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20210907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線上研習

  

「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是教育部推展環境教育的政策名稱,線上研習的主持人許毅璿教授說,這個政策試圖將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教育(ESD)、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議題導入既有的環境教育推行策略中。

臺灣師範大學王順美教授說明永續發展教育的精神是為了現在與未來的世代,為了環境的整全、經濟的活動及公義的社會,培力學習者去採取負責的行動。在教學現場中找出一些跟大家有關的議題進行討論,例如校園中有個地方常常有人滑倒,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進行透過對話、彼此學習的改善行動。

 

日本實踐永續發展教育的歷程中,麻布大學的小玉敏也教授分享了因為地震、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一再地衝擊人們賴以居住的社會,因此日本教育界近年來漸漸地將環境教育議題轉變到永續發展教育的實施。教學特色在於:1.對話達成共識、2.透過分組學習、3.藉由教師引導、4.培養思考能力。

都會區的永續發展教育特色有6點,包括了:1.學生探索全球性的課題、2.邀請多樣的人才到學校參加教學、3.以跨學科課程為基礎實施教學、4.應用豐富的教材或資訊實施教學、5.教學過程尊重學生意見與想法、6.將學習成果向社會傳達。

鄉村區的永續發展教育特色也有6點,包括了:1.促使學童解決地方的課題、2.應用資訊及通訊技術實施先進的教學內容、3.實施以跨學科為基礎的課程、4.運用地方豐富資源(自然、文化、產業)實施教學、5.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地方活動、6.和大都市的學校合作,向外傳達學校的魅力。

 

銘傳大學建築系的王价臣教授以「在COVID-19 陰霾下找尋未來曙光」為題,揭示危機一定有轉機的人類未來。疫情的危機造成人與環境失衡、社會不公平、經濟體質脆弱、機制與政策因應乏力;疫情的轉機則包含了空汙降低、空氣變好;衛生習慣變好,傳染病下降;反思心靈關係;學習線上技能;野生動物增加等。人類的未來必須兼顧環境意識、韌性調適與包容性,才能讓我們在新常態的危機中有相對的安全。

長榮大學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賴信志教授透過遊戲式教學來示範「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發展教育」。先以數據說明台灣是世界最容易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區域之一(排序第8),在110年內台灣年平均氣溫升溫了攝氏1.6度,而全球平均為攝氏1.3度;夏季長度增加到120150天,冬季縮短為70天;嘉義的農夫也發現霜不見了,不用再因寒害為農作物搭蓋遮棚了;而年降雨量中的總量沒變,但更為集中形成強降水,且乾旱期長。再接著分享曾文溪AR/VR影片、隨水築流卡牌、農夫樂桌遊、氣候變遷下的你我他、Kinect體感遊戲。

 

最後的一堂課是分享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資源分享專區」中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永續未來學校」教學教材包。

 

近年來,環境教育關注的焦點從生態環保議題,轉化到環境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的連結。這樣的思維投射在教學上的領受有幾個地方,其一是永續課程的操作過程要有對話共識、分組學習、教師引導、思考能力等幾個階段;其一是可以在地人教育的課程設計呈現出落實環境教育的做法,步驟為認知、思考、行動,從地方認知到地方參與,並進行解決地方課題之行動。

 

線上研習簡報環教思潮改變中

線上研習簡報:環教思潮改變的做法

線上研習簡報:跨國環教講座

線上研習簡報:永續課程的特色

線上研習簡報:全球十大暖化的指標與氣候變遷的證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