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田野調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田野調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20231228烏來地質探究

  

上學期有幸跟著地質讀書會前去東北角踏查南港層、桂竹林層的沉積岩特色,這學期德慶教授安排了新店的地質踏查活動,帶領我們一探從沉積岩進入輕度變質岩的岩相變化,從西部麓山帶地質區一路前行雪山山脈地質區

以地質年代來看,上學期觀察的是中新世地層,大約是2300600萬年前間形成;而這次觀察的是漸新世地層,大約是33002300萬年前間形成。

德慶教授提到了一個「同時異相」的沉積現象。就是在同一個時期,不同的地點在海中沉積的顆粒可能不同,有的地方水淺、水流強度強,沉積大顆粒的沙,另一個地方水深、水流強度弱,沉積小顆粒的沙,甚至是泥,原因在於河流的搬運作用。舉例來說,基隆大武崙海岸的五指山層與烏來南勢溪河畔的大桶山層都是漸新世晚期沉積的地層,前者顆粒大,後者顆粒小;前者以砂子為主,後者以黏土為主。其中,大武崙漁港剛好也是二個地層的分界線,以西是五指山層,以東是木山層。

烏來附近在漸新世年代,由老到古新,依序沉積乾溝層、粗窟砂岩、大桶山層。其中乾溝層、大桶山層大部分是硬頁岩,少量砂岩是風暴帶來的,成圓丘狀。大桶山層可觀察硬頁岩、粉砂岩;乾溝層可觀察硬頁岩、板岩、粉砂岩。而粗窟砂岩局部出現,加九寮(紅河谷)一帶有,今天不去了。

謝謝德慶教授逐字句指正,讓烏來記錄更加準確。感謝教授。


1.烏來地質探究地圖(底圖引用自谷歌地圖)

一、日月光溫泉山莊。九甲10K13441407【大桶山層】

這個地方最醒目,在台九甲10K的里程牌旁的裸露岩壁,出露了一整片大桶山層的硬頁岩。我們就圍在路旁,盡情地欣賞硬頁岩的風化構造,德慶教授說應力有三個方向,各自大小不同,呈現了不同的碎裂型態硬頁岩的特徵是鉛筆狀和木片狀,此處的硬頁岩呈現木片狀風化。

景點一的省道里程牌

教授運用地圖資料說明地層特性

大桶山層的硬頁岩

硬頁岩是輕度的變質岩

二、烏來瀑布。1432【乾溝層】

我們共乘的是志彰的便車,聊著聊著,志彰一不小心就開進了烏來老街狹窄的溫泉小街內了,街巷窄,彎彎曲曲;會車難,戰戰兢兢。志彰說他也是第一次開進烏來老街。還好世上沒有過不去的事,也沒有駕駛好手過不去的路。窄路的盡頭就是烏來瀑布了

由地質季刊「烏來地質之美」這篇文章可以得知,溫泉指的是地下湧出,高於當地年均溫攝氏5度以上的泉水。烏來溫泉泉質屬於弱鹼性碳酸泉。而烏來瀑布高80m、寬10m,舊名「雲來之瀧」,因為地層傾斜方向與瀑布方向相反,屬於「反斜瀑布」。

我們來的較晚,同學轉達教授說明烏來瀑布屬於「懸谷瀑布」,意思是主流流量大、下蝕力量大,造成河床位置低;支流流量小、下蝕力量小,造成河床位置高,當支流的水流匯入主流時,因為高低差而形成了「懸谷瀑布」。

德慶教授說明此處地層名稱為乾溝層,是漸新世海相地層。層面在河谷附近水平展開,可觀察到河谷凸出來的部分是粉砂岩,凹進去的部分是板岩。一般來說,板岩含泥多,顏色會深一些,而砂岩的顏色較淺,但是粉砂岩介於中間,便難以分辨了!

景點二是烏來瀑布

烏來地區地質圖

三、烏來瀑布西側山壁。1439。【乾溝層】

從烏來瀑布停車場向西走大約50m處,有一塊裸露的岩壁。德慶教授要我們先找出層面,層面是上方板岩與下方砂岩的分界,分界處還長了一棵樹;接著是找節理面,節理面有多條直線的節理;最後是找葉理面,葉理面是很密集的紋理。如果是進行研究,就要進一步做測量。

教授提到此區岩層內有石英脈也有方解石脈,外表都是白色的,要用刀片刮刮看。同學拿出小刀刮了一下,能夠刮蝕,所以這是方解石脈。教授解釋說板岩有裂縫,地下水帶來的碳酸鈣結晶所形成。

