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NMEA2017分享
時間:2018年5月9日(星期三)1330—1608。
地點:台北市文化國小自然教室一。
主題:NMEA2017分享
參與人員:自然領域教師6人,李弘善老師主講。
一、李弘善簡介
1.大學只填一個科系,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母親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沒錯,畢業後從事編輯、餐飲等各種工作,後來聽友人勸告考取國小老師。
2.國北師師資班,教育部甄選英文教師,美國加州交換教師。(美國有老師到沙漠撿化石給學生看,並不是要讓學生成為生物學家,而是讓孩子學習老師學習的態度)
3.海洋大學環境與漁業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4.國語日報等報刊專欄作家、翻譯作品數十本。
5.教書是抱著和孩子分享的感覺。教師的職涯穩定,做些不一樣的課程才不惋惜此刻。
6.做海洋教育,老師的態度很重要,要知道老師想要的是什麼?如果老師沒有興趣,只會應付了事。
二、美國海洋教育的歷史
1.海援計畫,一九六零年代提出的,由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所提出。
2.1965年,立法在各大學建立海援學院,作為海洋研究的中心。隔年由國家科學基金會督導。1970年改由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督導。科學意味濃厚,而台灣是教育部主管海洋教育,無科學背景,做出來的東西有相當大的不同。
3.海援計畫的組織涵蓋了超過300個組織,旗下的人員超過3000位。涉及的層級從地區、州、國家甚至國際都有。範圍除了海洋,也包含五大湖等淡水水域。
4.到國外面對的英文問題,其實慢慢講就好,對方也會慢慢說。
5.奧勒岡大學的海援學院由五個學院組成,農學院、獸醫學院、理學院等。其遊客中心內有五個機構合署辦公,包含農學部、環保署、奧勒岡漁業暨野生動物部、漁業與野生動物服務中心。彼此橫向的聯繫與合作較強。
6.海洋教育的教案:水族箱、海邊沙丘動物的數量調查表,討論為什麼這些動物會出現在這裡。其科學意味濃厚,有許多動手做的東西。將實驗室的東西轉化為孩子可以操作的東西,將孩子作為未來科學家來培養。可看的出來這是科學教育專家設計的,與台灣的海洋教育教案截然不同。並辦理多次教育訓練,教師帶回去教,暑假才回來討論。教案的實用性高。美國的老師暑假是沒有錢的,參加訓練的老師反而有額外的薪水可以拿,參加研習的動力較高。
三、NMEA2017分享,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佛州北側靠大西洋),20170624—0629。
1.主題談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如何應對。
2.國外的國際會議不請官員致詞,也沒有花俏的活動。與會的成員抱怨美國政府削減環保的費用,讓他們沒有錢做事情,但他們會透過立法反擊。
3.韓國以政府或機構的力量支持去參加國際研討會,台灣參加者卻自己要想辦法。會議每天早上八點開始,早餐時可以自由晤談,大會有指派一位學員照顧弘善老師,去認識其他人。
4.第一場科學專題,南卡大學教授談環境變遷,他寫了一本書,以地質學的專業教孩子認識沙子。
5.科普專題有找科普作家分享他的作品。
6.在地專題談及以前黑奴的傳唱的歌謠,這也是南卡的海洋教育特色。
7.大會特色:工作坊,由第一線教師示範所開發的海洋教育教具與課程,台灣海大教授也有示範一場。
8.大會特色:攤位。弘善老師喜歡逛各種的攤位與教具。例如可漂流的調查船等及各種商業性的產品,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設計活動,讓孩子對課程有感。例如鯊魚娃娃的肚子可以打開來,認識牠的內臟器官。也有一個熱愛海洋生態的高中生參與會議,介紹教具,她以後要讀海洋相關科系。
9.大會特色:拍賣與抽獎,要買很貴的入場券,但可能抽到大獎,有豐富的海洋相關產品、教具、書籍。
