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途是無數的的小碎片所組成的,有貼心的部分,比如說最後一天早上孩子都累了,早上規劃延遲一個小時再出門;有溫馨的部分,比如說琉球國小交流的時候,配對夥伴的親切笑容;有預備的部分,比如說九月下旬開始的9次行前課程、慢跑體能訓練等,一次次地為校際交流烘托氣氛、預作準備。
行前課程包含了哪些?一次的行前規畫說明、一次的珊瑚礁地景生態簡介、二次的感恩卡片製作、三次的英語唱跳練習、一次的彩排驗收、一次的校際交流行前叮嚀。除了學務處主任、承辦組長的先期投入,還動員了自然老師、美勞老師、英語老師共襄盛舉,帶領學子們建構城鄉環境背景知識、表演節目、手作卡片等部分,讓此次的交流活動添薪增溫。
規劃校際交流自然課程時,最初的構想是:1.十二類珊瑚礁動物【模擬動作、簡報、標本】,20分鐘;2.海龜介紹【簡報】,10分鐘;3.海龜DIY【紙摺作品】,20分鐘。
最早找到了一個幼兒立體紙摺烏龜,後來在美語教師弟妹的提點下,愛婷以「3D turtle craft」關鍵詞搜尋,找到了一個「craft-activity-pipthepaperturtle」教案,雖然較為複雜,但卻能作出一隻栩栩如生的海龜出來,就決定採用這份教案的紙龜了!為了縮短操作時間,教師特地前一天發出學習單,請學生在家先剪下相關附件。
實際操作時,準備的東西不少,預購了彩色A4紙(高磅數效果較佳)、玩具眼睛,向梃霳老師商借了6大罐南寶樹脂,以及剪刀、雙面膠帶等。組裝紙龜步驟眾多,花了大部分課程時間,感謝愛婷與明斐老師出手協助,雖然過程混亂,最後學生仍然悉數完成了紙海龜作品,看來是我高估了混齡學生的能力。
一、
校際交流高雄篇
感謝學校好意邀請同行,讓我也有機會陪著學子再度前往南國,用雙眼、雙手、雙腳等真實感官去領納旅行的奧義、舌尖的滋味、時空交錯的體悟。
1.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參訪
抵達高雄之後,第一站是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阿堯隊輔帶領我們前往六樓的莫拉克風災紀念館,再一次重現近幾十年來創災最慘烈的颱風與動員重建力度最強的歷程。天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不懂敬畏自然,在2884毫米的極端強降雨之後,證嚴法師說:「驚世的災難後,要有警世的覺悟。」以前瞻的眼光去規劃滯水工程的減緩之道、正視氣候變遷的調適之道。接著我們前往四樓科學開門常設展,孩子們動手操作光學、聲音、力學、針畫板等各種科學器材,學子們實際印證課堂中的科學概念。
2.旗津半島遊訪
10月份的山陀兒颱風登陸高雄,創下了連放4日颱風假的紀錄,也為高雄帶來了驚人的強風與豪雨,經過多日清理,路上仍處處可見植栽斷枝殘木的景況。
經過一段不見天日的海底隧道之後,我們抵達了旗津島。2017年文化國小曾造訪旗津國小校際交流,當時參觀了旗後砲台、星空隧道,接著搭乘旗鼓號渡輪橫越海港前往哈瑪星鐵道園區、駁二藝術特區漫步。今年的行程則安排了參觀旗後砲台、高雄燈塔,哈瑪星鐵道園區、駁二藝術特區散步、大港橋合影。
站在位居旗後山高點的高雄燈塔前眺望天寬地闊、海天相際,高雄地理形勝進入眼簾,由右向左依次是壽山(珊瑚礁石灰岩台地)、高雄市(都會建築群)、高雄港(潟湖)、旗津彩色屋(連島沙洲)、旗津海水浴場(弧形的沙舌灘線)、台灣海峽。
站在高點俯視各地,除了欣賞山海美景,我也忻喜思索滄海桑田的因果脈絡、好奇這片土地上的演育歷程。
七大地景當中,早年由於旗津海灘快速後退消失,政府耗資7億元打造養灘計畫,嘗試以海底潛堤搭配離岸堤干擾海浪衝擊,動能降低的海浪於是在離岸堤後方堆積出弧型線條的沙灘。這樣的工法可說是「突堤效應」的正向運用例證,在台灣北部尚且未曾出現過。
從離岸堤人工養灘的模式,我們可以反推出旗津島的形成過程。最早的時候,旗後山是海中孤島,擋住了由北向南行進的沿岸流,形成「突堤效應」,突堤效應的原則是海流在堤防前方進行侵蝕作用、後方進行堆積作用,所以旗後山後方逐漸堆積一條「濱外沙洲」,最後與陸地相連,稱為「連島沙洲」,旗津由海島成為半島。而後高雄港因旅運需求,挖掘出高雄港第二港口,切斷了半島,旗津再由半島回到海島。最後在考量旗津民眾的旅運需求,挖掘出過港隧道方便通行,旗津可說是隱藏版的「陸連島」了。
3.石灰岩地形比對
