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20170819—0821再訪大象山莊No.27

201708190821再訪大象山莊

上個月住大象山莊,住期未滿,被颱風趕回家了。
沒想到短短一個月之後,還有機會再度造訪,
20個人,再訪大象山莊——這處被咖啡芳香薰染的花蓮淨土。
 
初次開車走蘇花。
一、營區的一些觀察
  1.木棉繁花落地
    詢問大象老爹颱風過境別來無恙?老闆說木棉樹倒了。
    跟過去一看,哇!這棵胸徑雙手合抱的木棉真是壯碩茂盛呀!
    老闆說根部腐朽了,耐不住風勢傾倒了。
    幸好沒壓到房子也沒有壓到人,算是萬幸!
 
打跑電動蟲。

趕走電動蟲。

桑天牛、天牛科昆蟲。

八星虎甲蟲,虎甲蟲科甲蟲。

蟪蛄,不知春秋的蟪蛄。

螳螂,螳螂科的螳螂。

星點斜紋天蛾,天蛾科。

眉紋天蠶蛾的前翅。

  
長泰滇緬料理的大象圖騰。

山形尖銳的馬太鞍山。

海岸山脈的近照。

正法永住蓬萊島、直心行持戒定慧的正直禪寺。

與大象老爹合影。

2.咖啡耐蔭差異
    大象山莊腹地甚大,老闆最多只收8帳,
    為什麼?因為老闆煮咖啡交朋友為主,整理場地供人露營只是順便。
    營地到處都看的見咖啡樹,
    老闆說紮營的前方這二排咖啡樹是二年前一起種下的樹苗,
    可是這些咖啡樹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結果了、有的還矮小呢!
    怎麼差異這麼大?
    大象老爹說咖啡喜歡有遮蔭的環境,在樹蔭下長的較好,
    所以有小葉欖仁樹的樹蔭,咖啡已經開始結果了;
    太陽直曬的咖啡,還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今年老闆特意又補種了一棵蘋婆樹苗,希望長成滿蔭後可以庇蔭咖啡。
    這也印證了孔老夫子的智慧——因材施教。
    陽光雖然必要、陽光雖然美好,但不是每種植物都渴望擁抱滿滿的日光,
    咖啡樹需要的陽光就是有一點充足又不要太充足,
    這一點,種咖啡的人和當老師的人都要多留心一些呀!
    更適性一些,更傾聽一些。
 
咖啡的耐蔭差異。
  3.大富谷中分水
    從大象老爹咖啡工坊二樓遠眺中央山脈,風光清麗。
    第一列的三座三角切面的山頭,由左至右山勢漸高、山形愈尖,
    名稱分別是虎狼山、加農山、馬太鞍山,
    山高有峰、山凹有溪谷,
    由左至右分別是富源溪、加農溪、南清水溪、馬太鞍溪。
    這四條溪原本都是向北流淌的,次第匯入花蓮溪,從嶺頂入海。
    但是後來富源溪被秀姑巒溪搶水了,折而向南,
    怎麼知道的?
    地質學家徐鐵良當年在富源溪階崖找到了覆瓦方向相反的鵝卵石,
    證實這是一條被搶水的反流河。
    但其實秀姑巒溪也是個苦主,
    真正的兇手是古奇美溪,當年旺盛的向源侵蝕切穿了海岸山脈,
    先襲奪了古秀姑巒溪的水量,再搶奪了富源溪的水流讓它改道。
    所以秀姑巒溪成了「搶水河」,花蓮溪成了「斷頭河」;
    或以水流的能量變化來說,秀姑巒溪是「過能河」,花蓮溪是「無能河」。
        
    從咖啡工坊二頭看出去,虎狼山山腳下的大興村,
    就是花蓮溪與秀姑巒溪二條河流的分水界了,
    一般河流的分水界線都是高拔的山稜,稱為「分水嶺」;
    但是花東縱谷平原地勢低平,
    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三條大河在此分頭向北、向東、向南流淌,
    低矮的平地中,分水界線分別是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和台東縣池上鄉,
    也就是「谷中分水」。
    想不到隨隨便便的喝杯咖啡,眼前竟然就是難得的谷中分水地理景觀呢!
 
