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20251107地熱谷微戶外教學。No.203

  

今天是本學期自然科學戶外教學的重要日子。開學初規劃了貴子坑、北投巷弄、地熱谷三條路線,規劃了5個周五選擇日期,詢問任教班級後,慶幸能與309進行北投遠足趣。

 

天氣晴朗,今天是一個學生很快就喝光飲用水的一天。

0800準時出發,先在文化公園跟家長介紹探索任務操作模式,介紹斷頭、斷尾的水磨坑溪。0820在文化橋頭進行任務一、含羞草閉合原因,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拆解美人樹落花,觀察錦葵科植物花朵構造。在新北投捷運站旁進行任務二、紫薇的傳播方式,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在七星公園進行任務三、老虎窗排列緣故,5組學生答對、2組答錯。於新北投車站拍攝大合照。

沿著中山路前行,介紹凱達格蘭文化館。走進石階上的北投兒童樂園,0920進行任務四、插管的小圓丘作用,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學生玩古早味的溜滑梯,溜不大的動,小男生發現了無花果天牛屍體,介紹後帶回去做紀念品。0931進行任務五、量大樹胸徑,第一、二組量涼亭旁的楓香,第三、四組量九芎,第五、六組量「有備無患」前楓香,第七組量傾斜的楓香;各組誤差值分別為14.5282020352723公分,第一組最優。而校園樹木測量複查的胸徑誤差標準是0.6公分呀!帶學生到遊戲區玩耍,彈跳床每組玩1.5分鐘,洗手後吃點心,小男生說喜歡我的課,收穫了一名小粉絲。斑蚊數量很多,親子被叮咬的疱疱點點。1017離開跳跳床。

取道幽靜的中心街,發現磁鐵吸不住玄武岩柱,廁所後下行到地熱谷。地熱谷入口進行任務六、解說牌閱讀理解,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1029在淨水礦泉猜測溫泉的溫度,用石蕊試紙檢測酸鹼度。進入地熱谷小舖解說北投石故事,女巫石瀑炎熱,帶到上方遮蔭處進行任務七、垂根粉藤的構造,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才發現剛剛竟然忘了檢測地板的玄武岩板了。走到地熱谷谷口時,用磁鐵吸一下安山岩,不大能吸住;學生看到後紛紛仿效,他們的磁鐵吸力都很強,於是1044進行任務八、含鐵的石頭,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1057離開地熱谷。

沿著北投溪前往北投溫泉博物館,自由參觀15分鐘,1120出來完成任務九、溫博館溫泉種類,7組學生皆答對選項。3位學生迷途了,家長進去找了6分鐘。在北投圖書館前的小噴水池講小銅鴨失而復得的故事。在北投公園入口進行任務十、纏勒的選擇性,6組學生答對、1組答錯。快要接近放學時間了,快馬步行返校,途中學生還好心提醒我不能再耽擱了!1154進校門口,完成地熱谷微戶外教學任務了!

回程時,幾位學生走不大動,落隊後慢慢跟上。本日有4位同學表現良好加分,3位教學時不願坐下扣分。有一位媽媽買了一大桶礦泉水讓學生補水,盛情可感;有一位爸爸引導作答時都以學生高度跟學生對談,與學子比肩;葉老師贈送葡萄的好意十分客氣。

今天活動順利平安,感謝葉老師的安排、家長們全程協力、同學們熱情參與活動。除了蚊子太兇,一切都好!期望藉由半天的小活動,能將北投的獨特性、真實感、鄉土情一點一點的住進他們的小小的、不經意的童年記憶中。

 

 

附錄一、20251031地熱谷踏查

下周五與文化國小309約好了地熱谷戶外教學,葉老師說當天有5位家長協作,討論後決定分7組運作探索任務。

星期五的下午前往地熱谷行前踏查。

1349出發,文化橋美人樹盛開。1356聖高隆邦教堂前榕樹附生松葉蕨。1405紫薇傳播下一代的方式為何?遇到台北溫泉季主場活動。

1413北投公園,為什麼二張新北投車站圖片的樣子不一樣1416白千層胸徑估算,發一把尺。

1423北投兒童樂園,6個小圓丘的用途是什麼?民國58年潘其武題字的有備無患」題額1428撿拾楓香樹下的椆櫟柿寄生枝條。1434此處的楓香樹更適合估算胸徑。1436彈跳床玩10分鐘。