台灣國家公園體系繼海洋國家公園成立之後,也在都會區成立了國家自然公園體系,位於高雄市就有以石灰岩地形為主體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包括四座山體,由北至南縱向排列,依序是半屏山、龜山、壽山、旗後山。半屏山坐落最北,我們在左營高鐵站下車時,右側蔥籠的緩丘就是半屏山了;壽山規模最廣,我們在哈瑪星鐵道園區拍照時,後方綠色的背景就是壽山了;旗後山坐落最南,我們在旗津砲台、高雄燈塔健行時,走的就是這座旗後山,一路上飽覽珊瑚礁家族的多方面貌。
這座山最初的時候是海底的海洋動物,以珊瑚蟲為主體;一代一代的珊瑚蟲生活過、死亡了,留下了碳酸鈣骨骼在海中堆積,形成海底的「珊瑚礁」;珊瑚礁歷經填充、膠結、壓密作用,又形成了仍看得出珊瑚輪廓的「珊瑚礁石灰岩」,最後年深日久,溶蝕作用與成岩作用抹去了珊瑚輪廓,形成了塊狀緻密的「石灰岩」。再來,是造山運動隆升,讓海底的這些歷程成為陸地上的地景。
在第二天晚上,我們商借大鵬灣大飯店五樓作為教室,以稀鹽酸作為檢測試劑,考究出珊瑚礁家族的譜系,依序是「珊瑚礁」、「珊瑚礁碎屑灘岩」、「珊瑚礁石灰岩」、「石灰岩」、「大理岩」。也印證了高雄自海底浮現的地質歷史、大地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
二、
校際交流小琉球篇
台灣四面環海,是一座海中小島;小島之外,是更多的島嶼。我們在課程中與學子一起分類。其一是大陸島,有馬祖列嶼、金門列嶼;其一是火山島,有釣魚台、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龜山島、綠島、蘭嶼、澎湖群島;其一是珊瑚礁島,有琉球嶼、七星岩、東沙島、太平島。我們在第二天拜訪的是琉球嶼,琉球嶼又名小琉球,在課程中,我們與孩子們在地圖上一一圈選出這4座珊瑚礁島。
1.珊瑚礁島嶼風情
我們造訪的第一個地景是花瓶岩。花瓶岩的前世是珊瑚礁崩崖掉下的一塊落石,花瓶岩的今生是潮間帶海浪差異侵蝕雕塑出來的細頸,花瓶岩的命運是海浪攔腰打斷的終結。但是不需惋惜,消失了一顆花瓶岩,永不停歇的潮浪會接著雕塑出更多顆的花瓶岩的。
我們接著造訪美人洞、烏鬼洞等景點。這些「洞」很少是真正的洞穴,主要以珊瑚礁溶蝕溝、崩落岩體間的空隙串聯成高低起伏的羊腸小徑。偶爾可見地下伏流、溶蝕洞,與一些石灰岩地形雛形。
小徑中不經意轉角瞥見的,最佳賞景點內的眺望處,那一幕幕碧海青天、藍色珊瑚群礁的美景,最是讓人流連忘返。
夜間課程中,我們以王郁軒老師的大作--「體驗地質趣.探索琉球嶼的地質傳奇」這篇科普文章統整小琉球地景故事。先讓學子分組找出文章10個關鍵詞,再以概念圖突出小琉球特色,接著註記它的基盤是泥火山構成的泥岩,上層是珊瑚蟲演育的石灰岩,周圍是現生的珊瑚礁。泥岩可見惡地;石灰岩可見溶蝕作用各式地形;珊瑚礁可見海蝕作用各式地形。
2.小琉球海洋館
小琉球海洋館有可愛的羊駝,還有數量眾多的海洋生物活體、標本可以觀察,諸如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脊索動物等等,讓人目不暇給。
館內的科普展版也饒有意趣,我們學到了龍蝦的性別可用最後一對步行足評判,分岔的是雌蝦,不分岔的是雄蝦。另一個海螺聲的展版則說明聽到的螺聲來自於心臟血液流動的聲響,這種說法與一般認知的由於空氣振動被螺旋放大,產生聲音的論點有明顯不同,真不知館方是否有夠力的證據支持。
此外,戶外區的藍色鯨魚看起來也怪怪的。如果那一條是藍鯨的話,不應該呈現高背鰭的外型,因為那是齒鯨的特徵。
3.獨木舟體驗
來到琉球嶼的琉球國小校際交流,在秋老虎的驕陽當中,在珊瑚礁崎嶇不平的小徑中穿越之後,琉球國小以冷氣強勁的視聽教室款待我們,只覺得通體清涼、暑氣全消。
校長致詞之後,文化國小致贈感謝錦旗,家長會也準備了精緻的禮物,感謝琉球國小的熱情款待。
文化學子與琉球學子相見歡,交換小禮物與手工卡片,輪番表演英語唱跳、操舟短劇。建民主任以認識新朋友九宮格引導對話題綱,教孩子先說自己喜歡的事,再詢問新朋友喜歡的事;接著可以聊聊喜歡的食物、音樂、社團等等。在輕鬆地聊話中彼此熟悉彼此。
交流活動的另一個重頭戲是獨木舟體驗。孩子們來到中澳漁港,在教練的指揮之下,先穿上救生衣,在漁港內練習平衡感,而後魚貫航向大海,從一開始的搖擺不定、方向失控,到後來16條小艇連結一氣,隨著教練指令展現團結感與熟練度,每個學子都興奮的不得了,成功解鎖了獨木舟海上划行的挑戰了!
