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20140912水窪哪去了第一次教學記錄

水窪哪去了第一次教學記錄

一、基本資料
1.     時間2014912(星期五)12節課。
2.     地點:自然教室二。
3.     參與人員 608

二、預備工作
1.     繪本簡報:由劉淑雯教授團隊協助完成掃描及翻譯
2.  自製雲霧器材冰塊、塑膠袋、溫度計、線香、250ml錐形瓶。此實驗為康軒版六上自然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之實驗,洪文徽老師說這是本單元新增的實驗,以往只有自製霜一個實驗而已,洪老師提到過去用燒杯自製雲霧,雲霧一下子就消散了,改用開口較小的錐形瓶將能得到良好的預期效果。

三、教學調整
1.     繪本內容與用吸管移動水滴進行的水循環操作活動都太簡易,適合低年級學生操作,若放在高年級的話較不具吸引力。
2.     將水窪哪去了繪本故事當作複習蒸發/凝結作用的材料,讓學生看圖片做說明。
3.     自製雲霧的實驗做得很快,大約10分鐘結束,而且成效良好,雲霧飄渺的情景可持續1分鐘左右,學生驚呼神奇。之後又進行了自製露、自製霜二個實驗。
4.     最後以歸納水循環及水的三態變化作為統整活動

四、教學省思
1.     下周找一個低年級班級操作看看這個單元,我想低年級學生應該興味盎然,因為低年級很少有實驗操作的活動,只是要多留意安全因素
2.     教學後想到雲中小水滴如何變成大水滴,進而降水的過程在課本與繪本內都沒有詳細的說明,因此設計了一個簡易的小水滴合併遊戲(詳見教案),下周試試看成效如何。
3.     仲秋是適合引導天氣主題的季節,天空中有各種雲族的變化與舒展,又正值秋颱形成的時節,以及大陸冷氣團正在展現威力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好好的觀察各種天氣的變化。
水窪哪去了繪本以小男孩在雨中踏玩水窪開始故事

繪本介紹水分子受到太陽熱力蒸發而成為水蒸氣,而後凝結為雲霧。

繪本內容介紹了水滴在旅行中的各種樣貌的變化。

學生自製雲霧實驗中,以點燃的線香產生的煙粒作為凝結核。

學生將錐形瓶瓶口冷卻空氣用的冰袋移開之後,就能觀察到自製雲霧了

學生檢視從錐形瓶瓶口冒出的汩汩雲霧。
20140914筆於奇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