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20221021台北市101環教路線實地走踏--豹山、象山、永春陂踏查

  

期待的走讀式工作坊終於到來了,每一次都可以見到第一線教師的巧思慧心,讓教學成為打動人心的一件美事,也能讓環教老師們在實地踏查中讚嘆、增益。一年一度,再度與鐘立老師、家興老師、正泰老師等人彼此交流、砥礪。

但是最期待的人不是我,而是豐壤老師。豐壤老師幫我和愛婷帶來了熱拿鐵,整個上午都是他的濃醇好意。豐壤老師說太期待今天的走讀活動了,昨晚興奮到早上四點才能睡著,我想也就是這樣的赤忱之心最能呼應這趟開心的小旅行。

 

【死去活來的永春陂】

今天分享的是永春高中地理、國文教師團隊,她們從二次元的學科課程裡出發,除了將學校旁邊的濕地公園、盆緣緩丘納入戶外探索方案之外,還能因應疫情停課,設計了四獸三寶線上闖關活動,巧妙的連結起實體與虛擬、戶外與網絡等多元維度。

踏查的起點是永春陂的墓誌銘--永春陂原址石碑。台北市文獻會在民國74年立碑,為逝去的永春陂抒發一句長嘆!永春地理老師娓娓說明早年永春人來此開墾,四獸山擋風、小溪流匯聚成二個小湖,先民泛舟賞玩,吟風對月,好不快活!後因陂塘自然淤積、松山煤礦礦渣堆積、瑠公圳取代灌溉功能、農民圍湖種稻、興建房屋居住,而後設置軍營管制進入,永春陂就在多重因素下填平消失了!

原本臺北市政府選定此地做為社會住宅基地,想不到後期又規劃做為生態濕地公園用地,由大地工程處規畫施作,在國防部無償提供用地之下,節省了2030億土地成本,只花費了4.6億零星拆遷成本,工程部分花費7千萬元。恢復了舊日永春陂濕地景觀、建材儘量就地取材、種植原生植物群落、留下翠鳥土牆、蝙蝠屋等生態友善設計,2020年正式啟用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並搭配生態理念整修四獸山步道、野溪工程,活化與綠化這片襟山帶水的生態樂園。

一座消失在地方誌中的陂塘能夠死而復生,這真的是永續發展的一方豐碑。

 

【抬頭仰望的大世界】

跟著永春高中老師拾級走上永春崗公園,大家紛紛停下腳步,抬頭禮讚五色鳥繽紛開朗的一身彩衣。

練就一雙鋒利鳥目的志賢老師剛好在旁邊,左右逡巡了一下,緩緩說道:前幾天天氣不佳,過境猛禽有可能會在附近森林休息等待;剛好今天放晴了,運氣好的話或許能見到「起鷹」--猛禽群起盤旋而上,繼續南下遷徙的生態景觀。話才說完,藍天白雲之際就出現了雙翅舒展的十來隻猛禽騰空飛旋。我們都笑說這批猛禽一定是志賢老師剛剛才放飛的,怎麼這麼巧,說著說著就飛來了……這是哪一種過境猛禽呢?志賢老師用照片說明,今天看到的猛禽指叉5支,是俗稱「國慶鳥」的灰面鵟鷹。

前半段的步道,每一個轉角、平台、廣場都是面向台北都會的百萬豪景,拔地矗立的台北101大樓、台北南山廣場、台北天空塔更是清晰十分、彷彿觸手可及。學員望向台北101,觀察建築構件,惢疑建築物中的淺黃腰帶有何用意?子超教授慷慨地說:既然大家這麼有興趣,下回一起去101探究探究吧!大家不禁群起鼓掌喝采,期待下回活動的到來!