大富谷中分水。

大農平地森林遠眺。

營區樹下的童年。

  4.石頭裂而不碎
    上次在營區觀察了變質砂岩清晰的貝口狀裂面與放射狀肋紋,以及韌性變形的各種變質構造。
    這次觀察到的是岩石的剛性變形,首先是岩石在靠近地表的地層內遭受擠壓的應力,超過承受的臨界點後,岩石會在與應力方向垂直的地方破裂,產生一組平行的節理(裂理);之後應力擠壓的方向不同,依次會產生數個不同方向的節理(裂理)組。
    節理與開理怎麼區分?我想,裂而不開的稱為節理,裂而分開的是開理。
    在節理產生之後,造山運動巨大的高溫高壓所溶解的液態石英會灌入節理的縫隙中,固化後成為一條條線型的石英脈,王春洋老師稱為「阿裂」,這是台灣變質岩的辨識特徵之一。如果經過多次且繁複的壓裂、灌入、變形、錯位,石英脈紊亂錯雜,王老師則稱為「阿碎」,則進一步地顯現了地質構造的複雜性。
   
蝸牛爬痕。

裂理

三種節理。

阿裂。

阿碎。

  5.夜晚奇異聲響
    819日,在花蓮大象山莊露營的晚上,很晚了,良充要帶韋翰去洗澡時,營地後方樹叢傳來一種響亮的、單音的「嘓、嘓、嘓、」聲響,韋翰好奇的詢問那是甚麼?我隨口回應那是貓頭鷹的叫聲,但又隱隱覺得好像不似。
    昨天(823)晚上,在北投的公館池附近散步時,又聽到了那種響亮的單音鳴叫,一直叫個不停,惢疑那到底是甚麼動物的叫聲?是一種我沒聽過的青蛙嗎?
    今天(824)晚上,再度前去公館池散步時,響亮的鳴叫聲還是不停的叫著,我遠遠的看到樹下有二位聊天的大叔,其中一位隨手朝樹上丟了一顆石頭,叫聲就停了。興沖沖的過去請教那位大叔,他說是一種全身黑色、小型禽鳥的「住在樹上的暗光鳥」。
    再走一圈回來時,那大叔引見了另外一位更厲害的賞鳥大叔,賞鳥大叔說這聲音是「白腹秧雞」,而且如數家珍的說出附近幾窩白腹秧雞的位置和族群數量,他說這是雄性白腹秧雞求偶期的叫聲,羽毛黑色,腹部白色,屁股紅色,江湖人稱「紅屁股」。以手機搜尋出照片,旁邊的大媽說:「我才不信,這麼小隻的鳥叫聲怎會那麼大聲?」
    大媽是對的,口說無憑,要有真憑實據才能確認呀!再用手機搜尋出白腹秧雞的求偶叫聲,一聽之下,證實了賞鳥大叔也是對的。這是繁殖期限定的雄性白腹秧雞的綿綿情歌。
    這也是大象山莊露營的一個小小插曲,從一個小男生的好奇心開始的一個小小收穫。請良充一定要找時間用手機播放這段情歌給小男生聆聽,圓滿小男孩的小小好奇心。
 
夜晚的營地有奇異聲響。大象老爹回覆:貓頭鷹是住在俺住家後的樟樹上, 咖啡吧旁的梧桐樹住著一對啄木鳥, 門口庭院下方有三個環頸雉的窩, 竹雞更多數不完.....我們的咖啡不使用農藥, 附近的鳥禽都會聚居在這裡, 有機會來可以借您賞鳥望遠鏡.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有鳥類專家不定期舉辦賞鳥活動, 運氣好可以碰上.

太巴塱傳統豐年祭。

二、六十石山環境思維
  1.都巒山層嶙峋
    海岸山脈北低南高,到了富里的附近已經層層疊疊、標高900米了,
    從狹窄的產業道路曲曲折折的爬上山頂,
    以石門角礫岩為主體的海岸山脈上部地層亂石嶙峋,姿態百出。
 
六十石山導覽圖。

海岸山脈遠眺。

  2.縱谷展望美極
    爬上六十石山的尖閣亭,居高臨下,縱谷的稻浪、水文與聚落栩栩在前,
    向北,二大山脈並峙左右,中間一條銀色的秀姑巒溪開闊水道,
    玉里鎮在河道左岸,白色的房舍簇擁聚集。
    近處的芒花搖曳,遠天的積雲舒展,
    光風雲影交錯眼前,彷彿自雲端鳥視人間。
    向南,視野較為侷限,主要可遠眺卓溪鄉的崙天部落溪谷。
    不來到六十石山,怎麼享受大塊美景?
 