1439取道中心街,由皇家季節溫泉飯店旁小徑通往地熱谷。1446新北投地熱谷公園石刻簡介「硫酸鹽氯化物泉」、「青磺泉」、「玉川溫泉」關鍵詞1448淨手礦泉湯42.8度,準備溫度計、石蕊試紙、廣用試紙。1449北投石。1450砂岩表面的硫化鐵。1451硫磺谷內的泉眼。1459好像知道是哪種蔓藤?網路上說它是錦屏粉藤的一簾幽夢。1500大葉雀榕落葉。1504瘤莖藤。1513從湯元巷走上溫泉路,去確認錦屏藤?托葉未反摺,而是平貼莖幹,應該是「垂根粉藤」

1521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告示,罰則提高了,以前是闖入保留區罰款315萬元,採集北投石罰款20100萬元;新規是闖入罰款315萬元,採集罰款502000萬元。

可以讓學生逛一下溫泉博物館,找一找北投三種溫泉的名稱與差異之處。1529北投圖書館。1532北投公園,大葉雀榕纏勒成功。1534新北投車站。1544文化橋美人樹,合生花萼、5片離生花瓣、單體雄蕊、不孕的假雄蕊、花藥5枚、雌蕊1枚,為什麼美人樹的雄蕊花藥開裂方面都朝外1547文化橋含羞草,二回羽狀複葉。1550返校。

 

附錄二、戶外教學路線

文化國小、(文化三路)、文化橋、(大業路)、七星公園新北投車站、(中山路)、北投兒童樂園、(中心街)、地熱谷、(光明路)、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圖書館、北投公園、(大業路)、文化國小。

 

附錄三、地熱谷小組探究任務

  1.找找看含羞草在哪裡含羞草的葉片為什麼要閉合(天氣變冷了,葉片靠在一起保暖 光線變弱了,是一種睡眠運動 ƒ讓草食動物嚇一跳而放棄啃食,是一種觸發機制 )

  2.新北投捷運站旁的紫薇樹上有纍纍的果實,請問它用哪一種方式傳播下一代(風力傳播 水力傳播 ƒ動物傳播 彈力傳播 )

  3.新北投車站屋頂上的四個老虎窗,為什麼沒有平均排列(建築師喜歡不對稱的結構 使用空間不夠而擴建 ƒ工匠施工時安裝不慎 )

  4.北投兒童樂園有一個「有備無患」題額,請問附近的6個小圓丘的用途是什麼?(戰備儲糧的儲藏室 防空洞的通氣孔 ƒ早期駐軍的彈藥庫)

  5.小組使用一把直尺、身邊可用的物品,想想看要怎麼量出北投兒童樂園涼亭旁的楓香樹胸徑(            )cm

  6.讀一讀新北投地熱谷公園石刻簡介,請問地熱谷屬於哪一類型的溫泉(硫酸鹽氯化物泉 硫酸鹽泉 ƒ碳酸氫鈉泉 )

  7.地熱谷的女巫石瀑有許多從樹上垂掛下來的絲線,屬於葡萄科粉藤屬的植物,請問這是植物的哪種構造( ƒ 果實 種子 )

  8.請拿一個磁鐵去靠近地熱谷內的石頭,找出5個會被磁鐵吸引的石頭出來。請問石頭內含有哪種成分才會被磁鐵吸引(黏土 鐵質 ƒ石英 )

  9.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文字,出來之後請說說看,哪一種溫泉是北投看不到的(白磺 青磺 ƒ紅磺 鐵磺 )

