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20160327第三次金洋研究田野調查

20160327第三次金洋研究田野調查

☆時間:105327日星期日06301937
☆地點:宜蘭縣南澳鄉南澳南溪流域、漢本遺址。
☆名稱:2015南澳地區自然災害與防災教育之教材開發研究」。
☆參與人員:李思根老師(主講)、張志彰、吳志明、許心寶、楊志文等5人。

☆活動流程:
時間
地點
觀察重點
備註
0630
捷運民權西路站

集合,搭志彰車。
0846
南澳車站

接李老師。
0916
9號省道149.8K
眺望和平溪扇洲、邊坡穩定工程、岩類、層態
0948離開。
0956
漢本遺址
崖坡台、文化層
1058離開。
1105
漢本海濱
原住民選址原則、海濱岩類
1144離開。
1203
烏醋麵

午餐至1345
1353
南澳神社
植物辨識
1426離開。
1432
金岳部落
原住民文物
1449離開。
1504
橫山曲流
腱狀丘、流槽切割、環流丘、回春谷、雲母土指
1608離開。
1937
捷運民權西路站

解散賦歸。

☆教學紀錄:
今年春天氣候特別冷、降雨特別大、降雪也時有所聞。
我們到南澳進行金洋國小研究的第三次田野調查,
出發前,李老師預定前往漢本遺址、南澳南溪支流等景點進行踏查。

 
 第三次金洋研究田野調查地圖(南澳部分)衛星影像取材自Google地圖】

 第三次金洋研究田野調查地圖(漢本部分)衛星影像取材自Google地圖】


9號省道149.8K
1.  技師公會諮詢:我想知道房子有沒有土壤液化,但是不想花錢。
2.  眺望和平溪沖積扇三角洲:弧型三角洲或舌狀三角洲,北翼沒有開發、南翼有發電廠、水泥廠區、港口。從空照圖可以看出改變的差異了。
3.  岩類:大理岩、綠泥片岩、石英雲母片岩、絹雲母片岩。
4.  傾動地層:反側向坡或稱為側反向坡,岩性為塊狀片岩與大理岩互層或片岩夾大理岩透鏡體,層態:S33W/25NW
5.  崩塌型態(三種風化)
A.  滑動:層面滑動,向北滑動。
B.  崩落:有許多與地層垂直的節理,沿著節理崩落。
C.  碎石崩:機械風化,因為葉理發達,形成片狀風化。可觀察到許多發亮的雲母礦物。
6.  邊坡穩定工程:掛網、噴漿。
A.  掛網:強度不夠,再用鋼筋固定,仍不夠。
B.  噴漿:效果更微,因為水泥的黏結程度不夠。
7.  工程難度高:看往右側,可觀察到倒懸岩塊。由左至右的風化類型:
A.  碎狀風化。
B.  片狀風化。
C.  塊狀風化。





漢本遺址
1.  漢本遺址:蘇花改工程高架橋的梁柱地基,在工區內的文化遺址。
2.  崖坡台地形:遺址在台的位置,距海近、平台大,因此形成聚落。
3.  岩類:未見到片麻岩。
A.  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碳質大理岩、蕾帶狀大理岩三種都有。
B.  變質砂岩。
C.  片岩:最多,包括了石英片岩、石英雲母片岩、綠泥片岩、矽質片岩等。
D.  板岩。
E.  千枚岩。
4.  崩積層與文化層:此處無覆瓦,為崩積層。文化層剖面淘選不良、無覆瓦、無粒級層。因為越靠近海,沖積越明顯;越靠近山,崩積越明顯。
A.  崩積層:土色較淺,偏黃綠色。使用較大的工具挖掘。
B.  文化層:土色較深,因為史前人類使用火。使用較細緻的工具清理。
C.  二層文化層:崩積層下有文化層,上面也有文化層,最後是一個規模最大的崩積,就沒有文化遺址了。
5.  聚落選址的考量:
A.  岩類豐富:對原住民來說選擇豐富,亦為選址的一個考量。例如片岩可以敲製工具、板岩可作石棺等。
B.  原住民選在最大暴浪線之後的地點構建聚落。
C.  此處早期應為後濱,背山面海。





