犰狳雷教學流程
教學主題
|
犰狳雷
|
設計者
|
楊志文
|
||||||
教學對象
|
國小四年級
|
教學時數
|
2節課/80分鐘
|
||||||
教學對象分析
|
國小階段的天文主題教學單元對學生來說充滿了迷思概念,不管是星空、太陽或月亮,教師在教學後的評量上常感到挫折感。所以要如何讓學生對只能看得到、指的到的月亮產生更深刻的體驗和體會,或許藉由活潑的繪本故事,與模擬的操作活動,來進一步培養學生長期觀察能力是一條適合的途徑吧!
|
||||||||
教材來源
|
1.作者:Ann Flagg、Teri Ory,譯者:劉淑雯、朱凱鈺、黃雅玲、歐蓓縈(2013)。用繪本教兒童科學。台北市:華騰文化。單元五「犰狳雷」。
2.作者:Steve Tomecek,譯者:劉淑雯、陳宏杰、黃明宏、謝汶庭(2014)。你也可以這樣教科學—100個容易上手的活動。台北市:華騰文化。第二章「月相的變化」。
|
||||||||
設計理念
|
繪本敘述了三種關於月亮的傳說,以及最後貓頭鷹所介紹的月球的基本資料,然後藉由月相變化的模擬操作,讓學生在欣賞月亮傳說之際,以認識到月相變化的規律性。
|
||||||||
教學內容分析
|
一、輪到你、輪到我:學生自行畫出月亮的樣貌,並輪流分享有關月亮的事實。
二、故事分享:一隻好奇的犰狳在沙漠中尋訪月亮傳說的旅程,最後貓頭鷹花了一整夜的時間告訴了犰狳月亮的真實樣貌。
三、月相變化:以模擬月球公轉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實際觀察月相變化的規律性。
四、月亮的故事:觀察滿月的圖片,讓學生畫一張月亮想像圖象,並創作出一則有關月亮表面圖案的故事。
|
||||||||
教學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部份
|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2-2-4-2. 觀察月亮東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持續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具有週期性。
★全美科學目標 地球與太空科學 天空中的物體
1.太陽和月亮有相同的性質、位置和動作可以被觀察及描述。
2.月亮每天在天空中的基本移動方式,與太陽相似。
3.月亮的形狀變化每天都在改變,觀察一次循環大約為一個月。
|
||||||||
二、情意部份
|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自然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
||||||||
三、動作技能部份
|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自然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節次
|
教學活動流程
|
時間(分)
|
教學資源
|
教學評量
|
|||||
第
一
、
二
節
|
準備階段
|
|
|
|
|||||
(一) 課堂準備
1.自然筆記、犰狳面具學習單、蠟筆、剪刀、冰棒棍、膠帶。
(二) 引起動機
1.輪到你、輪到我:
(1)發下自然筆記,請學生以科學家的方式畫出一個月亮並著色,並提醒在紙張二側留下可供書寫的空間。
(2)讓學生將「月亮」兩字加上去做為標題,小組分享他們的圖畫,彼此觀摩畫出來的不同樣子的月亮。
(3)「輪到你、輪到我」:輪流分享有關月亮的事實,並記錄在圖畫旁,用線連起來形成一個網絡(心智圖)。
2.製作犰狳面具:
(1)發下犰狳面具學習單,讓學生將面具著色並剪下,協助學生在面具上挖出眼睛的位置(眼睛水平處對折再剪下),使用膠帶將面具黏在冰棒棍的一端。
(2)告訴學生他們要扮演的是一直活潑的犰狳,名字叫做「雷」,等一下的繪本故事進行時,請舉起面具扮演犰狳,當雷在說話時,要請大家幫忙一起大聲說;當雷在心裡想一些話時,也請大家幫忙小聲的說。
(3)進行繪本故事實,也請大家注意三個關鍵的問題。
A.月亮的形狀為什麼一直變化?