10.歡迎晚會,有許多在地樂團演奏,但大家都是在聊天。很熱,與會者要自己花錢買飲料,也算是贊助主辦單位。
11.大會也會安排參觀活動,此處安排參觀農莊,是以前黑奴住的地方;以及參觀海洋博物館,以海龜為主題,有個展館是營造海龜獸醫的場景,讓孩子知道如何為海龜治病;也有觸摸池,但不能拿出水面,不然管理員會罵人。
12.大會特色:戶外旅遊。這是要自費的項目。一登島,有告示牌規定很多東西不能帶,島上也沒有垃圾桶,天黑一定要離開。海灘沒有墾丁漂亮,但很自然,弘善老師淨灘只撿到二小片保麗龍,島上幾乎沒有垃圾。但另一個參觀地點的沼澤區就很髒亂,與前者懸殊差異。午餐餐盒吃的到當地野生的蝦子,台灣已經找不到野生的在地食材了,可見得當地的環境還是維持的還不錯。美國的海產不如台灣的好吃,醬料也是。
13.弘善老師自己又報名去海灘撿化石的行程,由一個大學畢業生成立公司帶人去撿化石,(可是他不賣化石)。弘善老師撿了半天,沒有撿到巨齒鯊的化石,只撿到了一些鯊魚牙齒、魚骨頭。感嘆美國可以有人可以靠生態旅遊的方式來營生,而台灣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一方面是環境被破壞,一方面是生態旅遊的觀念仍未普及。
14.捕鯨博物館:捕鯨記作者當年的座位,販賣部賣很多的書籍、當地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例如盤子,但很貴。兒童廳展示,每個賣的東西都有質感、教育意義,他們不賣絨毛娃娃。還有模擬的捕鯨船船首、船員住艙,並不是孩子遊樂的場域,是學習的場景。以及船帆操作與材積計算的實際操作,還有一比一比例的捕鯨小艇。
四、交流討論
1.弘善老師帶了二份海生館的刊物讓老師們參考及自由取閱,一篇是介紹南卡捕鯨館,一篇是鯊魚課程的教學討論。
2.羚溱老師回饋教了五個班的鯊魚課程的心得。提及自己還要多讀些鯊魚的書籍,才能教清楚的掌握課程的內涵。但課程中想教的東西太多,不自覺地會耽擱二次的下課時間。且有設計出一張學習單,方便孩子前後測、情意問題的問卷。弘善老師說自己是級任,課程的時間比較可以彈性調配。比較好奇的是上課後孩子會主動去找相關書籍、影片來看嗎?志文回饋孩子喜歡這樣的課程,但是較少有主動去看書的人;羚溱回饋說看書的加分,所以有二位有去找書。
3.鯊魚黑幫簡報析疑:第6張是虎鯊。第36—38張是巨口鯊,濾食性的鯊魚,仍有牙齒,但很小,大顆的牙齒已退化了,全世界只有鯨鯊、巨口鯊、姥鯊是屬於濾食性的鯊魚。大的鯊魚模型是寬紋異齒鯊,俗稱虎阿鯊,也可稱為寬紋虎鯊。
4.海洋教育的內容在國小自然課內幾乎沒有,國語課反而比較多。
5.下次可以分享一個操作性活動的教學,弘善老師會放一些操作性活動的照片,再讓我們挑選。志文建議發現精靈、勖凱對蝦子有興趣。
6.弘善老師提及去年在新市國小的課程後,有借一些鯊魚書籍、影片在班級,孩子看了之後會主動要家長帶去買鯊魚的相關書籍,學生經過有趣的課程後,引發了學習的主動性。
7.羚溱老師提到海洋課程會排擠到原有的課程單元,取捨之間很難。弘善老師提到取捨之間要看各校的特色與孩子、家長的態度。
8.志文提到能否安排潮間帶生物的觀察課程。弘善老師說可以安排海科館志工進行導覽,他們知道哪裡安全、生物眾多?
9.感謝弘善老師蒞臨指導,帶給我們豐收的一個下午。
五、研習心得
1.三次聽弘善老師演講一開始的自我介紹,每次的內容都不雷同,真不簡單。弘善老師是個有故事的人,有說不完的趣事與人生的追求,聽他演講真是享受,每回都有不同的啟發。
2.陪弘善老師離校的時刻,小桐說看我的演講記錄發現有錯字,我把「姥鯊」打成「老鯊」了﹗這小子,他怎麼會知道姥鯊的?問小桐,他說他不知道,但知道我打的是錯字,而且主動的幫我改了過來。
3.聽弘善老師演講,輕鬆又自在,但他在做的事情一點都不簡單,期望日後有更多的機會向弘善老師討教,繼續走在融合科學教育精神的海洋教育之路﹗徜徉於海洋母親的孺慕當中﹗
弘善老師蒞校分享海洋教育 |
致贈感謝狀 |
與學校老師座談交流 |
交流一景 |
自我介紹 |
分享海洋教育的推動經驗 |
海洋課程學生回饋(勖凱老師指導) |
海洋課程帶給學生高度的學習感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