三、
校際交流大鵬灣篇
校際交流的第三天天候炎熱,我們前往大鵬灣遊覽,大鵬灣與高雄港都是海積地形中的「潟湖」,早期由軍方管制運用,目前成立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推廣優質觀光活動。
1.紅樹林生態
在大鵬灣漫步,泥質灘地最適合生命力強韌的紅樹林植物生長。我們看到了蜘蛛狀交錯的支柱根,那就是夙負盛名的五梨跤,目前更名為「紅海欖」;另一種棒狀呼吸根密密麻麻自泥水中刺空而出,那是台灣最佔優勢的「海茄苳」。
第二天晚上,多年不見的綉惠同學來訪。我們三人在寂寂夜色之間、溶溶月色之下漫步大鵬灣,聊著時光飛箭、人生如寄云云,忽然,海上教堂前方出現了孤立的一株樹,它是誰?我們這三位植物愛好者端詳了半天都不得要領。天色這麼地黯,還是算了吧!
想不到隔天上午,還能有機會再度前來。以植物APP軟體查詢,輾轉比對,從莖皮、革葉、雄花等特徵確認這株樹是「土沉香」。(1)皮孔圓形,黃色密集;(2)葉片革質,微向中肋凹陷,狀似榕葉;(3)葉互生,橢圓形,疏鋸齒葉緣;(4)葉基有二枚突出的腺點;(5)雌雄異株,此為雄花,有三枚雄蕊;(6)全株有白色乳汁,具毒性;(7)木材焚燒有沉香香味,故名土沉香;(8)與各種紅樹植物伴生,但也能在山區生長,被稱為是「半紅樹」;(9)全株有毒,可供藥用;(10)生命力強韌,優良海濱綠化植物。
回程時,我們發現了潟湖內有成群的小魚。身體長線形,吻端黃色,背部有一條黑線、側面有2條黑縱帶,直覺猜想是「水針」。查詢了許久,終於查到了英文名稱為「Stripe-nosed halfbeak」,意譯為「條紋鼻平嘴魚」。
2.逐光綠蔓的藤本植物
這趟的南國之旅,我悄悄地隨身帶了一本「逐光綠蔓:壽山藤本植物手冊」,期待能與熱帶環境高IQ、高EQ的藤本植物不期而遇,甚至能發現一些未曾見過的特殊品種,以下為此行初步記錄。小計記錄了20種植物,佔手冊126種植物中的16%。成果相當豐碩。
A. 不定根吸附:薜荔。1種。
B. 主莖纏繞
a. 右旋:小葉括根、盤龍木、紅花野牽牛、圓萼天茄兒、槭葉牽牛、盒果藤、野牽牛、使君子。8種。
b. 左旋:雞屎藤。1種。
C. 吸盤吸附:爬牆虎。1種。
D. 卷鬚纏繞:珊瑚藤、毛西番蓮、三角葉西番蓮、垂果瓜、漢氏山葡萄。5種。
E. 鉤刺依附:扛香藤、九重葛、腺果藤、多花油柑、使君子。5種。
歸去來兮!龜去來兮!
