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聽熊伯清老師談到自然步道協會草創前身(主婦聯盟自然步道推動委員會)推廣的經典步道有六條路線,分別是芝山岩、仙跡岩、軍艦岩、虎山、象山、圓通寺。前五條大家都已熟識,只有位於中和的圓通寺聞名已久、緣吝一面。剛好此次聽聞伯清老師安排了圓通寺地質之旅,興沖沖地趁此機會尋訪圓通禪寺的故事。
圓通禪寺是昭和元年(1925年)由妙清比丘尼開山建廟,是早期比丘尼專修道場,加上建築風格宏偉細膩,融合日本佛寺、西洋建築、台灣紅磚等多樣元素,以及彌勒佛像與碩大佛字摩崖石刻等特色,2016年經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直轄市市定古蹟。
一直以為圓通禪寺是主祀觀音菩薩的道場,到訪之後才知道雄偉的正殿稱之為「大雄寶殿」,主祀釋迦摩尼佛。查了一下資料,佛教之中,不同的佛菩薩有固定搭配的殿宇名稱,釋迦摩尼佛的是大雄寶殿、阿彌陀佛的是淨土寶殿、藥師佛的是琉璃寶殿、觀音菩薩的是圓通寶殿。妙清尼師出家後師承覺力禪師,覺力禪師別號圓通,寺以圓通命名,乃是當年為了感念覺力禪師,以誌不忘。
圓通禪寺左側裸露山壁的彌勒摩刻是早年富商陳千萬為了妻子滿願所刻;再過去的佛字摩刻是新竹聞人鄭神寶墨跡。這些奇聞軼事,伯清老師都如數家珍地一一告訴了我們當年的故事。
伯清老師在圓通禪寺講三大岩類介紹,以現場的石材舉例,石英砂岩、安山岩、大理岩、俘虜岩等等一一入列。此處古名石壁湖,「湖」在哪裡?先民習慣以三面高一面低的地方叫做湖。此處可觀察清水坑背斜,第一個特徵是節理發達,第二個特徵是中央地層古老,是木山層厚層砂岩,旁邊的地層漸次年輕。居高遠眺時視野開闊,以風水形勢派的理論來看山脈的走向,龍邊虎邊,龍邊要長一點,前方近處的案山,遠方的筆架山。在圓通禪寺後山巡禮時,最特別的是邊坡出現了許多洋蔥狀風化,是大寮層沉積時期台灣西部零星、不連續的火山活動,以「公館凝灰岩」命名,當我們來到鄧公嶺處,還可看到密集的洋蔥狀風化排列成類似豆腐岩的小地形。
走一趟圓通寺步道,近百年前的建築、故事、人物以及傾心投入的願力歷歷可見,石壁湖陡直壁立的厚層塊狀砂岩與北投的丹鳳山區相互彷彿。在一處風景形勝之處,有一間古寺、有一方眺望、有諸多故事,還有散生在林野間的生態與群落,這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呀!感謝伯清老師熱情導覽,同行綠人相互關懷。
回家之後,參考福爾摩沙地形誌:北台灣及地質季刊,將幾個心中疑情整理了一下。
一是清水坑地塊與山子腳地塊的關係?
從台北盆地望向南方,會發現二個獨立的山體,左側是清水坑地塊、右側是山子腳地塊。為什麼它們如此孤立?因為斷層切割。這一帶的地質構造都是東北-西南走向,由北至南依序是新莊斷層(國道1號通行的溝谷)、台北斷層(大漢溪河道)、新店斷層(安坑通谷)。
其中,新莊斷層將山子腳地塊從林口台地切劃開來,新店溪將清水坑地塊從南港丘陵切劃開來。台北斷層催化了淡水河搶水大漢溪的歷程,新店斷層內的安坑通谷則是安坑溪搶水橫溪的現在進行式,谷中分水不斷向南移動。
二是清水坑背斜的科學意義?
背斜是地層褶皺的產物,隆起處稱為背斜,凹下處稱為向斜,背斜軸與向斜軸應力擠壓最大,地層容易破裂。而褶皺的地層受到外營力長期侵蝕後,背斜軸的地層從中央向二旁排列規則是由古老到年輕,向斜軸則是由年輕到古老,此由清水坑背斜的地質圖中可以得到印證。
三是為什麼圓通寺步道的洋蔥狀風化這麼漂亮?
為什麼公館凝灰岩的洋蔥狀風化這麼典型,弧形的鱗剝多達十幾層?是因為泥質碎屑含量較多嗎?
四是華嚴世界的「青獅白象」為何在圓通寺就變成了「火獅青象」?
一般來說。華嚴世界中的華嚴三聖,中央的C位是清淨法身毘廬遮那佛,左協侍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色雄獅,右協侍為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圓通禪寺正殿裡端坐的正是華嚴三聖,山門外的祥獸也正是一獅一象。可是呀!左思(獅)右想(象)之餘,明明都是灰白色的洗石子塑像,為何圓通禪寺主任委員撰寫的市定古蹟圓通禪寺沿革要標示為「火獅」、「青象」?我想這或許是感念故人的舊情吧!
|
洗石子石象 |
|
洗石子石獅 |
|
山門與太子亭 |
|
佛日增輝 |
|
大雄寶殿 |
|
地質導覽 |
|
岩石觀察 |
|
皆大歡喜彌勒佛摩崖石刻 |
|
篆體大書佛字摩崖石刻 |
|
地藏菩薩與石龜 |
|
山壁小徑 |
|
一線天小徑 |
|
一線天出口 |
|
眺望觀音山 |
|
公館凝灰岩洋蔥狀風化 |
|
鄧公嶺類豆腐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