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160930花花世界戶外觀察

20160930花花世界戶外觀察

一、文化國宅戶外觀察
  1.準備:發下學習單,讓學生貼在自然筆記裡。帶筆記和鉛筆。
  2.記錄:讓學生觀察美人蕉、天堂鳥、欖仁、雀榕、波羅蜜、美人樹、朱槿、鳥尾花、粉葉金花等植物的花瓣顏色、花瓣數量、花蕊類型與果實顏色、果實形狀,並記錄在自然筆記內。

三、教學省思
  1.植物的單元要上完了,在校園中的觀察也走了好幾次,所以準備到學生到學校對面的文化公園及文化國宅走走,記錄一下此時的開花植物與結果植物。
  2.原本上周準備了12種觀察植物,梅姬颱風過後,今天再走了一回,有些東西看不到了,刪除了茄苳(果實都沒了)、鳳凰木(花朵沒了)、含羞草(花瓣太小)三種。剛好一張A4的紙可以印二張學習單。
  3.走了一圈,剩下7分鐘,簡單的複習之後,讓學生在文化公園遊樂器材區玩了一下。
  4.戶外觀察答案
20160930花花世界、結實纍纍戶外觀察答案

花朵觀察
果實觀察

花瓣顏色
花瓣數量
花蕊
果實顏色
果實形狀
1.美人蕉
()
(4)
R雌蕊  R雄蕊
(    )
(      )
2.天堂鳥
()
(3)
R雌蕊  R雄蕊
(    )
(      )
3.欖仁
(     )
(    )
¨雌蕊  ¨雄蕊
()
(橢圓)
4.雀榕
(     )
(    )
¨雌蕊  ¨雄蕊
()
()
5.波羅蜜
(     )
(0)
¨雌蕊  R雄蕊
(    )
(      )
6.美人樹
(粉紅)
(5)
R雌蕊  R雄蕊
(    )
(      )
7.朱槿
()
(5)
R雌蕊  R雄蕊
(    )
(      )
8.鳥尾花
()
(1)
R雌蕊  R雄蕊
(    )
(      )
9.粉葉金花
()
(5)
R雌蕊  R雄蕊
(    )
(      )
















20160926果實與種子

20160926果實與種子

一、找出假的
  1.準備:教師準備西瓜、蘋果、柚子、獼猴桃、火龍果、葡萄、龍眼7種水果。
  2.複習:詢問學生標準的葉、根、花與不標準的葉、根、花如何判斷?

標準的
完全葉
定根
完全花
不標準
不完全葉
不定根
不完全花
  3.觀察:桌上這7種果實中,有「真果」也有「假果」,請找出哪一種跟別人不一樣,被分類為假的果實。
  4.再一次觀察:要分辨真果與假果其實從外表看不出來,要切開來才能判斷。
  5.說明:果實是由雌蕊的子房發育變成的,這種果實叫做「真果」;果實內有一個中心的是它真正的果實,圈圈外的是花托變成的部分,這種果實稱為「假果」,例如蘋果、水梨、枇杷等。

二、果實分類
  1.乾果與肉果:果實完全成熟後又乾又硬,稱為「乾果」,水分飽滿的稱為「肉果」,我們吃的水果大多屬於這類。
  2. 核果與漿果:果實內只有一顆種子的稱為「核果」,種子超過一顆的稱為「漿果」。
  3.各種漿果:漿果種類太多了,因此進一步的細分。「瓜果」是有一層較厚的中果皮;「柑果」是有分瓣的囊膜、果皮有刺激的精油;「仁果」是切開來有一個中心的薄膜。

三、教學省思
  1.上完了二節課,複習時發現學生對於真果、假果的觀念還是不大清楚,所以這一部分確實是有點困難。
  2.小男生吃完火龍果後,滿嘴、滿手都是鮮紅色的漬痕,看起來有點像是鮮血淋漓的恐怖片。

  3.可以考慮讓學生每人帶一顆水果來,或許種類較多元,學生可以進一步地進行果實分類的操作。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20160926科學閱讀書單(1)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20160926科學閱讀書單(1)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一、書本資料
  1.書名: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2.作者:李兩傳、陳碧芬、賴榮孝。
  3.出版:貓頭鷹出版社。
  4.20017月初版。

二、內容摘要
  1.環境位置:陽明山二子坪步道海拔高度大約800m,路口位於百拉卡公路與大屯車道交會處,設有二子坪遊客服務站。周遭為大屯火山、菜公坑山、百拉卡山、二子山所圍繞,二子坪遊憩服務區舊日為中興大學的實驗林場,現今有數池水塘。此側為大屯火山群北側的迎風面,因此潮濕多雨,植物相與南側背風側頗有不同。步道全長約2.7km
  2.無障礙自然步道:二子坪步道全程平緩易行,並鋪設有水泥道路適合娃娃車及輪椅通行,全程沒有一格階梯,讓各種年齡層的遊客都能親近自然,也讓更多人都有機會可以近距離的觀察步道生物的生態特徵。二子坪步道舊稱為「蝴蝶花廊」,也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景觀步道之一。假日總是遊客絡繹,是一條受歡迎的自然步道。

  3.季節物候:本書以春夏秋冬四季類分不同時間出現的特殊物種,做深度的解說與介紹,共有66個單元,可以一手持書、一手比對步道上出沒的諸多生物。在不同的時節,都能有立即印證的臨場感與充實感。作者群以長年的敏銳觀察落筆描述,將自然界的巧妙與奧秘一一揭開,讀起來格外的引人入勝。

三、給孩子的話
    這是一本以時序編排的步道書,挑選了二子坪步道將近60個小主題,再按照春夏秋冬不同季節迤邐舒展。春天的野地生意蕩漾,驚蟄、草花到處滿溢著生命的喜悅;夏天是介蟲、爬蟲活躍的季節,步道上有看不完的蟲蟲;秋天也有不同類型的野花、昆蟲,呈現出值得細品的秋色;冬天雲霧繚繞,萬物休養,瀰漫的是縹緲迷離的景觀。
    這是一本自導式的步道書,我習慣帶著這本小書,一路上即時印證、學習大自然的篇章。例如中秋時節滿滿的紫花鋪成草毯,我就可以翻到104頁「秋日野花」,查詢到眼前燦爛滿目的是特有種的「臺灣曲蕊馬藍」,並得知進一步的花語資料。即時回饋的學習能增強動機、印象深刻。一路行來,每次的造訪都能增益ㄧ些新收穫,入寶山採得珍寶,而且滿載歸來。
    這是一本飽含環境敏感度的自然寫作書。李兩傳等三位聯名作者都是夙負盛名的荒野保護協會資深解說員,以專注的觀察力、嫻熟的野外經驗,以及躍然紙上的對自然的熱愛敘寫成篇。ㄧ隻對環境喜愛的筆,能讓人薰染到大自然的美好,而在這本書錯落有致的篇章中,確然會蔓延傳染到這份情意。也就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感官有所觸、觸動於天心與自心的交通感應,在這樣人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才能寫下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的自然作品。
    寫作和興趣的結合,呈現出來的是有情感的作品,也才能擺脫冰冷的圖鑑工具書的面貌。而這本二子坪步道書,保有了作者奔放的情感、輕盈的自然躍動,從無始以來對大自然孺慕的熟悉感,毋寧是一本適合親子帶著走──帶著書走向二子坪步道──的徜徉於山林靜好的口袋書。


楊志文筆於201609260934

封面書影

版權頁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