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191123興蓬萊、跨域學習新素養、第八名

20191123興蓬萊、跨域學習新素養、第八名

這一周發生了很多事,有的是美食饗宴的幸福人生,有的是教育思潮的素養洗禮,也有的是無心插柳的意外驚喜。

早上去北市大參加研習活動,遇到建民主任,聊起了中午要趕去天母勖凱婚宴。主任說要不是今午有事,也想一起同去慶賀!提到勖凱,忍不住嘆氣說這麼好的老師,真希望能留在文化國小呀!或是有一天勖凱可以調動回到文化來,該有多好?
宴設天母興蓬萊餐廳,吃的是北投酒家台菜風味。席開二桌,有幸坐到主桌,與新人伉儷、伯父伯母同桌,看到新人儷影雙雙的互動,真的是一對佳偶呀!又聽到了伯父、伯母在美國展開的勇敢、自信,又滿足感恩的人生故事,用一方熱騰騰的菜包撫慰思鄉的淚水,感嘆峰迴路轉的人生際遇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呀!今天真的是讓人歡欣的一天。勖凱介紹我是他的師父,這句話真讓人驕傲呀!跟他在自然六年級團隊共事的一年,與其說是我教他,不如說是受他照顧的多呢!而且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呢!
勖凱太優了!學校各處室每年都搶著要他加入。伯父伯母大概不知道勖凱有多優秀,頻頻追問「真的嗎?」「真的,真的都是真的。」
同事多次聊天時,都讚嘆自己的孩子被勖凱教過後引發了學習自然的興趣,慶幸遇到勖凱老師是多麼的幸運。
學校附近一間頗富聲名的英語補習班,班主任的女兒卻對英語提不起勁。後來這位優秀的英語老師無意間知道女兒喜歡勖凱老師的自然課,靈機一動,就招募外師新開設了一門STEAM繪本科學課,成功的用自然課啟迪了女兒的英語學習,這門課也成了英語補習班的另一塊招牌呢!
還有前幾年,學校的自然老師受邀到新北市崁腳國小分享自然教學活動。連續三個月,我、文徽、勖凱各有一場講座;隔了一年,崁腳國小承辦區域性主任研習活動,特地又再度邀請勖凱進行水棲昆蟲的教學設計分享,「回頭率」最高。

早上去北市大參加的研習活動,叫做「2019跨域學習新素養」,副標題是「跨領域課程方案設計發表暨國際交流會」,主辦單位是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我對這個活動有印象。2000年當年,愛婷編寫了一個閱讀獨角仙的教案找我合作,參加一個課程統整的教案競賽,就是這個單位舉辦的。或許,20年過去了,課程統整=跨域學習,我想,教育浪潮如同海面上的浮漚起起落落,但是海水的本質自然有其不變的一面啊!
我們聆聽了一場由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學會的教學專家——讚恩老師的講座,主題是「跨領域的融合——建構主義教學法的教與學」,主要的概念是很質樸的、純粹的建構主義思維。重點如下:
  1.世界不是一個學科、一個學科分開的,但在生活中,解決問題常常需要綜合性的能力。
  2.提升學生科學能力最難的部份是要先提升老師科學教學的能力。
  3.科學學習不是老師一直給學生問題,而是學生自己去找出問題,運用跨科概念在學習中,孩子能發展出統整各科的學習能力。
  4.進行不同學科(英文、數學、科學)的主題統整教學的嘗試並不成功,後來採用在科學課內的泛科學學科跨域課程(STEM)
  5.建構主義式的探究教學在評量中成績不見得理想,但這樣的努力在N年之後會帶來效果。

