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0201122我們吃鱉了

  

    20201014,惠萍老師帶來了一些自家栽種的木鱉子領域分享。神奇的木鱉子呀!大大的瓜果大約有洋香瓜那麼大,鮮紅色,長滿了細小的銳刺,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呀!惠萍老師說它的種子木質化、扁扁的像一隻剛出生的小鱉,故名。還記得以前在花蓮光復任教的時候,阿美族的野菜餐廳喜歡以木鱉子入湯,加上許多略有苦味、不馴的野味一同烹煮,還記得口感有點像是青木瓜。想不到多年之後有機會在學校一睹尊容!才看一眼,記憶拉回了過去,馬上就認出那是「木鱉子」了!

 

    10月的時候,惠萍老師知道我喜歡種子,送了我12顆木鱉子種子,又黑、又硬、又獨特的種子真的很迷人,視若珍品。

    1118(),惠萍老師又送給我一大顆自家栽種的有機風味木鱉子,這一顆快要跟小桐的頭一樣大呢!1122(),我們把木鱉果切了,煮了一鍋排骨木鱉子湯,品桐勇敢地把它吃了。但是品桐其實不大愛,因為木鱉果是苦瓜的姐姐,有苦味。小桐決定將這些苦苦的果肉留給沒吃過木鱉果的媽咪享用。而我鍾情的木鱉子種子在清洗後清數,一共23枚,裡面二顆白子、一顆半黑半白。

    木鱉子因為種子特別,所以整株植物的名稱就以種子為名。

    我以前在光復鄉吃風味餐時,裡面就有木鱉子果肉。我又想到家中有一本花師吳雪月教官撰寫的《台灣新野菜主義》,裡面談的是阿美族的野菜世界。吳雪月說她從小就吃木鱉子的嫩葉,也說橘紅色的成熟果實有毒,不能吃,但是原住民他們吃的是木鱉子綠色的未熟果。

    現在從網路上看到的影片,吃的都是紅色的成熟果,專家提到它的毒性是脂溶性,煮熟後就沒有毒了,但是黑色的種子最毒,千萬不能吃。

    台東農改場目前培養出「台東一號」木鱉子品種,推廣為食用蔬果,說未熟果口感似苦瓜、半熟果像瓠瓜、成果熟像絲瓜。今天,我們吃起來的口感則是略有苦味的軟瓠瓜,且湯汁的苦味較濃厚。

 

    這一天,我們吃鱉了,吃了一條健康取向的木鱉子。

 

木鱉子

木鱉子

木鱉子

來了一顆木鱉子

整個瓜果上面都是軟刺

近看更醒目

切開來,中間是種子和紅色的假種皮。

因為果肉有毒,所以用可以生食、帶有甜味的假種皮吸引動物。

左上是假種皮(可食用),右上是種子(不可食);左下是硬皮(不可食),右下是果肉(可食用)

煮一鍋排骨木鱉子湯

取得23枚木鱉子

二個人的午餐

小子不大愛略有苦味的果肉

待在光復那一年買的野菜書

阿美族不食用成熟果實

阿美族食用未成熟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