  10.北投公園門口有一棵大樹被大葉雀榕纏勒了,纏勒是植物之間劇烈競爭的一種模式。請觀察一下,想想怎樣的植物比較容易被纏勒呢(樹皮光滑 樹幹直立不分岔 ƒ樹皮鬆軟 )

 

任務一、含羞草閉合原因

任務二、紫薇傳播的方式

任務三、老虎窗排列緣故

任務四、插管的小圓丘作用

任務五、量大樹胸徑

任務六、解說牌閱讀理解

任務七、垂根粉藤的構造

任務八、含鐵的石頭

任務九、溫博館溫泉種類

任務十、纏勒的選擇性

磺泉玉露

垂根粉藤的托葉緊貼

老師的好意

北投兒童樂園紀念品

任務一學習一景

任務一學習一景

任務四學習一景

任務五學習一景

量樹任務

光影參差的樹蔭、燦爛流光的童年

檢測溫度與酸鹼度

測試石頭裡面的鐵

花萼筒、5花瓣、雄蕊筒、假雄蕊、雌蕊

美人樹落花

地熱谷探索任務單

地熱谷解答版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20251101仙跡岩步道蕨類共學

  

11月份仙跡岩共學以蕨類為主題,邀請了蕨有專精的謝重申老師導覽,是一場令人期待的盛會。

麗貞撰寫的介紹文稿有滿滿的蕨味,讀來讓人莞爾。附之在下:

『解鎖剖析溪子口山――仙跡巖步道之蕨類植物觀察趣』

『蕨得很難嗎?如何蕨長補短?摯邀蕨對重量級別、蕨倫逸群重申老師。』

『蕨妙好辭深入淺出、蕨對精彩讚不蕨口、蕨對變成簡單易懂、蕨對要來超前蕨後。』

一個上午,重申老師介紹了21種北部郊山常見的蕨類植物,在專家身旁見學蕨類真的是一件賞心悅目的美事,格外有一種舉重若輕、氣順理正的心靈提升感。今天新認識的種類有大金星蕨、台灣雙蓋蕨、三叉蕨,看來今年年度計畫――認識100種蕨類的目標又往前推進了三步了!

下午趕去萬華格萊天漾大飯店參加2025全國口腔衛生推廣活動頒獎典禮。愛婷指導學生拍攝的潔牙微電影「每天含氟、健康牙齒」作品在台北市初賽榮獲特優肯定,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賽。

現在的頒獎典禮為了營造懸疑的懸念,喜歡當場揭曉獎項。我們坐到了最後一刻,抱得了「入圍獎」、「成果優異獎―最佳金句獎優異(甲組)」獎狀,以及獲贈一組牙刷旅行組。

口腔衛生是現代文明重要的一環,祈願每個人都能口說好話、一口好牙、清新口氣,日子過的滋潤可口!

 

1205竹林義應公廟出口。今天走了仙跡岩步道群中一條最小的O形圈路線。以下為當天見學記錄。

 

20251101溪子口山―仙跡岩蕨類觀察,謝重申老師。景美捷運站2號出口集合。仙跡岩舊名溪子口山,仙跡岩步道蕨況不錯,但四獸山最佳,軍艦岩較少。蕨類要的是潮濕的空氣而不是一直澆水,要透氣性的介質,避免爛根。各位對蕨類有基本認識嗎?回數會不會數?蕨類最大的不同是用孢子繁殖。三種低海拔卷柏其實與蕨類親緣關係遠,被歸類為石松植物。蕨類親緣與被子植物比較接近,蕨類的親緣關系不見得比較古老。

在第一個駁崁前,先講回數,單葉、全緣、鋸齒緣到(構樹)裂葉等基本構造。裂到底成為小葉,叫做羽狀複葉;裂第一回叫一回羽狀複葉。重申老師的方法是數中軸,到第二回沒有裂,就叫做一回羽狀複葉。今天介紹步道較常見的蕨類。