早上去北市大參加的研習活動,地點是在公誠樓二樓的第三會議室,對我來說是熟門熟路的,因為昨天才來這裡研習了一天。
前一天研習的名稱是「【智教飛揚】益教網會員大會及精進課程教學資訊專案計畫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在這個年代,除了課程要統整,現在的教學研習活動很多也都是統整式的,我主要是參加「臺北益教網會員大會」頒獎典禮,順便觀摩資訊教育的成果風貌。
會來頒獎典禮,是因為周二中午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對方是益教網王小姐,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我得獎了,我還摸不著頭緒呢!問她是什麼獎?「台北市益教網年度上傳教學資源排行」。「楊老師,你不是有在益教網上傳教材嗎?」
是的,我想到了。上學期環教團阿法校長說要我有空在益教網上傳一些教材,所以我就傳了三篇。想不到阿法校長說的這句話還夾帶了一個禮物,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個獎勵!什麼獎?「年度教材上傳排行第八名」。謝謝阿法校長無心插柳帶來的禮物,也建議阿法校長再開金口,再請環教團幾個師長上傳教材,明年大家一起來北市大領獎。
資訊老師的研習發表會與一般的研習不同,第一個是主動性,申請計畫後執行課程,講評教授說今天所有的發表者都是志願登記上台發表的;第二個是沉著性,理工背景的薰陶,每一個發表者冷靜而理性,有異於一般研習中講座的高昂與興奮。
午餐前遇到杰宇老師,杰宇老師是我遇到最優的系管師之一了,之前他在文化國小服務時,問他幾個問題,服務性超積極,而且還不斷的嘗試各種解決的方法,令人敬佩呀!我們聊了一下研習見聞。一是各校自造教育多是三D列印,雷射雕刻,熱複印機,再加入ARVR,同質性很高。二是計畫也多有STEAM課程設計,但陳述重心多在科技(如程式設計),課程統整精神的比率低,容易落入為科技而科技的窼臼中。三是學生科技作品較無美感,以文化國小的自然課程為例,可與美勞老師協同,能大大提升美質美感。

