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1內溝溪走春
每年春節我們都會去東湖拜年,
今年大姊、姊夫還帶我們到內溝溪踏春。
昨天,辦公室隔壁的讀文學的同事還跟我討論到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讀詩,讓人神清氣爽;
但是若沒有讀詩習慣,有位讀詩的同事也會讓人腹有詩書。
春天確實是應該要出去走走、踏青賞花的。
內溝溪所在的康寧公園因為櫻花盛開,緋紅成片,吸引遊人目光,
我們沿著曲折步道一路踏青,草花、木榮處處可愛。
我只拍了一張鳶尾花的照片,
細細端倪,這朵高雅的小花有三個特色:
1. 雌蕊柱頭三裂,裂成似花瓣的模樣,頂端蕾絲狀,中肋淺藍色。
2. 花瓣潔白,稍細瘦。很少看到花瓣比花萼還小片、還樸素的。
3. 花萼大片而鮮豔,中間有點狀黃色斑點、外圈圍繞淡藍色斑。通常花朵的蜜標只會有一瓣,鳶尾卻有三片,這也是奇事一件。
另外,從立體模型來看,附近為緩丘地形,
模型主角是蜿蜒曲折的內溝溪,
最小的溪流稱為「溝」、稍大的溪流稱為「溪」、更大的溪流稱為「河」,
那更大的溪流或者可稱為「江」。
這條彎彎的內溝溪應歸類為「溝」還是「溪」?
我們沿著步道一直前行,
我發現護坡有許多的化石,型態多變,
原來,內溝溪步道還是一條化石地質步道呀!
我記得地質季刊曾經有一期專門探討生痕化石,
有一位作者(魏國彥)嘗試用詩詞來說明,讓人眼目一新,特別摘錄於下:
1.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 吳宗憲《名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吃過,必留下啃的雞!
3.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中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4. 管道升《我儂詞》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生痕化石確實難以入門,但它卻能指引出古生態環境的奧秘。
我們可以由外型、保存狀態及運動型態來分類,
包括了進食行為、居住行為、休息行為、移動行為、脫逃行為等類型。
走一趟內溝溪,
生痕化石與實體化石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楊志文201603091550
居住或攝食構造,類似Thalassinoides(海生跡),分岔狀、重疊,砂岩。 |
居住或攝食構造,類似Skolithos(石針跡),垂直豎管、不分岔、橫剖面為圈紋,砂岩。文化公園也有大量分布。 |
居住或攝食構造,類似Ophiomorpha(蛇形跡),分岔狀、食糞泥球襯壁,砂岩。金山岬也有大量分布。 |
海膽實體化石,可見到五枚長橢圓形的月孔,但花瓣狀的步帶看不到,中央的圓孔為進食孔,排洩孔在另一側。可能是野柳圓碟海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