北望縱谷風光。

縱谷風光南望。

無敵景觀。

  3.山頂金針花圃
    富里的六十石山與玉里的赤柯山都是金針花產業專業種植區,
    每年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是遊客蜂擁而來的時節,一睹金黃燦亮的花海。
    做為蔬菜食材的金針是不開花就採收下來乾燥的,怎麼讓遊人驚艷?
    原來,發展觀光是需要投資的,
    所以農政單位在路旁二側、景觀秀麗處灑錢補助,請農人留下金針不予採收,
    讓遊人可以一飽金花盛開的美景,並帶動餐飲、住宿、遊憩相關產業。
 
金針花盛開。

藍天下的金針。

留花補助牌。

王蘭盛開。


  4.脆弱邊坡處處
    大排長龍的車流,花季期間改為單向道的產業道路依然交通打結,
    道路又窄又陡,沿路崩塌處處,散落的凝灰岩與角礫岩怵目驚心,
    偶而還有道路中斷的新聞傳出,這是一條不安全的路。
    坡度陡峭是六十石山最大的一個隱憂,
    在台灣,凡是開發開到山頂上去的都會產生問題,
    諸如高山的茶葉、高山的水果、高山的高麗菜都是,都不利水土保持,
    六石石山的金針花圃也是,
    看似如茵的片片草皮,線條是那麼的協調;
    搭配藍天之下的金黃花冠,藍天、白雲、青山、綠草、金花的組合真美呀!
    但是如果你看一下背景未開墾的原始山林,對照地毯般的金針花圃,
    就能發現這些金針花田都是原始森林砍伐殆盡後的產物,
    陡峭的山頂土壤層薄、容易沖刷、崩塌旺盛、取水不易,
    原始森林才能讓它平衡穩定的呀!
    來到六十石山,展望真美、田園真美、風光真美,炸金針真好吃,
    但除了這些,還能反思到環境議題,
    六十石山的美是帶著脆弱的因子,如何經營需要審慎的考量。
 
山頂的二種植被。



三、旅程中的驚悸片段
  1.給孩子做榜樣——尖閣亭的背包
    從玉里的六十石山返回營地之後,孩子找我要充電線,
    才驀然發現我的藍黑背包找不到了,
    思緒倒帶,我記得出門時有帶出去,一段一段的檢視,
    想到是在尖閣亭吃炸金針的時候放在長凳沒帶走。
    怎麼辦?要再開好一段路回去拿嗎?藍黑背包還在嗎?
    幸好愛婷想到親家母有向店家買一包金針,從包裝袋上找電話,
    輾轉找到了老闆娘,老闆娘答應幫我們寄回家。
    在電話中致謝,老闆娘說「沒什麼,感謝有這個機會給孩子們做個榜樣。」
    感謝之餘,我們又多訂了十包乾燥金針,煮湯時嘗著金針獨特的香氣,
    也想到了熱於助人的尖閣亭老闆娘。
 
採金針的農人。

景觀亭合照。

  2.消失的黑腰包——放錯他人腰包
    後來到南安瀑布戲水時,人很多,
    準備要下水時,我將鑰匙袋、錢包、手機放在愛婷掛在樹枝上的黑色腰包裡。
    玩得盡興,要回去了,咦?黑色腰包不在樹枝上了。
    問愛婷他的腰包呢?「我沒帶下車呀!」
    「慘了!我的車鑰匙、錢包、手機去哪了?」
    幸好只是虛驚一場,黑色腰包是同行的親友的,
    拿回物品後,我想以後要放東西還是要先確認一下,
    不然鑰匙、錢包、手機都不見就慘了。
 