1.大金星蕨:三回羽狀複葉,長大時會到四回羽狀複葉。黃綠色,葉子長的滿滿的,沒什沒空隙,可以長的很大片。

2.粗毛麟蓋蕨:解說員口中的「一北二粗三熱帶」口訣,北部是華南麟蓋蕨,而不是熱帶鱗蓋蕨。粗毛鱗蓋蕨它可到三回羽狀複葉,基部羽片多一回。粗毛鱗蓋蕨是初學者要認識的前10種蕨類之一,分布區域廣,低海拔到塔塔加皆有,有草腥味。碗蕨科麟蓋蕨屬,葉片粗,中軸光亮,沒有毛,但背面中軸用放大鏡看有許多毛。學員提問蕨類葉子漸層,邊緣比較淺色,目前沒有肯定的答案,懷疑與傳導速度有關,由於組合葉綠素的材料不足,所以邊緣顏色較淺,形成葉綠素的速率差。

3.小毛蕨:二回羽狀裂葉,裂葉又可分成淺裂、中裂、深裂不同的程度。小毛蕨很好認的特徵是獨立的頂羽片。這邊會長除草,摘一片來做說明。小毛蕨最末兩裂片葉脈相連,再延伸到分裂處,稱為賓士脈或人字脈,是為小毛蕨脈形,不會裂到底,以金星蕨科為主,可以跟密毛小毛蕨比對介紹。初學者不急著記科屬,先認識常見的蕨類植物,等認到3040種蕨類之後,有興趣的人再去記分類,因為蕨類不開花,辨認的特徵較少,一開始就記分類會使人乏味。

4.箭葉鳳尾蕨:二形葉,孢子葉狹長,營養葉圓鈍,鳳尾蕨特徵是葉片邊緣反捲的假孢膜,沒有另外長出一個新構造保護孢子囊群。蕨類成熟時孢膜、孢子囊群變成咖非色,未熟時綠色。講說孢子、孢子囊、孢子囊群、孢膜的差異處。孢子囊托。肉眼看到的是孢子囊群,放大鏡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是孢子囊,孢子則要更精密的電子顯微鏡才看得到。保護孢子囊群的是孢膜,雙蓋蕨,二邊都有孢膜。

5.鐵線蕨:葉柄細,鳳尾蕨科鐵線蕨屬,葉緣反卷一小塊。俗名與學名差異,推薦inaturalist有清楚的分類與俗名,是很好用的工具,鑑別成功率達到9成以上。

6.鳳尾蕨:葉軸兩側有翼,長葉肉,也稱作下延翼。杜英、薯豆、樹蘭也是,找箭葉鳳尾蕨並列比較。

7.假蹄蓋蕨:很多變,外觀差異大。

8.密毛小毛蕨:摸起來很軟,毛毛的,多了觸覺,具有趣味感,有小毛蕨葉形,孢膜還在,可用手機拍來看。連孢膜也長毛。最後一對羽片下垂,呈現卵形。有的密毛小毛蕨的密毛老了之後毛會掉,新鮮的一定很毛。

9.台灣雙蓋蕨:裂片基部截形。

10.三叉蕨:科屬種都一樣,頂羽片三叉形。三叉蕨科長在很潮濕的地方,沙皮蕨除外。三叉蕨是仙跡岩特別的蕨類,孢子葉裂片比較瘦、比較高。此種孢子位置比較靠近葉緣是它的重要特徵。另有類似的紫柄三叉蕨,不靠邊緣。最常見的是蛇脈三叉蕨,在潮濕溪谷很多。

11.長葉腎蕨:台灣有7種腎蕨,北部有3種,這種最大,長葉腎蕨,有細微鋸齒,頂部羽片突然縮小,羽片間隔寬,間距跟羽片一樣寬,再來是毛葉腎蕨、腎蕨。可從它的毛、葉耳來分辨,毛葉腎蕨葉耳窄,腎蕨寬。腎蕨類孢膜最像腎形的是長葉腎蕨。

