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本教兒童科學】教學流程
教學主題
|
水窪哪去了
|
設計者
|
楊志文
|
||||||
教學對象
|
國小五年級學生
|
教學時數
|
二節課
|
||||||
教學對象分析
|
學生在小學階段有多個水主題與地球科學主題的學習課程,前者包括了2上「奇妙的水」、3上「廚房裡的科學」、3下「百變的水」、4下「水的移動」及5上「水溶液」等單元;而後者包括了1下「雲雨變化多」、3下「認識天氣」等單元。所以孩子對本單元水循環的先備知識相當充足,但仍有一些基本的另類概念(例如雲朵是由氣態的水蒸氣組成)需要澄清。
|
||||||||
教材來源
|
作者:Ann Flagg、Teri Ory,譯者:劉淑雯、朱凱鈺、黃雅玲、歐蓓縈(2013)。用繪本教兒童科學。台北市:華騰文化。單元七「水窪哪去了」。
|
||||||||
設計理念
|
本單元的繪本內容淺顯易懂,較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因此教師將繪本當作複習水循環概念之用,再搭配自製雲霧的實驗操作、小水滴合併遊戲讓學生家深印象。
|
||||||||
教學內容分析
|
一、故事分享:介紹水分子在自然界重複進行的水循環的過程,以及所改變的各種樣態。
二、自製雲霧實驗:讓水蒸氣遇到低溫、凝結核產生凝結作用,從氣態轉換為液態,形成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
三、小水滴合併遊戲:雲中的小水滴與冰晶在上升氣流的劇烈擾動之下會相互合併,形成大水滴與大冰晶墜落而成降水。
|
||||||||
教學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部份
|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2-3-4-4. 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全美科學目標
物理科學‧物質特性
1.某些常見的物體,如水,可以藉由加熱和冷凍,從一個形態轉變到另一個形態。
|
||||||||
二、情意部份
|
1.喜歡水窪哪去了的繪本故事。
2.在活動操作中感到樂趣。
|
||||||||
三、動作技能部份
|
1.實際運用器材製作出人造雲/霧。
|
||||||||
節次
|
教學活動流程
|
時間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
第
一
、
二
節
|
準備階段
|
|
|
|
|||||
(一) 引起動機
1.
發給學生一人一張裁成雨滴形狀的紙,並請他們畫出自己在下過雨後最喜歡做的事。
2.
在教室天花板懸掛一支打開的雨傘,將學生們繪製好的雨滴垂掛在雨傘底下。
3.
故事預告:接下來要說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小水滴的旅行,請學生留意小水滴去過哪些地方了。
|
20
|
紙張、雨傘
|
親手操作
|
||||||
發展階段
|
|
|
|
||||||
(一)達成目標
1.學生瞭解水循環的歷程。
2.學生以準備的材料實作出人造雲/霧。
(二)主要內容/活動
1.
故事分享:播放水窪哪去了簡報檔,教師講述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2.
比較差異之處:讓學生們比較小水滴上升、下降的不同作用與不同形態、名稱。
3. 自製雲霧實驗:
(1) 在錐形瓶內倒入100ml的約80∘C熱水,再將點燃的線香深入瓶中,產生煙粒。
(2) 用裝有冰塊和少許水的塑膠袋覆蓋在瓶口上方,使瓶口附近的溫度降低。
(3) 3分鐘後將冰袋拿開,觀察瓶口周圍的變化。
4. 小水滴合併遊戲:
(1) 學生每人一張有圖樣的貼紙(冷的小水滴、熱的小水滴、冷的大水滴、熱的大水滴、小冰晶、大冰晶),將貼紙貼在掌心。
(2) 教師營造氣氛,告知大家都是雲裡面的物質了,等一下遇到上升氣流擾動,所有的物質要兩兩成組蹲下。
(3) 打開手掌觀看自己的角色,熱的水滴會被冷的水滴吞併、水滴會被冰晶吞併、小的水滴/冰晶會被大的水滴/冰晶吞併。被吞併的排在後面,持續氣流擾動、雲中物質相遇、吞併。
(4) 最後,教師說明因為雲裡的小水滴、小冰晶已經長大成為大水滴、大冰晶了,太重了所以下墜成為「降水」。
|
20
10
10
|
冰塊、塑膠袋、溫度計、線香、250ml錐形瓶
貼紙
|
專心聆聽
親手操作
盡情參與
|
||||||
總結階段
|
|
|
|
||||||
(一)綜合活動
1. 統整水循環概念圖。
2. 統整水的三態變化概念圖。
|
10
10
|
筆記本
|
詳實記錄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