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20170920移動中的種子科學繪本課程

移動中的種子】用繪本教兒童科學教學流程
教學主題
移動中的種子
設計者
楊志文、徐愛婷
教學對象
國小三年級學生
教學時數
2節課
教學對象分析
國小三年級上學期自然課「植物的身體」單元讓學生觀察植物的葉片、莖幹、根部,以及植物的花朵與果實。而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種子與果實的移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值得進一步的與學生共同探究。
教材來源
1.作者:Emily Morgan and Karen Ansberry,譯者:劉淑雯、謝佳蓉、張瑞玶、趙曉美、黃明宏、林羽庭(2016)。繪本科學課:用繪本引導K5兒童探究科學。台北市:華騰文化。第12章「移動中的種子」。
設計理念
本課程採用BSCS 5E指導模式,包含了參與、探索、解釋、精緻化、評量等階段,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能解釋及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
本課程主題探究植物傳播的各種方式,學生先觀看動物傳播果實的繪本故事,接著觀察實際的果實/種子,然後再閱讀一本果實傳播的繪本故事,得知各種外力與自力幫助果實/種子到更遠的地方展開它們的新生命。接著教師與學生前往校園,實際觀察在這個季節校園中的各種果實/種子,以及判斷它們是用哪種方式來傳播下一代。
教學內容分析
一、【參與階段】朗讀《誰在種樹?》繪本:教師朗讀繪本,詢問學生書中的動物用了哪些方式種植樹木。
二、【探索階段】種子觀察:以事先收集到的果實/種子讓學生仔細觀察種子的特性,詢問果實/種子依靠哪些方式散布到各地。
三、【解釋階段】朗讀《翻動、飄飛,移動的種子》繪本:教師朗讀繪本,並請學生大聲朗讀關鍵語句,讓學生用書中概念解釋種子散播的方式。
四、【精緻化階段】;接著帶領學生走訪校園進行「大自然徒步」戶外觀察活動,實際觀察校園中的果實/種子形態。
五、【評量階段】種子翻翻書:給學生「移動中的種子」、「大自然徒步」學習單,讓學生製作一本翻翻書小書,判斷各種果實/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部份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類。
★全美科學目標
1.生命科學/從分子到有機體(結構與過程)/結構與功能:每個有機體都有外部構造,舉例來說,植物有根部、莖部、葉子、花朵、果實,幫助它們生存、成長及繁殖。
2.生命科學/生態系統(互動、能量及動力)/生態系統中依賴的關係:動物可以到處走動,但植物不行,所以它們經常依靠動物播種或移動它們的種子。
二、情意部份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三、動作技能部份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節次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分鐘)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參與階段】



(一)朗讀《誰在種樹?》繪本
1.作推斷:展示封面,向學生提問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封面上的這些動物如何幫助種植一棵樹?
2.找出重點:請學生聆聽故事中動物幫助種子旅行的各種方式。
3.討論:朗讀故事後,請學生回答書本裡的動物用哪些方式種植樹木?這些動物刻意要這樣做的嗎?
4.統整:請用一句話說明這本書作者要表達的概念。(樹木通常依靠動物來散播它們的種子)

10

繪本故事

專心聆聽

思考賞析

【探索階段】



(一)種子觀察
1.事先收集5-7種各類的果實/種子,讓學生使用放大鏡分組觀察其大小、形狀及其他特徵。
2.請學生輪流說明每個種子的特性,分享自己認為種子如何散播的想法。
3.請學生剝開一個花生,說說看果實與種子有何關係將討論後將器材盒中的材料分成果實與種子二大類。
4.教師拿出一個水盆,讓學生猜測哪些果實/種子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並操作驗證。

15


各組一套果實/種子標本
花生若干
透明水盆

細心觀察
【解釋階段】




(一)朗讀《翻動、飄飛,移動的種子》繪本
1.教師朗讀繪本故事,告訴學生要找出各種種子從母株離開去旅行的方式。
2.在教師拍二下手時,學生要大聲朗讀接下來的文句,直到教師喊停。
3.文章間的連結:這本書與上一本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上本書提到風、水、動物幫助種子散播,這本書只提到動物幫忙散播)
4. 請學生使用書中的概念來解釋各種種子如何散播的方式。

15







繪本故事





專心聆聽

思考賞析

【精緻化階段】






  (一)大自然徒步
1.戶外觀察:帶學生觀察這個季節校園中有哪些果實/種子出現。(20170920為例,月橘(沒有果實)、欖仁(地面頗多)、大花咸豐草(有瘦果)、黃花酢醬草(沒有果實)、鳳凰木(僅剩一條)、黑板樹(沒有果實)、阿勃勒(僅剩一條)、番石榴(沒有果實)、蒲葵(地面頗多)、稜果榕(有隱花果)等果實)
2.思考推理:請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特徵推理這些果實/種子傳播的方式為何。

15


校園植物

細心觀察

思考討論
【評量階段】



(一)種子翻翻書
1.請學生拿出上周發下的「移動中的種子」、「大自然徒步」學習單(事先請學生塗上色彩),請學生將各種果實/種子圖卡剪下來。
2.發下「移動中的種子」學習單,請學生沿著虛線摺疊,並用釘書機訂起來,讓學生製作一本翻翻書小書。
3.請學生在封面上寫下種子藉由哪些方式播種,經過判斷後,將該種傳播方式的果實/種子圖卡放在播種方式的頁面上。(例如蒲公英種子放在風那一頁,無法判斷的另外放一堆)
4.師生共同檢討各種果實/種子的方式,之後學生在將圖卡貼在傳播方式的頁面上。完成的組別排列好順序交給老師用釘書機訂成小書。
5.在「我學到了什麼……」這一頁以文字、詩歌或圖畫記錄下本課程的收穫或是感想。


