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20170227一位優秀科學教師的生命史讀書心得

20170227一位優秀科學教師的生命史讀書心得

壹、基本資料:
羅珮珊(2010)。一位優秀科學教師的生命史。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重點摘要:書中人物是王寶勛老師,目前退而不休,經營滬尾天文台作為天文教育的資源中心。
一、中文摘要
  1.研究者資料來源:A.進入教學現場觀察教學,與教師進行訪談;B.參與教師帶領的進修研習活動;C.訪談重要他人;D.收集教室現場觀察記錄、研究者反思、訪談資料、其他文件。
  2.優秀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A.不將教學的範圍侷限於課本之中,運用教學策略呈現地球科學的學習;B.初期受到楷模教師的帶領,隨後主動參與專業成長團體;C.積極提供學生深度學習活動。
  3.促成因素:A.耳濡目染在積極氛圍內;B.專業與興趣結合,產生熱情;C.獲得正向回饋力量;D.家庭支持下,擁有自我實現空間。

二、文獻探討
  1.促成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Glathon1987年歸納為A.專家對話;B.課程發展;C.同儕視導;D.同儕指導;E.行動研究。國內研究者楊瑞華在2002年統整成專家訓練、自我發展、合作三個基本著眼點。
  2.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葉麗華(2000)記敘較為具體,與個人現況對照如下。

教師專業發展項目
個人現況
操之在己
1.改變心態
提醒自己保持彈性
2.進行行動研究
每年平均一篇
3.提升課程設計的能力
科教研究、科學繪本課程
4.不斷進修,充實專業能力
5.掌握時代脈動,充實知能
成之在人
1.減少教師工作的負擔
專注在教學中、善用減課節數
2.形成學習型團隊
科教研究團隊、同樂繪群組
3.營造學習型組織的學校


三、研究方法
  1.寶勛老師自認為與他人的不同處:A.天文社團的經營與指導;B.課餘時間不斷進修。
  2.教室觀察筆記的記錄面向:A.學習流程安排;B.獨特的教學表徵內容;C.學生的反應;D.特別的教學事件(班級狀況)E.研究者當下的想法。
  3.訪談問題發展途徑:A.經現場觀察發現異常現象;B.依循異常現象進行初步認識;C.針對關鍵事件深入瞭解;D.持續收集不同觀點的原始資料來敘說關鍵事件。

四、研究討論
  1.花岡岩就像是麵包裡面有堅果、有奶油、有紅豆、有麵粉,然後混合成麵包。
  2.火成岩中的:A.深成岩是便秘型的岩漿,沒有大出來的;B.火山岩是挫賽型的岩漿,一口氣衝出來的;C.火山渣和浮石是卡布奇諾咖啡上面的奶泡,下面的咖啡是岩漿;D.安山岩的岩漿在冷的時候會找同伴聚在一起結晶,肉眼看得到;E.玄武岩的岩漿從海底裂開噴出來,因為海水很冷結晶很小,用顯微鏡才看得到、F.溫差最大的岩漿直接變成玻璃,就是火山玻璃(黑曜岩)G.岩漿一邊流動一邊收縮冷卻,外表尖刺粗糙,夏威夷土人踩到後阿阿亂叫,就是阿阿熔岩。
  3.星座辨認是寶勛老師著力最深、蘊蓄最久的獨門武功,尤以實地觀測魅力無窮,他能將星空故事的情境扣緊星空現場的氣氛,情節緊湊、唱作俱佳,氤氳出浩瀚天文的神秘與無盡。
  4.寶勛老師將教室搬到戶外,搬到真實的生活世界。 
  5.寶勛老師的教學專業發展歷程:A.與王春洋老師共譜的師徒關係;B.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志工服務;C.天文小尖兵茁壯成天文社團;D.研究所的學習開啟另一個視野;E.永不停歇的學習腳步。
  6.寶勛老師的教學生涯:A.1990年考取一年制市師偏遠地區師資班;B.1995年進入民權國小,開始天文館志工服務;C.2011年退休,小計任教20年。
  7.王春洋老師任教之初遇到師父蘇盛雄老師,接著是10年的知性之旅成長團體的學習服務。課程特色包括了:A.特別注重引起動機的部分;B.貼近生活經驗的譬喻,例如化石,就是不會爛,沒有腐敗。廚房裡怎麼做?用醃漬,就是無氧狀態,掉入沼澤、掉入油坑、掉入泥岩層。沒有空氣,就是真空包裝;C.有操作,操作優先;不能操作,活體(實物)觀察;不能觀察,以生活經驗做類比,最好能增添趣味性質。
  8.王春洋老師進階的策略包括了:A.運用故事;B.將知識概念以邏輯順序排列,或以口訣串聯起來;C.挑選最具特色的概念凸顯教學主題,例如始祖鳥的演化過程,收起長尾巴、瘦腳、縮髖骨、骨頭空心加支架、胸腔找八個洞裝汽球。
  9.跟著地質老頑童(李思根教授)探索大地的故事。
  10.促成寶勛老師投入教學專業發展的因素:A.身負教育工作的使命感,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B.掌握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a.熱愛學習,持續成長與突破;b.我相信,我就能做到:虛心求教,勇於嘗試(學以致用,從學習中成長),正面積極,不怕麻煩;c.掌握教學的方法:求教於專家,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方向,並認真在實踐中學習;C.專業發展受到肯定與認同之後的正面回饋力量:a.積極溝通,讓家長成為教學最佳合夥人;b.來自同儕、成長團體夥伴的支持與認同;c.最好的禮物,看見孩子樂於學習與成長。D.家庭的支持:a.分享,拉近全家的距離;b.自由發揮的空間;c.關懷。