漢本海濱
1.  漂流木位置:暴浪最後的界線,之後才是海岸線。
2.  原住民選址原則:
A.  取水方便:一定要有水,生命之源是水。此處取水方便,山上有雨溝,也可打井取地下水。
B.  安全:崖錐的錐端前方,躲開落石堆,且在暴浪打到的後方。
C.  石頭的岩性、岩相具多樣性:地層是崩積土,海濱是沖積層,加上多種類的各種岩石。若要取卵石就到海邊,若要取角礫就靠山邊。板岩可做棺木、打火可用石英岩,獵具(刀、箭頭)就用矽質片岩。
D.  生活資源就地取材:非常重要,原住民生活要就地取材。此地區上山有森林、果樹、山豬,平地又靠海又靠扇洲,海魚、河魚都可以捕捉,河流與海洋資源皆可利用。
E.  防守容易:海風大,所以海濱有防風林;後方是崖錐與懸崖。只要防備平地二端即可,容易抵禦外族的攻擊。
3.  證據:此處是沖積層,有片麻岩,覆瓦好、圓磨度佳;後方是崩積層。先做對比,再推演以上五點,以呈現原住民選址的智慧。
4.  海濱岩類:石墨片岩、方解石大理岩、變質砂岩、變質礫岩、碳質大理岩、石英雲母片岩、綠泥片岩、片麻岩、蛇紋岩、混成岩等。
5.  混成岩二種型態:有順向排列的與無順向排列的混成岩,可判斷包裹體與圍岩的關係。
6.  濱後沙丘。
7.  斷崖:線形構造。
8.  漢本車站:之前海浪打上車站,曾打翻載運石頭的車廂。
9.  水泥枕木消波塊:像是細胞式的消波塊。





南澳神社
1.  紫花酢醬草:志明說:「為外來種植物,在原生地 ( 北美地區 )具有花柱三型性( 長花柱、中花柱和短花柱型 )和結實等相關紀錄;引入台灣後,僅採用鱗莖行無性繁殖,並無結實之現象。台灣目前缺少長花柱型個體、不同花柱型個體數量極端不等、且有活性的花粉比率很低,為影響紫花酢漿草在台灣無法結實的重要原因。」摘自《紫花酢漿草在台灣的花柱型分布、花粉活性及染色體倍數之調查》作者:蔡孟穎、陳淑華、高文媛。
2.  小毛蕨脈型。





金岳部落
1.  莎韻之鐘、穀倉、眺望台。
2.  溪流改道。




橫山曲流
1.  腱狀丘。
2.  現在的河道:因為下雨水大,將原有河道的便橋沖毀,所以用人工築堤(挖土機)的方式讓河流改道,讓河道貼著山緣而下。原有河道可觀察到數個流槽,代表此段區域之前河流改道頻頻。
3.  大曲流:此處是個大曲流的洪涵原,位置在莎韻橋上游附近。南溪在這裡迂迴率很大,但因為河川系數大,且中間有一處大規模洪涵原(滑走坡)。水大時在滑走坡造成數個流槽(流槽切割),水小時流量小,帶來的石頭就小,所以此處石頭大小參差不一,可觀察到淘選不良,石頭大大小小。
4.  頸切割:按照河流慣性,曲流頸會被切穿,在南澳生態旅遊服務中心附近極有可能就是曲流的直線新河道。因為影響交通,人為阻斷頸切割,於是又恢復為曲流原有的河道。
5.  回春谷:曲流舊河道北側有1m高河階,由細沙組成,是河流堆積的,李老師認為是回春谷。此河階仍是滑走坡,是早期的曲流所堆積形成,上面仍有一階更早期的河階。此二層河階目前有農作。
6.  雲母土指:片狀的雲母礦物是岩蓋,形成迷你型的小土指。
7.  三種河流地形:此處可見河中洲、腱狀丘、環流丘地形。
8.  泛亞工程承包的武塔隧道與工信工程承包的觀音隧道快要接好了。









備註
1.  用地圖估算一下濱線到文化層的距離。橋柱到濱線距離為611m、目前考古遺址到濱線距離為589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