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20160504「金」色童年神采飛「洋」——校際交流互訪活動

20160504「金」色童年神采飛「洋」——校際交流互訪活動
    
    本次校際交流活動是依據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校際交流互訪活動實施計畫而辦理。由申請學校(臺北市文化國小)學生事務處承辦人員提出實施計畫,經臺北市教育局審核通過,便可以帶領學生與外縣市學校(宜蘭縣金洋國小) 進行交流活動。

一、活動計畫
    由於參與本研究的楊志文老師本身於臺北市文化國小任教,發想著剛好可以藉由校際交流活動,讓文化國小的學生試用本研究開發的戶外教學活動,體驗原美純樸的南澳自然環境,便向學校推薦與金洋國小進行交流活動。
    此次的校際交流活動參加學生是由四、五年級家長同意後,由自願報名的學生(包含關懷弱勢學生1人) 中遴選35人,參加學生需繳交車資、餐費、解說費、門票等費用約4000元。由文化國小鄒校長等5位師長帶隊前往宜蘭縣金洋國小,訪問期間,由金洋國小負責活動進行的接待,並歡迎金洋國小師生擇期回訪。
校際交流活動目的在於:
1.提供學生了解城鄉不同的居住環境,體驗彼此生活經驗的機會,發揮補償教育精神。
2.增進學生認識鄉土文化及民俗風情,陶冶學生愛家愛鄉之情操,落實本土教育策略。
3.藉由戶外教學及參觀訪問教學活動,增進師生寓教於樂之活動,擴展學生學習領域。
4.加強城鄉國民小學教學活動之交流,促進校際師生之經驗分享,發展學生人際關係。

二、活動日程
臺北市文化國小、宜蘭縣金洋國小校際交流互訪活動的時間為105年5月4日至5月6日,共計3天2夜。詳細的活動日程表如下:


