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BEN推薦了社團法人台灣藝起公益協會發起的「2025世界古蹟日·暢秋遊北投公益導覽活動-路線一」,介紹的景點包括了北投捷運站(集合)→保德宮→北投穀倉→周氏節孝坊→長老教會→北投慈后宮參觀結束,就地解散。期望能更加認識北投街區的五大古蹟始末。
以下為導覽老師介紹的內容。他說:「導覽現在不稱『先生』、『小姐』,會被客訴,改稱『來賓』、『鄉親』了。時代不同了,這倒是一個有趣的開場白。
一、保德宮
「番仔厝保德宮池府王爺,以前有人在貴子坑的頂社,撿到一尊神像供奉,性質是潘性人家的私廟,現在這是第四個搬遷的地點了。南島民族的範圍,北自台灣,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復活節島。凱達格蘭族傳說最早的時候因為山魈驚夢,乘船至深澳登陸,再到瑞芳,再到臺北。」
「以前的土地公神像後面有刻平埔社字樣,青斗石材,擺放位置在中央最大的池府王爺神像前二排,帶著尖頂帽子的神尊。現在保德宮的位置是跟河川水利局租的。」
「北投磺田不能種稻,種藺草。」
「北投社的頂社在三層崎,中社在復興岡,下社在這裡,留有番仔溝、水磨坑溪的地名。台北有5個漢番界碑,目前石牌站放一個,228公園曾有一座。」
二、周氏節孝坊
「周氏節孝坊,三層建築,周絹22歲結婚,5年後守節不嫁。節孝坊設立的標準,一是男生30歲前往生,二是守節超過25年,三是要生男丁,兒子有出息,四是中央有人,向朝廷推薦設立牌坊。周氏節孝坊是陳維英推薦,陳霞林題字。台北三座牌坊之一,另二座為228公園的急公好義坊,捐考棚做公益;另一為黃氏節孝坊。」
「天旌節孝,旌表台灣府淡水廳儒士陳玉麟之妻周氏。登禮部職名、閩浙總督劉韻珂、福建巡撫徐雄畲、福建學政黃贊錫、福建藩司陳慶偕、臺灣知府史密、淡水同知黃開基、淡水訓導吳文焯、道光三十年臘月題准建坊。凜冰、比玉。淒風、苦雨。黃帝神宮蓋廟挖出震落的聖旨石塊並送回,節孝坊才能重立。」
「內親叔母外戚妻姑卅載獨歌陶鵠;上孝尊嫜(音同樟,丈夫的父親)下慈孫子九泉不愧梁鴻。誥撰奉政大夫鄉進士孝廉方正內閣中書國史館分校代主事欽加五品銜前閩縣教諭仰山掌院維英敬題」陽面內聯。
「激其濁揚其清遵乎內則;樹之坊立之表榮及外家。庠生…周…」陽面外聯。
「讀詩至共姜篇心堪印白;修史入烈女傳顏不汗紅。乙卯科鄉進士內閣中書國史館分校宗姪霞林敬題。」陰面內聯。
「翁固冰清母猶冰潔;人將石化天以石旌。布政司經歷女婿楊春瑞謹題。」陰面外聯。
三、北投穀倉
「以前台北有15座穀倉,現在只剩北投穀倉。北投穀倉,第一期30天稻苗,第二期17天稻苗,在竹子湖原種田育苗。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農會穀倉。」
四、北投長老教會
「北投國小,八芝蘭公學校北投分校。彰泉械鬥搶碼頭,閩客械鬥搶水源,原住民鬥毆是進到了別人地盤。」
「馬偕1875年到台灣,北投教會是第三代的建築,呈現英國鄉間風格。後來分出去北投行道會、自立教會。長老教會是來自加拿大的系統。荊棘焚而不毀,出自摩西出海故事。大隆洞教會清法戰爭時被焚,教友抗議,劉銘傳請陳霞林協調,賠1萬墨西哥幣,蓋了7座教堂宣揚福音。」
五、北投慈后宮
「仁記內,北投慈后宮,媽祖神像迎奉到藺田,借辜斌甫的地供奉,蓋一草寮。日本時代的龍柱,門枕石。堯舜時期的建言枋木,延伸到芴板。龍邊、虎邊,北半球坐北朝南。現在太熱了,近年來東京房子坐南朝北較受歡迎。正月16,繞8個里。」
「諭媽祖,遼寧的岫岩玉,據傳大陸趙性富商不孕,擔心家業無人繼承,聽說北投媽靈驗,特地來此求神得償後捐送6尊岫玉媽祖,但要廟方自己出運費。」
「味道人,陳振榮北投鎮長,毛筆好,有味道,故稱之。關渡宮等北投宮廟都是他提字的。這是當事人孫子親口說的。陳傳刻的神像今年100年。民國64年建廟,辜斌甫捐房子及258坪地。許連成畫的門神彩繪。」
「端詳玉媽祖,覺得不是岫岩玉,而是粗顆粒的漢白玉。與廟方服務人員討論,說這塊玉媽祖是她們親自到遼寧礦區裡面挖掘出來,雕刻後運來台灣的。趙姓富商是大理岩工廠老闆。」
![]() |
| 番仔厝保德宮巷口 |
![]() |
| 保德宮眾神,平埔社土地公。 |
![]() |
| 番仔厝簡介 |
![]() |
| 周氏節孝坊 |
![]() |
| 周氏節孝坊沿革 |
![]() |
| 周氏節孝坊陰面 |
![]() |
| 陽明黃帝神宮 |
![]() |
| 北投穀倉 |
![]() |
| 北投教會 |
![]() |
| 慈后宮感謝碑 |
![]() |
| 百年聖袍 |
![]() |
| 儀仗 |
![]() |
| 玉媽祖首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