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20140923水窪哪去了第二次教學記錄

水窪哪去了第二次教學記錄

一、基本資料
1.     時間2014916(星期二)7節課、923(星期二)7節課。
2.     地點:自然教室三。
3.     參與人員 203

二、預備工作
1.     繪本簡報:由劉淑雯教授團隊協助完成掃描及翻譯
2.  自製雲霧器材
3.  小水滴合併貼紙:中午到訓導處向鄭智元要自黏貼紙,以及固定格式的檔案。


三、教學調整
1.     繪本在二年級教授學生能理解,第二周的課程一開始先複習水循環,學生能說出各個階段的變化與形態
2.     將玻璃量杯改成塑膠量杯,增加安全性。
3.     倒沸水時,有些小女生有自信自己傾倒置量杯內,若會怕的由老師幫忙。
4.     自製雲霧實驗將過程解說的更清楚,步調放慢。操作過程中教學效果蠻不錯的,學生每一組都能成功,並解驚嘆能自己製作出雲霧。

四、教學省思
1.     原本安排第一節課講繪本、作雲霧實驗,第二節課玩水滴合併遊戲、水循環概念統整。結果上周第7節課要上課了,到大辦公室冰箱拿冰塊時才發現冰塊一帶都不剩了!什麼!我連熱水都倒好了,器材也都準備好了,居然沒有冰塊!等一下就要上課了,連去便利商店買的時間都不夠了。只好先講繪本,講完之後統整水循環、說說過冷水、焚風等氣象概念。第二周的上課先複習水循環,再作自製雲霧實驗,最後再玩水滴合併遊戲。
2.     二年級操作自製雲霧實驗,雖然有玻璃器皿、有燃燒的線香、有沸騰的滾水,但學生操作謹慎、學習專注,進行的非常順利,實驗結果也非常成功,最後的概念統整也相當順利的引導出來。我想低年級的實驗只要多注意安全性的調整,作實驗室非常吸引孩子的教學方式,這一點,從學生發亮的眼神就可以得證。
3.   研究助理課後找了10位孩子訪談,學生最喜歡的是什麼?首先是水滴合併遊戲,雖然有些學生還搞不清楚教師說的規則;再來是自製雲霧實驗;之後是水窪哪去了繪本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