12.廣葉鋸齒雙蓋蕨:葉片漸小,寬卵形或寬三角形。葉形變化幅度大,從淺裂到深裂,從一回羽狀裂葉到三回羽狀裂葉,所以要以基部葉片觀察。

13.觀音座蓮:廣泛分布,葉片大型。托葉像蓮花的花瓣。葉片的2片托葉木質化,不會爛掉,越長越粗,形成圓形的蓮座。二回羽狀複葉,有鋸齒,小波浪,葉軸沒有翼,羽軸有翼,小時候由單葉到一回羽狀複葉。膨大的部分叫做葉枕。像吹氣球,膨漲會挺起來,膨壓讓葉片挺起來。缺水時,葉片垂下來,減少光合作用,減少水分流失。杜英,薯豆也是,以調整角度來控制水分進出,含羞草等豆科植物也常有。白色的氣孔帶,因為綠色的葉柄也要行光合作用,細胞排列較疏鬆,也叫做氣囊體。孢子囊群排列得像是蟑螂的卵鞘,有二層細胞,早期演化時的分支,厚囊蕨類。孢子囊裂開,孢子掉下來,後期蕨類演化出類似抛石器構造。合囊蕨科,孢子囊合併在一起。介紹常見的葉形,從圓形;拉長成橢圓形,中間最寬;最寬往下,卵形;往上,倒卵形;拉長,長卵形;上面再拉很長,披針形;寬度拉長後一樣寬,線形。

14.海金沙:藤本,很常見。地下走莖,走一段再長一片葉子,葉軸很長,有些解說者以「葉軸無限生長」來描述,但是一般無限生長的是莖,所以常被誤認為莖。葉軸很細,維管束傳的很遠,因為輸送養分的限制,葉片只能長到幾公尺遠,不見得是最長的葉子。東南亞的觀音座蓮一片葉子可以長到78公尺。葉上的是生長點,不能叫做不定芽,頂部受傷後會由生長點再長葉子。可到四回羽狀複葉,三、四回很短。剖析不定芽觀念的迷思,解說時常被簡化套用,遇到行家時須說明清楚。

15.萊氏線蕨:有下延翼,漸縮,之後是葉柄,長在潮濕環境。單葉,孢子葉會更瘦、更高,孢子囊線形,因為營養葉與包子葉差異不大,稱為「亞二形葉」。

16.圓線蕨:萊氏線蕨的兄弟,一回羽狀深裂,其實是卵形。長孢子的形狀也是線形,水龍骨科薄唇蕨屬,以前叫線蕨屬。

17.毛葉腎蕨:二側都有毛,間距較小,葉耳較窄。

18.台灣金狗毛蕨:葉片很大,葉背白,有點綠的綠豆白,三回羽狀裂葉,側羽片朝下的小羽片有缺,缺15片。日月潭周圍的是永遠只缺1片的是金狗毛蕨,葉柄綠色。孢子囊群很漂亮,蚌殻狀的。走莖很粗,走莖與葉柄基部有金黃色的像棉花狀的鱗片,可以止血,有消炎的成分。

19.芒萁:「假二岔分枝」的說法不夠精確,因為不是莖。芒萁背部有毛,褐色的星狀毛;蔓芒萁無毛,綠色的。但是蔓芒萁老了,也會變成咖啡色,芒萁老了毛會掉。副枝也是一個辨識特徵,此外。二者的生長環境也不同。用數學觀點來看蕨類也很有趣。

20.腎蕨:也有毛,但沒那麼多。

21.細葉複葉耳蕨:頂部羽片突縮,最常見的複葉耳蕨屬植物。

 

仙跡岩蕨類共學講師重申老師

大金星蕨

小毛蕨的小毛蕨脈型

小毛蕨葉軸正面無毛、背面有毛

漸層的粗毛鱗蓋蕨

台灣雙蓋蕨

三叉蕨營養葉

三叉蕨孢子囊群

三叉蕨孢子葉

萊氏線蕨

長葉腎蕨

細葉複葉耳蕨

綠褶菇

文化國小作品方案

指導老師

獎狀

團隊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