第三個景點是烏來瀑布西側山壁

觀察地層的構造

板岩的葉理面

板岩的葉理面

以刀片測試礦物的種類

四、信賢步道停車處。1511

信賢步道是本日踏查的最後一個地點。1511,停車後走入南勢溪畔的信賢步道,山壁上爬滿了蔓藤性的特殊蕨類。志明博學彊識,若早200年前的話,會是斯文豪之流的博物學家了志明介紹說:「刺柄碗蕨有倒鉤刺,可以攀爬,喜歡潮濕的環境,常爬滿整片山坡。」外表最特別之處在於基羽片貼近葉軸,看起來像一隻綠色蝴蝶。

在信賢步道第一個停留點,德慶教授讓我們觀察整面的節理,長滿白色地衣的葉理(紋理),以及看顆粒,可惜今天沒人攜帶地質錘來實地確認。

九丁榕的板根十分發達,第一次看到了九丁榕長橢圓形的葉片。網路上說九丁榕的辨認特徵一是閉鎖脈、一是透明乳汁。

德慶教授介紹了不同變質程度的葉理,板岩的葉理稱為劈理,片岩的葉理稱為片理,片麻岩的葉理稱為片麻狀構造。低度變質的岩石有硬頁岩、板岩、千枚岩,中度變質的有片岩,高度變質的有片麻岩、混合岩。其中當溫度超過岩石熔點時會造成部分熔融,稱為「混合岩」,變質程度比片麻岩高。

1545,來到傾斜瀑布,這是懸谷瀑布的類型。教授詢問我們:層面在哪裡?提示是看河谷比較準確。水流的方向是節理面。

烏來為何會有溫泉?教授說3000萬年前沉積的岩石,受到從東南方前來的擠壓力量,形成了東北-西南方向的褶皺,產生向斜、背斜、逆衝斷層。烏來的溫泉就是因為斷層,讓地底深處的地下水跑上來。溫度大約為攝氏84度。以地溫梯度每深1公里溫度上升30度來算,這溫泉水大約來自深度3公里處的地下水,加上此處雨量充沛水源豐富,一直補充地下水,源源不絕、不虞匱乏,因此,烏來的溫泉水沒有水量不足的危機。

1557,突出的岩壁,教授提問層面在哪裡上半部凸出來的部分耐侵蝕,較硬;下半部是板岩,不典型,板理不明顯。

1603,來到了信賢吊橋。向下眺望河谷,教授帶領我們觀察層理,上方是粉砂岩,下方是板岩。凸出來的是節理面。

沉積顆粒不同,不管是泥、粉砂、砂,都是水平排列。應力擠壓時,岩層褶皺,泥岩層中的顆粒移動,形成板劈理,繼續擠壓溫度上升候會陸續長出新礦物。

心寶老師詢問沉積岩區的砂岩與變質岩區的砂岩有不同嗎?德慶教授回覆:中新世的砂岩屬於沉積岩。漸新世的砂岩會重新排列,但葉理不明顯。顆粒排列變了,但因為溫度還不夠高,沒長出新礦物,礦物組成沒有變,仍稱砂岩。當壓力繼續增加,岩層破裂,地下水帶來二氧化矽,結晶石英,便是有時看到的石英脈,為「變質砂岩」的特徵。

志明介紹優勢種的刺柄碗蕨

長在節理面上的地衣,近乎水平的條紋是葉理的出露

志明說這是九丁榕葉片

朦朧的信賢步道一景

傾斜瀑布1545

端詳傾斜瀑布的層面在哪裡在瀑布底部。

志明說以前叫做闊葉樓梯草,現在改名了。

水泥橋瀑布1555

凸出來的岩壁1557,教授提問:層面在哪裡

信賢吊橋到了

眺望南勢溪的河床

教授說明應力擠壓的影響

淑玲老師介紹角桐草

後記

我們摸的都是數千萬年前形成的岩層呀這一隻手,彷彿成了時光機,一下子是2000多萬年的大桶山層的硬頁岩,一下子是3000多萬年前的乾溝層的硬頁岩,一下子又跳回到西元後的四處伸展的刺柄碗蕨了。

走一趟烏來探究地質,在這一雙手之間,時間變得具象呈現了。不管是過去、不論是此刻、無論是未來,時光是可以觸摸的物件了

在悠遠的歲月淘洗之下,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溪流說:反斜因流向與傾向不同,懸谷因主流與支流落差;硬頁岩說:顆粒有同時而異相,黏土有變質分輕重;教授說:層面在哪裡?節理面在哪裡?葉理面在哪裡?弄清楚了,就不虛此行了!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20230820泉源啟動--十八份開發史見學

 

(感謝再賢老師親自校正、修訂)

泉源社區規劃了農村旅行領路人培訓計畫,今天的課程是林再賢老師帶領的十八份開發史Ⅱ。十八份的戶外走讀景點有八個,依序為張公聖君廟、石頭老厝、靈惠廟、法雨寺、十八份開基土地公、老樟古井、大慈寺、大屯窯(在地陶藝家)

一開場,暴雷隆隆、黑雲四蔽,沒多久強陣雨刷刷而下。下大雨了,考驗的正是領路人培訓計畫的領路人講師的功力呀!

