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91116親職教育鬆餅鬆餅


20191116親職教育鬆餅鬆餅

時間:20191116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
地點:文化國小3F自然教室()
主題:親職教育講座研習/科普閱讀與STEAM實作工作坊/鬆餅鬆餅科學繪本課程/第一梯次
參與人員:建民主任、家長36位、愛婷、志文,小計39位。

這星期是本年度的戰鬥周,開啟戰鬥人生模式。
上週六,衛星資優課程的北海岸沉積岩特殊地景之旅,偕同勖凱、昱潔、愛婷,帶孩子拜訪超人氣的野柳岬、金山岬;
上週日,環保桌遊競賽完成作品。這一天從早到晚,家長與孩子一起動手、動腦,因為周四公告複賽名單,隔周三就要帶著實作作品口頭報告了。
星期一,完成「海洋之歌」環境教育課程最後二個班級的教學。
星期二,導護周倒數第二天。
星期三,中午領域會議,下午與家長、孩子到台北市立大學進行桌遊口頭報告。孩子們落落大方,獲得評審群青睞,竟然能得到特優殊榮,大家都覺得如夢似幻,太不真實了。
星期四,到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參與「科普閱讀工作坊(台北場)」跨域課程分享及分組實作,我覺得自己不會太緊張了,敢站出來,跟以前不一樣了。與100多位優秀老師一起進行科普閱讀模式的操作,氣場強大呀!
星期五,604北海岸地景戶外教學,飽覽石門洞、富貴角、麟山鼻窮山碧海之美。讚嘆年輕老師帶班的活力與熱情,不忍孩子們想多玩一下的央求,結果回程時間耽誤了12分鐘。
星期六上午,科普閱讀工作坊親職講座,與愛婷一起,見識到家長們投入課程中的認真、無極限創意的展現,大開眼界。

邀約——首次在家長面前踏上講台
建民主任以科普閱讀工作坊為號召舉辦的親職講座,我們都設想像這種講師沒名氣的講座,原本以爲報名參加的人數不會多,沒想到卻有一百個家長報名。今天隨機問了一位家長為什麼想要參加?她說是親職教育講座研習通知單寫的很吸引人。所以建民主任的這篇文稿應該要公開出來,以利大家辦活動時人潮滾滾。
報名人數太多了,怎麼辦?一是每個家庭只能限制一位家長參加;二是在12/7()增開一個課程場次。
更想不到的是家長的創意真是無窮,花樣百出,還有人鬆餅煎著煎著,竟然煎出一個太極圖出來了,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感謝建民主任規劃、籌措,及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有機會與更多家長體會科學繪本課程的生活應用。

歷程——有點窘態的自信科普課程
三個小時課程分成三部分,建民主任先介紹科普閱讀新思潮;愛婷說明STREAM跨領域實作發展脈絡,以及閱讀理解策略心法;志文進行鬆餅鬆餅繪本課程實作。
鬆餅鬆餅繪本書中的小男孩叫做傑克,很想吃鬆餅,費盡心力才吃到,我們實境重現書中的鬆餅,讓每個人實作古老的鬆餅型態。
為了呼應學校實驗性的沉浸式英語計畫課程,今天我講鬆餅繪本時,還鼓起勇氣說起幾句英語,結果這怪腔怪調怪文法引得大家笑聲連連,讓課堂輕鬆了不少。
我今天都是對照組的角色,當各組接力完成麵糊攪拌時,群聚在第五桌由我示範煎第一個鬆餅時,他們都以為口沫橫飛地講得頭頭是道的老師應該技藝高超,結果一翻面,鬆餅的臉色竟然不爭氣地焦黑了,整個教室哄堂大笑,成為課堂中第一個失敗品,後來每個人煎的都比我漂亮。不知道是誰說的:老師的失敗,鼓舞了所有人的信心。
唉!帶了十幾次鬆餅課程,每次都是掌聲如雷、崇拜眼神,想不到竟然今天栽在一塊焦黑的示範鬆餅上了。
(家長建議:第二梯次的家長通知單上,請家長自備吃鬆餅的餐盤、餐具,還有食物盒,可將吃不完的鬆餅帶回家,想帶花茶的家長也可以準備,搭配成一場下午茶氛圍。吃鬆餅,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會更有氣質喔!)