這一個星期,有相遇故人的欣喜,也有增廣新知的學習,還有無心插柳的獎勵,這是意料之外的一周。我的反思如下:
  1.同樣是談STEM(或稱為STEAMSTREAM),科學老師、資訊老師、閱讀老師談的是不一樣的課程概念,都是以各自的主體性來看課程整合。NSTA談的是科學課內的跨科領域。
  2.你要談建構主義的教學,就要忍受評量成績低落、教學時數漫長、課程中頻頻失敗等副作用,眼光要看向長遠的未來。
  3.NSTA注重的不是科學概念,而是學生對科學的理解。與其由教師解釋蒸發的意義,不如讓學生把蒸發畫出來。在這方面,李弘善老師是箇中好手,他的海洋教育的教學活動多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附錄:「跨領域的融合——建構主義教學法的教與學」,伊莉莎白‧巴芮特‧讚恩
  1.美國哥倫比亞小學,在38年級進行課程,該校學生在測驗中數學成績好,但英文不好,老師們致力於提升孩子的好奇心、探索世界的能力。(P8)
  2.孩子們都能互相學習,我們也會善用學校周圍的環境,來讓孩子學習,例如湖中生物是否健康的檢測。
  3.孩子們時常進行長時間的專題,例如蜜蜂對環境、食物鏈的關係。孩子們原本很害怕蜜蜂,現在已經認識牠們,還在課程中種花讓蜜蜂採蜜。
  4.我們也試著用兒童文學教孩子科學、工程,但美國很多老師不贊成這樣的做法。
  5.平時孩子一天中,英語3小時、數學1小時,幸運的話,可以擠進一堂科學課。
  6.世界不是一個學科、一個學科分開的,但在生活中,解決問題常常需要綜合性的能力。
  7.我當老師後,發覺很少有教材提供讓老師教科學,所以我開始自己去找資源,讓自己學會教科學。我也到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做教學培訓,例如在越南進行STEM的教師訓練。從越南回來後,更確定了我科學教學的目標,因此進入NSTA從事科學課程的編輯。(P10)
  8.不管是哪個國家,孩子都需要去學習科學。孩子有些很有好奇心,有些沒方向。美國新世代的科學標準(NGSS)——指引學生,也提供老師科學學習的內容。NSTA的老師也希望NGSS成為美國國家標準,目前全國有44個州採用。
  9.NGSS重視收集資料、學科整合、學生合作等概念。
  10.沒有任何一個課程能適合所有的學生。在我們能提升學生科學能力之前,我們需要先提升老師科學教學的能力。
  11.科學教學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老師沒時間去進行科學跨領域的教學,老師也不知道如何的教科學(大學時只修過一門科學教法課),還有科學課程的時間正慢慢減少。即使有這些問題,老師們仍努力的去推動NGCC(P12)
  12.首先,我要談的是學科核心理念(DCI),這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知道的。希望孩子能深入的了解科學,而不是背誦知識。當然,還有科學與工程的實作,孩子要學會運用工具,說明資料與數據。(P13)
  13.不是老師一直給學生問題,而是學生自己去找出問題。NGSS有七個跨科概念,讓學生應用在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統整各科的學習能力。(P15)
  14.我也要提到學科的共同標準,美國非常重視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在教一個主題時,可以運用不同科目的能力。我們一開始有採用前者,但使用情形並不理想。(P16)
  15.NGSS頒布後,老師們不知道用甚麼模式去教學。首先,老師必須是設計課程的一部分,老師要考量形成性評量,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機會。課堂上的運作可以歸納為「形成性評量+現象觀察+手作實驗=課程」。用三年級學生的例子來討論課程設計,主題是水的循環,設計前,思考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P17)
  16.手作課程主要是學生自己去設計、自己去進行探究,接下來是跨學習的概念,孩子們藉由觀察,能得知知識概念。(P18)
  17.課程開始時,需要先知道學生的起點行為,我們用形成性評量知道孩子們知道的有哪些?迷思概念為何?當我們在教雲,讓孩子說說看,認為雲是哪種狀態?(P19)
  18.接著,我們注重現象的觀察,讓孩子去說雲是什麼東西。跳傘者穿越雲層的影片,看出水滴佔滿鏡頭的現象;另外一個是冰溶化的現象,畫面中二個盤子製造的材質並不相同,左邊的冰很快就融化了,右邊則否。我讓孩子去說明為何會這樣?有些學生會說這裡有熱的來源,談到熱與冰之間的關係;接著孩子們就開始自己計畫如何去解答他們問題的實驗。過程中會經過調查、探索,老師們會提供孩子實作的機會。(P20P21)
  19.我們所注重的不是科學名詞,而是學生對科學的理解。比起去解釋蒸發的意義,我更想讓學生把蒸發畫出來。如果我們說給學生聽,他們會忘記;如果我們做給學生看,他們會記得一陣子;但如果是他們自己做的,孩子就會記住。(P22)
  20.雖然實作很重要,但我們沒辦法帶孩子去雨林、南極,所以公共傳播服務(公共圖書資源)很重要。我們也很重視搭配文學來教科學,這個作法也讓非科學背景的老師更容易入手。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收藏正慢慢增加,也會應用在若干課程,做一些修正,使用在自己的學生上。(P23)
  21.我重視學生的教與學,但評量卻不見得理想。我們也很需要老師們一起設計課程,但真正的帶孩子到戶外更重要,我們有些老師會帶孩子到湖邊寫作。(P24)
  22.設計跨領域課程沒有辦法適合所有的學生,學生和老師都可能在過程中遭遇失敗,工程作品也會常常失敗,失敗是課程中的一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孩子的長遠學習,是我們的目標。我覺得老師是最困難、也最需要尊敬的工作。他們談的問題,也許現在並不存在,但有一天能讓這些孩子去解決未來的問題。我們必須互相學習,向孩子學習。最後,我們會發現:孩子還是孩子,教學還是一件艱辛的工作。但有一天,孩子回來跟你說,哪一天你們去湖邊、哪件事對他的生活產生影響。這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P24)
  23.我歡迎大家跟我進一步的交流、討論。我們都是Global collage(全球的同事)(螢幕上留下個人的電郵帳號)(P25)


開心的一場聚餐
跨域學習新素養議程

來自美國的讚恩老師

淑雯教授擔任第一場交流活動主持人

淑雯老師在研習會場中,中英日三語信口揮灑,艷驚四座呀!一開場,果然是國際交流會的規格呀!太強大了!

智教飛揚活動海報

益教網會員大會頒獎典禮

2019年益教網得獎名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