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待在草山一所幽靜的小學教育實習。學校位於湖底盆地,百年聚落裡老樹蒼蒼,周遭步道密如蛛網,有時下午沒事找事,有時放學不急著走,我喜歡沿著溪谷旁的階梯拾級漫步。小徑曲曲折折,山林濃蔭滿目,穿行過蒸氣裊裊的浴室,一路下行,盡頭處是龍鳳谷、硫磺谷。
一道分隔硫磺谷與龍鳳谷的稜線
硫磺谷、龍鳳谷是大屯火山群南緣的二個凹陷谷地,大地的鼻息在這裡呼嘯。
這二個凹陷谷地中間有一條狹窄的稜線分隔,叫做「鞍部」。地勢在這裡滑落,十八份熔岩臺地、磺溪山群峰南北對峙,兩山之間高度最矮,看起來就像馬鞍。
雨水在這裡滑落,鞍部也是「分水嶺」,代表二條河流動態搶水的分水界,雨水向東流是南磺溪水系,向西流是磺港溪水系。
流動的風也從這裡滑落,鞍部也是「風口」,或叫做「埡口」,別的地方都有高山阻擋,這裡沒有,成為風的通道。
四面八方的旅人在此交錯,這是「關隘」的最佳位置,也是「交通要道」首選,不管是上草山、下臺北,往天母、到北投,都要經過這裡。
從一座黝黑的石碑開始說起
這裡真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十字路口,盛行風、水流、山系、遊人都在這裡相看不厭。臺北市文獻會就在風雲交會的樞紐點立下了一座「清郁永河採硫處」石碑,這裡是歷史與風華的路口,也是自然與產業的津渡。
為什麼要立碑誌念?郁永河是清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冒險家,肩負著前來磺山採硫的艱鉅任務,在323年前,遭遇著橫渡黑水溝的風浪、忍受著肆虐痢疾的威脅、經歷著一次次的颱風與洪峰,採煉的硫磺得而復失……採硫工作歷時二百多天,出生入死的奇險,讓他大開眼界,也以自然史的細膩筆觸,日記體的隨興結構,寫下了「裨海記遊」,記錄下當年風土民情與北投硫穴風光。
郁永河的踏查記錄
郁永河以目擊者的角度寫下了硫穴的第一手資料:『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我們帶孩子吟誦著這首詩文,並且搭配著現場實景的教學,讓探險家和大自然為我們說明硫磺谷的前世今生。
「看到了沒?這就是火山,即使現在不噴發熾熱的岩漿、呼嘯的火山彈,仍然令人敬畏呀!火山景觀要有幾個條件配合,一是地底下要有攝氏1000∘的岩漿庫,這是熱源;二是要有下滲的水源,這是溫泉、蒸氣的材料;三是要有張裂的正斷層,讓加熱的地下水冒出來,眼前陡峭的山壁就是斷層錯動形成的斷層崖。」
「『毒霧』是什麼?就是鼻子嗅聞到的臭雞蛋味道,含硫的氣體。『碧澗』是什麼?就是溫泉裡面綠色的火山葉苔與溫泉紅藻,特性是耐高溫、嗜強酸。」
「凹陷的硫磺谷就像一個大鍋子,運用高溫、強酸的熱氣和熱泉來煮石頭。將『灰色』的安山岩內含鐵物質煮出來,最後就剩下『白色』的火黏土了,煮出來的鐵質與硫氣結合成『黑色』的硫化鐵,或是與氧氣結合成『褐色』的褐鐵礦,最後再加上硫氣自己凝華結晶而成的『黃色』的硫磺,就煮出了一鍋火山五色石了!而郁永河煉硫需要的『色質沉重、黑黃不一』的硫土,其實就是黑色的硫化鐵與黃色的硫磺。」
不要阻止風雨
後來,我們帶著孩子們從鞍部,一次次地踏入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場景。記得有一個五月,「五月行人少」的五月,我們跟隨著郁永河的腳步,從龍鳳谷步行返校時,恰巧遇到了該年度最滂沱的鋒面雨,撐著傘還是渾身濕透,如同全身都泡在水中,孩子們後來乾脆玩開了,踩水窪、甩雨珠、潑雨水,在雨中一起淋雨、一起聊天,這場雨是帶著歡欣的。
猶如弘法大師說過的:「不要阻止雨,應將此身化做雨。」當我們與郁永河同行,翻越歷史迷霧與崇山沸泉,憑藉著自然史的浸潤,讓我們能看盡千萬年來的大化滄桑,看穿五色七彩的海市蜃樓,我們就能和汩汩的熱泉同聲,和嘶嘶的怒雷同氣,我們就是無邊無際大自然中的一顆小小的分子,與天地同脈動、與自然共吐納。在風雨飄搖之際,悄悄地滑落、會心地融入大地之心當中。
勾引出孩子心中的敏感度
有一回來到郁永河碑時,孩子們看到茶斑蛇喊出「蚯蚓」。教學者再次詢問這是蚯蚓嗎?讓孩子們觀察鱗片,細看蛇信,問蚯蚓會有鱗片嗎?孩子們就能很有信心地齊聲回答:蚯蚓沒有鱗片,牠是「蛇」。經由探討的過程,孩子便能輕易分辨出蚯蚓和蛇類的諸多不同!
踏查到龍鳳谷酸化湖時,湖面有幾隻綠頭鴨優游地划著水,我們一起思考雄性綠頭鴨為了吸引異性展示漂亮的綠色金屬光澤羽毛,那麼,牠將如何躲避眼光銳利的猛禽?孩子思索後回應「變色」。哪裡變色?孩子說「羽毛變色」。變什麼顏色?孩子說「跟母鴨一樣的咖啡色」。接著,教師再拿出野鳥圖鑑讓孩子比對鳥類演化出的「繁殖羽」和「非繁殖羽」等觀念,並且讚嘆著綠頭鴨「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懂得調適,得意呱呱叫」的生存智慧。
硫磺谷的黃金小丘可以觀察到熱液換質作用形成的各種火山岩礦。 |
在這樣的旅程當中,我們發現最好的解說其實是親身體驗。我們要做的是多帶孩子到戶外,讓孩子們自己從發現中進行觀察,以問題來引導思索,而非教學者呶呶講述。讓孩子由親身體驗中印證,由迷思概念中澄清,就能慢慢地勾引出心中的環境敏感度。停下來,紋白蝶會停在指尖;靜下心,就能與萬物交心。
與文化國小608學生在龍鳳谷遊客服務站前合照。 |
硫磺谷地質景觀區是古大屯火山的火山口,距今250萬年前曾經猛烈噴發。 |
安山岩受到酸害侵襲,會層層剝落,形成洋蔥狀風化,稱為洋蔥石。 |
氣態的含硫氣體接觸到冷涼的空氣會直接凝華出針狀結晶的硫磺礦物。 |
近距離觀察小動物是戶外教學的樂趣之一,圖為茶斑蛇。 |
觀察龍鳳池中的綠頭鴨。 |
從龍鳳谷步行返校的途中,小男孩驚喜的遇到一隻紋白蝶棲停在他的手指上,久久不肯離去。 |
硫磺谷龍鳳谷戶外教學地圖(影像引用自谷歌地圖) 備註:本文為109年度臺北市101環教路線徵文暨教案設計工作坊活動佳作作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