洞察——現場老師的第一手直擊
愛婷講課的時候我忙得很,忙著去輔導室列印學習單,忙著布置等會兒六組的鬆餅器材,沒聽到精彩的鋪陳與具體的實例,只偶爾瞥見家長們專注的眼神。
輪到我引導實作時愛婷全程協助,看到了多項我沒留意到的課堂風景。以下為愛婷轉述摘要:
1.花樣繁多的創意料理:愛婷拿出之前三年級鬆餅課未使用的可可粉讓家長為鬆餅裝飾,有位媽媽先灑了可可粉在鬆餅上;接著第五組的爸爸們直接將可可粉調入麵糊,烹調出了咖啡色的巧克力口味鬆餅;後來更有一位嫻于廚藝的媽媽完成了一面神奇的太極鬆餅,他說這個作品真的是要幾個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最特別的是太極中間的二個圓形圖案是用鮮奶瓶蓋壓模出來的,真是巧手慧心;還有一位媽媽也是箇中好手,先煎白色麵糊,然後在攪拌鍋中加入巧克力粉,形成黑色麵糊,再迅速淋在未固結的白色麵糊上,畫出深色線條,真是層次豐富、迭具特色。
2.就地取材的模仿嘗試:愛婷觀察到家長們雖然一邊煎餅一邊聊天,但同時也有四處張望,觀察其他組別的動靜,當發現別組有不一樣的作法時,他們就會進行討論、模仿與嘗試。例如翻攪麵糊時,很多人都覺得大湯匙不大好用,有人就詢問愛婷:其他組用二雙筷子攪會比較好嗎?後來又有二個小組是用叉子進行攪拌的,還仔細的向愛婷分析了其中的差異,認為叉子是最接近攪拌器的工具了。另外,家長也分享煎鬆餅時若不斷地用鍋鏟壓實,會產生酥脆口感。
3.完成作品的主動分享:家長們完成了鬆餅,型態與裝飾各有不同,若有自己覺得不錯的,會主動找愛婷分享展示,例如水母作品、煉乳章魚、有一位極具研究精神的爸爸完成了二種超厚煎餅的構造比較等,愛婷就會幫忙拍照留念。
4.料理研習的情感交流:第二組的家長回饋說:這樣的活動可以認識更多家長與老師,在動手作當中,有許多言語與情感的交流。料理真的是很棒的方式,又能學習到技能,又能交到許多朋友。建民主任也呼應說:在安排活動場次中,有特別留意將同年級、同班級的家長們排在一起,方便大家認識。
5.摘要重要、英文不難:謝媽媽跟愛婷回饋說:其實孩子就是需要學習摘要能力;又說,鬆餅鬆餅繪本的英語不難,都看得懂,簡單的程度讓他覺得很訝異。詢問可以從圖書室借回家嗎?想陪孩子一起閱讀。也有不只一位家長認為:這樣的課程真的就是要團隊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6.實作課程的笑聲不絕:料理課最不容易的是備齊器材、食材,老師的用心準備以及繪本導讀、問題引導都很精采。志文講得很精采,大家一直笑。講英文的時候一直笑、馬驢的延伸說明時也是、教學技巧上如戴帽子、冷場時加分等也是,當老師煎的鬆餅失敗時更是,說明了老師不一定要最厲害,但學生必須要更勝於藍。
7.親師之間的正向交流:其實家長很喜歡跟老師互動,對談時都帶著善意與敬意。最後課程結束時,許多家長都會特意地走向前來跟老師致謝,還有人提出要跟老師合照留念的要求,感覺他們真的是很有誠意的感謝,跟一般的研習場合真的不一樣,而且致謝的家長比例很高。我們並未為家長做很多事,但得到的感謝卻很多很多。多位家長也都讚美說「學校的老師真的很棒,各領域的老師在課程上都很用心,導師也是。孩子在文化真是幸福。」

感念——乞漿得酒更何求
從科普閱讀工作坊學了一身本事,剛好今天學校以科普閱讀工作坊為名進行親職教育活動,家長們創意無限,還送給我和愛婷一個太極鬆餅,愛婷也邀請家長擔任料理科學社群顧問,一起開發stream廚房科學課程。現學現用、親師合作的感覺真好。
愛婷的反思十分具有延伸性,他說:「第一次看到這麼認真學習的家長,提供我們許多教學的小點子。我們主任說,以後有新課程可以先讓家長上,一起邊做邊討論如何讓課程最佳化!我喜歡這個想法,如果勇氣、力氣夠多的話,這樣真的很棒!試想,一個新課程,如太陽能🚗,開放給有興趣的家長一起討論課程,1500個學生,後面是有1500個家庭,爸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會變成我們的人力資源!」
在文化,科學繪本課程進行到第七年了,我們感謝當初引入教育活水的淑雯老師。淑雯老師真的是很棒的『引水人』呢!帶我們穿越各種課程發展的險灘,看見未來教學的各種想像,柳暗花明,水窮雲起,是我們最棒的在職師培導師呢!