表1校際交流互訪活動日程表









三、教學評量
    本次的「金」色童年神采飛「洋」校際交流安排了許多自然生態與體驗活動,包括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參訪、蠟筆藝術工廠實作、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生態、林美石磐步道健行等等,但是真正讓學生難以忘懷的還是金洋國小泰雅風情與自然野溪之美。
    學生們從第一天早晨拖著行李箱,魚貫而出校門口,從爸爸、媽媽的視線外出發,孩子要自己去面對未知,到美麗的、嶄新的景點嘗新,未知的世界廣大又無垠。三天很短,歡樂很多,這是一趟豐盛而難忘的旅程。
    校際交流的第二天晚上我們在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手冊,接著請學生寫下二天來印象最深的事物。發現很多學生提到的是金洋國小接待同學的熱情與友善,真摯地珍惜這份遙遠的友誼,並且期待還有重逢的機會。
    從孩子發亮的眼神中可以領會,儘管這些豐富的活動可以讓他們體驗到各種平常接觸不到的全新事物,但是在他們小小的世界中,真正難得的是與同年齡孩子的互動,在籃球場上的追逐、於泰雅文化的薰染、在彼此互助的善意中,我猜想校際交流的靈魂就氤氳在初次見面但濃郁友善的情感的氛圍裡。
    在金洋國小直笛演奏迎賓的歡迎會後,女生到傳統技藝教室進行串珠活動。男生到操場進行射箭體驗,操作比人還高的原住民獵弓練習,泰雅族射日傳說此時活生生的來到了眼前。學生一次次的演練開弓、搭弓、放箭等步驟。重複練習是學習的重要歷程,看著文化的孩子從拉不開弓、箭距不遠,經過一次次的練習之後,能射中箭靶了、能正中靶心了。重複的練習能讓孩子們精熟,讓孩子們得到自信心的肯定。他們在過程中不畏驕陽、一試再試,體能性的體驗活動培養的是帶得走的生存能力。
自製竹筒飯是另一種別致的全新體驗。首先,將糯米裝至竹筒七分滿,輕輕敲擊更為密實;以湯匙舀水裝滿竹筒;以橡皮筋捆緊塑膠袋將竹筒封口。再經水煮至熟透。食用時須在地板上用力敲擊,直至竹筒破裂,米飯外有一圈透明竹膜,吃起來清香可口,十分Q彈。在餐桌上可以看到男生主動幫女同學敲開敲不開的竹筒等相互幫忙的場景。
    30分鐘的課間時間也讓孩子格外雀躍。全宜蘭縣國小今年的兒童節禮物是第二節下課的課間時間長達30分鐘,文化的孩子此刻或是在草皮上玩遊樂設施、或是與金洋的孩子們籃球鬥牛、或是在操場角落嘗試捉著青蛙。空間寬敞,孩子們玩得更盡興了!30分鐘,正可以盡情盡興的玩個過癮、大汗淋漓。
    金洋國小王興義主任帶路,讓學生在金洋公園的南澳南溪河畔泡泡水,水溫相當涼沁。南澳溪是中央列管河流中,經過檢測公告水質最佳的一條溪流。何以見得?泡水時學生翻起溪畔的鵝卵石,發現一尾長條型的水棲昆蟲,詢問是什麼?那是石蠅!文化國小水棲昆蟲專家勖凱老師曾說過「石蠅稚蟲相當嬌貴,適應能力較弱,只能生活在溶氧高、水溫低、無汙染的流動水域。有2根尾毛,相似的蜉游有3根尾毛。腳趴著時會向前擺,呈W型,前中足向前擺、後足向後擺。胸側有氣管鰓。」,又提到「台灣最乾淨水域有石蠅、水蜈蚣(石蛉) 稚蟲;乾淨水域有石蠶蛾;中等水域有扁泥蟲;汙染水域有紅蟲。可做為環境指標的水棲昆蟲。」石蠅屬於襀 (ㄐㄧ)翅目昆蟲,半行變態。觸角線狀,前中後胸背板明顯,邊緣有胸鰓,腿節膨大,尾部有二根細長尾毛,棲息於乾淨的溪流,稚蟲肉食性,成蟲不進食。這條活生生的石蠅稚蟲已經為南澳南溪環境做了認證!

    接著是下午的南澳南溪田野調查戶外活動。第一個教學定點是位於金洋村以下500m處,宜57縣道路旁的「腱狀丘」。我們實地觀察曲流兩岸切割坡與滑走坡不同的特性;半圓形的劇場河階;河川分流造成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使得土石堆積在河床的河中洲;還有洪水期的直流從河階切割出一條細長的孤立小丘(腱狀丘);以及南澳斷層將河岸延伸的山腳切斷,形成的三角形地貌——三角末端面。
    第二個教學定點是「那山那谷河岸」,由那山那谷露營場岔路進入南澳南溪河岸。首先是記錄,引導學生觀察南澳南溪河床上的堆積相,包括了粒徑、圓磨度、淘選、覆瓦、搬運方式等特性,推論出南澳南溪是一條河川係數大的「荒溪」型溪流。接著是分類,引導學生討論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區段的地形景觀與堆積物的特徵,並判斷此處河流地形的區段及原因。
    還有常見岩礦的介紹與採集:此處為臺灣島變質程度最高的「大南澳片岩」地質區。教師介紹6種具代表性的岩石,口訣為:「黃綠白黑亮麗」。
1.黃色的「片麻岩」:原岩為花崗岩,組成礦物為雲母、石英、長石,變質程度最高,表面因氧化鐵鏽染成黃色,堅硬緻密,多為巨礫。
2.綠色的「綠泥片岩」:原岩為白色的火山灰,變質後產生綠色的綠泥石,可觀察到綠泥石與石英分層的片理及黃鐵礦。
3.白色的「大理岩」:原岩為石灰岩,更早期是海底的海洋生物殘骸堆積物。礦物成分為方解石。觸感摸起來有粉粉的感覺。
4.黑色的「石墨片岩」:黑色的石墨與白色的石英礦物分層產生片理,用手指搓一搓石墨,會發現手指頭變成黑色的了。
5.發亮的「石英雲母片岩」:因為變質作用使得相同的礦物會聚在一起、會排成一列,因此灰色的雲母與白色的石英產生分層清楚的片理,此種岩石又稱為「灰色片岩」。
6.小礫組成的「變質礫岩」:小礫膠結而成沉積岩中顆粒最大的礫岩,經過擠壓之後,小礫有壓扁作用、拉長作用、順向排列等變質特徵出現。
    
