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20221020走動式101環教路線工作坊

  

我們又得獎了!我們又來環教中心充電環境教育了!今天的講座是張子超教授,指導的主軸是戶外教育與環境教育的聯集、環境教育與核心素養的交集、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的差集,還有地方創生與環境教育的補集。

 

戶外教育的目標是什麼?1.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2.體驗生命的感動、3.延伸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4.發現學習的樂趣、5.提升孩子品德素養、6.提升孩子多元智能素養、7.提升孩子身心健康素養、8.提升孩子合群互助素養、9.提升孩子環境美學素養。答案是以上皆是。從理論上來說,戶外教育是打破沉悶課室的一劑大補帖。

 

精簡版的戶外教育特色是什麼?討論的是1.真實世界的學習情境、2.發覺山海大地的自然奧秘、3.體驗文化創意的生活美感。它是一種「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策略與序列包括了: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

我想這也可以做為檢核項目,你的學習活動有連結真實情境嗎?你的學習活動有探索自然奧秘嗎?你的學習活動有深入文化議題嗎?

你有設計出走讀的活動、操作的活動、觀察的活動、探索的活動、互動的活動、反思的活動嗎?疏忽了那一部分的類型嗎?

我對「走讀」的涵義產生興趣了,舉手請教子超老師「請問走讀與觀察有甚麼不同呢?」教授回應說「走讀的概念來自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走讀是一個流程,今天在戶外的學習歷程就是一種閱讀,走出去也是在讀書。」

在網路上搜尋,有人說走讀是「邊走邊讀的意思」。有人說走讀「不是靜態的用眼睛閱讀書本、獲取知識;而是實際上用雙腳走到某個地方去親身體驗」。也有人歸納了三層定義,分別是「以走代讀、以走進讀、邊走邊讀」云云。

 

未來的戶外教育趨勢談甚麼?有四點,一是學校社會責任,鼓勵學校教育帶動社區發展;一是永續發展與永續發展目標;一是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一是地方創生與地方感教育,讓學校和地方創生做連結,讓學校課程能與地方的事情做連結。

 

張子超教授在大學有一門環境倫理通識課,第一個作業是講一講自己的自然經驗。第一位許同學一張簡報內一張美圖加上一句詩化文字,諸如「一步步、山嵐消散;一步步、生命盛開」、「一生看過這樣的壯闊,才知道坦然面對天地時,內心會多麼澎湃感動!」第二位美術系的同學,題目是「故事、生活、情緒、美感」,認為「自然是一種藝術,也是故事的起點、情緒的燃點、美感的終點,也是生命的態度。」並從自然互動之中,獲得了力量、弘毅、釋然與安然。愛婷說用美質的感受、圖像來呈現與自然的對話這種方式很棒,小學的自然課也可以如法炮製。

 

北投國小教學團隊分享「登大屯、唱校歌」特優方案。在歡度北投國小120周年校慶之際,闖關卡有歷屆北投國小校徽,我看到了童年時光同樣是有溫泉氤氳的圖像的。三位教師帶著中年級二個班級學生攀登大屯主峰,從鍛鍊體力開始;融入敬山愛山的情懷,右手放在左胸,聆聽一篇感恩山靈的篇章;以無痕山林的行動入山,堅持就能達到終點,完成挑戰之餘,油然升起的成就感讓大屯山精魄走入心中,這種纏繫牽連是深度的印記的!

 

午飯之後,正泰老師、志賢老師帶領著走讀馬明潭來龍去脈。正泰老師以五感體驗的方式、輕鬆互動的交流,娓娓道出再度回憶革命實踐研究院當時的上校意興風發,從蔣委員長手中接過結訓證書的那一瞬間,就在現在眼前的這個司令台上,流年似水,再回頭已是含貽帶孫的垂垂長者了!眾多的白千層與前仆後繼的纏勒演替;舊永建國小遷校時,也一起遷徙而來誌念的老樟樹;生態與生命不斷測試與越界,P3生態池原已鋪設防水層了,不料好動的宮崎氏澤蟹總愛挖洞放水;目前泥濘的溼地水凼現在鋪上了花崗岩板,正泰老師說已經鋪成環湖步道了,還現場露了一手灑網得魚的技術,撈出了罕見的四點金--史尼氏小原生魚種現身見客,讓我們大感驚奇!正泰老師舉重若輕、游刃有餘的生態導覽讓人印象深刻。志賢老師接著在水生魚缸前介紹小、河蚌緊密共生的生命史,以及魚缸環境無法取代野生溪流的侷限性。

 

下午的課程,子超老師介紹「走動式工作坊」概念,期許偏鄉卓越方案能進一步分享推廣,在二天一夜情境中,將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再度複製,讓學員深入體驗創新方案。學員與學生進入同樣的學習歷程、同樣的操作活動,不是坐著聽講,而是參與到整個課程。呈現原汁原味的教學方案,更能體現課程的魅力與生命力!而我們這二天的環教工作坊不正是朝著這樣的節奏在進行的嗎?第一天環教理論渲染,第二天實際從象山走到豹山,永春高中教學團隊帶著我們賞景眺望探礦坑,野溪護岸防潛勢;接著再試玩四獸三寶闖關實境遊戲,感受疫情封閉中地理老師聯手揮灑的突圍創意。

 

還有一點時間,再邀請願意分享的老師分享課程?「其實我早就想聽聽怒海控塑這一件特優方案的內容了!」這四兩撥千金的誠懇感讓我們笑成一片!于菲老師從無塑到減塑的努力讓人動容。鐘立老師節能減碳方程式也讓我們大表讚嘆,碳足跡算法是我們都關注的一個焦點。

 

子超老師最末談論的主題是全球素養。期許我們的教育能從知識系統的傳授提升到社會價值系統的形塑,為了人類整體福祉、永續發展而行動,不斷前進!

 

戶外教育的趨勢方向是什麼?

大學生從自然經驗中體悟到的共生平衡感。

自然是什麼?自然是美好、美感、美質與身心安頓。

北投國小特優團隊有高人指點,堅持就能到達終點,歷經艱難終於到齊了。

歷屆的校徽有古老回憶的熟悉感,能穿透悠悠時光,淘選出永誌心中的真價值。

我喜歡綠化的防落樁,孤自而挺拔的白鶴芋佛焰苞。守護著無可取代的真正重要的價值。

毬蘭的紅心白星,標準的繖形花序。

永建國小的頒獎台,隱隱一段滄桑感。孤臣孽子的司令台,革命實踐的望春風。

香楠五感體驗試一試。

前往蕭蕭班馬鳴的馬明潭生態秘境。

這一天環教工作坊的驚奇亮點是直接觀察活生生的四點金:史尼氏小䰾。

循環式水棲環境的巧思與限制。

節能減碳方程式課程分享,巧思的秘密藏在架構圖中。

工作坊第一天課程以全球素養期許總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