 

【風化中的一線天步道】

走進四獸山,讓我眼睛一亮的是象山一段的一線天步道,這不僅僅是大寮層(中新世22002000萬年前)厚層砂岩的地質景觀而已,一線天的傾側構造、石乳園的垂直崩崖、六巨石的巨礫岩塊等等,說明的都是同一件事--風化作用;呈現的都是同一物品--落石。

硬梆梆的石頭雖然不說話,我們卻可以藉由簡單的觀察、分類、推理,幫它們還原經歷過的來龍去脈。

一線天的演育過程,推測是因為厚層的砂岩在上,薄層的頁岩在下,而頁岩受外營力侵蝕而內凹,最外側的厚層砂岩因為懸空少了支撐,無支撐砂岩本身的重力讓岩層產生了垂直節理;當節理裂開時,片狀的砂岩岩塊向下滑落,被下方的地層擋住,傾斜的靠向未崩塌的岩層,稱為「傾側構造」。簡單的說就是片狀砂岩滑落,沒掉下去。岩石表面還可以觀察到風化窗小地形。

石乳園的演育過程,推測是片狀砂岩滑落,下方沒有支撐就掉下去了,留下至少二層樓高的崩崖峭壁。砂岩孔隙大,是透水層,氧化作用在岩層內進行、移動、堆積,可以看到崩壁上鏽黃色的氧化鐵。

六巨石則是塊狀風化,這是砂岩風化常見的種類,由六巨岩略呈圓滑的輪廓,可推測這些巨礫不是直接垂直墜落,而是沿著山坡滾落而下,簡單的說這是塊狀風化滾落,本來是五塊巨礫,其中一塊裂成兩半,所以成為「六巨石」。

 

新鮮的峭壁露頭上還有一些有點像蠕動小階的平行深色線條,用手摸摸看,這些線條又細又凸,或許可稱為「褐鐵礦紋理」或是「鐵鏽紋理」,在台北其他郊山還沒有見過。

更特別的是在一線天與石乳園之間的峭壁上,發現了一個同心圓構造,中央還有一塊橢圓形礫石,那些同心圓線條摸起來都是「褐鐵礦紋理」嗎?我不禁想到:這難道是李思根教授之前掛在口中的牛眼構造嗎?劍鞘構造嗎?為什麼沉積岩的大寮層地層會有這個像是同心圓的東西?而且這些一條一條的東西,摸起來又細又硬,猜測是砂岩內地下水沉積之處所累積的鐵鏽紋理,但其他地方大致上都是接近水平的弧線,只有這裡是繞成圓形的。其中一定有著特別的因由!

將這個疑問請教北投社大地質社群的先進們,在各種觀點的討論中,崑瑞學長說「類似的在中和南勢角也有,叫做洋蔥狀石。應該是球狀風化,但有一半被切掉了,只看到半邊,中心的核應是尚未風化到的部份。」接著,士毅學長說「我也覺得是鱗剝風化,中央球狀凸起,是差異侵蝕造成球狀的,成環狀圈形是含鐵質地下水滲入,較周圍抗蝕。個人看法,請指正。」

所以,象山這一個同心圓構造的東西應該叫做「洋蔥石」,中央凸起部分是洋蔥石的「蝕餘核」,造成的原因稱為「鱗剝風化」。

 

【眾中尋他的活生態】

永春亭有一個廁所,這是象山步道上一定要停的停留點;永春亭附近有一尾鱗翅目昆蟲也停了下來。我在這裡觀察:牠有棍棒狀觸角,所以牠是蝴蝶;牠用四隻腳站立,所以牠是蛺蝶;牠的身體黑底白點、飛起來內側有紫色斑塊,停留很久不大怕人,所以牠是紫斑蝶嗎?我失算了!回來比對圖鑑,才知道還有一種喜歡模擬紫斑蝶的琉球紫蛺蝶。

在一處潮濕的岩壁小徑中,最近也在教蕨類植物的佳璇老師詢問一種奇數羽狀複葉的蕨類,孢子囊群線狀平行排列?「這是橢圓線蕨。」再走一小段路,我就發現不對勁了,因為我看到了頂葉片三岔形的真正的橢圓線蕨了。比對網路資料,原來那是「細柄雙蓋蕨」,蹄蓋蕨科,小葉25對,最後一對小葉有短葉柄。