從孩子們的筆下可以發現真實的情境是最豐盛的學習活動,孩子們到陌生的環境、帶著遊樂的心情、感受各種新鮮的刺激與沖激,在不知不覺當中,往往滿載而歸的不只是表列的收穫內容,也包括了許多偶發的、同儕的、無意中所觸發的悸動。這趟行程告訴了我們:學習,在跳脫框限之後,總是出人意料。
    敏嫻同學在校際交流的幸福分享園地這麼地說:
    「在台北我很少看到溪流,尤其是今天老師帶我們一起去的南澳南溪。在那裏有許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石頭,有雲母片岩、綠泥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等。經過楊老師詳細的介紹後,我更了解它們了。
    老師讓我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帶回家,我帶回去的石頭有大理岩、綠泥片岩。我覺得那裏的石頭非常美麗,有些石頭裡有混到一些別的礦物,例如雲母片岩就很像鑽石,我看到後還以為撿到寶貝呢!
    我希望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要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在南澳南溪還有一個地方可以泡腳,但是那裡有許多令我覺得噁心的昆蟲和動物。我相信雖然有很多蟲,一定是一個很乾淨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真是一個大寶庫!」



 
    羿辰同學在校際交流的幸福分享園地這麼地說:
    「在今天的旅行中,楊志文老師帶我們到一個地方跟我們說說當地的特殊景象,從這個『大自然教室』裡,我學到了關於『凹岸—侵蝕坡』及『凸岸—堆積坡』的相關知識,也親眼見識到了!
    但是光看不做,實在太難為永遠無法停止欲望的我們了,所以老師還特地帶我們到溪邊撿石頭。楊老師說只要記住一個口訣,就能記住六大特別的石頭:『黃(片麻岩)、綠(綠泥片岩)、白(大理岩)、黑(石墨片岩)、亮(石英雲母片岩)、礫(變質礫岩)』。我有親自去找每一種不同的片岩,我還帶了一個綠泥片岩回家呢!
    謝謝兩校的老師們,讓我有機會來參加這次交流。這次我看到了許多北投所看不到的世外桃源。」


    景蓁同學在校際交流的幸福分享園地這麼地說:
    「我很高興能去金洋國小跟他們一起玩樂,我覺得金洋國小的學生很親切、也很開朗。而且我覺得金洋國小很會編織、射箭、還會自己做竹筒飯。說到竹筒飯,讓我想到今天的午餐,午餐超好吃的!
    這次的學習真的非常開心,不但開心,還有很多事情可以親身體驗,學如何和自然和平相處。
    『人類只要不破壞大自然,大自然也不會破壞我們美滿的家庭。』這是我學到的!」



    綜而言之,校際交流活動可以達到三項教育成效:
    社會教育的成效:即是人際關係的建立,城鄉原本是隔閡的二個區域,希望能藉由校際交流讓學童增加互動、認識朋友。
    環境教育的成效:文化國小學童平素熟悉都會環境,出門就是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此次來到以自然環境為主體的南澳鄉間,能夠使學生眼界開闊、增長體驗。
    科學概念的成效:都市的學生與大自然接觸較少,利用此機會可以體會到人與自然如何互動、自然資源如何永續經營。對學童而言,只有與環境互動,才會真正的愛護鳥、蟲、魚、獸、岩、礦等,原本的抽象名詞也才得以成為真實的體驗。學童的思維模式、科學認知、生活經驗都會產生莫大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