 

泉源里的由來有二種意義,一是水道水的源頭,鳳梨宅、汴頭泉是北投水道的取水口;一是溫泉水的源頭,白磺人工溫泉井的地點在硫磺谷。

 

一、       地方信仰中心--張公聖君廟。

這個地方是社區的活動中心,諸如婚喪喜慶、中秋晚會、繞境廟會都在這裡。以前叫做「土地公仔」、「戲坪」,以前沒有廟,叫做「壇」,是神明繞境暫時休息過夜的地方,民國70幾年才集資蓋廟。

張公聖君也就是「法主公」,本名張慈觀。傳說中曾降伏千年蛇妖,造型是黑臉亂髮,怒目圓睜,左手捉住一條蛇、右手握持一寶劍,腳踏風火輪。協侍一位紅臉、一位青臉,是法主公二位結拜兄弟,造型相同,由於捉蛇妖時驚險非常,因此一個氣得滿臉通紅,一個嚇得臉色發青。

話說100多年前,十八份先民到茶園幫忙,從木柵茶園請回法主公神像奉祀,拜一拜忘記還回去了,就一直留在這裡。舊日若有遇到動、生病等大事需要法主公指點迷津時,有需要的人就請神像回家奉祀。法主公看起來是在各戶人家流浪,其實是四處濟世救人。

 

二、       就地取材的民居--石頭屋。

「西河」是林姓堂號,這裡是再賢老師的老家,石頭就地取材,在附近菜園採石,用的是本地的安山岩,落成已經70多年了。再賢老師的父親就是在蓋這間房子時開始學打石,後來成為了打石師傅。

院子的圍牆有桃子、花朵的石材裝飾圖案,獨一無二、見所未見,是再賢老師的叔創作的,可說是打石文化的文創作品了。

 

三、       富麗堂皇的新廟--靈惠廟。

「父子御封侯開疆縣令崇先哲,民風純樸實清正廉明啟後昌。」這是靈惠廟的對聯。這個靈惠廟的名稱讓人好奇?

台灣有各種各樣的祭祀場地,寺、廟、巖、庵、院,殿,堂、宮、觀、祠,例如「長福巖」一般叫做「三峽祖師廟」,「關渡宮」一般叫做「關渡媽祖廟」,叫做什麼廟的好像都是口頭稱呼,很少有正式的名稱就稱為廟的。但是這一間的正式名稱就叫做「靈惠廟」,這是皇帝敕賜的名稱

泉州的安溪,舊名為清溪,五代後周時由詹敦仁上書後設置清溪縣,詹敦仁被派任為首任縣令,是詹氏後代所追思的先人。

我想, 或許是因為「靈惠廟」具有「詹氏家廟」的特性,所以別具一格。

 

四、       金瓦飛簷的寺院--法雨寺。

寺院最早名稱是「大山寺」,之後改名「淨蓮苑」,妙湛法師住持之後,民國38年命名為「法雨寺」。法師參考東南亞佛寺的風格,將原本樸素的寺院打造的醒目耀眼,金黃的屋瓦,飛躍的簷脊,成為十八份地區醒目的地標。

入寺榕樹舒展,樹上有閉關、樹療的樹屋;大殿玉佛閑靜,是一尊來自東南亞的佛像,降魔印右手手指觸地,有南傳佛教的寧靜柔和。仰頭瞻仰法雨寺對聯「法開龍藏千千世界山川鳥獸四生六道皈依佛,雨潤人天億億微塵水奧蛟鰲九有三途仰高僧。」有佛法、有時雨、有以生命實踐佛法的僧人,這個人間多美好呀!

寺旁的法雨寺步道有一塊石碑,說明了法雨寺法師矜憐農家交通不便,號召集資修建了寬1公尺的石階步道,比魚路古道還要舒適寬敞。施主名單一一觽刻碑上,這些都是予人方便的施無畏者呀!

