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臺灣.環教紮根]以國家公園為場域之環境教育教案徵選
作品集資料
主題名稱:傾聽峽谷跫音――太魯閣宿營
|
||||||||||||||||||||||||
實施場域:太魯閣國家公園
|
||||||||||||||||||||||||
設計理念
|
||||||||||||||||||||||||
筆者任教的學校因為少子化的浪潮要被併校了。所有的人都依依不捨但是卻無可如何。身為一位教師,能留給孩子難忘回憶的,就是一場精采而具象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決定帶著孩子到太魯閣國家公園露營,讓溫柔而沉默的大自然告訴孩子一些感受。理由如下:
1.孩子們知道到野外是有趣的:那一年是教師初任教師的第一年,總是興致勃勃的帶領孩子拎著望遠鏡戶外教學,我們在校園中觀察啄木鳥、到美崙山賞螢、到蝴蝶谷觀察豐美的自然生態、到學校後山探險、在校內自辦自然觀察教學週等等的活動,頻繁而認真設計的戶外教學活動,讓他們知道野外是有趣的。
2.露營是使人充滿期待的:出發之前,從家長同意通知單開始,學生就知道要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流露營區自己搭帳篷,第一次的露營經驗是讓人充滿期待的、尤其我們搭設的是最傳統的十人屋式帳,帳篷由光復國中商借而來,出發前的試搭,就讓我們一群師生手忙腳亂了好半天,又要拉緊繩索、又要釘營釘,還有營柱、受力不均傾倒的隱憂……。學生們也有心裡準備三餐須自己煮食、環境要自己收拾等等露營的規矩。總之,親手操作的學習是日後回憶最深刻的一部分,而其本身也能引發最強的學習動機。
3.太魯閣的地質歷史是滄海桑田的:出發前講述地質學家顏滄波的小故事,他在太魯閣峽谷的大理岩地層中用地質鎚採集了一枚小小的蜒科動物(紡錘蟲)化石,定年後得知為2億多年前,是台灣已知最古老的證據,也透露了台灣島最早的歷史斷代,他將珍貴的標本裝在火柴盒內隨意地放在桌上,結果被管家不慎當成垃圾丟棄……。也讓學生思考紡錘蟲是原本居住在海底的海洋生物,為何會出現在陸地上呢?我們在錐麓斷崖看到的1600m高的厚層大理岩地層,原本都是居住在海洋的生物留下的遺骸呢!為什麼如今都變成堅硬的岩石了?還有,為什麼科學家會宣稱台灣是世界上陸地上升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證據都在太魯閣峽谷中,等待孩子們去找出關鍵性的答案。此即是用故事及問題去讓孩子主動思考、興味盎然。
|
||||||||||||||||||||||||
實施流程概述
|
||||||||||||||||||||||||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臺灣著名風景名勝,由於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終端擠壓的位置,板塊碰撞造成的各種影響也最明顯。太魯閣園區內的眾多高山並由於造山運動因而快速抬升;而密如蛛絲的溪流水系也夾帶著澎湃急流不斷的迅速下切,再加上大理岩低硬度而緻密的地質特性,因此雕琢出聞名於世的「太魯閣峽谷」。國家公園成立後,多年來的生態保育與解說研究,孕育且維持了豐美的生態資源。
身在花蓮,如果沒能對太魯閣峽谷有所感知、有所懷抱、有所悸動,是很可惜的。
那麼,何種方式最能體會太魯閣之美呢?
到山水原美的峽谷搭帳篷露營是個不錯的方式,小朋友必須同心協力地搭建有點複雜的十人帳,學習團體分工與合群的精神;用步行的方式巡禮峽谷,一步一腳印,才能充分體會千仞峭壁的壯闊雄美。打開心門,與萬物對話;虛心領會,讓山水走進心底;夜遊,更是讓學生興味勃勃的活動,打開時間另一半世界的窗,夜色正美,所有的感官正豎起最高的敏感度體驗著呢!