五、結論與省思
  1.自然科領域的教學專業表現:A.以維持學生科學探究之熱情做為教學的最終指標;B.自然科教學不受限於教科書內容,不受限於課室環境;C.具備豐富的表徵方式與策略知識轉化為學科知識。
  2.寶勛老師教學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A.向楷模教師學習;B.志工培訓與服務;C.主動教學挑戰;D.學位進修;E.向學科專家學習。
  3.對新手科學教師的啟示:A.將教學專業發展和自身興趣結合,營造終身學習之路;B.參與專業成長團體,獲得專業發展的支持力量;C.訂定階段性的改進目標,循序進行教學專業發展;D.深耕教學實力,把握展現專業的機會。

参、心得感想:寶勛老師與我有部分雷同的學習歷程,我們都受到王春洋老師的震撼與改變,都在李思根老師的地質初探學程汲取養分,但是我缺少的是強大的動力去振臂呼群地組成一個長期經營的科學社團、發展持續而活躍的專業營隊。太難了、太累了,我會走得慢一些,但無妨,只要方向對,不怕腳步慢。因為前方的路程還很遠,退休之路還很漫長,特別是在2017年金議題拉長了所有人的教職生涯之後。
  1.如果是我,會準備10個關鍵的故事來呈現生命史的轉折處。
  2.人物年表的附錄。
  3.我在2002年就讀市師科學教育所的時候,學位論文的首選就是想進行自然科專家教師的教學研究,預計以王春洋老師為研究目標。但在指導教授質疑後改為戶外教學的課程設計,但是當年留下的這個念頭仍蟄伏在腦中,時不時的冒出來,仍讓我推敲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專業自信的自然老師?
  4.過了15年之後,有幸獲贈一本以王春洋老師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成長歷程論文,當年的夢有人圓滿真是太好了;那本論文多次引用佩珊以寶勛老師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成長歷程論文,也讓我興起一窺全貌的想法,幾經周折才得以商借。
  5.細讀之下,前者以當事人論點為主,得以全貌研究對象的想法與生命歷程;後者結構嚴整,提取研究對象關鍵性的事件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完整脈絡,用力深刻,參考價值高。
  6.研究結論中的一個觀點讓我振奮,「自然科教學不受限於教科書內容,不受限於課室環境」。這不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嗎?不受限於教科書內容是我近年來嘗試的科學繪本課程,不受限於課室環境則是十餘年來進行的環境戶外教學。想不到在無意之中,能看到我努力的方向也能吻合自然科的專業表現。真是太棒了!從一個不受限的發想到海闊天空的揮灑自如,單單一個自然科教學就能讓我填滿整個職涯的漫漫旅途。
  7.自然科任的第四年,以本論文對新手科學教師的啟示項目來自我檢核,終身學習、成長團體、訂定目標、把握機會等都是切合實際的策略。
  8.寶勛老師熱情而專注的教學精神是好樣的,令人敬佩。珮珊老師條列剖析研究資料,揭示一個科學教師的歷程與啟示,作品擲地有聲,也是好樣的,令人敬佩!
 
王寶勛老師教學神采

20120318滬尾天文台教學實況

論文書名頁

187頁「對科學教師解決教學專業發展困境的啟示」


楊志文筆於2017022711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