綠蠵龜在大海優游,龐大、長壽、睿智,是小琉球海域讓人著迷的大明星。出發之前,我們做了一隻紙海龜,幻想著能在藍色珊瑚礁中與綠蠵龜相遇。歸來之後,回顧三天旅程,雖然沒有偶遇綠蠵龜,但是仍看到了一些龜族夥伴。
1.科工館渾天儀的銅鑄龍龜。傳說渾天儀是古代觀測天體運行的儀器,柱體鑄造了一隻噴水銅龜,特別之處在於雕刻了6顆龜牙。烏龜不是無齒之徒嗎?端詳之下,才發現這不是一般的烏龜,牠有鹿角、有鯰鬚、有獅鬃,這是龍生九子中的「贔屭」吧!或許可以「龍龜」稱呼牠!
2.旗津沙灘的塑膠革龜。走在前往旗後山的公園中,我發現了一道呼籲減少塑膠牆上的大海龜了,那是世界上體型最大、頻臨絕種的「革龜」圖像。背甲有一層皮膚包覆,還有5條突出稜線,以水母為食,常不慎吞入漂浮的塑膠袋。牠是海龜之王,也是造型最特別的海龜,有「楊桃龜」之名!
3.琉球國小的紅腿象龜。琉球國小位於海景第一排,站在走廊就可以眺望無邊際大海!我發現三樓走廊的花台養了幾隻陸龜,正在優游悠哉地漫步在牠們的小天地中,咬食著青菜。以智慧鏡頭查了一下,大多是體型迷你的「紅腿象龜」,牠的頭部、四肢有著醒目的紅色鱗片,原產地在南美洲北部區域。
4.交流禮物的塑膠海龜。琉球國小為小客人準備的見面禮是一隻塑膠海龜,我看了一下,中央盾6片、側盾7片。如果這是台灣海域可見的海龜種類的話,外型比較接近的是體型最小的欖蠵龜。
|
名稱 |
中央盾 |
側盾 |
備註 |
1 |
綠蠵龜 |
5 |
4 |
前肢爪1對、前額鱗1對 |
2 |
玳瑁 |
5 |
4 |
前肢爪2對、前額鱗2對 |
3 |
赤蠵龜 |
5 |
5 |
前肢爪2對、前額鱗2對 |
4 |
欖蠵龜 |
5-7 |
6片以上 |
前肢爪1對、前額鱗2對 |
5 |
革龜 |
|
|
革質外皮、5條稜線 |
謝謝學校邀行此次校際交流活動,飽覽南國風光與琉球嶼藍色珊瑚礁。見識了阿堯與團隊們高超又細膩的隊輔功力,陪著孩子們一起徜徉在這趟體驗、愜意、知性的琉球國小校際交流。謝謝校長、會長、主任們、明斐老師、華穎阿媽的照顧與鼓勵。有幸能參與這趟開心小旅行,真的太棒了!--志文
這次的校際交流真是個美好的memories !統籌的建民主任和承辦的明斐老師實在辛苦,從事前規劃到活動細節一一叮囑。細心陪伴學生的校長、會長、娜雯主任和華穎阿嬤,都讓這次的行程更加豐富、圓滿、難忘,此行有您們真好!--愛婷
台灣海域海龜介紹 海龜作品合照 行前課程一景 準備搭高鐵了 科工館莫拉克風災特展,工兵倍力橋有我年輕時的回憶。 莫拉克風災多媒體影片欣賞 科工館的針筆畫 珊瑚礁石灰岩 石灰岩 旗後山頂合影 旗津海水浴場弧形沙灘、高雄燈塔、壽山展望 高雄市、高雄港、旗津島彩色屋、旗津沙灘、台灣海峽、旗後山展望 壽山、高雄市、高雄港、旗津島彩色屋、旗津沙灘、台灣海峽 哈瑪星鐵道園區倚靠著壽山 大港橋合照 花瓶岩是小琉球地標 高雄燈塔合照 美人洞景區合照 漫步在珊瑚礁小徑中 烏鬼洞景區的崩崖落石 小琉球海洋館可觀察海星的管足 鯨魚模型 獨木舟體驗 航向大海的獨木舟(教練拍攝) 航向大海的獨木舟(教練拍攝) 琉球國小校際交流合影 大鵬灣的土沉香 葉片似榕葉,基部有二個明顯的圓形腺點 圓萼天茄兒是旋花科歸化種植物 山豬枷是珊瑚礁優勢種植物 腺果藤具有鉤刺,葉片有互生,也有對生的型態。 磚紅厚甲馬陸是珊瑚礁常見動物 山香,種子具有膠質,稱為山粉圓。 盒果藤的莖紅色,具有翼。 多花油柑以鉤刺攀爬 科工館渾天儀的吐水龍龜 旗津公園的塑料革龜 琉球國小豢養的紅腿象龜 校際交流小禮物的海龜模型 校際交流的科普閱讀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