主任開啟科普閱讀的想像
進行STREAM課程脈絡

進行摘要重點的各種模式

繪本故事導讀

笑容很多的一堂課

準備要翻鍋了喔!!好像黏在鍋子上了。

等待鬆餅完成時

慷慨的分享

水母出現了

記錄單習寫

最富研究精神的一位爸爸

酸鹼中和操作觀察

二種鬆餅結構比對

神奇的太極鬆餅出現了

最帥氣的第五組

美感經驗優勝的小組

小組動手做

最佳研究精神小組

一張觀察學習單

購物清單1453元。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20191115北海岸地景戶外教學(604)No.124


20191115北海岸地景戶外教學(604)

一、時間:20191115(星期五)08121612
二、地點:石門洞、老梅灣、麟山鼻。
三、主題:北海岸地景戶外教學(604)No.124
三、參與人員:604學生29位、家長2位、冠智老師、志文,小計33位。
四、活動流程
時間
地點
教學主題
說明
下回規劃時間
0812
文化國小
觀音火山
出發,搭乘遊覽車。
0800
0912
石門洞
地質演育、貝殼
1055離開。
0920(1050)
1110
老梅公園
熔岩山、迷宮
午餐。1313離開。
1105(1300)
1321
麟山鼻
磁鐵砂
1521離開。
1310(1450)
1612
文化國小

賦歸。
1540
   備註:1420自麟山鼻小涼亭返程。

五、教學摘要
  1.去程遊覽車:0812關渡分潮、坌嶺吐霧、觀音火山、放射狀水系、大屯火山群(學生問為何台北有岩漿庫?他們很訝異是來自花蓮)、造山運動、隱沒帶、蘿蔔排骨湯,直到車行三芝至0857
  2.石門洞:0912(學生說為什麼感覺有人在拉我?太陡了)錐螺、竹子火山、紅土、平頂台地、富貴角海岬(燈塔、雷達、軍營、沙灘、綠石槽、漁港);地質歷史至0957,休息到1030;迷你貝;好多貝殼,貝殼介紹至1055
  3.老梅灣:1110老梅公園,學生選的鬼針草路;熔岩山灌叢開道至12061212老梅公園,午餐到1235;觀察紀錄後迷宮遊戲至1313。。
  4.麟山鼻:1321第二停車場;黑鳶戲耍;台灣大蝗;貝殼砂;吸磁鐵砂15分鐘(階崖處富集)1419小涼亭,1430講完貝殼;做觀察記錄,學生很想到小海灣碰一下海水,應允;1445回程;1512上車(回程走了27分鐘,因為麟山鼻餐廳改為露營區,封住原本可通行的二條道路,只能繞行而歸);學生口渴甚,到遊客中心飲水機裝水,1521上車。
  5.回程遊覽車:閉上眼睛,回顧今日行程;介紹自然寫作五項重點。

六、教學省思
  1.老師年輕,陪孩子玩:充滿活力的年輕老師,與孩子們距離很近;又樂於與孩子們頻頻互動;我看到在迷宮時,冠智老師扮演大魔王,跑得很累,但孩子們興奮的不得了。教育現場真的更需要活力充沛的年輕老師的呀!能和孩子一起玩,這是孩子的幸運!(隨行的家長們也是這麼地想)
  2.冠智老師分享孩子們喜歡畫畫,戶外教學通知單是讓孩子們討論之後自己製作,看得出每個人特色各具,而且用心,十分精彩。讓孩子參與更多,孩子收穫更多!
  3.孩子規矩佳,冠智老師班級經營很有一套。
  4.孩子好奇心重,一路發問;同儕之間態度友善,一路之間相互扶持,是一個充滿善意的班級。
  5.環保落實:中餐的時候,看到攜帶餐盒的學生很多,由家人所準備,使用的是可重複使用的餐盒與餐具,很棒。老師並頻頻叮嚀「垃圾不落地」,維持環境整潔。
  6.戶外活動一定要穿長褲:一路上的芒草、鬼針草、灌叢密布,68位學生手指、小腿刮傷連連。
  7.不能撿貝殼嗎?除了禁制,我們還能帶孩子進行深一層的思考。我想把螺旋狀的貝殼留給寄居蟹是應該的,除此之外,二枚貝、藤壺、安山岩、珊瑚礁等自然物,若學生想適量採集作為誌念,應是無可厚非的,這些小小的自然物可以做為孩子與大自然之間的神祕連結,這是情意的、感性的、可以握在手中的對大自然的孺慕。
  8.返校時間耽擱:二個原因,一是麟山鼻露營區封路而需要繞行;二是孩子到海邊好想碰一下海水呀!讓他們小小的滿足了一下心願。
  9.今天的成本是花費1320元代課費,賺到了到無垠海邊的賞心悅目的無敵海景的藍天卷雲的浪花簇簇的芒花黑鳶的悠閒樂事。真是太值了!



地質步道意象
雄偉的竹子火山

富貴角海岬

迷你貝

海蝕石門與海蝕洞

海龜挖洞般的專注

援手

扶持

登頂

歡欣

極目的海景與海角

記錄

迷宮中的孩子王

群聚

跳躍

迷人小海灣

倒砂是戶外教學的結束儀式

石門山頂展望

石門山頂風光全景

石門洞海景展望

海蝕石門展望

熔岩山展望

白沙灣全景

白沙灣迷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