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20190303分享書,談科學——用兒童文學探索科學概念書摘


20190303分享書,談科學——用兒童文學探索科學概念書摘

一、書籍資料
  1.作者Valerie Bang-Jensen & Mark Lubkowitz;譯者:侯秋玲、劉淑雯等
   出版社:華騰文化
  2.書名:分享書,談科學——用兒童文學探索科學概念
  3.出版日:201806    頁數:168
  4.開始日:20190225  完成日:20190303

二、閱讀動機
    台北市立大學劉淑雯教授最新翻譯作品,在談「科學的心智習性。淑雯教授慷慨地贈書一冊。我很欣然地請她題字。她寫著To志文:永遠的夥伴、攜手玩教學  20180901

三、書籍內容
  1.2003年,美國科學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新世代科學標準》,裡面提到七個跨科概念
    A.型態。
    B.因果關係。
    C.構造與功能。
    D.尺度。
    E.系統與系統模型。
    F.能量與物質。
    G.穩定與改變。
  2.像科學家一般的閱讀:以跨科概念形成科學思考架構。兒童文學與科學既有驚人的超強友誼,插畫裡可以看見科學,語文裡可以聽見科學。
  3.型態:你需要知道的事——型態是一種重複,而其重複必有原因。科學的超強英雄,具有三種超級力量:分類、預測與提問
  4.因果關係:你需要知道的事——如果某件事情發生了,它必然有個原因。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就是問:「什麼、為什麼、如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現因果的關係。
  5.構造與功能:你需要知道的事——構造決定功能。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三個關鍵概念,也就是形狀有關係、物理特性有關係、演化和意圖有關係。
  6.尺度、比例與數量:你需要知道的事——有多大?這麼大,全都是相對的。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比較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尺度,讓無法感知察覺的事物變成可以感知察覺(捲筒衛生紙甚至都可以當作尺度模型)
  7.系統與系統模型:你需要知道的事——運用型態來定義出一個系統。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運用三個關鍵概念理解系統與系統模型,包括了模型是幫助我們理解大系統的迷你微型、「如果……會怎麼樣」的假設性問題、能量與物質是驅動與改變系統的因素
  8.能量與物質:你需要知道的事——思考能量與物質的四種方式,諸如:世界由物質組成、物質可以轉換變化、能量有許多形式、能量提供促使事物發生的燃料。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能量進、能量出熟悉能量的大概念。
  9.穩定與改變:你需要知道的事——系統要不就是穩定,要不就是正在改變中。發展你的科學新眼鏡:尺度幫助我們看出系統是穩定或改變中、能量與物質的流動會影響系統。

四、印象深刻的句子
  1.在兒童文學作品中鍛鍊科學的心智習性

五、讀後心得
  1.我上網查了一下《新世代科學標準》是什麼發現它與STEM課程緊密相關。主要談論三個概念,一是科學核心概念、一是科學與工程的應用性、一是跨科學習的精神。
  2.這七個跨科概念的科學心智習性,讓我聯想到了1960年代所強調的科學過程技能,或是稱之為「科學方法」更容易理解。分成幼稚園至小學三年級的八種基本過程技能(觀察、分類、應用時間空間之關係、應用數字、傳達、測量、預測、推理)與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需培養的五種過程技能(形成假設、鑑認變因、解釋資料、下操作型定義、實驗)。我想在兒童文學作品的探討中,運用八種基本過程技能來進行科學方法初步的訓練可能更加容易使力。
  3.接著我又想到科學方法的鉤子是什麼?是好奇心。所以科學態度又應該是整個科學腦討論的源起了。試以學者P. B. Diederich認為一位科學家會表現出的科學態度為例,包括了:懷疑、相信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要求實驗上的證實、精確、喜歡新事物、願意去改變自己的意見、謙虛、忠於真理、客觀、不迷信、對於知識完整性的渴望、保留判斷力、分辨假設與解決的方法、假設的覺悟、對理論結構的尊敬、量化的習慣、接受機率的觀念。(引用自王美芬、熊召弟著「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
  4.最近再寫環教教案,才赫然發現108課綱的自然科學學習特性中提及,第三學習階段(國小高年級)要提供閱讀科普文章的機會,顯示閱讀融入科學的重要性;另外,自然領域課程綱要中,在國民小學教育階段已經以跨科概念統整理論,歸納為七大跨科概念了。但與美國的項目有些參差。
美國跨科概念
型態
因果關係
構造與功能
尺度、比例與數量
系統與系統模型
能量與物質
穩定與改變


台灣跨科概念

交互作用
構造與功能
系統與尺度
物質與能量
改變與穩定
科學與生活
資源與永續性



書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