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9「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教案實踐計畫」第二階段工作坊記錄
※研習名稱:103年「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教案實踐計畫」第二階段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培力體驗工作坊
※辦理時間:103年7月9-10日(三.四)
※辦理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書屋大忠館
※參與人員:教案繪本教師、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繪本助理等30餘人。
※課程概要
| 
時間 | 
課程名稱 | 
內容概述 | 
講師 | 
| 
7/9(三) 第一天  (上課地點:陽明書屋大忠館) | |||
| 
8:50-9:00 | 
開場與說明 | 
說明本次工作坊重要任務、課程安排及講師介紹。 | 
課程主持人 | 
| 
9:00-10:00 | 
在地環境教育課程分享 | 
介紹參訪中心的環境教育課程分享與環境解說 
(戶外課程1小時)-分2組 | 
蕭淑碧老師(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環境教育教師) | 
| 
10:10-12:10 | 
綠繪本推廣應用 | 
分享生動傳達環教繪本理念之推廣方式 
(室內分享課程2小時) | 
張明純老師(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所主任) | 
| 
13:10-14:40 | 
討論與交流 | 
討論與交流-----可針對今日課程進行討論分享 
獲獎老師分享實踐環境教育經驗、方法交流。 
(每組派一代表老師分享3分鐘) | 
課程主持人與工作團隊 
參與學員老師 | 
| 
14:50-16:20 | 
在地環教課程體驗與實作I | 
巡守步道(七層巡邏圈之第三層憲兵巡邏路線)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環教課程體驗 | 
呂理昌主任(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書屋服務站主任) | 
| 
19:00-20:30 | 
繪本與環境教育教學 | 
如何透過繪本進行環境教育 
(室內體驗課程1.5小時) | 
王懋雯老師(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 
| 
7/10(四)第二天   (上課地點:陽明書屋大忠館) | |||
| 
8:30-10:00 | 
國家公園保育概念與環境教育連結 | 
介紹國家公園保育概念及在保育概念之下連結到環境教育間的關係。聚焦於國家公園連結與進行環境教育的可能性與實際操作方式,也深化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意義。(室內課程1.5小時) | 
曾鈺琪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博士/曾服務於玉山國家公園) | 
| 
10:10-12:10 | 
連結人文與環境教育之觀察體驗 | 
在具自然與人文、知性與感性的環教參觀遊憩場所-體驗自然與觀察自然(戶外分享課程2小時) | 
蕭淑碧老師(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環境教育教師) | 
| 
13:10-15:10 | 
環境教育繪本企畫與出版 | 
分享環境教育類繪本製作、編輯企劃與出版流程。 
(室內概念課程2小時) | 
李如青老師(知名繪本作家、金鼎獎作家) | 
| 
15:20-16:00 | 
交流與討論 |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聚焦與討論 
(室內分享課程40分鐘) | 
課程主持人 
參與工作坊教師夥伴 | 
※隨想手記
這是去年國家公園環境教案活動的延續活動,
今年的主題是將教案轉化為繪本故事。
二天一夜的體驗工作坊與愛婷、秀玲老師偕行。
一之一、在地環境教育課程分享(蕭淑碧老師)
  1. 「你跟自然連結有多深,你對自然的感受就有多深。」
  2. 感受放鬆,按摩全身,感恩身體60兆細胞的運作。先與自身細胞作良好互動,再去感受自然之美好,讓自身與外界調和。
一之二、綠繪本推廣應用(張明純老師)
  1. 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而且孩子喜歡繪本,用綠繪本進行環境教育效果良好。
  2. 綠繪本三部曲:演奏綠繪本(講師念誦文字而不解釋,以聲音表情演繹不同角色);介紹環境概念;進行環教活動(遊戲、操作、實驗)。
  3. 每人大紙寫減少二氧化碳的行為,小紙寫增加二氧化碳的行為。四組各派同性別二人站在全開報紙上面當北極熊,抽紙條,抽到減少二氧化碳行為則冰塊不溶化,抽到增加二氧化碳行為則冰塊融化,報紙要折一半。最後看哪一組北極熊掉到海裡,遊戲就結束了。
一之三、巡守步道體驗(呂理昌主任)
  1. 火廣竹,竹桿瘦、節間長,灶爐吹火之用。
  2. 崗哨裡的小黑人圖案是小野等藝術家畫上去的。
  3. 體驗與感受熔岩臺地三面懸崖峭壁風光與豐富自然生態。
一之四、繪本與環境教育教學(王懋雯老師)
  1. 分享「都是放屁惹的禍」繪本在大陸教學演示與搭配之角色扮演活動設計。
二之一、國家公園保育概念與環境教育連結(曾鈺琪老師)
  1. 曾老師年紀很輕、口語表達輕鬆。近年聽過許多介紹環境教育的演講,曾老師條理清楚,定義明辨,講得比許多成名已久的大教授好,又能加上許多自身親身經驗,讓人耳目一新!
  2. 「臺灣最棒的環境教育教室——聯結人與國家公園保育。」
二之二、連結人文與環境教育之觀察體驗(蕭淑碧老師)-—流水學習法
  1. 喚起熱忱:巡守步道「自然覓寶」,過程中完全安靜,之後找個人彼此分享。
  2. 集中注意力:「聲音地圖」,獨處、無聲,靜下來聆聽5分鐘,可用手遮耳朵,試著畫出不同的聲波,散開在講師看得到的範圍內,以烏鴉叫聲結束,學員圍成一個圈,將作品像右傳分享,一次三秒鐘,之後分享心得與發現。當心靜下來,才會發現寧靜是那麼的美好。
  3. 直接體驗:「毛毛蟲走路」,一隊六人,首位睜眼帶路,之後的人閉上眼睛,時間三分鐘。檢討後再操作一次。
  4. 分享啟示:三人一組創作六折紙小詩,以歌詠這二天大自然為主題。第一個人寫第一句,第二個人寫二、三句,第三個人只能看著第三句寫下四、五句,最後第一個人只能看著第五句寫下第六句。各組輪流朗讀分享。
二之三、環境教育繪本企畫與出版(李如青老師)
  1. 李老師粗曠的外表卻有著一顆敏銳的心靈,投射在繪本故事上發散出具有動人能量的作品。以前從事廣告企劃、經營自助餐店、印刷廠員工、渡假村企畫,四十多歲開始繪本創作,總是琢磨數年才產出一份作品。
  2. 李老師說起話來拙於口才,好像不大會形容。但是講述中讓人感受到真摯誠意,聽著聽著,卻讓人十分動容,多少人在課堂中被他的故事與圖像感染的鼻酸、淚流。他真會講故事,故事真是感人。
  3. 有溫度的故事能感動人,有脈動的繪本能觸動心,有誠意的說書人讓人低迴不已。幾乎可是為此次工作坊的總結:你要傳達出的不管是什麼理念,人文的、環境的、自然的都無妨,繪本只是一種媒介,重點是講故事的人誠意夠不夠?有沒有會讓人起雞皮疙瘩、讓自己也覺得動人的故事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