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20160608馬祖之歌04~戰地遺跡於閩東流風

20160608馬祖之歌04~戰地遺跡於閩東流風
※戰地政務43
  馬祖經歷43年的軍事管制與戰地建設,
  其中軍事管制保留了離島的本來風光與原汁原味,
  其中戰地建設形塑了迫近戰爭的肅殺氣氛與焦慮。

  1.枕戈待旦入口意象
  金門的標誌圖形是太武山的「毋忘在莒」石刻,
  馬祖呢
  年輕一輩的看南竿福澳港的「枕戈待旦」照壁,
  資深一輩的看南竿馬祖港的「馬祖劍碑」。


  枕戈待旦是指隨身帶著兵器,連睡覺也不例外。
  隨時保持警覺性,一有狀況就能即刻戰鬥。
  當過兵的人才明白「枕戈待旦」淺白的話叫做「戰備連」,
  為了應變緊急狀況,營區在周末輪到戰備的單位,
  所有的人都要戴鋼盔、著甲式服裝,
  (長袖、長褲、紮S腰帶、帶水壺、二個彈夾、大皮鞋、綁綁腿)
  步槍雖然放在軍械室,但已解開鎖鍊,隨時可以取用。

  還記得民國82年我在台南四分子營區當兵時,有一次連上輪到戰備,
  平靜的周日上午想也無事,於是我獨自跑到營區門口旁的福利社吃水餃,
  沒想到吃到一半時,群部總機跑來說512營部連戰備演練,快回去!
  我嚇了一下,慌忙放下筷子,馬上從福利社跑回營部、
背上無線電機(20kg),再氣喘吁吁的追上在營區門口跳鎮暴操的部隊。
鎮暴操我是不用跳的,通信士的工作要先以無線電與群部總機做通信測試,
還被揶揄「水餃好吃嗎


  2.北海坑道
  砲彈炸的毀地上的工事,但影響不到地下的坑道,
  尤其馬祖花岡岩更是硬的要命。
  因此,保存反擊戰力於坑道便是聰明選項,
  要保存的裝備一定是比較值錢的,
  陸上的坑道藏戰車,例如八八坑道,現在窖藏高粱,
  海濱的坑道藏突擊艇,例如南竿北海坑道,現在做為體驗搖櫓、獨木舟。
  井字型的北海坑道,坑外熱甚、坑內卻涼甚。
  北海坑道除了夜晚搖櫓看藍眼淚,白天也可以逛一圈坑道,
  一窺馬祖花岡岩地層的內在肌理,
  在昏暗燈光下好整以暇地細看年輕岩脈的截切與古老岩塊的包裹。
  值得一遊。






  北海坑道裡有當年挖掘場景的蠟像圖,勾起了若干以前當兵的印象,
  以前我是工兵部隊(55工兵群)的一員,
  印象中有工兵六大任務,包括了搭臂力橋、鋪設簡易飛機跑道、地雷、爆破、挖散兵坑,還有一個忘記了。
  臂力橋是把一個一個的橋材像積木一樣拼接起來,每個橋材由6個工兵扛起來,架好之後能讓戰車通行。印象中橋材重得要命,而且如果有人不出力是看不出來的。
  照片中是爆破的場景,先在岩壁上鑽一個洞,放入黃色炸藥,拉一條引線,
  再三確認人員疏散後,操作者再壓下引爆的裝置。
  圓鍬、十字鎬是我們基本的裝備,照片左側就是拉引線的人了。


  另外一張照片是八位體格壯碩的兩棲偵搜營戰士抬著突擊艇出任務的模型,
  奇怪的是以前我們工兵也要抬著一樣的橡皮艇作訓練,
  我們沒有海龍部隊血脈賁張的大肌肉和註冊商標的紅短褲,
  但是訓練的強度仍然足夠,
  方法是這樣的在阿公店水庫附近的一個大池塘旁,
  除了訓練划橡皮艇之外,
  最高潮的一項活動是8個人抬著橡皮艇繞著池塘跑一圈,
  橡皮艇的重量其實重到不行,大家卻跑得很賣力。
  為什麼因為跑最慢的那一組,懲罰就是抬著橡皮艇再跑一圈!
   

  3.大漢據點、後澳據點
  設據點的地理區位一定要邊邊角角、要前凸、要攢尖、要視野遼闊、扼據天險,
  軍方就算有100個不好,但軍方挑據點的眼光是好的,
  以旅遊的角度來看,據點挑選的都是風光無限的無敵美景。

  大漢據點在南竿,鐵板村南側的突出海岬,
  包含有挖空三層的坑道,多具砲台陣地,掌控南竿—莒光水道,
  以前的阿兵哥食衣住行都窩在緊張、潮濕、冷涼、陰暗的地下據點中,
  我尤其有感於陣地牆面的三不打——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
  對我來說,這是一趟舉一反三的學習之旅,
  有了「三不打」的啟示,我想在管教小孩時,電動是要管制的,
  也就是「電動三不打」——不是假日不打、功課沒寫完不打、家事做不好不打。
   再來,投射在工作場域上,我們也有「教學三不說」
  當站上講台的那一刻,請記得——不知道的不說(避免誤人子弟)、不清楚的不說(避免混淆不清)、不想說的不說(還有更急的事)