富里的稻田與積雲。

八通關越道路開通紀念碑

下無子象棋的孩子們。

徒手捉幽蟌。

幽蟌停手上。

戲水之樂。

  3.生死一瞬隧道——逆行澳花隧道
    從花蓮返家之後,雖然疲憊但無睡意,我一直思索著生死一瞬的畫面,
    北上澳花隧道時誤入對向車道,逆向一段路程後,
    在一個轉彎處突然出現一台大卡車,車速很快,距離很短,
    短到我們都來不及按喇叭,在剎那之間,我本能性的右轉閃避,幸好菩薩眷念,歷劫而歸。
    為什麼會在隧道內逆向行駛呢?
    我們想了很久,不能是「嚇死寶寶了!」喟嘆一聲就算了,
    於是我寫了一封信向處長反映這個問題,希望別再有人誤入歧途。
    內文如下:

主旨:蘇花公路北上澳花隧道容易走錯車道發生危險。
(交通部公路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處長信箱)
內容:
處長您好:
狀況:
蘇花公路是一條狀況百出的危險道路,養護工程處的工作同仁的辛勞有目共睹,為了一條暢通的道路,不眠不休的用心維持與盡力排除狀況,實在是勞苦功高,令人不勝欽佩。
昨日(2017821)下午,我們一家開車沿著蘇花公路由花蓮北上,經過和平工業區後,接著通過大濁水橋,然後是一個右轉九十度的大轉彎。大濁水溪橋的北向車道有二個,我們走的是內側車道。當準備進入澳花隧道時,內側車道的前車準備左轉澳花村,因對方來車眾多,等了大約二分鐘,而後我們沿著原本的車道進入澳花隧道,卻沒注意走的竟然是逆向的車道,之後差點與對向的大卡車相撞,千鈞一髮。

危險性:
1.蘇花公路北向進入澳花隧道時,隧道口沒有標示綠色的○與紅色的╳車道燈光標誌,駕駛若路況不熟容易走錯車道。
2.蘇花公路北向由大濁水橋進入澳花隧道時,由二個車道縮減為一個車道,但外側車道並未限縮,以昨天下午車流量大為例,外側車道一直直接開進隧道內,內側車道因前方有左轉車輛擋住視線,路口又有一大堆禁止暫停的黃色標線,大濁水橋內側車道的駕駛會以為原車道直直走是正確的車道。
3.蘇花公路北向的澳花隧道前,允許左轉通往澳花村道路,但這個地方轉彎角度非常大,要轉彎時其實很危險,又沒有號誌燈,左轉時容易與對向車輛發生意外。

建議:
1.在澳花隧道南口的隧道上方裝設標示綠色的○(表示可以通行)與紅色的╳(表示禁止通行)車道燈光標誌,提醒駕駛正確的車道以避免逆向行駛。這種設施在太魯閣中橫公路所見多有,非常實用。
2.蘇花公路北向在大濁水橋進入澳花隧道之前,要預先將外側車道以欄杆縮減一個車道。因為駕駛人的習慣是外側車道縮減,而不是內側車道縮減。雖然外側車道地面有三個箭頭標號,但車流量多時,外側車道一直前行,內側車道的車輛不易插入正確的車道。實際的縮減車道能增加駕駛的安全性。
3.在蘇花公路北向進入澳花隧道前的岔路,要禁止車輛左轉,以避免因車速快造成車輛追撞,以及待轉時阻擋後方車輛視線。可讓左轉車輛通過澳花隧道後再找適當的地方迴轉,再進入澳花村。

  感謝養護工程處您們的辛勞,讓這條路更安全,尤其是危險的澳花隧道南口的位置。期望藉由你們的專業的調整,遏止意外的發生。
  敬祝  平安快樂

一周之內,權責單位回信了,負責任的態度讓人欣慰以對。
我再度前往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網站,

在滿意度調查表中給了一個大大的讚!

公路局回覆公函

澳花隧道南口增設車道指示號誌

備註
1.      時間:2017819()20170821()
2.      地點:大象山莊營區,976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建國路一段3012號。No.27
3.      人員:岳丈一家、親家一家、我們一家;146小。小計3帳、2房。

筆於201709152143
(以下精彩照片是同行親友們所拍攝的,留下出遊的瞬間光彩)
早餐時光

抵達光復

共享早餐

戲水剎那

夜晚時分

營區留影

內埤海岸

爬上巔峰

超人裝

火山角礫

開心農場

活力十足

親子同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