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20161126科學閱讀書單(3)沉睡中的種子

20161126科學閱讀書單(3)沉睡中的種子

一、書本資料
  1.書名:沉睡中的種子
  2.作者:黛安娜・哈茨・阿斯頓文、希薇亞・隆圖。譯者:張東君。
  3.出版:水滴文化。
  4.201681日初版一刷。

二、內容摘要
  1. 內容大要:作者以溫暖而擬人的語調、詩意般精煉的文句來介紹「沉睡中的種子」。從種子安靜的等待開始,談種子的分類、比較種子的尺寸、到種子冒險的裝備,再來探討種子又渴又餓,直到最終甦醒的過程。本書情節的鋪陳不是線性的開展,反而用一種隨性、漫無目標的節奏四處飄遊,卻在最後又急轉直下,在最後一頁能巧妙的扣合至種子的信念。而繪圖的畫家讓圖像肆無忌憚地搶盡所有的目光焦點,用色強烈、大比例的果實/種子的構圖,徹頭徹尾地讓讀者的眼睛享受著一場美的饗宴。
  2.學習主旨:(國小三年級、五年級自然課程有植物教學單元)
    (1)果實/種子如何運用各種方式傳播。
    (2)種子的二級分類。
    (3)種子的構造與生態習性。

  3.種子學習單:



三、給孩子的話
    沉睡是為了累積躍起的力量,因為安靜是很有力量的;相反地,我們可以發現暴跳如雷反而常常一下子就沉寂無力了。
    小小的種子蘊藏著無限的潛力,一棵105m高的、樹幹挖洞能讓汽車通行的參天巨木——加州紅木就是從一顆不到1cm大小的種子萌芽的。
    種子的結構簡單、型態雷同,在小學教植物單元中,種子總是最不起眼的部分,我從來沒有認真去看待它。沒想到會有一本這麼精彩的「沉睡中的種子」出現在眼前。感謝本校葉映辰老師轉介這本繪本書,讓我有機會先睹為快!
    這本書的文字量少,讓孩子可以很容易地獵取關於種子的各種資料。我們可以鼓勵孩子進行下列的學習延伸活動。
    一、自導式學習:孩子讀完第一遍之後,用30秒看一下學習單的題目,接著讓孩子細細的讀第二遍。然後再讓孩子從書中翻尋學習單內的答案,這些題目有的是複選題,有的是發散式的問題,孩子們可以相互討論、比對不同的觀點。
    二、化身小偵探:書本封底也有色彩繽紛的果實與種子,而且貼心地印上它們的名稱,但是眼尖的科學老師發現標籤「欖仁樹」的果實/種子圖文不符。請孩子們利用一周的時間、運用各種方法,試著去找出這種果實/種子真正的身分出來。為什麼老師一眼就看得出來?因為我曾親手採集過那種果實/種子。(原作者將wild Indian almond誤植為Indian almond)
    三、種子收藏家:收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欣賞不同果實/種子的顏色、外型、質地與構造。教師可以先贈送每個孩子一至數個果實/種子,鼓勵他們在下學期開學之前,每個人收集50種不同的果實/種子。教師可以指導孩子在標籤紙上記錄名稱、採集時間、採集地點、採集者等基本資料。相信經過自己親手蒐集、清洗、晾曬、標籤與收藏,整個過程能讓孩子的心靈與真實的果實/種子緊密聯結。
 
封面書影

封底書影

版權頁書影

楊志文筆於2016112623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