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20250423蜂窩菌自然觀察

  

一、緣起

20250421,星期一一大早,經過中庭時,發現中庭桂花樹長滿了紅褐色的真菌,上面還有一圈一圈的紋路。於是請教真菌專家――美麗教授、俊明主任。「老師,主任:學校的桂花長出漂亮的菇了,請問是蜂窩菌嗎?我記得棲蘭之行好像看到。」接著查詢到了,上次看到的研習是「20190412大溝溪、小坑溪踏查研習,美麗老師在現場介紹的蕈類。」

美麗老師看到訊息後,告訴了我相關詳細的內容,如下。

「這個是一種木材腐朽菌,因為是質地堅硬的硬菇,除非有藥用價值,一般不會變成食藥用菌,它的腹側的菌孔很大,的確是如志文所說的蜂窩菌,沒有毒!類似這種硬菇比較常見的是台灣一種優勢種-相鄰小孔菌,但是它腹部的菌孔,小到一般肉眼看不清楚,除非用特寫鏡頭拍攝!」

「志文你這個特寫拍得很棒!是蜂窩菌沒錯,因為菌孔非常清楚,而且腹面不是菌褶是菌孔,它的顏色是咖啡色!產生擔孢子屬於擔子菌類(Basidiomycetes)。」

「台灣常見的硬菇或者是說常見的擔子菌優勢種,為「相鄰小孔菌」,菌傘的腹面是白色,孔很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用手機拍是看不清楚的,除非是特寫鏡頭!」

蜂窩菌的樣態十分可愛,接著我將相關訊息分享給自然老師群組共賞。

 

二、觀察

先介紹真菌是自然界重要的成員,擔負著分解者的角色。

讓學生畫一個蘑菇簡圖,標示菌絲(營養器官)、子實體(包括菌傘、菌褶、菌柄等構造,以孢子繁殖,繁殖器官)

再讓學生觀察蜂窩菌的構造,畫一個正面的蜂窩菌,標示木質化、無菌柄、同心圓紋;再畫一個腹面的蜂窩菌,標示菌孔、蜂窩狀、多孔菌科、低海拔樹林、春夏之間等生態訊息;接著帶學生實際到中庭觀察蜂窩菌。

最後記錄心得,可寫真菌的生態地位、蜂窩菌的特別構造、蜂窩菌外形之美、真菌與人類的關係等等。

20250422六零九進行觀察,20250423六零八進行觀察。

 

三、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