前往松山一坑的路上,路旁有一叢亭亭盛開的香水合歡,堪稱是整座四獸山最嫵媚動人的吸睛嬌點了!進一步的在網路資料上發現,香水合歡是很棒的解說材料呢!1.根部有「根瘤菌」共生;2.莖部不到150cm就分枝,屬於「灌木」;3.葉片是二回羽狀複葉,第一回只有二片羽葉,第二回約有40對小葉,葉片夜間會有倆倆下垂閉合的睡眠運動,稱為「合歡」;葉片受碰觸會有下垂閉合的觸發閉合運動,稱為「含羞」。4.花朵氣味芳香,沒有花瓣,數量眾多的雄蕊上端紫紅、下端雪白,以頭狀花序放射狀綻放。

『禮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道自己的不足處,去增益;發現自己的疏漏處,去補足。這是今天最深刻的收穫了,入寶山,讓自己繼續成長、繼續見學。

 

【旋轉青春的一片羽】

我在小徑中撿到了一片有著葉脈網絡的三岔形翅片,黃褐色膜質,又薄又輕。我記得它,我也看過它。

還記得年輕時候在花蓮師院選修的「本地植物」課程,陳世輝老師每個月都會安排一次戶外觀察活動。有一次是到壽豐溼地觀察水生植物,順道到林田山走走。當時一行人在林田山森榮國小前路過,霎時空中飄來了一朵朵旋轉著的小小果實,我們才知道翅果是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優雅的飛舞的。小小的翅果落地後,詢問老師,得知這是「黃杞」。

經過了這麼多年,再見到黃杞,彷彿我的青春並未走遠,我將三岔翅果帶回來送給愛婷。畢業多年,花師已經整併了,當年的學友也早各奔東西了。有形的物質成異壞空、轉眼離去,只有青春,青春小鳥仍在回憶中飛舞。

黃杞屬於胡桃科植物,全株有毒。明明它的型態看起來是翅果,但為什麼所有的資料都說它的果實形態是堅果?這疑情,我還想要回到當年,再請教一次陳世輝老師呢!

 

參考資料:楊貴三、葉志杰(2016)。象山步道的自然地景。科學發展,527期。


在永春崗公園合照(豐壤拍攝)

在永春崗公園合照(豐壤拍攝)

一線天步道有特殊的地質構造(豐壤拍攝)

岩壁上出現了同心圓狀的構造(豐壤拍攝)

這是牛眼構造嗎?劍鞘構造嗎?與社大地質課學長們討論,大多數的意見認為是洋蔥狀風化。(豐壤拍攝)

介紹岩壁上的栗蕨生態特色(豐壤拍攝)

在象山觀景台與志同道合師長合照(豐壤拍攝)

小徑中的香水合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豐壤拍攝)香水合歡真的很特別,網路上的資料說除了氣味芬芳之外,無花瓣,雄蕊上紅下白,二回羽狀複葉,第一回僅有一對複葉,像含羞草一樣碰觸小葉後產生觸發閉合運動。

在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欣賞水龍骨科蕨類植物中的海岸擬茀蕨外型特色。(豐壤拍攝)

豹山象山永春陂踏查地圖(底圖取材自四獸山步道地圖)

眺望五色鳥

永春崗平台一景

志賢老師拍到了灰面鵟鷹的英姿。

台北市著名地標

這是一趟開心的踏查旅程

四獸山迎風面因為外營力的侵蝕作用,產生了風化窗的小地形。

一線天是步道上體驗性高的景點

石乳園是一處至少二層樓高的裸岩峭壁。

六巨石也是著名的網美景點,岩石上的凹壁可能顯示了古台北湖湖面高度證據。

與受人尊敬的老師合影。

停在老師帽子上不肯離去的蛺蝶,回家翻查圖鑑,得知是琉球紫蛺蝶。

與傳說中一定要認識的董老師合影。

四獸山步道中竹林夾道、走起來一路都是清新清爽。

在豹山峰眺望台北都會。

松山一坑屬於濱海相的石底層地層,是台灣主要的產煤地層。

地藏菩薩與善聽座騎。善聽的耳朵一隻豎起、一隻下垂,頭頂還有獨角。

觀察豹山溪的水土保持護坡型態。

試玩永春高中老師研發的四獸三寶闖關線上遊戲課程。

永春師長導覽永春陂過往歷史。

水龍骨科的海岸擬茀蕨。

蕨類植物生命史圖

環教中心志賢老師感謝及期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