接待我們的白師姊說,法雨寺師父們栽植了許多的樹梅,以販賣樹梅作為修道資糧,自給自足,頗有古代叢林的農禪道風。

 

五、       漢人墾植的起點--十八份開基土地公。

再賢老師說泉源社區有三間土地廟,媽祖繞境時都要請到張公聖君廟看戲,分別是開基土地公、坑仔土地公、長春福德宮土地公。

開基土地公是最早的一尊。十八份地區最早的文獻是乾隆36年立給墾山批字,顯示從西元1771年,漢人就進入十八份地區墾殖了,到現在已經經過252年了,從荒煙漫草到聚落生息,時光的遷異都在這些人文故事裡面。近看土地公神像,是一塊在地的石頭,簡單的雕出五官,披上彩衣,是一尊外型純樸無華的神明。再賢老師說這尊土地公風化嚴重,只能傾斜靠著,坐不住了。因此大拜拜時,請的是福德宮的香爐過去張公聖君廟那裏參與拜拜,用香爐代替土地公了!

長春福德宮位置在開明里,是十八份的水尾土地公

另外還有一尊隱藏版的土地公,原本福德宮蓋在張公聖君廟旁邊,後來迎進廟內一起供奉,石刻的土地公,算來也有百年歷史了。

 

六、       有水井處便有人家--百年老樟古井。

立祥商店附近的巷弄裡,百年老樟樹前面有一堵駁坎,駁坎前有百年水井,目前仍有人家使用。水井來自湧泉,早年是附近人家洗衣服、生活用水的重要資源。昔日群鹿來此喝水,所以此地有「鹿場埔」的稱呼。

 

七、       國立大屯公園的配備--大慈寺。

早年日本統治時期,規劃了國立大屯公園的藍圖,種樹、栽花、修路徑,還在大屯山、觀音山分別修築了大慈寺、凌雲禪寺二間佛門勝地。

我們在雨中走上陡急的斜坡,來到大慈寺。號稱公孫樹的銀杏已經結果了、罕見的黃楊樹與柚樹相依偎,前庭安置了五尊日據時期的石佛與基座,看起來都像是觀音菩薩,歲月斑駁、姿態各異。

大慈寺的日籍住持在戰敗後返國,國民政府派了鄭普恩將軍接管大慈寺。再賢老師說了一個小故事:普恩將軍原本是一位軍人,曾被日軍俘虜,以為小命不保了,在獄中發願若能獲救願出家為僧。想不到後來有機會親近寺院,後來就在大慈寺出家,法號興慈法師。

我在網路上搜尋鄭普恩將軍的資料,在「軍統天津站」這一則文章提到了「天津站的日常工作由情報組組長呂一民和軍情組組長鄭普恩共同負責。」我才發現普恩將軍從爾虞我詐的諜報漩渦全身而退,而後沉潛於十八份常伴青燈古佛,成為名山古剎的興慈法師。人生的際遇既能驚滔駭浪、又能古井不波,簡直就像一則傳奇了。

 

走一趟十八份,再賢老師領路,帶著我們一行人穿越時空迷霧,回到了二百多年前草萊初闢的時刻,先民簡單地找了一塊原岩,刻劃出幾筆寫意,尊為土地神,而後才有五官清楚的石刻神像,田頭水尾土地公,有拜才有安心;接著是百年前四處濟世的法主公信仰,有神不必有廟,繞境暫居紅壇的宗教慶典模式也很常民;再來是法雨寺別具一格的東南亞的南傳佛教建築風格了。

大慈寺是日本風格的佛寺,加上抗日出身的興慈法師傳奇,充滿了故事性;西河堂號的林氏老宅、秘而不宣的百年湧泉古井也低調揭露在地風情;再來是詹氏家廟淵源的靈惠廟。

短短的一個下午,騰跳迴旋在各個時空切片中,而又能各安所在、融為一體,十八份真的是一處充滿故事性、傳奇性、鄉土情的神奇之地呀!

 

草山的煙嵐、十八份的過往。

再賢老師進行導覽介紹

準備資料豐富多樣

無霸鉤蜓也來了

張公聖君廟是地方信仰中心

呈現早期法雨寺樸素肅穆的造型

林家老宅參訪

安山岩日常民居保存良好

少見的安山岩石材裝飾圖樣

靈惠宮具有詹氏家廟的性質

法雨寺的老榕與樹屋

法雨寺飛揚的造型

法雨寺祥和的玉佛

氣象萬千的法雨寺大殿對聯

法雨寺參訪

十八份開基福德宮

古拙素雅的土地公

百年古井

遒勁老樟

大慈寺到了

銀杏又名公孫樹

雨中參訪大慈寺

日系石佛一

日系石佛二

日系石佛三

日系石佛四

日系石佛五

黃楊與柚樹伴生

參訪陶藝工作坊

聽陶藝家講故事

法雨寺大殿外的雅石

法雨寺大殿外的異石

法雨寺大殿外的奇石

法雨寺大殿外的造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