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20200121頭城農場環教行


20200121頭城農場環教行

去年度,學校通過了以「SIE跨領域創新實驗在文化」為方案主題的台北市優質學校「創新實驗」向度的評選。方案內容包括了英語教學、國際文化與科學繪本三部分的摶合彙整,身為一位科學教師,我們的科學繪本課程能跟學校的二個金字招牌同時並列,心中是驕傲的。
優質學校的獎勵是新台幣20萬元,學校決定以此舉辦頭城農場環境教育之旅,聽說一個人的活動費用成本為1200元,而娜雯主任找到了買一送一的優惠方案。

一、穿越雪山山脈
三台遊覽車,我們是第一車,魚貫地從台北盆地北緣接續到國道一號、國道三號、國道五號,有三個隧道標誌著地理環境的漸變過程。第一個是烏塗隧道,「烏塗」台語發音為黑色的土,代表著此地為沉積岩地層,並且是以深黑色的頁岩(黏土礦物)為主體;第二個是彭山隧道,「彭山」台語發音為崩塌的山,代表著此地已經進入變質岩地區了,黏土礦物初步產生變硬作用,頁岩變成硬頁岩,脆硬的石頭容易沿著密集的節理不斷破裂,落石不斷贏得了「崩山」之名;第三個隧道是雪山隧道,台灣最長的一條地底隧道,雪山隧道穿越過雄偉的雪山山脈,山脈主體是堅硬的四稜砂岩,岩石分類上屬於變質岩類的硬砂岩,塊狀、緻密、堅硬,有著台灣強度最大岩石的美稱,相同的地質往南延伸構成玉山山脈,雪玉山脈地質區形成了台灣高山島的最高的一列屋脊。
遊覽車穿越雪山山脈之後,迎面而來的是沃野平疇的蘭陽沖積平原、碧波萬頃的太平洋,以及蘭陽人心中的鄉土標誌——龜山活火山島。

二、精彩豐盛的體驗活動
沒多久,就來到了頭城農場。
農場以美食迎賓,甜食區有芋圓、燒仙草、甜湯圓;鹹食區有炒米粉、紅麵線、芋頭米粉湯等等。我吃了一碗芋頭米粉湯,加一匙干貝醬更是香味四溢,美味極了。
農場安排了古早農閒活動——地瓜控窯;再來是印染背包;中餐是極為豐盛的自助餐,細膩的配合當地當令的食材。下午到果園採金棗,每人一個袋子,果林成片,可以盡情摘採,回家後蜜漬成金棗醬,是近日來早餐麵包的塗醬。
頭城農場最厲害的是園區導覽,此次安排了三個導覽,對比日前六年級三個班級到黃金博物館戶外教學只分配到一位導覽,其實環境教育首重的是有理念、有熱情的導覽解說人員,透過解說員的口,將環教價值傳達到更多人的耳。而導覽解說的第一步,是充足的導覽人員,大約要有20位遊客配置一位導覽的比例較為適當。
我發現農場路旁有許多跟彭山隧道地質一樣的硬頁岩,而且還揹了一大顆回來,之後可以敲開來,讓同學目睹一下鉛筆狀構造的風化型態。園區內有一塊試身石,也是一塊切開來的硬頁岩,這些都說明了頭城農場位於變質岩地質區內。

三、植物生態的思考觀點
頭城農場有一座大池塘,池塘內有飢餓的深黑色的魚兒搶食飼料。探看一看,黑壓壓的,問導覽張先生有什麼魚?有鯉魚、有草魚、有吳郭魚。端詳了半天,鯉魚嘴旁是有二條短鬚的;吳郭魚則是背鰭長、體型高瘦;草魚體型則是細瘦多了。
三位導覽員中,張先生唱作俱佳,旁徵博引,20多年的經驗,一路上如數家珍,要跟導覽就是跟像張先生這樣的特級導覽老師。
我對落葉樹種有興趣,這一天,九芎與楓香都落盡繁葉了,寫意的枝條格外的簡潔,如何辨識呢?近看當然容易,九芎除了落葉還會脫皮,光溜溜的樹皮是有名的猴不爬;而楓香則是裂紋縱向深裂的黝黑樹皮。遠看就有難度了,但可以從樹形分出端倪,水池旁的九芎是扁圓樹形,大約是中喬木的個兒;山林中的楓香則是圓錐樹形,輪廓像是一隻雞毛撢子,中喬木到大喬木的個兒。
導覽張先生還特別介紹了水池旁的二株植物,嗅聞到了春風氣息,開始冒出新芽了,分別是水柳、大葉雀榕。
我對香蕉也感到興趣,香蕉葉片碩大,容易裂開,但是它什麼時候會裂開?什麼時候不裂開?根據志明兄的說法,第一個環境因子是風,風大的時候會裂開,風小的時候不裂,這一點可以從頭城農場旁的溪谷得到印證,溪谷空氣流動受到的阻擋少,風勢較為強勁,所以靠近溪谷一側的香蕉葉子裂開的程度高,靠近溪岸一側的香蕉葉子較為完整;第二個環境因子是溫度,夏天的時候香蕉葉子裂開較多,冬天時較少裂開,原因很有意思,志明兄的說法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陽光的光能與熱能,一部分製造醣類使用,一部分轉化為螢光物質儲存,一部分要從葉背氣孔散熱。若葉片面積太大,溫度太高,會損傷植物的組織,如同一鍋熱稀飯,只有邊緣降溫較快,中間還是很熱。所以夏天高溫時,香蕉的葉片會不斷裂開,以方便散熱,冬天時就比較少裂開。」
胡椒木,也叫做馬告,台灣有三種馬告,這種又叫做「細葉馬告」,可以摘下葉片跟肉類一起燉煮,芳香四溢。