  4.鐵堡
  鐵堡在南竿鐵板村西側,是一座孤立的顯礁型據點,
  漲潮時四面環海,附近還有陸戰隊最精銳的兩棲偵搜營——海龍部隊隊本部。
  在兩岸鶴唳風聲的年代中,孤立而突出的鐵堡是對岸水鬼摸哨的首選,
  駐防鐵堡的阿兵哥怎麼辦
  (1)挖空顯礁坑道內布置砲台與機槍陣地、營舍、中山堂,
    砲口外小內大,
    我看的見敵人、敵人看不見我;我打的到敵人、敵人打不到我。
  (2)插碎玻璃:在顯礁陡峭的岩壁上,用混凝土固定碎裂的玻璃片,
    讓半夜爬上來的蛙人遍體麟傷。
  (3)飼養軍犬:馬祖唯一一條具攻擊性、授予軍階的軍犬就在鐵堡服役,
    全天候警戒,一有風吹草動,便高吠示警、低狺威嚇、咬死不放。



  5.其他
  (1)鐵血碉堡又矮又小的藝術雕堡,位於南竿津沙提防。
  (2)戰車標本位於北竿後澳據點。
  (3)反登陸樁在海灘上阻絕敵方的登陸艇。
  (4)瓊麻龍舌蘭科植物,葉片上有鋸齒、葉尖有革質尖刺,花軸矗直,是空降部隊的噩夢,也是防守一方反空降的利器。












  歷史是由一系列打不完的戰爭所推動的,
  現今馬祖的防務已由勞力密集型的人力轉變為高科技武器擔綱,
  而現實的景況是當我們撤去了心防、瓦解了鬥志,
  不僅強國瞧不起,珊瑚礁會變成珊瑚島(日本的沖之鳥)
  連三流國家也會想來欺負你,太平島也會降格為太平礁(南海仲裁庭)

※閩東建築風格
  馬祖列島山坡陡、平地少,聚落多半倚山壁群集,
  民居就地取材以花岡岩石塊搭建石頭屋,
  昔日海盜眾多,因此窗口小、木門窄,
  厚重樸實的石頭屋在藍天碧海之間顯得格外的低調與安靜,
  閩東式建築風格如下分述
  1、一顆印:基地窄,石頭重,每一棟房舍都是方方正正的石頭屋,
    外表就像是一顆印章一樣。
  2、二層樓:因為室內坪數不大,空間狹小,
    所以房子要蓋到二層樓,甚至三層樓。
    又瘦又高的房子,看起來更像印章了。
  3、三()牆高:連棟而建的石頭屋為了防止火災蔓延,會拉高側面山牆以阻止惡火,稱為「封火山牆」。
    但其實民居很少看到高聳的封火山牆,但是廟宇卻一定看的到。
    簡單的一進廟宇,通常是火形的封火山牆,朱紅色的火焰彷彿衝上了天空。
    如果廟宇更為狹長,前面多為水形山牆,後方多為火形山牆。
    而且閩東廟宇的正面則是凸字形立面,複式的凸字,
    牆面上有二隻立體的鰲魚,左右肩也會有裝飾物。
    廟宇山牆與立面加高的好處是把屋頂都遮住了,不用費心去做華麗的部件。
  4、四落水:狹長的房舍光線進不來,所以中間要開天井。
    天井除了透光、也通風,而且還能儲水。
    從正廳、門廳、左右廂房都有斜屋頂可以集中雨水,稱為「四落水」,
    以北竿坂里閩王王審知後代居住的「坂里大宅」可見端倪。
  5、五脊四坡頂:馬祖房舍從空中垂直下望,屋頂像是西式信封圖案。
    有五條屋脊,劃分為四面屋頂。
    屋頂坡度不大,上面舖以瓦片,每張瓦片以一顆壓瓦石承重。
    要讓風吹雨打也不讓石頭滾下來,
    就可以想見屋頂的坡度也多麼平緩,這間房子多像「一顆印」了。
  6、六處聚落:被遺忘的老聚落留下了古老的味道,翻新的民宿卻僅是形似。
    例如石頭屋,近年來翻修的老宅,石砌的手法縱然是難度較高的人字砌,
    但是機器所切割出來平整削直的石材,看不到花岡岩礦物斷口的不規則,
    也看不到先民手工琢磨的手感。
    老宅就算是不規則的亂砌法、簡易的平砌法,都留下了歲月的風華。
    馬祖哪邊有讓人流連的老聚落?在被遺忘了的山崖與海角。
    在北竿島的芹壁。
    在南竿島的津沙、牛角、西尾。
    在東莒的大埔、福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