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20141115七星潭微風、水簾洞澍雨

20141115七星潭微風、水簾洞澍雨

旅程依附在北投社區大學地質初探課程的花蓮戶外教學,二天一夜。
一家四口。
事後問小子最喜歡啥?
一、水簾洞沖水。
二、七星潭挖石頭。

且以歌詠:
地質旅遊,體驗為先。
魯閣簾洞,鈣水飛湍。
惡地尋礫,碧海星潭。
親子共學,其樂忘返。

有圖為證。


小桐捉起了一隻寬腹螳螂。
螳螂努力的向上爬,小桐不斷的交替二隻手,讓螳螂的努力只能原地爬行。


天祥是太魯閣範圍內最大的一個聚落。



天祥祥德寺的前身傳說是當年中橫公路施工不順,
道行深不可測的廣欽老和尚在此處結蘆打坐,祈求工程平順。
之後通車後興建七層寶塔誌念。


聽說白楊步道有七道隧道,有的深不見底、有的潮濕陰暗。戴起了頭燈就興奮得不得了了。

白楊步道前段沿著瓦爾黑溪溪畔前行,後段可觀察塔次基里溪掘鑿曲流。


樹木太濃密,二溪交會的景觀難以復見。國家公園的管理人員領了薪水要勤快些呀。


我們在此觀察太魯閣櫟與青剛櫟的差異處。前者的殼同心圓狀,後者的則是覆瓦狀排列。感謝藝嘉同學指點。


小桐帶著賊賊的笑幫我們拍照。


白楊步道沿線有劈理最發達的千枚岩,所以不斷的崩塌、封鎖。圖中李老師雙手指示綠色型、黑色型千枚岩的分界處。


水簾洞的入口。
還記得民國84年第一次進入水簾洞時,洞口有鐵柵門封鎖,體瘦的人就從側面的縫隙鑽進去,而體格壯碩的同學只好潛入水中由柵門底端鑽入。
這一次,鐵柵門已經拆除了。太管處的做法是在第二個隧道入口拉起禁止進入的警戒線。
水簾洞太過癮了,要帶著頭燈、穿上雨衣,地下水由洞壁灌注而下,全身都淋濕了。
我與小桐手牽著手同行,我左桐右,命運相繫。
如果遇到右側水柱如瀑,小桐想快快通過,會被我拉住淋個痛快。
如果碰到左側水瀑澎湃,小桐也會揪住我讓我痛快的體驗冰水。
我們兩人就像是藤原效應一般,兩個颱風彼此牽引而延遲。享受著沁人心脾的地下伏流。
之後,小桐又要求再玩一次。
這一次,淋溼的更過癮了。


楊家有女初長成,走在吊橋真俏麗。
媽媽拍照爸在後,留下浮光一倩影。


支流入主流三疊式懸谷瀑布。


吊橋搖搖晃晃,感覺不大真實。
時光迷迷晃晃,此景此生珍視。


浪漫的民宿。三隻小貓。彩虹般的谷口。


往日最常來的幽靜的海灘,如今被小子們知道了。
三棧溪的玫瑰石質量最佳,但是不容易撿到。


藍天、碧海、七星潭。
我在這裡多少晨昏。
看可恨的日出(熬夜累得要命又總是看不到)、飛魚的跳躍、波光的粼銀。


老爸愛撿石,小子克箕裘。
烈日不足畏,只愛小白石。
大理岩色白,石英亦潔白。
撫觸有細粉,便是大理岩。


李老師鉅細靡遺的介紹每一塊頭角崢嶸、身世曲折的岩塊。


李思根老師將近八十高齡,仍然生龍活虎。
民國84年就讀花師社教系時,他是慷慨的系主任,
也是硬推教學法的掌門人(地理組老師)。
想不到畢業之後,我又在北投社大地質課跟他學了六年地質,
然後,帶著一家大小上山下海。
緣份不思議,讓我在畢業之後才算是稍稍的認識了一點花蓮。
(這張照片李老師在解說河積(下方)與海積(上方)堆積物的不同、覆瓦排列也不同)


步行至七星潭最南端的美崙鼻海岸角,小子們精力充沛。


花蓮之美讓人心野,連端莊淺笑、穿著窄裙的小女孩也進化成野女孩了。


看起來不太陡,其實坡度很大。


驚濤駭浪時,亂石崩雲兮。
崩墜未曾歇,惡地礫石層。



年輕的美崙礫岩大概只有幾萬年歲月,膠結不甚堅固,加上一級斷層美崙斷層的錯動剪裂,結構更為鬆脆。小子們就努力的挖出地層中突出的石塊。
這是小桐第二天最喜歡的一件事。


美崙礫岩,歲月悠悠。
海蝕海進,造化洪荒。
月牙彎灣,美人翩翩。
巧笑倩兮,更勝當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