四、變化多端的動物生態
早上控窯的時候,我發現一旁橘子樹的葉片上有一種青綠色的蝸牛,喔!那是青山蝸牛,台灣南部、台灣東部很多,但我在北部沒有看過,或許宜蘭因為雪山山脈的阻隔,其實它在生態區位上是接近台灣東部的,而不是台灣北部。一看到青山蝸牛,我就想到了信明兄曾經吟詠的青山詩了,趕緊拉他過來瞧一瞧。那首詩的詩文是這麼描述的,「日日啟窗見青山,青山歲歲不改顏。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幾時閒。」現在,青山來了,正好當面酬唱一番。導覽老師的說法是青山蝸牛的殼是白色的,會顯現出綠色是牠的身體的顏色。蝸牛年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多少?蝸牛牙有26500顆,又小又密的牙齒像砂紙一樣,用刮食的方式啃食葉片。另外,蝸牛當蝸殼外緣外翻就不會再長大了。
園區中有設置了一處昆蟲旅社,讓食蟲的昆蟲居住,進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的施放,耕作有機農業。張先生說古人看到獨居蜂(裸赢)捉毛毛蟲進入泥壺內,之後飛出來的是蜂類,以為是認養了乾兒子,而且很會教,把外型完全不同的毛毛蟲教成了跟自己模樣相同,所以後人將義子稱為螟蛉子。世界上的獨居蜂占比為90%,群居蜂只有10%。《詩經‧小雅》裡有一段:「螟蛉有子,蜾(ㄍㄨㄛ﹀)(ㄌㄨㄛ﹀)負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最厲害的導覽不是用講的,是用唱的,例如園區蛇類眾多,其中有一種毒蛇是赤尾青竹絲,怎麼分出性別?張先生當場就唱了一首蔡琴的「最後一夜」老歌,「走不完『紅男綠女』,看不盡人海沉浮;往事有誰為我數,空對華燈愁。」所以赤尾青竹絲體側除了白線之外,還有一條紅線的就是雄蛇,沒有的就是雌蛇。

五、環境倫理觀決定我們的觀念和行動
優秀的導覽講生態講得精采並不難,難的是頭城農場還將環境教育的理念融入了園區介紹內,園區力行生態循環、食物循環、農業循環的維持,完整食物鏈的多元性,盡力達到里山倡議的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

六、最受歡迎的環境教學活動
學期末的時候參與沉浸式英語群組的展望回顧,文姬老師分享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沉浸式英語活動排序,本學期四個統整活動中,孩子們最喜歡的是「鬆餅鬆餅」,其次是「風力風向標」,可印證學生對於料理課程的喜好度最高。
接著,我也依法炮製的在606問了一下本學期自然課最喜歡的活動。先讓孩子舉手提議,有人附議後寫在白板上;投票時每人2票,以便看出相對的喜好強度,當天在場的學生有23位,結果孩子心中的第一名是「北海岸戶外教學」,得票22票;第二名是「爆米花」,得票10票、第三名是「啤酒蝦」,得票7票;第四名是「煎一顆蛋」,得票6票,第五名是「岩礦寶盒」,得票3票。
這二次的初步調查,可以歸納出最受孩子歡迎的教學活動中,料理課程高於操作活動,而戶外教學又高於料理課程;另外,報告作品是孩子心中敬陪末座的活動。所以,簡單的排序應該是:戶外教學>料理課程>操作活動>報告作品。
投射在環境教育的環節中,可見得戶外教學將是推廣與深化環教的重要的教學工具;再者,若能像頭城農場一樣的將在地美食饗宴、動手DIY也一併融入戶外環教套裝行程中,那就更加的渾然天成、天衣無縫了!



抵達頭城農場了
頭城農場綠地覆蓋率高

蓋地瓜土窯的一把好手

簡單的土窯有其結構性與困難度

燒紅了木炭,再放入地瓜,覆土,插上一片葉子,當葉片凋萎時,地瓜就熟透了。

昆蟲旅館寓意有機農業的信念

彩拓背包活動

灰黑色的硬頁岩巨礫

硬頁岩特殊的鉛筆狀構造

從裂開的硬頁岩試試身型是否苗條

雪山下有池、池中有魚

滿山的澄黃金棗任君採擷

加工熬煮得到二瓶美味馨香的金棗醬

九芎是深根固著的鄉土樹種

楓香繁華落盡見真淳
水柳、雀榕是敏銳的季節感知樹種

在風管效應下多裂的蕉葉

冬季少裂葉的蕉葉

觀察胡椒木特徵

問我幾時閒的青山蝸牛成體

有特級導覽才有扎根的環教

水牛的睫毛好長、牛舌也很長。

永續的精神之一就是各式的循環系統

解說導覽是將環境融入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地風貌的食物鏈生態

學生自然課最喜歡的活動

芳香萬壽菊

土牆厝

太平洋榅勃

風味獨特的莎梨橄欖解說

最好吃的品珍花生麻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