B.為什麼每一種動物都覺得月亮裡住了一隻特別的動物?
C.最後是誰告訴犰狳雷關於月亮的真實樣貌?
|
10
10
|
自然筆記
犰狳面具學習單、冰棒棍
|
熱烈討論
動手操作
專注聆聽
|
||||||
發展階段
|
|
|
|
||||||
(一)達成目標
1.欣賞各種不同的月亮傳說。
2.認識月相變化的規律性。
(二)主要內容/活動
1.故事分享:講述犰狳雷繪本故事,教師講述好奇的犰狳雷在夜間探索月亮形狀不斷變化的歷程,最後在夢中看到了蜷曲一團的犰狳之模樣。
2.月相變化:
(1)發下月相學習單、躲避球。告訴學生將進行一個模擬月球運轉的活動。
(2)左手捧起躲避球,當作是一顆月亮球,你自己的頭部代表地球,請問老師舉起來的燈泡代表的是宇宙中的什麼天體?
(3)拿著月亮球面對燈光,將它拿得稍微高於燈光的位置以模擬眉月,並將月亮球慢慢移到你的左邊,然後轉一圈,仔細觀察月亮形狀的變化。
(4)按照月相學習單上的問題,一一操作並將答案記錄在學習單上。
|
20
20
|
犰狳雷繪本
月相學習單、躲避球、燈
|
專注聆聽
動手操作
詳實記錄
|
||||||
總結階段
|
|
|
|
||||||
(一) 月亮概念圖
1.重讀一遍貓頭鷹回答犰狳雷有關月亮的那段情節。
2.請學生將這段內容再寫出月亮的概念圖,用線段連結相關的月亮知識。
(二) 月亮的故事
1.各國的月亮故事
(1)嫦娥奔月: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仙藥,二個人吃都能長生不老,一個人吃就能升天成仙。結果嫦娥全吃了,飛往冷清的月宮。
(2)吳剛伐桂:漢朝的吳剛修習仙道,因犯錯被罰到月宮砍桂樹,結果桂樹會立即自行癒合,永遠砍不斷。
(3)月亮女神:希臘神話中的阿特米斯掌管月亮,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兄妹,希臘人祭拜月亮女神時要點燃火把,演變成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月亮女神會保佑願望的實現。
(4)兔子、猴子和狐狸:印度傳說這三種動物要做好事,神仙化身為可憐老人,猴子就摘水果、狐狸也去找食物,而兔子生火後,跳入火中烤熟後請老人吃。於是神仙將兔子的身影放在月亮中當作紀念。
2.觀察月亮表面:
(1)月亮表面有顏色淺的高地、顏色深的低地和圓形的隕石坑。
(2)請在月亮表面圖上畫一張月亮表面的想像圖。
(3)請模擬繪本及各國的月亮故事,為你的想像圖編撰一個屬於自己的月亮故事。(回家功課)
|
10
10
|
犰狳雷繪本
自然習作
自然筆記
|
詳實記錄
專注聆聽
細心觀察
讀寫結合
|
||||||
20160907第一次教學記錄
一、時間:2016年9月7日,第三、四節。
二、班級:408。
三、教學省思
1.前一個下課時間剛好是打掃時間,學生從外掃區回來的晚、進自然教室也相對的晚;而第二節自然課又是放學時間,要提早五分鐘準備。東折西扣,時間很緊湊。
2.犰狳面具學生很喜歡畫畫、剪剪,花費時間大約15-20分鐘,其實可以在前一次的課程中先發下,讓他們在家裡畫圖、挖洞,來學校再貼上就好了,可以省下不少課程的時間。
3.「輪到你、輪到我」的活動時,四年級學生較不熟悉分組討論與記錄,教師須巡迴組間引導、督促,這部分的時間也比預期的多。
4.第一節課結束時,班上大多數人的犰狳面具還沒做好,教師請他們留下來做好才能下課休息。
5.月球公轉的操作活動,原來買了一袋的塑膠球,結果亮面會反光,中空的材質又會透光,根本沒辦法用來看月相的陰影與亮面,眼前一片光暈不甚了了。後來去體育器材室商借了30顆躲避球來操作,效果較好。
