地區最棒的大自然教室了。
以下是親子自然體驗的心得回饋:
張珍貞:「以說故事的方式提升小朋友的興趣及專注度,以提問的方式協助小朋友記憶,給大小朋友深刻的印象。」
宥文爸爸:「這次楊志文老師講解的詳細,以故事來解釋植物生態與古蹟事件,相當有趣味、生動有趣,感謝您。」
裕婷:「大自然真漂亮!謝謝楊老師!」
偉國:「謝謝學校舉辦這麼好的活動,使我們更認識芝山巖的歷史及自然生態。」
子瑩:「我覺得今天超好玩,而且今天認識了好多植物。」
瑩捷:「認識芝山岩,看到很多新的動物、植物。很開心!」
怡緗:「故事更多、活動更多。」
楷崴:「認識芝山岩,還看到了台北市最老的神木,讓我了解了歷史。」
秉鈞:「希望以後講解更久、故事更多。」
昌錦:「今天學到芝山巖的人文歷史和植物,學習成果豐碩,以及利用假日接近大自然,謝謝楊老師的教導。」
宥文:「謝謝老師教我們昆蟲,讓我們爬山。真的很好玩,希望以後還會再有。」
翊瑄:「今天真的好好玩,希望以後還能再來!」
假日的活動變數大,雨天備案是當天早上六點於學校網頁上公告延期,
幸好晴空朗朗,天氣真好,出現了許久不見的藍天。
感謝自然領召林益老師籌擘此次的活動,辛勞地處理所有的細節,
所有的自然老師共同投入,呈現出各種樣態的戶外教學模式與風格。
看著爸爸、媽媽們牽著孩子的手,從不同方向匯聚到芝山岩大牌樓,
大手牽小手,一同參與學校老師舉辦的戶外活動,
這種畫面真美好!
芝山岩戶外導覽活動有這麼多的不同,這麼多的難得。
如果將所有精彩的部分集合起來,相信會是一篇繽紛的戶外教育篇章!
學生口頭回饋 |
家長口頭回饋 |
葉老師進行總結 |
楊志文2017050116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