25


學習單


學習單








(回家作業)

動手操作



思考判斷





情意表達


20170920第一次教學記錄
一、時間:2017920(星期二),第五、六節。
二、班級:308
三、教學準備:
  1. 準備的種子標本盒內容物有:琉球松、欖仁、蒲葵、無患子、穗花棋盤腳、洋紫荊、花生。學生一直在問花生可以吃嗎?我總是回覆這些花生放了超過一年。建議不要食用。
  2.初秋時節植物的果實較少(詳見教案內),或者再過一、二個月果實的資源會較豐富。上學期是在二月進行活動的,果實的數量與種類都較多。

四、協同教學:一位老師教學,另一位老師幫忙拍照記錄,進行觀課,在課程後進行議課的討論。
  1.志文負責種子觀察、大自然徒步、種子翻翻書等操作活動。
  2.愛婷負責繪本故事引導,能看到不同的教師進行教學,可以同步思考調整自己過去的教學節奏。愛婷老師朗讀故事口齒清晰,加上關鍵處的提問與引導,讓學生能關注到課程的重要概念,進行的非常精彩。此次二位老師共同進行課程與討論,能發現個人眼界的盲點,團隊合作對教學有真實的助益。

五、教學省思:與愛婷在自然教師辦公室檢討課程,1520-1553
  1.課程的調整:愛婷覺得連續講二本繪本,學生後來的專注力較低,建議要分開;再者,誰在種樹傳播方式只有一種,移動中的種子則談到四種,愛婷認為要先講誰在種樹這本書。所以之後將調整為參與階段—誰在種樹繪本故事、探索階段—種子觀察、解釋階段—移動中的種子繪本故事、精緻化階段—大自然徒步、評量階段—種子翻翻書。
  2.在種子觀察這個活動中,除了讓學生觀察種子與推測傳播的方式之外。臨時讓每個學生實際剝開花生,辨認果實與種子的關係;再增加將果實/種子放入水盆中觀察浮沉狀況,這二個小活動學生參與相當熱絡。
  3.愛婷認為在繪本故事講述後,需要加入相關影片來讓概念更清楚,例如今天播放的非洲鳳仙花爆裂的影片,之後還可以增加楓樹翅果螺旋下墜的影片等。
  4.愛婷認為大自然徒步中介紹了10種校園植物的果實,這部分太難了。建議介紹6種就夠了。另外,原本學習單上的種子圖卡,洋槐這種植物台灣沒有,可以考慮刪除。志文則省思在認識校園植物的果實時,學生撿到了楓香的路路通果實詢問,教師應立即回饋,讚美學生主動的好奇心。
  5.教學時數:愛婷認為活動太充實、節奏有點趕,建議多增加一節課,上起課來會比較從容。或是刪減一些內容,例如種子小書中的傳播的例子可以刪掉一些。
  6.學習成效:教師的準備充分,包括了果實盒的準備、校園植物的熟悉度等;教學設計也很充實,除了說故事之外,學生一直都在工作中,都在主動的參與學習。種子小書的製作也很棒,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學到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
  7.教學檢討:
   (1)愛婷: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預先將四種種子不同傳播方式先歸納好,講述時予以重點提示,這樣與製作小書的內容會有更緊密的呼應。
   (2)志文:上學期進行這個繪本課程在批改種子小書時,發現學生對種子傳播的方式仍有許多配對錯誤的地方。所以這次先讓學生討論種子圖卡的分類,將圖卡分成四類;接著師生一起共同統整,最後再讓學生將種子圖卡黏貼在正確的傳播方式頁面上,果然正確率大幅提升了。愛婷建議小書可以先不要釘起來,讓學生直接分類在各種傳播方式的頁面上,確認後再貼上去,最後再由老師用釘書機訂起來,這樣學生會更明確。
運用感官觀察種子/果實
果實與種子的實際比對

誰在種樹繪本故事介紹

移動中的種子繪本故事介紹

校園果實觀察

尋覓蒲葵種子

討論種子傳播的方式

課程使用的果實與種子

六、台北市立大學校園植物果實踏查(2017092108030849)
    台北市立大學校地有限,植株量少,兼之圖書館改建工程正在進行,將植栽最豐富的科學館前樹木園整個圍上圍籬了,無法靠近。在校園中走了一圈,可用來進行果實教學的材料戔戔可數,以下分別介紹。
  1.百香果:面對梅苑的左側花圃,有一株蔓生的百香果,目前並無果實。可自備若干百香果果實。其傳播的方式為「動物」
  2.小葉南洋杉:操場周圍種植了一圈小葉南洋杉喬木,目前並無果實。還記得92年在市師進修時,適逢南洋杉毬果成熟、四處飛舞,當時撿了一大袋,可以拿來運用。其傳播方式為「風力」。
  3.正榕:行政大樓後方靠近科學館處,可見正榕枝枒上的隱花果。可準備ㄧ些無花果,演示榕果與榕小蜂的共生關係。其傳播方式為「動物」。
  4.大花咸豐:機車停車棚靠近大禮堂花圃,可見到頭狀花序及頭狀果序,包含了綠色未熟果與黑色成熟果。可採擷來操作瘦果黏住衣服的示範。其傳播方式為「動物」。
  5.ㄧ枝香:位置同上,可見到具有瘦毛的瘦果排列成蒲公英式的果序。可採擷來用嘴巴吹氣,讓瘦果飛旋。其傳播方式為「風力」。
    其他:公誠樓外側階梯有一株喬木,疑似龍眼。小南門前的鳳凰木可見莢果。
百香果

小葉南洋杉

正榕

大花咸豐

ㄧ枝香

流褶皺石桌

台北市立大學禮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