我們在九曲洞賦詩、在中橫公路夜行、在燭光氛圍中談心。這一些,想來是美好的。
課程規劃如下表:
單元教學內容如下:
一、【合流-九曲洞健行】
二、【燭光、夜間觀察】
三、【綠水合流步道健行】
|
||||||||||||||||||||||||
教學反思及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實踐心得
|
||||||||||||||||||||||||
搭帳篷露營是一種全方位的體驗,在國家級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流露營區與立霧溪滔滔水聲共眠,在太魯閣櫟與整座空山的綠意中懷抱、在數不清的嘈雜的禽鳥鳴聲中開始一天的活動......,這種感受是平日無法享受到的。不論是對師長、對孩子,都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體驗活動。
我們在實際的活動中發現真實性的、體驗式的、融入生活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深刻的融入環境,也是培養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經驗的最佳途徑,而國家公園的場域則能提供高品質的教學環境與設施。因此,在國家公園場域內進行體驗式的活動(包括露營、健行、探索活動、遊戲等)是值得普遍推廣的方式。
因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與導師,讓我們在活動中滿載而歸,培養愉快的學習氣氛。
所以,教孩子怎麼玩、有意義的玩是重要的教學環結。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遊戲,是我們往後戶外教學的一個方向。
再者,當年任教的學校在海岸山脈山麓的原住民社區,原住民的孩子原本就是大地之子,在田野間遊戲,在戶外恣意追逐玩耍。但是這樣還不夠,教師希望她們能夠對自然界的事物更加認識、深入觀察,因此設計了探索步道、健行峽谷、夜間觀察、詩文創作等豐富內涵的太魯閣宿營活動。主要以親身體驗、生態遊戲為主,知識性的內容反倒是其次。
最幸運的還是孩子們能親眼目睹且以簡單步行的方式深刻的體驗了太魯閣壯美的峽谷風光。或許他們日後記不起哪幾種鳥名、哪一些樹名,但教師從學生們驚豔的眼神中,我知道假以時日她們會愛上這片山林;以後再度尋訪時,會很輕易的勾起這一趟露營活動的內容。
由於教師本身懷抱著對自然的孺慕之情,也期望他們在大自然的洗禮之下懂得尊重生命,並進一步發現自然的規律。
我想對孩子們來說,體驗的活動只是一個開始,當小朋友對遭週的環境開始敏銳,他們對自然的情感就會開始紮根。
簡單來說:當孩子們對有情天地是敏銳的、是感知的,心中的敏感度被勾引出來之後,才能建構出揉合正向態度與行為的知識學習--用情意來認識自然世界。
|
||||||||||||||||||||||||
學生成果與回饋
|
||||||||||||||||||||||||
說明 :
(一)「太魯閣之歌」學生集體創作小詩
啊!美麗的太魯閣峽谷!
彎彎的九曲洞就像一條蛇,
高高的山就像媽媽在身旁懷抱著我,
好溫暖呀!
啊!美麗的太魯閣峽谷!
壯觀的峭壁岩石就像高樓大廈,
又奇特又稀奇。
湍急的河流好像和時間賽跑,
有如畫家刻畫著岩石的表情。
五彩繽紛的蝴蝶在空中飛舞,
蟬在樹上為女朋友唱著情歌,
成群的燕子在峽谷裡飛來飛去。
燦爛的陽光照射在太魯閣的峽谷,
風又清涼又清爽,
這鳥語花香的太魯閣好像另一個世界。
啊!真是美麗的峽谷!
筆於太魯閣九曲洞景觀區
|
「九曲洞散步」學習單 |
「綠水合流步道之旅」學習單 |
青蛙石有明顯的偃臥褶皺,其上為岳王亭,右側為慈母橋。 |
湍急的立霧溪不斷的向下掘鑿,將大理岩地層迅速切割。 |
大理岩受到應力擠壓破碎後,再度膠結而形成的「糜嶺岩」。 |
師生在長春祠前留影。 |
九曲洞地層由厚層緻密的大理岩所構成。 |
太魯閣峽谷擁有舉世聞名的鋸切谷景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