6.自然第二節課結束時,只統整了模擬月球公轉的操作,還沒書寫學習單,估計這樣的課程可能需要用到3節課。
楊志文201609071632
20160908第二次教學記錄
一、時間:2016年9月8日,第三、四節。
二、班級:407。
三、教學省思
1.今天一樣教到統整月相變化後時間就到了,下課還留學生下來整理環境,因為小屑屑還蠻多的,要學生撿乾淨才能離開。看來這個單元真的需要三節課。
2.昨天操作後,叫學生拆掉犰狳面具,將湯匙還給老師。看著學生將畫的精美的犰狳面具撕掉,感覺很可惜。所以今天各組發下美工刀,請學生將湯匙拆下來歸還,而犰狳面具則貼在自然筆記上。
3.其他的活動跟昨天差不多。在模擬月相變化的活動時,我發覺有些學生不大理解操作的步驟,可能需要拆解動作,一一檢核再進行下一個動作才行。
4.要禁止學生拍球、丟球。
楊志文201609081304
20160908第三次教學記錄
一、時間:2016年9月8日,第五、六節
二、班級:409。
三、教學省思
1.課程介紹:四上第一個教學單元是月亮,「犰狳雷」科學繪本單元,繪本內描述了三種動物的月亮傳說與貓頭鷹所介紹的月亮科學概念,適合在整個單元的開始讓學生欣賞傳說與科學之間牽連的脈絡。之後再加上模擬月相變化的操作活動,具體呼應繪本中主角的困惑。
2.教案規劃:「用繪本教兒童科學」的「犰狳雷」中有一個操作性的活動是「雷的理解」,由於在科學繪本的設計中我都會盡量安排至少一個操作性的活動,因此原本要使用這個設計,但是活動中以剪下的圓放在投影機上,慢慢移動到被切割掉的圓形缺口(想像成地球),以便造成「擋住陽光以表現出犰狳雷所看到的月相」。這部分的說明卻有若干的迷思概念,因為月相的變化是因為月球公轉時角度的不同,使得月球光亮面與陰暗面產生有規律的變化;而前述的操作方式卻是「月食」的形成過程,與月相不同。因此教師另外從「你也可以這樣教科學—100個容易上手的活動」這本書找到了「月相的變化」更具科學性的操作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清楚的模擬月相的動態變化,也可以發現「月相」與「月食」現象的關聯性——滿月時月相被地球影子遮住所致。
3. 挑選繪本教學的原因:繪本的活潑性能讓學生興趣盎然,讓學生能對月亮留下深刻印象,以加強學習效果。
4.教科書上課與繪本上課的差異:教科書內容對學童的吸引力較弱,有趣的繪本故事讓學生倘佯在學習內;但是準備的時間較多,教師須一再的思考適合的教具與教學流程,透過對課程的主動思考,其實對所授課的單元內容的掌握性也較完整。
5.改進的地方:犰狳面具的製作或者可考慮讓學生在美勞課由美勞老師指導,或是在家中自行完成再帶來,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是在科學課中。
6.下次想嘗試的單元:三上自然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試用「草莓」繪本。
7.學生上課狀況:學生在討論時有較多的參與,教師能適時的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在製作犰狳面具時,可發現學生是喜歡畫圖的、喜歡動手操作的;在聆聽繪本故事時,學生互動是熱烈的;在月相變化操作上,能達到較真實的學習。整體來說,比平日上課的氣氛佳。
8.學習成效:有趣而曲折的故事、具體操作的活動,互動性高的課程,學生在情意上與上都能明顯提高學習成效。
月亮概念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